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人教部编版蝉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蝉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者简介,作品简介,读音释义,整体把握,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蝉》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在19世纪的法国,要研究昆虫,一般是将昆虫捕杀,通过观察酒精里的标本来研究。可是有这么一位奇人,他终身在野外与虫作伴,为观察昆虫,倾其所有甘守清贫;他用30年为昆虫写书作传,如痴如醉乐此不疲。更奇的是,他为昆虫写的书被翻译为50多种文字,诱惑着世界各地的读者,被称之为“昆虫的史诗”。这位奇人就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这部奇书叫《昆虫记》。今天,让我们跟随法布尔的脚步,去了解其中的一种昆虫——蝉的生活习性和成长经历。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理清说明思路,概括课文内容。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3、理解文中的人文主义关怀,学习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对万物的赞美之心。 【作者简介】 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研究昆虫的本能和习性,著成了被誉为“昆虫的史诗”的昆虫学巨著《昆虫的故事》(又名《昆虫记》)。法布尔也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作品简介】 《昆虫记》共十卷,绝大部分完成于荒石园。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蝉》在《昆虫记》第5卷中。《蝉》共有“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和“蝉的卵”四部分。其中,“蝉和蚁”为《伊索寓言》里的蝉证名:蚂蚁霸占蝉在树枝上凿的“井”,还吃蝉尸甚至奄奄一息的蝉;“蝉的音乐”说明蝉鸣不是呼唤同伴,因为同伴在近旁,说明蝉是聋子。 【读音释义】 ①罅(xià)隙:缝隙。②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嚣,吵闹、喧哗。③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④匹敌:对等;相当。⑤刹(chà)那:极短的时间;瞬间。 【整体把握】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两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并说说这两部分各自重点介绍了什么。 明确:蝉的地穴:蝉的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着重写蝉建造地穴和出洞脱壳。 蝉的卵:蝉的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着重写蝉产卵的危险和孵化后的脱皮和隐藏。 2、从全文来看,作者介绍蝉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明确:时间顺序:幼虫出穴→脱皮成长→成虫产卵→幼虫孵化→入土隐藏。 【合作探究】 蝉的地穴 1、蝉是从哪里来的? 明确:蝉的幼虫是从阳光曝晒的道路上的小圆孔里爬出来的。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蝉的地穴的? 明确:由外及内的空间顺序。 3、蝉的地穴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明确:(1)外部形态:道路上面有小圆孔,孔口与地面相平;小圆孔约一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2)内部结构:深十五六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且坚固, 一般建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 4、蝉在建隧道时,泥土都搬到哪里去了? 明确:“它掘土的时候,将汁液喷洒在泥土上,使泥土成为泥浆,于是墙壁就更加柔软。幼虫再用它肥重的身体压上去,使烂泥挤进干土的罅隙。” 5、文章第8-10段介绍了蝉的幼虫脱壳的过程,说说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蝉的幼虫脱壳的。 明确:时间顺序。先写寻找适当的脱壳地点,接着写背部变化,再依次写头部、吸管、前腿、后腿、翅膀,最后写尾端。 蝉的卵1、找出蝉产卵的地点、方式和产卵数量。 明确:地点:干的细枝上。 方式: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在细树枝上刺成一排小孔,常常刺出三四十个孔。 数量: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2、蝉的敌人是什么?蝉是用什么办法来拯救自己的家族的? 明确:敌人:蚋。 文章说蝉有个“本能”是指它只会产卵却不懂得保护这些卵。蝉拯救自己家族的方式就是要产大量的卵,这样在遭到破坏时才可能有幸存者,它产这么多卵,是为了防御这种特别的危险。 3、怎样理解第17段“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明确:蝉不能改变自己产卵多的习性,面对外敌的侵入,无动于衷,牺牲自己的家族。一个“竟”字,表达了作者的不理解和同情心。 4、作者是如何介绍幼虫从落地到地下隐藏的?请按照其过程顺序进行简要概括。 明确:幼虫落地后,先四处寻找软土,挥着前足的钩向下挖掘,一边挖一边将土掘出抛在地面,几分钟后挖好土穴,就钻进去,隐藏自己。 5、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明确:抒情、议论。总结全文,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总结蝉的一生,抒发对蝉经过艰苦劳动才换来短暂欢乐的由衷赞叹和同情。 6、从全文来看,作者按照“幼虫——成虫——卵——幼虫”的顺序写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①幼虫建筑地穴比成虫产卵要丰富有趣得多,吸引读者; ②从已知到未知,由易到难,符合认知规律; ③使行文新颖活泼,不落俗套,引起读者的兴趣; ④突出蝉“四年黑暗的苦工”这一重要特点。 7、说说下面各句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这种区别是由于它们工作方法的不同。金蜣的工作是由洞口开始,所以把掘出来的废料堆积在地面。蝉在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口。因为门还未开,所以不可能在门口堆积泥土。 明确:举例子、作比较。以金蜣为例,并将金蜣与蝉地穴和工作方法相比较,具体有力地说明蝉的地穴周围没有土的特点及原因。 (2)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明确: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蝉产的卵比较多。 (3)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列数字、作比较,四年和五星期的对比悬殊,突出阳光下的蝉生命短暂,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 8、结合下面的句子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1)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 明确:“大多数”是限制性的词语,表示多数掘地昆虫的窠外面有土堆,只有少部分的掘地昆虫没有土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常常在邻近的地方徘徊,寻求适当的地点。 明确:“常常”意思是经常,表示通常情况如此下蝉都在邻近的地方徘徊,寻求适当的地点,但也有例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3)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明确:“约”即“大约”,表示估计。说明“一个小孔内生十个卵”“生卵总数为三四百个”是估计的数字,避免绝对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一到七月初,蝉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有了它的统治,这里无论怎样都是不安静的。 明确: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蝉在七月中的主导地位,蝉声的喧闹,富有情趣。 (5)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 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 明确:动作描写,拟人修辞,说蝉“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用了一连串的动词,如“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钩住”等等,把蝉从壳中脱出的艰难过程具体、生动、准确地写了出来。 9、归纳主旨 明确:本文通过蝉的地穴和蝉的卵两个片段来介绍蝉,既有对蝉的形象描写,又有个人感情的流露,字里行间对蝉充满了喜爱之情,展现了作家的人文情怀。 【拓展延伸】 积累关于蝉的成语和诗句。 成语:金蝉脱壳、噤若寒蝉、蛙鼓蝉鸣、寒蝉凄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诗句: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②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袁枚《所见》③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课堂检测】 1、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 ( )(2)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 )(3)危险来自一种极小的蚋,蝉和它比起来,简直成为庞大的怪物。 ( )(4)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 ) 答案:(1)打比方(2)列数字(3)作比较(4)摹状貌 2、你从作者对蝉的观察中体会到了什么? 答案:作者观察的仔细、认真,体现了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和对昆虫的喜爱。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6 诗词五首春望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者简介,背景链接,读音停顿,整体把握,合作探究,课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周亚夫军细柳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者简介,作品简介,读音停顿,疏通文意,整体把握,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者简介,背景链接,知识链接,读音释义,题目释义,整体把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