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 单元任务群(一) 解诸子作品的重要概念,悟诸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学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单元 单元任务群(一) 解诸子作品的重要概念,悟诸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学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共7页。
单元任务群(一) 解诸子作品的重要概念,悟诸子思想的现实意义学习任务 1.辨识虚词,积累文言基础知识。2.理解诸子作品的重要概念,思考诸子思想的现实意义。任务一 辨识虚词,夯实基础整理虚词用法,结合课文,完成下表任务二 理解重要概念,思考现实意义一、理解诸子作品内涵1.速读课文,结合文本内容,完成下表。二、对比分析儒、墨两家的“爱”2.儒、墨两家都强调“爱人”。筛选两家论述“爱”(或“爱人”)这一核心概念的典型句子,辨析其内涵的不同。三、思考诸子思想的现实意义3.诸子之说体现了对社会、对人生的洞察,其思想学说对于今天我们立德树人、修身养性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请从下列题目中选择一题谈谈你的看法。(1)谈谈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现实意义。(2)《大学》里说“修身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被许多知识分子当作人生信条。试分析其现实意义。(3)在孟子看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也就是恻隐之心。这一认识在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4)老子总是在提醒世人重视那通常被忽视的一面,其论说有很强的思辨性。试分析老子这一思想的现实意义。(5)结合《五石之瓠》一文,谈谈庄子的“无用之用”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6)墨子的“兼爱”思想有何现实意义?试作具体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元任务群(一) 解诸子作品的重要概念,悟诸子思想的现实意义任务一 辨识虚词,夯实基础(1)连词,表并列关系,并且/连词,表顺承关系,然后/连词,表假设关系,如果/连词,表转折关系,然而/连词,表目的关系,用来 (2)第三人称代词,它/结构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用于调整音节,无实义 (3)介词,用于引出对象,可不译/介词,在/介词,从 (4)介词,把/连词,用来/介词,因为/介词,凭借/介词,用任务二 理解重要概念,思考现实意义1.(示例)2.(示例)儒家:①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②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内涵:儒家主张的仁爱、爱人,是在遵从尊尊卑卑、长长幼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阶级、伦理秩序的基础上的推己及人、关心呵护。墨家:①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墨子》)②兼相爱,交相利。(《墨子》)③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内涵:墨子主张的爱人、兼爱,是在取消阶级、伦理的限制下的人人平等的互利互爱。3.(示例一)第(1)题:①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者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②这句话揭示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度,宽恕待人。倘若自己不想要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示例二)第(2)题:①“修身治国平天下”中,“修身”指的是自身道德修养和自律问题,道德的自律并非与生俱来,而是有赖于后天的修养。“治国”说的是通过调整人与社会的关系,以达到长治久安,使社会群体和谐的目的。“平天下”寻求的是一种普天之下的大和谐。可见“治国”“平天下”都是以“修身”为前提的,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从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做起。②“修身治国平天下”在经济不断发展完善的今天,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在有一些年轻人表现出极端的现实主义倾向,贪图安逸,缺少为人民服务、为祖国腾飞而奋斗的胸襟和眼界。甚至有些年轻人社会公德观念淡薄,出现了心理扭曲现象。重提此观念,不仅可以让人们坚守道德底线,摆脱狭隘的功利化倾向,实现人际和谐,而且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培养审视现实的目光,达到物我合一、厚德载物。(示例三)第(3)题:孟子的恻隐之心是一种由外界激发的情感,先向内引发心的触动,并以最终的外向行为为终点。正是由于恻隐之心的存在,才为我们的向善提供了可能性。它存在于我们的内心,并在一定的时间和环境下,做出善的举动,使我们获得了心灵的安抚,并使内化的仁端真正上升为仁德。在今天,提倡恻隐之心是个人品德不断提升的根本。儒家主张通过修己修身,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以达到仁。作为仁之端的恻隐之心,使人重新发现自己内心都有向善的追求,以此由己至人,由小到大,在实践过程中实现人性自身的完善和发展,最终达到儒家理想的成圣成王的目的。如果每个人都能以爱心对人对物,那么构建和谐社会、天人合一的理想就会实现。(示例四)第(4)题:老子洞察天道,认为世界万物都包含着内在联结而又相互对立的趋势,对立趋势推动事物的变化,又寓含着变化的结果。正面因素过多地占据了人们的心灵,使得人们永远是匆匆忙忙地为正面因素而努力奔波,很少有闲暇时间,很少能静下心来慢慢体会失败、损失、柔弱等反面因素的深远意义。老子的辩证思想为当代青年辩证地看待人生、辩证地处理问题提供了借鉴与指导。当代青年大多家庭经济条件和学校教育环境都比较优越,很多人没有经历过较大的人生挫折和困难,人生经验较少。因此,他们在取得一些成绩时,往往就沾沾自喜,忘乎所以,不知天高地厚,而忽视了自己学习和工作中的不足,结果往往导致不能承受失败和挫折的打击。学会辩证地看待人生,在成功时就会思考自己的不足之处,看到不利之处,加以改正和提高,这样才更容易从成功走向成功。另外,有相当一部分青年人在遇到失败和挫折时,看不到前途和希望,往往消极无为。如果学习和了解了老子的辩证思想,在不利和失败的时候就不会灰心丧气,就会主动分析自己本身和环境的有利因素,并积极加以利用,从而抓住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示例五)第(5)题:同样的大葫芦,惠子认为它大而无用,而庄子却能打破常规,变通用法,把葫芦做成腰舟浮于江湖,使它显示出了新的妙用。由此可见,有用和无用是相对存在的,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庄子认为,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我们对待事物,要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探索事物最大的价值,从而完美地利用它。在当今这个急功近利、人心浮躁的社会中,庄子的“无用之用”思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诸多启发。①变通创新方面。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创新意识,尤其是在当今这个发展迅速的社会中,一味地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的人,终会失去自身的竞争力,难以跟上时代的节奏,最终被社会淘汰。②用人方面。我们不仅要做到“物尽其用”,更要做到“人尽其才”。而要实现“尽其才”,关键在于把人摆在适当的岗位上,让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③教育方面。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发现其优点,给予其恰当的教育指导。④人生观方面。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我们似乎变得越来越功利,喜欢从实用(功利)角度来判断事物有用还是无用,缺乏诗意的生活。实际上,裹挟在物质的洪流中,偶尔停下来,给日益急迫的心灵一片休憩之地、补给之所,往往能更快地到达终点,看似无用的停顿可能比持续的飞奔更有用。(示例六)第(6)题:墨子的思想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兼爱”,“兼爱”把爱的对象扩展到个体外延的全部,使之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兼”还有在层次上的无差别意,在天下公义面前人人平等,这就赋予了每个人同等的爱与被爱的权利。这种“兼爱”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也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①墨家理论提倡视人若己、先己爱人、爱无差等的先进思想,可见,墨子是将以人为本作为指导思想来处理人际关系的,而这也是社会和谐存在的逻辑起点和最终归宿。我们需要从爱自己的亲人出发,爱自己的朋友,爱他人,爱一切需要关爱的人,最终达到更高的境界——博爱。②我们向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民主道德、依法治国、公平公正、生机勃勃、安宁稳定综合发展的,而这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兼爱”反映的是人类对自身同类的尊重和认同,是人类理性的直接表现,会对陷入困境的同类表现出同情、怜悯、关怀和帮助,并能够通过正当、有效和文明的种种途径,化解和处理各种危机和矛盾。因此,“兼爱”思想有利于社会的安定。虚词课文例句用法及意义(1)而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人而不仁,如礼何而忧其瓠落无所容故亏父而自利(2)之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迩之事父,远之事君(3)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4)以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另有“所以”“以至于”等“以”字固定结构学派核心概念例句内涵出处儒家君子恕修身四端道家为无为用(大用)墨家爱学派名句内涵儒家墨家学派核心概念例句内涵出处儒家君子①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②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③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和历史使命感,拥有完全摆脱功利价值的道德标准,文质兼备的人。《论语》恕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爱宽厚,推己及人。《论语》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及认知水平。《礼记》四端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仁、义、礼、智。《孟子》道家为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空虚,虚空。《老子》无为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顺应自然,不强求作为。《老子》用(大用)①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②夫子固拙于用大矣。超越日常使用、日常认识层面的功用。《老子》《庄子》墨家爱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相互平等的关爱,是解决世事纷乱问题的根本。《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