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壶口瀑布》教学设计.docx第17课《壶口瀑布》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769952/0-169319361955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壶口瀑布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抓住特点,赏析语言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壶口瀑布》教案
教学目标:1.抓住景物特点,品析文章优美的语言。2.领悟作者借自然景观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赞美。教学重点:抓住景物特点,品析文章优美的语言。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借自然景观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赞美。教学方法:朗读法、旁批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欣赏视频,领略壶口瀑布的壮美。(二)作者曾两次到过壶口瀑布,一次雨季,一次是枯水季,雨季的壶口瀑布让作者感到害怕,枯水季的壶口瀑布让作者从从容容,一处景观,为什么会让作者有不同的感受呢?让我们走进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在文中去寻找答案!二、抓住特点,赏析语言美读课文2-4自然段,找出能够表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读一读并赏析,小组交流讨论。(可从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用词等方面任选角度进行分析)(一)雨季的壶口瀑布有什么特点?作者当时是怎么的感受?预设1、“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比作一锅正沸着的水,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之水在雨季时水势浩大、上下翻滚的汹涌景象。2、“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又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赏析:一个“跌”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水流由平地陡然落下的形态;一个“吸”字形象地表现了壶口瀑布的不可抗拒的力量。3、“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的跳......”赏析:侧面描写,,从“我”的感受出发,间接写出了在雨季瀑布令人胆战心惊的气势,使人感受较深,省略更是令人遐想无穷。总结:雨季壶口瀑布水势浩大、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二)初识壶口,来不及细看便匆匆逃离,雨季的壶口瀑布这样令人胆战心惊,那么枯水季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的面前呢?预设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赏析:(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动词的使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水来势汹汹,排山倒海、汹涌澎湃、气势磅礴的特点。(指名朗读)2、“……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赏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跌”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河水冲下壶口时力量之大,速度之快。问:这个“跌”字一共用了几次?为什么要连用呢?明确:可见这奔腾不息的河水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跌下去,就像一个人,也具有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伟大性格。问:我们应该怎么读这个句子呢?明确:对于5个“跌”字要重读,而且语气要逐渐的加重。(指名读)3.“当然这么窄的壶口……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赏析:将河水比喻成“飞毯”和“钢板”,传神地体现了河水的“凝重”“猛烈”,壮阔的气势。4.“尽管这样……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赏析:运用了比喻、排比修辞,动词等,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河水的灵动,柔和、千姿百态等特点。总结:读这个句子时,因为表现水的千姿百态、灵动,所以读时语速要慢一些,语调要轻柔一些。(女同学朗读)总结: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凝重、猛烈、柔和、多姿。四、融情于景,感悟哲理美1、作者看到这黄河之水,作者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我突然陷入了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浓缩一个世界吗?”问:作者看到这黄河之水,作者想到了什么?流露出怎样的情感?预设:作者由水的各种形态,联想到人的感情 。壶口集纳了水的所有形态,表现了黄河宽广博大的胸怀,表达了作者对黄河博大胸襟的赞美之情。2.看罢水,我们来看看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问:作者为什么要写石呢?预设:这句话看似在写石,实则是在写水。“凿”“旋”“切”“窟窟窍窍”“ 光溜溜”“齐齐地”这些准确而传神的动词和形容词,都很好地从侧面烘托出了水的力量之大、力量之强。问:这时作者又想到了什么呢?预设:我们常以柔情比水,但是至柔至和的水一旦受到压迫时必定会奋力抗争,就是对水柔中有刚特点的最好诠释。3、请继续朗读第6段,作者由黄河之水想到人之外,还想到了什么?预设: 想到了民族精神。由“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五、总结梁衡的这篇游记散文,融情于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描摹了壶口瀑布的气势磅礴,多姿多彩,更是赋予了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性格和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让我们学习黄河精神,以这种挟而不服,压而不弯,遇强则抗,勇往直前的精神去笑对人生吧!六、作业课外阅读郁达夫的《西溪的晴雨》、徐迟《黄山记》、王充闾《读三峡》等,体会它们在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自主预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堂小结,练习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拓展延伸,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怒不可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