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过关卷】•专项篇——课外阅读理解 试题-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
展开【考点过关卷】•专项篇——课外阅读理解
(阅读以下短文完成练习)
【过关一】
西 湖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
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一群群白鸥掠过湖面,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
围绕着西湖的是一圈树木织成的绿色镶边。十里明湖中,葱绿的孤山显得格外秀美典雅。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绿树丛中。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
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夜幕初垂,明月东升,清风徐来,湖水荡漾。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远处,不时飘来悠扬的琴声。人们泛舟湖上,会觉得天上人间全都融化在月色里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连绵起伏:
(2)心旷神怡:
2、用“ ”从文中画出两个比喻句。
3、短文第2、3自然段写了的西湖;第4自然段写了
的西湖。
4、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
5、从整体上来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行文思路来写的?
6、用“”画出文章的中心句,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过关二】
大江保卫战
某年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
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某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
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他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面对肆虐的洪水,人民子弟兵更显出铮铮铁汉的本色。
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根铁钉扎了进去。团长见状,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军医。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火返回
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大江,永远铭记着那一年的夏天,铭记着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1、“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这句话中的“长龙”指什么?
()。
- 修好的大堤 B.塌陷的大堤
C.奔腾不息的长江 D.抢修大堤的官兵们
2、“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突出了什么?()
A.洪水很大 B.许多人求救
C.情况万分紧急 D.被淹的地方很多
3、“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
股鲜血涌了出来。”属于什么描写?()
A.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C.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4、“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
有人说句中“日夜兼程”“挺进”用得特别好,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
5、“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顶的房
屋,飞向 摇摇晃晃的电杆。”句中加点的词语让你体会到
。
【过关三】
神秘的“无底洞”
地球上是否真的存在“无底洞”?按说地球是圆的,由地壳、地慢和地核
三层组成,真正的“无底洞”是不应存在的,我们所看到的各种山洞、裂口、裂缝,甚至火山口也都只是地壳浅部的一种现象。然而中国一些古籍却多次提到海外有个深奥莫测的无底洞。
地球上确实有这样一个“无底洞”。
它位于希腊亚各斯古城的海滨。由于濒临大海,大海涨潮时,汹涌的海水便会排山倒海地涌入洞中,形成一股湍湍的急流。据测,每天流入洞内的海水量达3万多吨。奇怪的是,如此大量的海水灌入洞中,却从来没有把洞灌满。曾有人怀疑,这个“无底洞”,会不会就像石灰岩地区的漏斗、竖井、落水洞一类的地形。然而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人们就做了多种努力企图寻找它的出口,却都是枉费心机。
为了揭开这个秘密,1958 年美国地理学会派出一支考察队,他们把一种经久不变的带色染料溶解在海水中,观察染料是如何随着海水一起沉下去。接着又察看了附近海面以及岛上的各条河、各个湖,满怀( )地寻找这种带颜色的水,结果令人( )。
难道是海水量太大把有色水稀释得太淡,以至于无法发现?
至今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这里的海水会没完没了地“漏”下去,这个“无底洞”的出口又在哪里,每天大量的海水究竟都流到哪里去了?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内。
愿望 希望 盼望 期望 失望
2、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据测,每天流入洞内的海水量达3万多吨。( )
(2)为了揭开这个秘密,1958年美国地理学会派出一支考察队,他们把一种经久不变的带色染料溶解在海水中,观察海水一起沉下去。(
3、读短文,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
(1)我国古代科学家曾多次探索过无底洞,所以证实,地球上这个“无底洞”是确实存在的。( )
(2)“无底洞”位于希腊亚各斯古城的海滨。( )
(3)美国曾派出两支考察队分别对“无底洞”的出口进行了不同的试验,但都一无所获。( )
4、短文以“神秘的‘无底洞’”为题,你认为这个“无底洞”的“神秘”体现在哪里?
5、文章最后说:“至今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这里的海水会没完没了地‘漏’
下去,这个‘无底洞’的出口又在哪里,每天大量的海水究竟都流到哪里去
了?”这些问题也一定激发了你的好奇心。请写下你的探究方法。
【过关四】
儿子和列车
在德国的一个火车小站里,一位扳道员正要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辆徐
徐驶近的列车扳动道岔。这时,在铁轨的另一头,还有一辆火车从相反方向隆隆驶近车站。假如他不扳道,这两辆火车就会相撞,酿成一出惨剧。
这时,他无意识地回了一下头。突然,他发现自己的小儿子正在铁轨的那一端玩耍,而那辆开始进站的火车就驶在这条铁轨上,怎么办?他可以立即飞奔过去,把儿子抢救上站台。但是,迎面驶来的列车上将会有数百人难逃丧生的厄运!
他强忍巨大的痛苦,决定不违反自己的职责。这位工人向他的儿子大吼一声:“卧倒!”随即快步奔向岗位扳动了道岔,一眨眼工夫,这辆火车安全地驶入了预定的铁轨。
他的儿子由于平素就习惯了服从长辈的命令,没显出丝毫的慌张,立刻笔直地躺倒在铁轨中央。一列满载的火车从他的头顶呼啸着飞驰而过。
车上的旅客们毫不知情,他们的到来给一颗崇高的心灵带来了多么巨大的痛楚,他们的生命也曾如千钧悬于一发。那位父亲向着儿子的方向狂奔,不敢想象儿子那惨不忍睹的情状。然而,他的儿子还活着,而且未受一点损伤!
据说,德皇知道了这位扳道工人的事迹,就派人把他召来,奖给他一枚荣誉勋章,一方面是奖励他顾全大局的行为,另一方面是感谢他教育出一个机灵、听话的儿子。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千钧一发:
顾全大局:
2、文中画线句子能否改为“一列火车飞驰而过”?为什么?
3、扳道员面临怎样艰难而痛苦的抉择?他最后又是如何做的?
4、从文中可以看出扳道员是一个怎样的人?
【过关五】
坐车的孩子
车到中山路时,下去一群乘客,又上来一群乘客,司机却眼一个孩子吵了
起来。吵的内容很简单,孩子说往投币箱投过钱了,司机说没看见孩子往里面投钱。这本就是公说公有理类说婆有理的事情,拥挤的公交车上谁也顾不得互相观察留意,我坐在最前排都没有留心看,别的人就更不清楚事情的真相了,大家都默不作声。
孩子十五六岁的样子,胖乎乎的,背着一个旧书包,梗着脖子(甲):“我投钱了,投钱了。”但大家都明显地站在司机一边,连我这样自以为公允的人也在揣摩,大概是这孩子没钱想白乘车吧。果然司机也洋洋得意地大声说给乘客们听:“肯定是你没投钱,难道我会冤在你?一天到晚成千上万的乘客往投币箱里投钱,我都没有冤枉他们,凭什么我就冤枉你?”
孩子(乙):“我说投钱就是投钱了,我也是天天坐车,坐了这么多年,凭什么说我没往你这辆车上投钱?”大家都笑着。我劝司机和孩子说:“都别吵了,为块八毛钱吵一场架不值得。”司机说:“可不是咋的,这钱投进去是投给我们公司,又不是投到我的腰包里,我本来并不在乎。没钱坐车不要紧,说一声就行了,难道我能把他撵下去?我又不在乎这块八毛的钱。”
孩子(丙):“谁又在乎块八毛的钱了?”孩子掏出一张纸币来,用力晃着给大家看,然后一把塞到投币箱里:“我再投一份钱给你看,我们乡下孩子手头再没钱也从不在乎一张车票钱。”
我摇头叹息:“唉,看这事闹的。跟谁有仇也别跟钱有仇呀,你确认自己投了钱了,又何必再浪费一块钱呢?”孩子眼泪汪汪地说:“我就是为了证明我绝对没有逃票,去省那一块钱。”我对孩子说:“就是赌气也没必要往里投一块钱呀,你们学生买票坐车都是半票,投五毛钱就够了。”
孩子(丁):“阿姨,我不上学了。不是学生,应该投一块钱了。”我怒视着司机,这样诚实的孩子断然不会做出逃票的事来,但城里人的偏见却已经狠狠地伤了孩子的心。司机很不自在地直视前方,装作没听见。车到站了,上来几位乘客,往投币箱里投钱,司机伸手接住一张纸币递给孩子:“
。”
孩子的眼泪终于滚落下来。
1、短文中有甲、乙、丙、丁四个括号,依次填在括号里的内容是( )。
- 低下了头 B.大声抗议 C.一个劲地反复辩解 D.一点都不服软
2、文章第3自然段画横线的部分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结合上下文,在第7自然段的横线上补充一句司机说的话。
4、读了短文,你认为事情的真相是什么?
5、你最佩服短文中的哪个人物?请简要说明原因。
【过关六】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
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
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
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持续40亿年。过了40亿年,太阳
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
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
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太阳所消耗的能量
还不到太阳总能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
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
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
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人类近400年
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
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
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
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
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
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
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
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
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
人无事忧天倾”的。
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
1、(1)默读短文,找出文中的关键句,画上“_______”。
(2)思考:这个关键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A.承上启下,伏笔铺垫 B.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C.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D.呼应上文,形成对比
2、结合关键句,短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所提出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
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
。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来自人类自身”的威胁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第④段,想想作者是怎样表达观点的。下面论述正确的是()。
A.围绕“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作者先用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说明人类近400年来取得的成就比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
取得的成就还大,同样消耗的资源总量也多得多。再说如不加以控制,后果难
以想象。
B.“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作者用强烈的
反问表达担忧之情。围绕这个观点,作者用作比较的方法,说明人类近400年
来取得的成就和对地球的破坏同样巨大。
C.围绕“人类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
年间所消耗的资源总量”这一观点,作者先说人类的威胁来自人类本身,再说
人类取得的成就和破坏同样巨大,最后用设问的方法表达担忧。
【过关七】
光明的心曲
傍晚,最后一抹斜阳穿过窗外的绿叶,幽幽地照在我写字桌旁的白墙上,
开始是许多斑驳的橙色光点,恍若一片微波荡漾的湖泊,然后暗下来,暗下来,光点由橙色转为暗红,并且奇怪地凝成两个椭圆的光团,无声无息地闪烁着……
无意中见到的新鲜形象,总会引起我的遐想。对着墙上这两团闪闪烁烁的夕晖,我发愣了。总觉得它们像什么,像什么呢?
蓦地,我的眼前闪出一双眼睛来,一双小姑娘的眼睛,一双黯淡的眼睛,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也是在一个晚霞似火的黄昏,从街心花园的林荫深处,飘出一阵优美的歌声。唱歌的是一位小姑娘,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她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心儿啊,飞向那遥远的地方……歌声像清泉,丁丁冬冬地在暮色中流淌;歌声像阳光,在浓浓的绿荫深处照射。看见唱歌的小姑娘了,一件白色的连衣裙在晚风里飘拂,一个天蓝色的大蝴蝶结,随着歌声在她的头顶上飞舞。她唱得那么动情,我迎面走去,她竟仿佛没有看见,依然优美地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
看清她的眼睛时,我不由倒抽一口冷气:一双多么漂亮的大眼睛!然而,又长又黑的睫毛下,覆盖着一层灰色的阴翳——啊,竟是一位盲姑娘!
我站住了,心头一阵震颤,这样美妙,这样无忧无虑的歌声,怎么可能从一位盲姑娘的口中唱出?
“……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
歌声依然飘来,育姑娘陶醉在她的歌声里,她两手合抱成一个拳头,紧紧地贴着胸口,头微微昂起,仿佛在遥望着远方:那流着清泉、飘着阳光的地方,那开满了五彩缤纷的花儿的地方……从她清脆而又纯美的歌声里,从她幸福而又神往的微笑里,我似乎也看到了她向往的那个光明灿烂的地方。我知道,在她的憧憬里,这远方绝不是虚幻的,这足以驱散她眼前的黑暗。
唱吧,盲姑娘,有一颗热爱光明、向往光明的心,你的生命之中是不会黯然无光的。墙上的夕晖早已消失,夜色在我的小屋里弥漫,盲姑娘的那支闪着光芒的歌,却又在我的心中响起来。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憧憬——( ) 遐想——( ) 陶醉——( )
2、用“”画出文中描写作者听到姑娘唱歌时产生联想的句子。
3、对文中画横线句子中“仿佛”一词的作用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盲姑娘陶醉在自己的歌声中,是她专注的神情使作者产生这样的联想。
B.作者感觉盲姑娘和自己一样,也在歌声中看到了清泉流淌、飘着阳光、
鲜花盛开的地方。
C.盲姑娘实际没有遥望远方,因为她看不见,她只是在做着这样的姿态,
这样歌唱才会更优雅自然。
4、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你对《光明的心曲》这个题目的理解。
【过关八】
故乡(节选)
(一)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 )的天空中挂着一
轮( )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 )的( )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 )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二)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揸,……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1、按原文在第(一)段文字括号内填入合适的词。
2、这两段文字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动作、神态的不同,请用简洁的文字分别加以说明: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3、“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中“欢喜”和“凄凉”的原因是:
欢喜:
凄凉:
4、闰土“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想说的话是什么?请你揣摩语境、联系全文,把它补出来。
5、“我也说不出话”。“我”在当时没有说,当时“我”想说什么呢?请你联系课文写出来。
参考答案
【过关一】
1、连续不断且高低不平。
心情愉悦,精神舒畅。
2、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3、阳光下 月光下;
4、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令人心旷神怡。
5、作者按照总分结构行文的。
6、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过关二】
1、D
2、C
3、A
4、示例:这两个词用得特别好,写出了解放军官兵心急如焚,克服重重困
难准备抢险,体现出了他们心系群众安危,急群众之所急。
5、我体会到了战士们不顾环境的危险,正分移至争地进行答数,体会到了
战士们心系群众安危、英勇顽强。
【过关三】
1、希望 失望
2、列数字举例子
3、× √ ×
4、(1)大量的海水灌入洞中,却从来没有把洞灌满;(2)“无底洞”的出口在哪里不清楚;(3)每天大量的海水不知道流到哪里去了。
5、可以研制一些小型机器人,让它们随着海水流动,把自己在海中的行踪和拍摄到的画面传输到电脑上,便于科学家观察研究。
【过关四】
1、千斤的重悬挂在一根头发上,形容情况万分危急,刻不容级。
指从整体的利益着想,使不遭受损。
2、不能,原句更详细地说明了当时的危险情形,更具休,更形象。
3、如果扳动了道岔,他的儿子就可能被压在列车下;如果把儿子抢救上站台,列车上的数百人就难逃丧生的厄运。
扳道员对儿子大喊一声“卧倒”就快步奔向岗位扳动了道岔。
4、他是一个极端尽职、顾全大局、舍小家为大家的人,他具有崇高的心灵。
【过关五】
1、BDCA
2、外貌描写。 为下文司机对农村孩子有偏见埋下伏笔。
3、示例:孩子,是我错怪你了。这一元钱你拿着
4、孩子投钱了,而且投的是一元钱。
5、利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内心。
6、示例:佩服孩子。他诚实,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反复说理,多方辨解,用再次投钱的方式证明事情的真相。
【过关六】
1、(1)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
持不变。
(2)B
2、地球上的资源能按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多少年正常生活,人类
能否合理利用资源。
3、人类对资源过度的消耗
4、A
【过关七】
1、向往幻想 沉醉
2、歌声像清泉,丁丁冬冬地在暮色中流淌;歌声像阳光,在浓浓的绿荫深
处照射。
仿佛在遥望着远方:那流着清泉,飘着阳光的地方,那开满了五彩缤纷的
花儿的地方……
我似乎也看到了她向往的那个光明灿烂的地方。
3、C
4、示例:盲姑娘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她有一颗热爱光明、向往光明的心,
因此她的生命不会黯然无光。
【过关八】
1、深蓝;金黄;一望无际;碧绿;项带银圈;尽力。
2、少年闰土健康活泼,勇敢能干;中年闰土饱受当时社会的摧残,生活艰苦,对“我”的态度恭敬,像木偶人。
3、“欢喜”是因为与“我”久别重逢,心情高兴;“凄凉”是因为想到自己的处境,与“我”的身份差距越来越大。
4、老朋友,这些年你过得好吗?你去我家乡看看吧,我带你去捉揸。
5、小时候,我们无话不说,你教给我怎样在雪地里捕鸟,如何在夏夜里刺向西瓜地里的揸,可岁月不饶人,风霜改变了彼此的面容,封建礼教把你我隔膜地如此生分。
【考点过关卷】•专项篇—课外阅读理解(四) -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 这是一份【考点过关卷】•专项篇—课外阅读理解(四) -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共13页。
【考点过关卷】•专项篇—课外阅读理解(三) -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 这是一份【考点过关卷】•专项篇—课外阅读理解(三) -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共12页。
【考点过关卷】•专项篇—课外阅读理解(二) 试题-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 这是一份【考点过关卷】•专项篇—课外阅读理解(二) 试题-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