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星期日的安排》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星期日的安排》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引入,探索新知,练一练,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星期日的安排》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2、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进一步体会分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理解分数中的剩余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1)计算。 3/8+1/2 5/6+3/4 11/12+1/6 (2)口答。 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引导观察。 (1)出示书P、68的主题图。 (2)指名说一说:根据这幅情境壤土,能获得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 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探索算法。 (1)列出算式。 ①先让学生们独立尝试列式,然后再引导学生们将全班学生看作整体1,并作为总数进行运算 ②全班交流。 ③让学生说一说算式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2) 讨论具体的运算过程。 ①师:你能算出上面两个算式的得数吗? ②让学生尝试。 可以是先全部通分,再进行计算;可以是先从1中减去部分,再用剩余的减去另外部分;还可以的和,再从1中减去和。 (3)汇报、交流。 4、归纳小结。 师:怎样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混合顺序相同。 教师强调:计算时,要灵活处理,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 三、练一练。 归纳小结。 师:怎样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混合顺序相同。 教师强调:计算时,要灵活处理,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 四、总结。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怎样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教师强调:计算时,要灵活处理,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星期日的安排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探究运算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北师大版星期日的安排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板书设计,教后思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一 分数加减法星期日的安排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设计,巩固练习,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