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者简介,作品简介,读音停顿,疏通文意,整体把握,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穿井得一人》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狐假虎威》《滥竽充数》《揠苗助长》《叶公好龙》等都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这些寓言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某种哲理,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智慧的启迪,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古代的另一则寓言《穿井得一人》,体会这篇寓言蕴含的道理。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吕氏春秋》的文学常识,积累常见的重点文言词语。2、感知课文内容,概括故事大意。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知道正确对待传闻的方法。 【作者简介】 吕不韦(?-公元前235年)战国末期卫国濮阳(在今河南省)人。原为富商,在赵国都城邯郸曾与当时作为人质的秦国公子子楚交往,后入秦游说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太子。子楚继承王位(即庄襄王),任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庄襄王死后,13岁的嬴政继位为秦王,吕不韦继任相国,称为“仲父”。吕不韦门下有食客三千,家僮万人。公元前238年,嬴政亲自理政,次年吕不韦被免职,后忧惧自杀。 【作品简介】 《吕氏春秋》全书一百六十篇,由十二纪、八览、六论三部分组成。因书中有八览,所以又称这部书为《吕览》。该书由于是集体著述,思想很不统一。以道家为主,兼采儒家、法家、墨家、名家、农家各派的学说,后人称它为“杂”家的代表著作。该书的文字朴实简劲,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有显著影响。 【读音停顿】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jí),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疏通文意】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溉汲:打水浇田 及:待,等到 穿井:打井 闻:听到 国:国都 道:讲述 闻:使听到 于:向 令:派 对:应答,回答 使:劳动力 于:在 求:听到,得到 若:像 不若:不如 翻译:宋国有一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浇田,经常派一个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挖水井得到一个人的(劳力)。”有听了这件事就去传播的人(说):“丁氏挖水井得到一个人。”国都中的人纷纷讲述这件事,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宋国的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一个人。”像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 【整体把握】 1、这篇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可用哪一个成语概括? 明确:讲述了宋国有个人因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却被误传为从井里挖出了一个人的故事。成语:以讹传讹。 2、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明确: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3、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语调。(1)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2)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3)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明确:(1)轻松喜悦的语调(2)神秘的语调(3)强调的语调 4、划分结构层次。 明确:第一层(第1-5句):叙述故事。第二层(第6句):揭示主旨。 【合作探究】 1、丁氏家为什么要挖井? 明确:丁氏家中没有井,必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家中经常有一个人要住在外面。 2、你认为产生误传的关键词语是什么?为什么? 明确:关键一词是“人”。因为“人”可指人,也可指劳动力。丁家本意是(打井后)得到一个人的劳力;话语传出后转变为“得到一个人”。 3、为什么这个谣言会传到国君耳中呢? 明确:因为事件蹊跷,富有神奇色彩,同时还因为国人都在传说,流传太广。 4、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这位国君的做法说明了什么? 明确:因为宋君不太相信打井挖出了一个人的事情。说明通过调查研究才能获得真相;也宋君是一个比较明智,重视真相,不轻信谣传的人。 5、丁氏是怎样向宋君解释的? 明确:丁氏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一个人。” 6、你认为谁应为这起谣言负责?为什么? 明确:(1)丁氏:对此表述不清楚;(2)“有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出去;(3)“国人”: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于是愈传愈广。 7、“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议论。结构收束全文;内容上点明主旨,发人深思。 8、分别从丁氏、国人、宋君的角度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明确:丁氏:语言表达要准确、清楚,避免误会和歧义。 国人:不能人云亦云,道听途说,以讹传讹。 宋君: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去伪存真。 9、归纳主旨 明确:这则寓言通过一个笑话告诉人们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播,说话、念词不要产生歧义。 【拓展延伸】 说说下面这则寓言的寓意。 郑人买履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挑好了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子。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明确:寓意: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课堂检测】 1、填空: 《穿井得一人》选自__________。 明确:吕氏春秋 2、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1)吾 穿 井 得 一 人。(2)得 一 人 之 使,非 得 一 人 于 井 中 也。 明确:(1)吾 /穿 井 /得 一 人。(2)得 /一 人 之 使,非 /得 一 人 /于 井 中 也。 3、下面的句子有怎样的歧义? 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明确:①“他”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是背着总经理、副总经理存进去的; ②“他”与副总经理一起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是背着总经理存的。 做前一种理解,“和”是连词;做后一种理解,“和”是介词。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者简介,背景链接,知识链接,整体把握,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者简介,背景链接,字音字形,朗读节奏,疏通文意,整体把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诫子书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者简介,背景链接,知识链接,读音停顿,疏通文意,整体把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