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点阵中的规律》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点阵中的规律》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问题情境,小组合作探究,练习巩固,总结概括,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点阵中的规律》教案 教材分析:教材开头短短两句话,读来一种研究数学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在这浓浓的数学味道里,学生开始了对点阵规律的发现之旅。教材首先给出了最为典型的正方形点阵,通过对其规律的探究,建立起点阵与数、与算式之间的联系。并且从不同角度,不同的划分方法中发现不同的规律,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点阵研究数的形式是多样的,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在此基础上再研究长方形、三角形、以及特殊形状的点阵。通过这些数学素材,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归纳概括,建立模式。从一组点阵的变化中,抽象概括出规律的本质,并加以归纳推理。因此点阵中的规律这个内容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能力的最好素材。教材在学生概括规律,归纳推理出下一个点阵的点数后,又让学生画出这个点阵图,这是一个从数到形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数形转化的思想方法。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在数的方面,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因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小数、分数等。在形的方面,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特征也有了深刻的认识。但是学生对利用图形研究数,寻找数和图形之间的联系,还有困难。学生对线围成的基本图形有深刻的认识,但是点阵中的几何图形,只有点,没有线,学生要利用自己的想象加以补充和延伸,这对学生来说会感觉比较陌生。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具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问题的基础。同时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点阵对于学生是完全新鲜的,因此学生研究的兴趣比较浓厚,课堂的注意力会比较集中。但这一课的抽象性也会使学生的兴趣停留在短暂的直接兴趣,很难转化为对数学研究的间接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将这些单调静止的点阵图加以生活化、趣味化、动态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观察发现点阵中的规律,体会图形与数的联系。过程与方法:发展归纳和概括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形结合的神奇之美,并获得我能发现之成功体验。教学重点:探究发现点阵中的规律。教学难点:独立发现同一点阵中不同的规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一、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观察所提供图形的基本形状。1、提供的四个图形的均是三角形,第一个图形除外。板书:1 点字的个数是如何增加的?2、观察四个图形均是正方形(第一个除外)你能写出算式吗?11 22 33 44 □□3、第三、四组的四个图形请示去自己去探索,发现规律。观察图形,思考,反馈。学生探索、发现。设计意图:随着点阵图的依次出现,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当第三个点阵图出现的时候,学生不用数,已经忍不住地说出了点数。说明学生已经发现了这组正方形点阵中的规律。但这时,教师没有急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给学生留出了完善自己想法的时间,同时也暗示学生:规律的呈现不能依靠一个或几个图形来归纳,应该有耐心地继续自己的观察活动。二、小组合作探究。指导学生观察前后图学生观察提供的第一组点字图,交流点字的个数是如何增加的,然后用算式表示出来。学生观察第二组四个图形,点字的个数有什么变化,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用算式表示出来。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这两组图形点不变化的情况,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观察所给图形的基本形状及点字变化情况。学生观察、思考、汇报。学生谈体会设计意图:让学生寻找正方形点阵的不同划分方法,把教材分散处理的关于正方形点阵的不同划分方法集中探究,便于学生思维的延续和拓展,不至于出现思维上的断层。这样设计既符合学生的探究心理和学习习惯,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空间,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还用另一种方式解读了练一练中的第一题。培养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总结概括规律的能力。三、汇报交流质疑问难。学生通过观察前后图形中点的变化情况,从而推导出后续图形点的数量。引导学生观察前后图形点的个数是如何增加的。1、点字图是三角形的点字个数后一层比前一层多。2、正文形、长方形点子数是成倍增加。3、第(4)组图点子数是怎样变化的。4、指导学生观察前后的算式。仅观察图形并不能直接发现规律,并与图形对应起来。学生观察读图,思考。议论交流。设计意图:学生到此,已经很轻松地用语言表述出自己的想法:这样的三角形点阵的点数是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的和。而对于第四种划分方法,是我没有预想到的。有一个孩子却用非常强烈地要求,表达了自己的这种划分方法,并且说出了这个算式依次递加4的规律。我真的很庆幸给了他一个机会,他用如此精彩的回答回报了我,也许课堂教学永远的魅力就在于这预设外的惊喜吧。四、练习巩固。第1题,有两小题都是根据图形的变化的特点,推理出后续的图形。第二题,是观察图形排列的变化学生先独立思考:各图形点子个数是如何增加的,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进行交流。学生补充完算式,找出规律再写出一个算式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观察,也能知道后面图形排列的特点,从而计算出后面图形点的数量。根据图形变化发现这一变化规律。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规律。设计意图:在这里不需要学生说出多么专业的、深奥的数学方法,只是引导学生对自己探究性学习方法的一个总结,尽管语言可能不够简练,总结不够到位,只要学生是用自己的语言在表述自己的想法,就是对学生思维训练层次的一个提升,一种飞越。五、总结概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讲给同学们听听。六、作业1、练一练2题2、你在生活中那里发现过有规律的东西?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表示它们的规律。学生思考,交谈,总结。设计意图:把学生的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链接到学生已有的相关生活经验,使得原本陌生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自然对接,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课后的自主设计作业,给了学生极大的创造空间,真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板书设计:点阵中的规律正方形数、相同数连续奇数连续自然数倒加1 =11 4 =22 =1+3 =1+2+1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9 =33 =1+3+5 =1+2+3+2+116 =44 =1+3+5+7 =1+2+3+4+3+2+125 =55 =1+3+5+7+9 =1+2+3+4+5+4+3+2+1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教学反思: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在课堂实践中,给了学生极大的探索自由,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对正方形点阵进行了多种角度的分析,深刻体悟到正方形数的奥妙,也获得了借助点阵分析数的方法。相信他们经过思考已经有了自主发现的能力。课后,定能运用学到的研究方法去独立地研究发现各种数与形的规律。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好玩2 图形中的规律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认识点阵,研究正方形点阵的规律,运用规律,总结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五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点阵中的规律_北师大版,共1页。
这是一份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点阵中的规律_北师大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联系生活,激发兴趣,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反馈延伸,拓展规律,总结提升,促进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