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训练题(57份)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验收评价三十一生物的进化
展开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验收评价三十一生物的进化,共5页。
课时验收评价(三十一) 生物的进化
1.下列不属于生物进化的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证据的是( )
A.高等动物胚胎发育始于受精卵,说明了高等动物起源于单细胞
B.胚胎发育早期阶段有鳃裂,说明古代脊椎动物原始祖先生活在水中
C.人胚胎发育早期有尾,说明人是从有尾动物进化来的
D.化石证据揭示了生物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解析:选D 化石证据属于古生物学证据,而非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证据。
2.家鸽有很多品种,而且不同品种的家鸽形态特征各异,如信鸽、扇尾鸽、球胸鸽、凤头鸽、喇叭鸽等均有独特的外形。经过长时间的人工杂交和选育,家鸽的品种日渐增多。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为家鸽的选育提供原材料
B.家鸽选育过程中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定向改变
C.家鸽产生的变异不能在选育过程中都保留下来
D.选育出的新品种与原品种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解析:选B 长时间的人工选育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错误;变异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传递给下一代,无法保留,C正确;家鸽新品种不是新物种,与原品种不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
3.科研人员从一种溶杆菌属的细菌中提取一种新型抗生素(LysocinE),它能对抗常见抗生素无法对付的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药性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
B.“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超级细菌的形成意味着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C.按照现代进化理论解释,超级细菌形成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D.施用新型抗生素(LysocinE)不一定会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消亡
解析:选C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染色体,不进行有性生殖,所以其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基因突变,没有基因重组与染色体变异,A正确;“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超级细菌的形成是原有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的改变,超级细菌一定发生了进化,B正确;超级细菌形成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施用新型抗生素(LysocinE)会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不一定使其消亡,D正确。
4.下图表示某群岛上蝉的物种演化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不同种类的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戊和丁的形成是由于地理隔离造成生殖隔离
B.由乙形成丙和丁的过程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
C.由甲形成乙和戊的过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图示说明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
解析:选D 分析题图可知,A岛和B岛存在地理隔离,环境不同,选择方向不同,最终导致戊和丁形成生殖隔离,A正确;由乙形成丙和丁的过程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B正确;新物种的形成是通过定向自然选择形成的,由于环境的不同,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C正确;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非要经过地理隔离,如丙和丁,D错误。
5.下列关于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C.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
D.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
解析:选C 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既可以是相互斗争、相互淘汰,从而改变种群基因频率,导致进化发生,也可以是在互利的条件下,相互选择、协同进化,A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B错误;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错误。
6.(2022·浙江6月选考)由欧洲传入北美的耧斗菜已进化出数十个物种。分布于低海拔潮湿地区的甲物种和高海拔干燥地区的乙物种的花结构和开花期均有显著差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两种耧斗菜的全部基因构成了一个基因库
B.生长环境的不同有利于耧斗菜进化出不同的物种
C.甲、乙两种耧斗菜花结构的显著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若将甲、乙两种耧斗菜种植在一起,也不易发生基因交流
解析:选A 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甲、乙两种耧斗菜是两个物种,A错误;不同生长环境有利于进行不同的自然选择,从而进化出不同的物种,B正确;自然选择导致物种朝不同的方向进化,甲、乙两种耧斗菜花结构的显著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发生基因交流,D正确。
7.如图甲、乙、丙代表不同的种群,已知甲和乙原本属于同一物种,都以物种丙作为食物。由于地理隔离,且经过若干年的进化,现在不能确定甲和乙是否还属于同一物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甲和乙在一起还能进行自由交配,则它们就一定不存在生殖隔离
B.甲、乙与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对生物进化是不利的
C.若甲和乙仍然为同一物种,则它们具有共同的基因库
D.自然选择使甲、乙和丙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解析:选D 若甲、乙自由交配产生的后代可育,则它们不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甲、乙与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对生物进化是有利的,B错误;基因库是对种群而言的,甲、乙属于两个种群,因此不具有共同的基因库,C错误。
8.在一个较大的果蝇种群中,雌雄果蝇数量相等,且雌雄个体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80%,b的基因频率为20%,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雄果蝇中出现基因型为bb的概率为4%
B.若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雄果蝇的概率约为17%
C.若B、b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20%
D.若B、b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则说明该果蝇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
解析:选C 若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雄果蝇中出现基因型为bb的概率为20%×20%=4%,A正确;若B、b位于常染色体上,出现基因型为BB的概率为80%×80%=64%,出现基因型为Bb的概率为2×80%×20%=32%,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雄果蝇的概率为32%÷(32%+64%)×1/2≈17%,B正确;若B、b只位于X染色体上,在雌性个体中,XbXb为20%×20%=4%,在雄性个体中,XbY为20%,而雌雄数量相等,所以该种群中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10%,C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若B、b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则说明该果蝇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D正确。
9.某植物的抗性(R)对敏感(r)为显性,如图表示甲、乙两个地区在T1和T2时间点,RR、Rr和rr的基因型频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T2时甲地区r基因频率为25%
B.据图可知,甲、乙两地区的种群都发生了进化
C.甲地区基因型频率变化更大,原因是两地区环境不同
D.与乙地区相比,甲地区有更多的r基因突变成R基因
解析:选D 甲地区T2时刻,RR约占0.6,Rr约占0.3,rr约占0.1,则R的基因频率=(0.6+1/2×0.3)×100%=75%,r的基因频率为25%,A正确;甲地区T1时刻,RR约占0.05,Rr约占0.35,rr约占0.6,则R的基因频率=(0.05+1/2×0.35)×100%=22.5%;乙地区T1时刻,RR约占0.05,Rr约占0.15,rr约占0.8,则R的基因频率=(0.05+1/2×0.15)×100%=12.5%,r的基因频率为87.5%;T2时刻,RR约占0.1,rr约占0.7,Rr约占0.2,因此R的基因频率=(0.1+1/2×0.2)×100%=20%,r的基因频率为80%,甲、乙两个地区在两个时间点上的基因频率都不同,说明两地区的种群都发生了进化,B正确;据图分析可知,两个地区的基因型频率都发生了变化,其中甲地区变化更大,其原因应该是两地的环境不同,C正确;甲、乙地区基因频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自然选择,而不是基因突变,D错误。
10.某昆虫的翅可按长度分为残翅、中翅和长翅,且残翅昆虫不能飞行,翅越长运动能力越强。图1表示某地区该种昆虫的翅长与个体数量的关系,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该种昆虫翅长差异的根本来源是________。
(2)如果有两个较小的此种昆虫的种群迁入了甲、乙两个岛屿,其中甲岛食物匮乏,运动能力强的生物更容易获得食物,乙岛经常有大风浪,飞行的昆虫容易被吹入大海淹死。我们能从这一事实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图2中画出昆虫在甲岛屿繁殖数代以后翅长与个体数量的柱状图。
(4)若干年后,甲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A与乙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B再次相遇,但它们已不能进行相互交配,说明两种群的________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它们之间形成了________,而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有1 000只该种昆虫迁入丙岛屿,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550只,Aa的个体有300只,aa的个体有150只。如果不考虑自然选择和突变,昆虫个体进行自由交配,且每只昆虫的繁殖能力相同,则繁殖3代以后,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
解析:(1)导致生物性状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2)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突变的利与害取决于是否适应当地的环境。(3)甲岛食物匮乏,运动能力强的生物更容易获得食物,所以若干年后,甲岛上长翅个体最多,残翅个体最少。(4)种群A与种群B不能进行交配表明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很大差异,已经形成了生殖隔离。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A、B两种群发生的可遗传变异不同,也可能是因为种群A、B存在生殖隔离,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5)最初迁入丙岛时,该昆虫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550×2+300)/2 000×100%=70%,a的基因频率为30%,由于该昆虫个体进行自由交配,且繁殖能力相同,第3代以后,A的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仍为70%,Aa的基因频率为2×70%×30%=42%。
答案:(1)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3)如图所示:
(4)基因库 生殖隔离 ①A、B两种群发生的可遗传变异不同 ②A、B两种群存在地理隔离,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或甲、乙两岛自然选择的作用不同,导致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不同) (5)70% 4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验收评价一走近细胞,共4页。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验收评价三十七免疫调节,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会产生免疫应答,在人体中存在以下几种T细胞,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验收评价三十六体液调节,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