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八上语文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

    八上语文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第1页
    八上语文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第2页
    八上语文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者简介,背景链接,知识链接,方法引路,读音停顿,疏通文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记承天寺夜游》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从小到大,马云所经历的失败记都记不清楚。小学考重点中学,没有考上;大学考了三回;当年找工作被拒绝过三十多次;去肯德基应聘,24人收下了23个,他是唯一一个被刷下的……但马云不气馁,他凭着韧劲和愈挫愈奋的精神,创立了阿里巴巴集团,缔造了国内互联网行业的诸多传奇。    北宋的苏轼也是一位能从容面对磨难的人,他多次被贬,但豁达乐观,热爱生活。今天,让我们回到九百多年前的一个月夜,一起去探析这位文人的精神世界。 学习目标1、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欣赏文中清幽宁静的意境;品味精炼的语言,学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3、结合写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谥号文忠。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背景链接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人举报讥刺朝政,随后又牵连出大量诗文为证。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据《汉书·薛宣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乌台诗案”由此得名。幸得太皇太后干预、大臣章惇等力挽, 被囚禁130天之久的苏轼免除死罪,被贬黄州,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苏轼的友人张怀民此时也谪居黄州,暂寓承天寺,因有此文。 知识链接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承天寺位于今湖北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赐名承天寺。 方法引路怎么把握景物描写1)明确描写对象2)描写对象有何特点3)运用什么写法:①修辞手法 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动静结合 虚实相生白描手法 感官角度 观察角度描写顺序……4)所抒情感以景衬情:①以哀景衬哀情;②以乐景衬乐情;③以乐景衬哀情。 读音停顿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suì)/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qǐn),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bǎi)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疏通文意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睡,月色入欣然起行。无与为乐者,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相与 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欲:想要                 户:     欣然:高兴的样子         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就                  睡觉                 相与共同、一起     散步                 中庭院子里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盖:大概是     但:只是                 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准备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门外。想到没有可以交谈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如积水一般澄澈,“水中”的藻、荇相互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整体把握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 明确:苏轼与张怀民晚上在承天寺欣赏月夜景色。 2面对良辰美景,苏轼发出了怎样的感慨?文眼是哪个字? 明确: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文眼是“闲”。 3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把文章划分三层,每层的意思分别用四个字概括。 明确:第一层(前三句):记叙,寻伴夜游;      第二层(第四句):描写,庭中月色;           第三层(后三句):抒情、议论,月下感叹。 4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月色(月光)。 合作探究1在那样一个初冬之夜,苏轼本来是想脱了衣服睡觉的,是什么原因让他有了夜游的兴致? 明确:月色入户。 2“月色入户”一句中“入”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明确:“入”字把月色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善解人意,主动来与人做伴,安慰这位失意的人。 3从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明确:运用比喻,把院中的“月光”比作“积水”,从正面描写月光的澄澈,把“竹柏影”比作“藻、荇”,写出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从侧面烘托月光的澄澈。这个写景句点染出一个空灵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是怎么运用动静结合这种表现手法的? 明确:“积水空明”给人以一种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凡人”雅趣。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是怎么运用虚实结合这种表现手法的? 明确:“竹柏影”是实写,表现月色之浓。积水和藻荇是虚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和月影的摇曳多姿、清丽淡雅。 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反问。加强语气,强调每个夜晚都有月光,每个地方都有竹子和柏树,表现了作者旷达的心境。 7 如何理解文中的“闲人”? 明确:“闲人”既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又指虽有远大政治抱负却抑郁不得志的人,    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胸怀的豁达等微妙复杂的感情。 8夜游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原文加以体会。 明确:①欣然:欣喜;②念无与为乐者:有点遗憾;③遂、寻:急切、激动、渴望;④怀民亦未寝:心有灵犀的喜悦;⑤相与步于中庭:从容、闲适;⑥积水空明,藻荇交横:赞叹、惊喜;⑦闲人:慨叹。 9本文是怎么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 明确:本文写景,但景中有情。作者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欢欣之情,溢于言表。在月光下,“相与步于中庭”,信步漫游,其恬适的心绪又寄托在这相携同步的轻快节奏中。作者访寺寻友,写月夜美景,然后由眼前景物生发议论,产生感慨,兼及身世:“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抒写了可以欣赏美景的愉悦之情与遭贬谪的寂寞、苦闷之感,同时又表现出自我排遣内心郁闷的豁达的心胸。 10、归纳主旨 明确: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出作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胸怀的豁达等复杂微妙的心境。 写作特色1)语言精练,表现力强。2)融情于景,情景交融。3)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 拓展延伸积累逆境中奋进的名言。 ①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王宝池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③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到岛屿和暗礁,就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奥斯特洛夫斯基④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泰戈尔 课堂检测1、填空。1)表现作者欢欣之情的句子:_________2)作者感叹知音稀少的句子:__________3)贯穿全文线索的是_____________4)“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5)本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__________”,乙文描写了“___________”。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对即可)的思想感情;《记承天寺夜游》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语句中。 答案:(1欣然起行2念无与乐者3月光(月色)4月光  竹柏影  比喻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6山川之美   月色(月夜)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   但少闲人如 2、《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构思角度是(    A.托物言志  B.即景生情  C.类比象征  D.以物喻人 答案:B 3、文中紧扣“闲”字组织文章,“闲人”是文眼,是点睛之笔,“闲”表现在何处? 答案:1)入夜即解衣欲睡;(2)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3)与怀民于庭中散步;(4)欣赏月下美景。 4、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出怎样的心境? 答案:描绘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作者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的心境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6 诗词五首春望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6 诗词五首春望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者简介,背景链接,读音停顿,整体把握,合作探究,课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上册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周亚夫军细柳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者简介,作品简介,读音停顿,疏通文意,整体把握,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蝉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蝉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者简介,作品简介,读音释义,整体把握,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