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771526/1-169322725042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3 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771526/1-169322725045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3 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771526/1-169322725048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3 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771526/1-1693227250511/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3 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771526/1-1693227250543/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3 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771526/1-1693227250588/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3 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771526/1-1693227250617/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3 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771526/1-1693227250644/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2.3 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771526/0-16932272336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2.3 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771526/0-169322723367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2.3 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771526/0-169322723369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2.3 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作业(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771526/2-169322725516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2.3 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作业(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771526/2-169322725519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2.3 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作业(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4771526/2-169322725522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 高中物理 必修三 12.3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课件+教案+练习(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 高中物理 必修三 12.3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课件+教案+练习(含答案),文件包含123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课件pptx、123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教案docx、123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作业含答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12.3 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知道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原理,进一步感受电源路端电压随电流变化的关系。2.学会根据图像合理外推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3、尝试进行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测量误差的分析,了解测量中减小误差的方法。二、核心素养物理观念:通过操作实验,让学生形成对实验具有严谨科学态度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体验实验研究中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寻找规律的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探究:经历实验过程,掌握实验方法,学会根据图像合理外推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仔细观察,真实记录实验数据等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品质。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图线处理数据。难点:如何利用图线得到结论以及实验误差的分析。教学过程【新课引入】知识回顾:什么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它的表达式有哪些?闭合电路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这个结论叫作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表达式: E =U外 + U 。 U外 表示 IR,U内 表示 Ir。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多种方法可以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这节课我们就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来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新知探究】一、实验思路1.测E和r的实验方法:U-I法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E = U + Ir 可知如果能测出 U、I 的两组数据,就可以列出两个关于 E、r 的方程,从中解出 E 和 r。 E:待测电动势;r:待测内阻;U:路端电压;I:通过电源的电流;用电压表、电流表加上一个滑动变阻器 R,就能测定电源的电动势 E 和内阻 r。实验电路如图2.测E和r的实验方法: I-R法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E = U + I r 可写成:E = IR + I r ,测出 I、R 的两组数据,也可以得到关于E和r 的两个方程,从中解出E和r。用电流表和电阻箱可以测定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电路如图。3.测E和r的实验方法: U-R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E= U + Ir 可写成:测出 U、R 的两组数据,通过解方程组求出 E 和 r。这样用电压表和电阻箱来测定电源的电动势 E 和内阻 r。下面选用方法 1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 E 和内阻 r。二、物理量的测量思考讨论:如果用E= U + Ir 测E和r是否只需测量两组 U、I 数据,联立方程解得E 和 r 就行呢?采用方法2和3呢?不行,只测量两组数据,误差可能较大。只有多次测量,并对数据进行处理,才能减小误差。所以,应该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外电路的电阻,进行多次测量。无论采取哪种方法,为了减小误差,都应该进行多次测量。三、数据分析方法一:公式法 测量若干组数据,利用E=U+Ir 解方程解方程组 E=U1+I1rE=U1+I1r可得 为了减小误差,最后以 E 的平均值和 r的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方法二:图象法 E= U + Ir 得:U =-rI + E相当于二元一次方程k=-r b=E(1)作图方法以 U 为纵坐标、I 为横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实验测得的几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这些点大致分布在一条直线上,把明显偏离的点舍去,用直尺画一条直线,使尽可能多的点落在这条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大致均衡地分布在直线两侧。(2)电源的电动势E这条直线与U坐标轴的交点值表示断路时的路端电压,这时的电压 U 等于电源的电动势 E。思考:直线与I轴交点是不是短路电流?它表示的意义是什么?由于U轴的起点不为0,故直线与I轴交点不是短路电流而是U=1.20V时的电流。(3)电源的内阻 r①根据这条直线可以推出 U = 0 时的短路电流。根据 求出电源的内阻 r。②由k=-r通过求解 U-I 图像斜率的绝对值也可以求出电源的内阻 r,即 求出电源的内阻 r。实验一: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1.实验器材:待测旧电池一节,滑动变阻器,电压表(0~3V),电流表(0~0.6A),导线若干,开关一只,铅笔,坐标纸。2.实验电路3.实验步骤(1)确定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按实验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使接入电路的阻值为最大值的一端。(2)闭合开关S,接通电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动,从电流表有明显读数开始,记录一组电流表、电压表读数。(3)同样的方法,依次记录多组U、I值。(4)断开开关S,拆除电路。(5)利用公式法和图像法求出电动势和内阻。4.实验数据序号123456电压U/V1.451.401.301.251.201.10电流I/A0.0600.1200.2400.2600.3600.4805.实验数据处理由图象可知,图象与纵坐标轴的交点即为电动势,所以E=1.50V,电源内阻6.注意事项(1)实验前必须把变阻器的滑片置于阻值最大的位置,以防止出现烧坏电流表的事故。(2)为了使电池的路端电压变化明显,电池的内阻宜大些。(3) 读数要快,读完后立即切断电源。(4)作U-I图像时,要尽量使多数点落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5)作U-I图像时,如果出现某组数据对应的点偏离直线较远,就表明这组数据的偶然误差较大,可将该点舍去。(6)纵坐标可不从零开始,直线的斜率等于电源内阻,计算内阻时,要在直线上取两较远点用 求出 (横坐标必须从零开始)。(7)图线与纵轴交点的纵坐标等于电源电动势,与横轴交点的横坐标等于短路电流,由此可知,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的优点是求得的是平均值。7.误差分析把图中的R和电流表看成外电路,则电压表看成内电路的一部分,故实际测出的是电池和电压表这个整体等效的r和E。 误差来源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适宜测小内阻电源。知识拓展电流表看成内电路的一部分,故实际测出的是电池和电流表这个整体等效的r和E。E测=E r测=r+RA>r误差来源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适宜测大内阻电源。实验二:测量水果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器材:铜片、锌片、梨、电阻箱、电压表。出示图片:水果电池把铜片和锌片相隔约1 cm插入一个梨中,就制成一个水果电池。铜片和锌片相距越近、插入越深,电池的内阻就越小。铜片是电池的正极,锌片是负极。实验步骤:1.把水果电池、电阻箱、电压表等按图连接起来。2.根据 用电压表和电阻箱测出多组电压U和电阻R,并记录在预先绘制的表格中。3.求出水果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注意:水果电池的内阻较大,容易测量。但实验时,内阻会发生明显改变。测量应尽量迅速,在内阻发生较大变化之前结束测量。【课堂小结】1.求电源的电动势 E,电源的内阻 r①公式法②图像法这条直线与U坐标轴的交点值表示断路时的路端电压,这时的电压 U 等于电源的电动势 E。电源的内阻2.误差分析误差来源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适宜测小内阻电源。 【随堂演练】1.在“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针对两个不同的电源得出如图所示的1、2两条图线,则两个电源的动势E1和E2、内阻r1和r2满足关系)( )A.E1>E2,r1>r2 B.E1>E2,r1<r2 C.E1<E2,r1<r2 D.E1<E2,r1>r2答案: C2.在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时。某次实验记录数据画出U-I图象,下列关于这个图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纵轴截距表示待测电源的电动势,即E=3V B.横轴截距表示短路电流,即I短=0.6A C.根据r=E/ I短 ,计算出待测电源内阻为5Ω D.该实验中电源的内阻为2Ω 答案:A3.如图是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电路,关于误差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使内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B.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使内电阻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C.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使内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D.测出的电动势比真实值小答案:B4.在“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正确的U-I图象,如图所示,其中图线斜率绝对值的物理含义是( )A.短路电流 B.电池内阻 C.电池电动势 D.全电路电阻答案: B拓展提高1.“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下列注意事项中错误的是 ( )A.应选用旧的干电池作为被测电源,以使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比较明显 B.移动变阻器的触头时,不能使滑动变阻器短路造成电流表过载 C.应选用内阻较小的电压表和电流表 D.由实验记录数据作U-I图象时,应通过尽可能多的点画一条直线,并使不在直线上点大致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 答案:C2.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电阻,根据测得数据作出了外电路U-I图线,由图可知( )A.电池电动势的可以直接测得为1.40 V B.电池内阻的测量值为3.50Ω C.外电路发生短路时的电流为0.40 A D.电压表的示数为1.20 V时,电流表的示数I′=0.20 A 答案:D3.用如图所示电路(R1,R2为标准定值电阻)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时,如果偶然误差可以忽略不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动势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B.内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C.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是电流表具有内电阻 D.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是测量次数少,不能用图象法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