![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九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41课时土壤学生用书湘教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767712/0-169313018674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九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41课时土壤学生用书湘教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767712/0-169313018677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九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41课时土壤学生用书湘教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767712/0-169313018692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版新教材高考湘教版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学生用书(99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六章大气环流与气候第30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学生用书湘教版 其他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八章地球上的水第35课时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学生用书湘教版 其他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23课时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学生用书湘教版 其他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7课时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学生用书湘教版 其他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1课时地球仪与经纬网学生用书湘教版 其他 0 次下载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九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41课时土壤学生用书湘教版
展开第41课时 土壤必备知识梳理 一、土壤及成土因素1.土壤(1)定义:陆地表面具有一定________,能够生长植物的________表层。(2)作用:土壤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________、养分、________、空气等营养条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2.成土因素(1)自然因素(2)人类活动①积极影响:人类活动可以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________。②消极影响: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可导致土壤________,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土壤污染等。[思维拓展] 不同的植被类型,所形成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不同,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二、土壤剖面1.概念: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________,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与地面平行________的土层所构成。2.土层类型关键能力突破 技 法 点 拨1.土壤的形成过程2.岩石、成土母质和土壤的区别与联系(1)裸露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变成成土母质,成土母质在微生物和低等植物的作用下变成原始土壤,后经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作用变成成熟土壤,土壤的侵蚀堆积又是岩石圈沉积岩的重要来源。(2)岩石是古代火山爆发后所形成的物质,经过很多自然原因(风化、腐蚀等)慢慢形成了土壤。(3)土壤可以从岩石原地风化或任何堆积物演变而成。(4)岩石或堆积物的性质、构造、颜色和成分,对土壤有直接的影响。(5)成土母质的差异,影响土壤形成的速度和土层的厚薄,随着土壤逐渐成熟,成土母质对土壤的影响力便逐步下降。3.我国土壤的地域差异4.地貌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高度、坡度、坡向等地形因素影响着光照、热量和水分等条件,同时还影响物质的转换,进而影响土壤的发育。山区气温、降水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形成不同的气候和植被,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分异。陡峭的山坡,重力作用和地表径流会加速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地势低洼的山麓低地或者谷地,常常因沉积物的堆积形成较厚的土层。不同坡向的温度、水分、光照不同,植被也不同,导致土壤的发育程度与性状不同。典 题 精 研[典例] [2020·浙江1月选考]如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据此完成(1)~(2)题。(1)下列成土因素,比较活跃的是( )A.气候和地形 B.气候和生物C.母质和生物 D.地形和母质(2)与陡坡相比,缓坡土壤肥力一般较高是因为( )A.自然植被茂密 B.有机质积累多C.生物残体分解快 D.矿物养分流失快[审题解题][答案] (1) (2) [感悟核心素养]知能转化演练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图1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2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2.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 )A.免耕直播 B.深耕改土C.大棚温室 D.砾石压土3.[2021·浙江6月卷,28(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材料 下图为非洲部分区域略图,该区域矿产资源丰富,大部分矿产品通过海运出口。图中甲、乙、丙三地土壤厚度逐渐增加,简析其成因。(4分)第41课时 土壤必备知识梳理一、1.(1)肥力 疏松 (2)水分 温度2.(1)风化物 物理 化学 水热 性质 有机质 活跃 动态 (2)①水稻土 ②退化二、1.纵断面 展布2.堆积层 腐殖质层 暗色 迁移 损失 低 淡 淀积层 沉淀 积累 物质基础关键能力突破[典题精研][典例] 答案:(1)B (2)B知能转化演练1~2.解析:第1题,从图2可以看出,该地土壤表层(0 cm附近)有机质含量低于5%,说明地表有机质含量较少;如果人工增施有机肥一般会分布在表层附近;表层土壤有机质较低,说明受外力作用影响,肥力流失较多,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多流水侵蚀作用。第2题,免耕直播即在不耕情况下直接在土地上种植,可以减少土层破坏,而图示土壤表层肥力较低,不适合直播;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层较深地区土壤有机质较丰富,深耕改土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肥力;大棚温室可以改变热量条件,不会影响有机质含量;砾石压土主要改变土壤水热条件,不能改变土壤有机质含量。答案:1.C 2.B3.解析:读图可知,甲、乙、丙三地随着纬度的降低,土壤厚度逐渐增加,主要原因是纬度越低,受到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越强,雨季更长,水分条件更优越,植物生产活动更活跃,气候湿润、炎热的地区,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普遍而强烈,岩石矿物被强烈分解,形成较厚的风化壳,增加了土壤厚度。答案:由甲至丙,降水量增加,气候更加湿润;植被生产力增加,生物化学风化作用增强。因素作用成土母质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________为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________和________性质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________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________与强度生物土壤________的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________的因素,土壤肥力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地形对土壤发育影响是多方面的时间土壤形成发育的历史________过程类型特征有机层土壤表层的植物残体________,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________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________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淋溶层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________和________的土层,有机质含量____,色泽较____________常与淋溶层相伴存在,是土壤物质________、________的层次母质层土壤形成发育的原始________为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母岩层为坚硬的岩石类别分布成因黑色土壤东北平原冬季寒冷,有机质分解慢,积累较多红色土壤南方地区高温多雨,矿物质淋溶作用强,氧化铁等含量高青色土壤东部地区长期积水之地土壤中的铁多以氧化亚铁形式存在,土壤呈青灰色白色土壤西部地区气候干旱,盐碱含量比较高,有机质少,水分较少黄色土壤黄土高原在黄土基础上发育而成区域认知图示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从区域认知上看,陡坡和缓坡对自然要素的影响不同,土壤肥力不同综合思维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貌、时间等,某地土壤的形成是以上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结合图示及所学知识,运用综合思维进行分析。在土壤形成的各种因素当中,生物是最活跃的因素,其次是气候,成土母质和地貌比较稳定。缓坡相对于陡坡,水流速度慢,有机质、矿物养分积累多,土壤肥力较高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