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 冀教版数学四上 7.1垂线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冀教版数学四上 7.2平行线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冀教版数学四上 8.2条形统计图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冀教版数学四上 9.1植树问题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冀教版数学四上 9.2数图形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八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获奖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八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获奖教案,共6页。
【精品】第8单元第1课时 (教案)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内容:平均数教学目标:1、初步建立平均数的基本思想(即移多补少的统计思想),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2、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3、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切实掌握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法相结合。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新知引入:师:今天的数学学习咱们从一个故事说起,话说一个老猴子在桃树上摘了12个桃子,回家后叫来了三只小猴子分桃子给他们,猴一7个,猴二4个,猴三1个。问:对于老猴子分桃这件事,你有什么话想说吗?生:不公平师:为何不公平?生:不一样多。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能用哪些方法可以使每组个数一样多?方法:移多补少。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引出计算方法:(7+4+1)÷3=4(个)小结:同学们挺聪明的,想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刚才我们通过移一移,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了一个同样的数4,这个数就叫平均数。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平均数,研究它的意义。新知讲解:师:要使每个笔筒放的铅笔同样多,可以怎样做?生:每个笔筒放(3+4+2+5+1)÷5=3(支)师:四(1)班一、二组同学进行投球比赛,每人投十个。师:算出每个组的平均成绩看一看。师:亮亮把自己家一个星期丢弃塑料袋的情况作了统计。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数量(个)1323264师:算一算:平均每天丢几个塑料袋?生:先算出一星期丢塑料袋的总个数。(1+3+2+3+2+6+4)÷7=21÷7=3(个)师:求出的“3”个是每天实际丢弃塑料袋的个数吗?师:某市举办小学生篮球友谊赛,进入决赛的两支球队部分成员的身高和体重如下:师:用计算器分别计算两支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课堂练习:新华小学四(1)班第五组和第六组同学的体重统计如下,分别计算两组同学的平均体重。“小小”冷饮店一个星期售出饮料的情况如下表:(1) 平均每天售出多少箱饮料?(2) 冷饮店每个星期进一次货,下星期“小小”冷饮店准备多少箱饮料比较合适? 新华小学四(2)班6个小组的同学植树情况如下表:(1) 平均每个小组植树多少棵?(2) 全班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夕阳红敬老院有6位老人,他们的年龄分别是75岁、82岁、94岁、85岁、77岁、91岁。他们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岁?课堂小结:平均数求平均数方法,总数÷份数=平均数平均数并不是一个实际存在的数,而是我们经过移多补少或者是合再均分之后,算出的一个理想的数。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板书设计:平均数 总数÷份数=平均数教学反思: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它非常抽象。以往在教学平均数的概念时,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平均数的求法上,新教材更重视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基于这一认识,我注重引导学生在统计的背景中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在比较、观察中把握平均数的特征,进而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了解它的价值。在教学中,我还结合教材内容,选取3道习题,利用身边有效的数学资源学习数学知识,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之中有数学,生活之中处处用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主动地去学数学,用数学。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八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步体会,揭示课题,进一步感知,认识平均数,深化意义,总结方法,拓展意义,深入认识,分层练习,巩固新知,自省自评,心中有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八 我锻炼 我健康---平均数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实践应用,反馈提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