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材重难点04 局地气候-【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回归教材重难点04 局地气候-【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该段峡谷夏季气候特征为,亚得里亚海东岸表层洋流,图示M海域多数岛屿的类型为,山体效应产生的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回归教材重难点04 局地气候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成因及判读在近几年高考中出现频次较高,既有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成因、特点等知识的考查,也有读图、析图能力的考查。多以各种气候资料统计图表切入,结合区域图,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分布规律、成因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高考的热点,选择题和综合题并重。全球气候变暖是世界关注热点,以选择题形式呈现。结合区域图文材料分析,判断归纳气候类型、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升区域认知能力,培养人地协调观。通过分析区域环境要素间的关系,探讨区域气候的形成原因,培养综合思维能力。结合具体的观察、感受,准确描述区域的气候特征,提升地理实践力。2022年高考,辽宁卷、广东卷有考查。01 透析气候的两大要素——降水和气温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降水的条件可以从三个角度理解降水的影响因素:02 气温的主要影响因素03 准确描述气候特征(1)气候描述的技巧①描述气候特征抓住核心三点:第一点,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第二点,描述气温要指出冬夏气温的高低、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常用词有炎热或寒冷,凉爽或温和。第三点,描述降水要指出冬夏降水的多少、年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的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以及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②描述气候分布抓住两个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例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等。③描述气候成因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入手。④探讨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常要表述温差大小、光照强弱、热量及降水的多少、雨热组合状况等。(2)气候特征的描述规范①描述的一般模式:确定气候类型,描述气温、降水状况。②描述气温:抓两个方面:一方面,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月份及数值;另一方面,气温年较差、日较差。主要的规范用语为炎热或寒冷、凉爽或温和。③描述降水:主要看降水总量及季节分配。规范用语为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或小。 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分布及特点受特定的地理条件影响,因此,在判断气候类型时要从其所处的特定环境入手,具体可按如下思路分析。2.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1)定位法: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依据纬度位置判断温度带,依据海陆位置确定具体气候类型。(2)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典型动物、水文、土壤等)和气候成因来判断气候类型。如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的典型动物是斑马等。(3)定量法: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从材料中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信息进行判断,以“温”定带(温度带),以“水”定型(气候类型)。 我国某段峡谷谷底自然生长大量仙人掌,山坡上是稀疏的灌丛,山顶有森林分布。小华同学暑期沿该段峡谷进行地理研学,途经“大流砂”。“大流砂”宽约300米、高约900米,坡面有大量碎石,由上至下呈发散状分布直至坡底。此处时常发生地质灾害。下图示意“大流砂”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段峡谷夏季气候特征为( )A.湿热 B.冷湿 C.干冷 D.干热2.“大流砂”的碎石主要来源于( )A.河流堆积 B.冰川侵蚀 C.基岩风化 D.风力搬运3.为减轻该处地质灾害影响,最适宜的措施是在“大流砂”所在地( )A.坡面植树造林 B.两侧设排水渠 C.坡底修建挡墙 D.坡顶平整土地【答案】1.D 2.C 3.B【解析】1.阅读图文材料可知,该段峡谷谷底是生长大量仙人掌,山坡是稀疏的灌丛,而山顶有森林分布,说明峡谷内干热情况非常明显,可推测大致为我国的西南地区,夏季易受到焚风效应的影响,因此气候特征表现为干热,故ABC错误,D正确。答案选择D。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流沙”现象是粒径很小、无塑性的土壤在动力水压推动下失去稳定,随地下水一起涌入坑内的现象。该区域属于我国西南地区山高谷深的峡谷地区,峡谷干热情况明显,且碎石由坡面上至下呈散发装分布到坡底,因此不可能是河流堆积,故A错误;该区域内无冰川分布,故B错误;碎石由坡面上至下散发至坡底,说明是上坡的岩石破碎导致的,因此属于基岩风化作用导致的,故C正确;我国西南地区峡谷山高谷深,且处于背风坡,风力不大,故D错误。答案选择C。3.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处地质灾害主要是“大流砂”,易引起土体塌方,严重者周围地层下沉、倾斜等,材料显示其气候和土质原因,植被稀疏,因此植树造林比较困难,故A错误;“大流砂”是粒径很小、无塑性的土壤在动力水压推动下失去稳定,随地下水一起涌入坑内的现象,在两侧设排水渠,可以降低大流砂的形成,减轻地质灾害,故B正确;坡底修建挡墙,在短时间内有一定作用,但长时间后,对挡墙的高度将越来越高,有一定危害,故C错误;坡顶平整土地,困难较大,且坡面结构较为松散,坡顶平整并不能改变地质灾害状况,故D错误。答案选择B。【点睛】流砂现象及其危害:⑴流砂现象:粒径很小、无塑性的土壤在动力水压推动下失去稳定,随地下水一起涌入坑内的现象称为流砂现象。⑵危害:土完全失去承载力,流砂边挖边冒,土方开挖无法达到设计深度,极易引起土体塌方,严重者附近建筑物下沉、倾斜,甚至倒塌,拖延工期、增加费用。 ⑶产生流砂的原因:流砂现象经常发生在细砂、粉砂、亚砂土中,但是否发生流砂现象,则取决于地下水及其产生的动水压力的大小。水分利用效率是指植物消耗单位质量的水所固定二氧化碳(或生成干物质)的量,一般表述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总量与实际蒸散发量(蒸发量和植物蒸腾量)的比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自然状态下,下列选项中水分利用效率最低的是我国( )A.7月的热带季雨林 B.12月的热带季雨林 C.7月的落叶阔叶林 D.12月的落叶阔叶林5.最可能提高祁连山区高寒草甸年均水分利用效率的是( )A.生长季结束时间提前 B.月平均风速均减小C.生长季降水比例降低 D.月平均温度均降低【答案】4.D 5.B【解析】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分利用效率一般表述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总量与实际蒸散发量(蒸发量和植物蒸腾量)的比值,要使水分利用效率最低,也就是单位面积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总量较小,而蒸散发量较大。我国7月的热带季雨林,高温多雨,降水量大,因此单位面积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质总量较大,故A错误;7月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因此夏季单位面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质量较大,因此水分利用效率较大,故C错误;12月的热带季雨林,气温较高,气候干旱,因此单位面积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质总量较小,且由于气候干旱,蒸散发量较大,因此比值较小,而12月的温带落叶阔叶林,12月属于冬季,温带落叶阔叶林冬季树叶已经掉落,没有叶面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水分利用率最低,故D正确。答案选择D。5.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祁连山属于我国地势的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深居内陆,海拔较高,其高山草甸年均水分利用效率较低,因此要提高水分利用率,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水量,使其水分增加,单位面积光合作用的合成有机质总量增加,故C错误;高山草甸的生长季结束时间提前,说明气温降低,而气温降低,将会减缓光合作用的速率,从而导致合成的有机质总量减少,故AD错误;月平均风速减小会减少蒸发量和蒸腾量,从而使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故B正确。答案选择B。【点睛】高寒草甸是祁连山区的优势植被类型,不但是当地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而且还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水源涵养、碳储存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生态服务功能。放牧是草地最主要的利用方式。科学的放牧不但能够有效提高草地的生产力、维持较高的生物多样性,而且能够促进草地生态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的一个海湾(下图),其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洋流在海湾内的运动促进了海水更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图示甲、乙、丙、丁四处表层海水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A.甲乙丁丙 B.甲丁乙丙 C.丙乙丁甲 D.丙丁乙甲7.亚得里亚海东岸表层洋流( )A.为寒流,且丙处流速大于丁处 B.为寒流,且丁处流速大于丙处C.为暖流,且丙处流速大于丁处 D.为暖流,且丁处流速大于丙处8.图示M海域多数岛屿的类型为( )A.大陆岛 B.珊瑚岛 C.冲积岛 D.火山岛 【答案】6.D 7.C 8.A【解析】6.亚得里亚海位于地中海沿岸,受地中海气候影响明显,其南部受副高控制时间更长,北部受西风带影响时间更长。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更长,晴天多,降水少,蒸发旺盛,故其南部盐度较高,丙地在四地中纬度最低,受副高控制时间最长,其盐度最高;甲地其纬度最高,受副高控制时间短,且北部有大量河流注入,甲地盐度最低。乙地和丁地处于同纬度地区,降水与蒸发较为接近,乙地有河流注入,使其盐分较丁地相对更低。故其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丙丁乙甲, D选项正确。故选D。7.从题目可知,亚得里亚海区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且洋流在海湾内运动,促使海水更新,说明亚得里亚海内部形成一个洋流环流。该地位于北纬40度以北,风向受盛行西风带影响显著,受西南风影响,亚得里亚海东海岸自南向北进入海湾,沿海湾环形运动,在亚得里亚海西海岸由北向南出海湾。故亚得里亚海东海岸应为暖流性质, A、B选项错误。丙处位于亚得里亚海与地中海交界位置附近,且该海域有明显的喇叭口形状,受狭管效应影响,该处流速更快,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故选C。8.该地为山地海岸中海水淹没与海岸平行的山脊及谷地而形成的海岸,海岸线的总方向与地质构造线大致平行,港湾、岛屿多呈长条状,受板块挤压碰撞影响,该地多为沉降式海岸,该地附近的岛屿是原有陆地受海水淹没而形成的岛屿,应为大陆岛。 A选项正确。珊瑚岛应为珊瑚礁沉积形成,多数处于低纬度热带地区, B选项错误。冲积岛多为河流泥沙堆积而形成,多位于河流河口处, C选项错误。火山岛由火山喷发冷却而形成,其岛屿的形态多呈圆形,其岛屿内部通常有高大的火山, D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克罗地亚沿亚得里亚海的海岸其特点是曲折、破碎,沿海有一系列长条形的岛屿、半岛和海湾。为典型的纵向沉降型海岸,地理学上以“达尔马提亚”来称呼所有这一类型的海岸。沿海石灰岩构成的山脊,露出海面,成为狭长的半岛和岛屿;软岩形成的纵谷,被海水淹没,成为狭长的海峡和海湾。海岸、岛屿、海峡、海湾走向大致平行。这种类型的沉降海岸,在地貌学上以当地古代部落的名称,命名为达尔马提亚海岸。山体效应主要指隆起地块的热力效应,形成相同海拔山体内部比外部气温高的现象。山体效应对山体的林线(山地森林带的最高界线)有显著影响,山体内外温差越大,山体效应越强。下图为北美内华达山山体效应模型图。(T1为山体内部近地面大气温度,T2为山体外部同高度自由大气的温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山体效应产生的原因是( )A.山体内部降水少,天气晴朗,获得太阳辐射多B.山体内部海拔高,地面辐射传递给大气的多C.山体内部植被稀疏,热容量小,升温快D.山体内部地形较封闭,热量不易散失10.有关该地山体效应强弱的季节变化及原理解释正确的是( )A.夏季强于冬季,夏季晴天多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使得山体地面辐射强B.冬季强于夏季,冬季晴天多日照时数多,太阳辐射总量多使得山体增温显著C.夏季强于冬季,夏季夜长昼短,热量散失少,内外温差大D.冬季强于夏季,山体内部冬季不易受冷空气影响,内外温差大11.有关a林线和b林线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a林线山体外侧低于内侧是因为外侧受太平洋水汽影响,降水多B.a林线山体外侧低于内侧是因为内侧为向阳坡,光照条件好C.b林线山体外侧高于内侧是因为外侧为西风迎风坡,降水多D.b林线山体外侧高于内侧是因为山体内侧受山体效应影响热量条件好【答案】9.B 10.A 11.C【解析】9.山体效应主要指隆起地块的热力效应,形成相同海拔山体内部比外部气温高的现象。对流层大气热量的主要来源是地面,山体基面海拔越高,地面辐射传递给大气的热量越多,气温就越高,因此山体内部比外部气温高原因是山体内部地面海拔高,地面辐射传递给大气的多,B正确;与降水量、地形、植被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10.夏季强于冬季,夏季晴天多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使得山体地面辐射强,与冬季相比,夏季山体内部比外部气温更高,A正确;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总量多,B错误;夏季夜短昼长,C错误;山脉为南北走向,与冷空气风向一致,山体内部冬季易受冷空气影响,D错误。故选A。11.根据图中方向判断可知,a林线山体外侧朝向东,处于来自太平洋湿润气流的背风坡,降水并不多,且降水多有可能导致林线较高,A错误;东西坡向不分阳坡和阴坡,B错误;b林线山体外侧高于内侧是因为外侧为西风迎风坡,降水多,多地形雨,利于植被生长,C正确;山体内侧受山体效应影响热量条件好,林线应该高,D错误。故选C。【点睛】影响气温高低的主要因素:1.纬度(决定性因素):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2.地形: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阴坡的气温通常低于阳坡;谷地和盆地地形,由于盛行下沉气流,热量不易散失,气温较高;如果有高大地形阻挡冬季风,冬季气温就会比较高。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会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如与同纬度的内陆地区相比,沿海地区夏季温度会略低,而冬季温度会略高。4.洋流:暖流会起到增温的作用,寒流会起到降温的作用。5.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如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这个原理可解释为什么南极的气温比北极更低);绿地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于裸地。6.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会使得气温升高。“泻风”是气流越过山脉快速下沉形成的。下左图是哥伦比亚的泻风所在区域位置,泻风气流在近海地区、西科迪勒拉山脉、中科迪勒拉山脉分别形成对流中心,对流云体垂直向上,右图是某时段气流及对流云团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泻风气流主要来自(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南美大陆 D.加勒比海13.右图所示,西科迪勒拉山脉“泻风”出现的时间( )A.冬季的上午 B.冬季的下午 C.夏季的上午 D.夏季的下午14.中科迪勒拉山脉比西科迪勒拉山脉对流云团的高度低,原因是( )①到达中科迪勒拉山脉的水汽少②中科迪勒拉山脉海陆风环流弱③东侧干空气入侵④中科迪勒拉山脉海拔高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12.B 13.D 14.A【解析】12.读图可知,泻风范围在科迪勒拉山系东侧,故泻风来自于山系西侧太平洋一侧,此时季节性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海洋气压高,气温低,处于夏半年,故选B。13.读图,可知泻风范围在0-8°N之间,夏半年,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偏转为西南季风,此时为自海洋吹向陆地的风,为“泻风”形成提供原始风向;夏半年的下午,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此时海风势力较强,海风和西南季风背景风风向一致,叠加效应增强了自海洋吹向陆地风的势力;下午太阳位于西侧,西科迪勒拉山脉西坡光照强,西坡和谷底热力差明显,谷风更强,而山脉东坡光照减弱,温度率先下降,谷风减弱并提前向山风转换,三者叠加,使西科迪勒拉山脉的“泻风”常出现在夏半年的下午。故选D。14.由图可知,迪勒拉山脉对流云团由来自海洋的湿气流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与西科迪勒拉山脉相比,更高的中科迪勒拉山脉由于距太平洋更远,来自太平洋的气流越过西科迪勒拉山脉后,挟带的水汽减少,不利于对流云团的发展,①对④错;与西科迪勒拉山脉相比,更高的中科迪勒拉山脉由于距太平洋更远,受海陆风环流影响小,白天陆地的上升气流弱,不利于对流云团的发展,②对;读图,中科迪勒拉山脉东侧有来自陆地的干气流流入,东侧的干空气,密度大,且水汽少,抑制对流云团的发展,③对,故选A。【点睛】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受热不均,白天海洋温度低气压高、陆地温度高气压低,吹海风;夜晚海洋温度高气压低,陆地温度低气压高,吹陆风。“城市雾指发生在受人类活动影响最集中的城市及机场、港口等相关设施附近的雾。某日,李老师发现岳阳市郊区雾大,而中心城区雾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下列城市中、城市雾出现频率最少的是( )A.西宁 B.重庆 C.北京 D.兰州16.与郊区相比,当日岳阳市中心城区雾小的主要原因是( )A.空气洁净,粉尘较少 B.气温较郊区高C.气流下沉,增温明显 D.地面硬化,空气湿度大17.人工消雾可减轻大雾对人们的影响,下列措施不能达到人工消雾的是( )A.用大功率红外线激光照射雾 B.播撒盐粉、干冰C.用抑尘车喷撒水雾 D.用螺旋桨搅动空气【答案】15.A 16.B 17.C【解析】15.据材料“城市雾指发生在受人类活动影响最集中的城市及机场、港口等相关设施附近的雾”可知,城市规模越大,人类活动越频繁,城市雾发生的概率越大。重庆、北京、兰州城市规模都较西宁大,故选A。16.城市由于人口集中,人类活动频繁,释放更多的人为热量,而且城市的道路、建筑等使得城市地表比热较小,升温较快,形成热岛效应,使得城区内部气温高于郊区,水汽不易在城区内凝结成雾,所以在市区内的雾较郊区小,B正确,排除ACD。故选B。17.人工消雾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一是加热法,对小范围雾区采取一定的措施,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而消失,A选项既为加热法。二是吸湿法,播撒盐、尿素等吸湿物质颗粒作为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使雾滴在凝结核上凝结成大水滴形成降雨或降雪,从而达到消除的目的,B选项既为吸湿法。三是人工搅动混合法,用直升机在雾区顶部缓慢飞行,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中空气混合,促使雾滴蒸发消失,D选项为混合法。用抑尘车喷撒水雾不能达到人工消雾,C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雾”的形成,一般需要以下几个条件,首先是大气中要有充足的水汽,其次是相对的静风条件(空气流动弱),再次是要快速的降温使得空气中的水汽得以凝结出来而形成雾。18.贵州位于我国地势阶梯的过渡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破碎,由西南季风和东亚季风影响,形成“多雨少湖”的地域特征,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判读贵州气候类型与自然植被类型。(2)兴义与都匀降水量大,而毕节降水量少,分析降水量差异的原因。(3)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贵州缺水的原因。(4)根据贵州缺水问题,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提出合理建议。【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兴义、都匀分别位于从太平洋及印度洋来的东南季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受到地形抬升,形成大量地形雨;毕节位于东南季风、西南季风背风坡,受雨影效应的影响,降水少。(3)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喀斯特地貌广布,多地下溶洞和暗河,水分流失快;地表裸露,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量大。(4)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使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社会相协调;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发展节水农业;调整产业结构,取消高耗水产业,节约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发展旅游业;注重环境保护,防治水污染。【分析】本大题以贵州省的喀斯特地貌、“多雨少湖”的地域特征、贵州省地理简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候类型、典型自然植被、降水及其影响因素、水资源的短缺、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材料和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由图结合区域地理知识可知,贵州位于25°N~35°N的亚欧大陆东岸,夏季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共同影响,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下,发育的典型自然植被是四季常绿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降水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大气环流、海陆位置、洋流、地形、人类活动等,兴义、都匀、毕节的海陆位置差异较小,且不在海岸附近,受洋流影响小,故本小题主要从大气环流和地形的角度进行分析。由图可知,兴义、都匀分别位于从太平洋及印度洋来的东南季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受到地形抬升,形成大量地形雨,降水量大;毕节位于东南季风,西南季风背风坡,受雨影效应的影响,降水少。(3)缺水的原因可从水量收支平衡的角度进行分析,水量收入主要指大气降水;水量支出有蒸发、下渗、径流排出等。贵州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易导致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出现缺水现象;由材料“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破碎”结合所学喀斯特地貌知识可知,喀斯特地貌区多地下溶洞和暗河,水分流失快;由于喀斯特地貌广布,水土流失严重,地表裸露,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导致当地水资源短缺;且当地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蒸发量大,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4)由于贵州缺水,且喀斯特地貌区水土流失严重,故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合理化建议可从有利于提高当地水资源利用率、保持水土等角度进行分析。贵州可根据本省优势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使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社会相协调;农业方面,可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耐旱耐贫瘠品种,发展节水农业;工业方面,可调整产业结构,取消高耗水产业,节约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可利用当地喀斯特地貌的独特景观,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发展旅游业;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防治水污染。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昆仑山地区岩浆岩含钾较高,其北部察尔汗盐湖有丰富的钾、镁等资源。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钾盐、钾肥生产基地,该基地通过对盐湖卤水自然蒸发析盐的选矿方法来进行钾盐生产。近年来随着钾肥产量的逐年攀升,钾资源尤其是高品位钾资源卤水矿已被逐渐开发殆尽。材料二左图为察尔汗及周边地区略图,右图为察尔汗多年月平均气象要素图。材料三世界主要钾盐储量国、生产国和我国钾盐主要进口国表钾盐主要储量国储量(亿吨)储量世界占比(%)钾盐主要生产国年产量(万吨)年产量世界占比(%)我国主要进口国年进口量(万吨)年进口量占比(%)俄罗斯49.138.2加拿大139932加拿大19140加拿大32.625.4白俄罗斯72617俄罗斯9821白俄罗斯12.910.0俄罗斯70516白俄罗斯8919中国3.22.5中国54112其他9320注:储量为2020年数据,产量和进口量为2018年数据。(1)根据右图信息,说出察尔汗主要气候特征。(2)指出格尔木河乙至甲河段含钾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该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3)指出钾盐生产对盐湖环境的不利影响。(4)分析我国钾盐供应安全风险较高的原因。【答案】(1)相对湿度小;降水量少;蒸发强烈;气温年较差大。(2)增加。南部山地的钾随水进入河流;无支流注入,流速减缓,蒸发量逐渐增加。(3)镁等资源富集,打破了盐湖资源的平衡;卤水水位下降,盐湖萎缩;废弃卤水排放,污染环境;卤水资源枯竭,影响固体钾盐开采。(4)国内钾盐储量少,自给率低;国外钾盐资源分布和生产集中;进口国单一、集中度过高;对外依存度高,受国际关系影响大。【分析】本题以察尔汗盐湖为材料,涉及气候特征的判读、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影响以及国家资源安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蒸发量常年都较高;降水量常年都较少;相对湿度常年都较低;气温变化较大,气温年较差较大。(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河段位于甲河段的上游;来自南部山地的钾盐会随流水进入河流,并从乙流向甲;甲乙河段之间无支流注入,甲乙之间的河段落差较小,河流流速较慢,区域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下渗较多,水分不断减少,钾盐的总量无明显变化,所以乙至甲河段含钾量会增大。(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察尔汗盐湖有丰富的钾、镁等资源,当地是通过自然蒸发析盐的选矿方法来进行钾盐生产,会导致镁等资源不断富集,导致盐湖资源的平衡受到破坏;大规模开采卤水进行钾盐生产,会导致卤水水位下降,察尔汗盐湖面积萎缩;通过自然蒸发析盐的选矿方法来进行钾盐生产会产生大量的废弃卤水,卤水的盐度含量较高,任意排放会污染环境;卤水资源枯竭之后,会导致盐湖地区的固体钾盐开采受到影响等。(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从国外进口的钾盐与我国钾盐年产量差距不大,自给率相对较低;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钾盐的储量较少,只占世界总储量的2.5%;我国进口钾盐的进口国相对单一,容易受到贸易战争的冲击;国外钾盐资源的分布和生产相对集中,不利于我国钾盐供应的安全;我国钾盐供应对国外依赖度较高,受国际关系等影响较大,难以保障我国钾盐供应的安全等。2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新疆中部的天山为新疆干旱区的“湿岛”。天山夏季降水较少,但冬季降雪丰沛,并且其西部降雪比东部丰富。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近31年来天山西部中山带冷季气温升高了0.8℃,同时冷季降水量年平均增长率为0.12%,中山带的积雪长期以来呈增加趋势,近26年来年最大积雪深度年平均增长率为1.43%。下图分别为天山西部中山带的冷季降水量和气温时间序列及其拟合直线图。(1)简要分析天山夏季降水较少,但冬季降雪丰沛,并且其西部降雪比东部丰富的自然原因。(2)对比天山西部中山带冷季降水与气温变化的异同。(3)简要说明天山西部中山带积雪年际变化与冷季气温和降水年际变化的相关关系。【答案】(1)原因:天山位于中纬度地带中部,呈东西走向;夏季西风带北移,天山地区受大陆气团影响,降水较少;冬季西风带南移,天山西部成为迎风坡,降雪比东部丰富。(2)异同:冷季降水与气温变化的拟合直线都呈上升趋势;降水的上升趋势更明显;相对于拟合值,降水的波动幅度更大一些。(3)关系:虽然冷季气温有所上升,但是仍然处在0℃以下,降水保持以降雪的形式出现,因此积雪的年际变化与冷季气温的年际变化呈较弱的负相关关系;积雪的年际变化与冷季降水的年际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冷季降水变化对积雪增加的贡献比由于冷季气温升高而造成积雪减少的贡献大。【分析】本大题以天山西部中山带气候变化资料和中山带的冷季降水量和气温时间序列及其拟合直线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降水的影响因素、气温差异、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变化等知识点。考查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协调观。【详解】(1)天山纬度大致在40°N左右,呈东西走向,夏季直射点北移,风带随直射点往北移动,西风带随之往北移动,西风带远离天山,此时天山地区受本地大陆干热气团影响,降水较少;冬季西风带南移,天山西部受西风带控制,且是迎风坡,降水丰富,天山海拔较高,天气寒冷,以降雪为主,天山东坡是背风坡,降雪较少。(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冷季降水与气温变化的拟合直线都呈上升趋势;降水的上升趋势更明显;相对于拟合值,降水的波动幅度更大一些。(3)近31年来天山西部中山带冷季气温升高了0.8℃,虽然冷季气温有所上升,但是从气温时间序列及其拟合直线图看仍然处在0℃以下,降水保持以降雪的形式出现,因此积雪的年际变化与冷季气温的年际变化呈较弱的负相关关系;从冷季降水量时间序列及其拟合直线图看出冷际降水量为正值,同时冷季降水量年平均增长率为0.12%,说明积雪的年际变化与冷季降水的年际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冷季降水变化对积雪增加的贡献比由于冷季气温升高而造成积雪减少的贡献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回归教材重难点12 海洋环境-【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波浪,海啸,风暴潮,潮汐,洋流的影响因素,大洋环流的分布与性质规律,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及原因,影响渔场形成的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回归教材重难点11 自然灾害-【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原卷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自然灾害成因的分析思路,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分析,自然灾害影响的辩证分析,该地易发山洪,主要是因为,图中岩层发育的先后顺序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回归教材重难点11 自然灾害-【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地理三轮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自然灾害成因的分析思路,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分析,自然灾害影响的辩证分析,该地易发山洪,主要是因为,图中岩层发育的先后顺序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