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9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19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解读,诗歌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情感态度,随堂演练一,随堂演练二,随堂演练三,随堂演练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包括概括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价,在历史的发展变革中,辩证地认识诗歌所反映的内容、主题、思想以及感情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此考点以概括分析类考题和综合其它考点考查较多,即使真正涉及评价类试题也大多集中在诗歌的内容、抒发的思想感情等方面。
二、知识储备—— 情感概述
(一)古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怀1.理想道路古代文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即仕途失意,壮志难酬,怀才不遇;“达”即仕途通达,建立功业,功成名就。文人墨客往往在仕途的顺与不顺之中身不由己,也在“儒”与“道”两大思想流派中的一次次碰撞中完成自我选择和自我救赎。古人云“文章憎命达”,作为诗人,大多难以“功成名
就”,因此他们在理想道路的选择上往往有三种:其一,愤世嫉俗,愤懑郁结,忧国忧民,如屈原、杜甫,这些诗人往往信奉儒家;其二,无奈退隐,悠然闲适,乐情山水,如陶渊明、孟浩然,这些诗人更倾向于道家;其三,忧愤难平,心有不甘,饱受煎熬,这些诗人多信奉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如王维、苏轼。古往今来的很多文人墨客,往往在功业未成的无奈痛苦中和坚守自身的执着不屈中,寻找平衡点。
2.悲喜缘由 欢喜愉快的缘由主要是: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对一年四季的独特感受;隐逸生活自由、闲适;政治得意,功成名就;历经战乱后暂得安宁,亲友团聚,回归故乡;国家太平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悲伤愤怒的缘由主要是:仕途失意,郁郁不得志;人生短暂,逝者如斯;年华老去,壮志未酬;羁旅异乡,孤独寂寞;人生无常,伤春悲秋;彼此思念,不得相见;依依惜别,离愁别绪,忧心友人境况;昔盛今衰,王朝更替;抒怀自身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批判统治者昏庸等。
(二)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六类情感1.离愁别绪:多在送别诗中出现,表达依依不舍的留恋,如柳永的《雨霖铃》;表达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2.思乡怀人:诗人或诗歌中主人公多客居他乡或在渡口、舟中、驿站、边塞、闺中等。表达羁旅愁思,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表达思亲念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边关思乡,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表达闺中怀人,如王昌龄的《闺怨》。
3.建功报国:这些诗歌尤其在初唐、盛唐、南宋时期较多。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如陆游的《书愤》;表达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如王昌龄的《从军行》;表达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的《涉江》4.忧国伤时:这类作品往往盛产于在国家由盛转衰的时期。表达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的《过华清宫》;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如杜甫的《春望》、文天祥《过零丁洋》同情人民的疾苦,白居易的《卖
炭翁》;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的《登楼》;表达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的《兵车行》。5.生活杂感:这些诗歌多抒个人情怀,或触景生情,或幽居自矜,内容往往比较丰富,表达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刘禹锡的《乌衣巷》;表达借古讽今的情怀,如李商隐的《贾生》;表达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表达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表达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品格气节的坚守;如于谦的《石灰吟》;表达谈禅说理的感慨,如苏轼的《题西林壁》。
6.贬谪失意:表达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如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表达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如屈原的《离骚》表达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如苏轼的《定风波》。
永遇乐①·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②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③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注】①永遇乐:词牌名。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作者在镇江任知府时,此时他已66岁。②孙仲谋: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国君。他始置京口镇。③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
题目可能交代时间、地点、事件和描写对象,可能含有作者的情感态度,对理解诗歌内容有很大帮助。
根据作者的生平及其作品风格,可推知诗歌的大概思想内容。
注释中对于作品创作背景和重点字词的介绍,有助于理解诗歌的内容。
关注诗中的人、事、物,推敲关键词句。抓住典型意象,剖析诗歌中蕴含的深刻思想。
将诗歌中的典故与诗人所处的社会背景相联系,理解诗人的情感。
分析景物中蕴含的情感,如哀景哀情、乐景乐情、乐景哀情、哀景乐情。抓住景物前后的动词和形容词,从中捕捉景物所寄寓的情感。
抓住事物的特点,如形态、色彩、品质等,并将这些特点与人的品性联系起来分析,体悟诗人所寄托的情感。
抓住诗句中直接抒情的词(喜、悲、愁等)和间接传情的词(事件、人物、意象的修饰词),从中体会作者情感。
主要对历史人物的功过、成败,历史事件,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
借古讽今,忧国忧民;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旧事,寄托伤感或哀思。
主要写朋友、亲人、情人的离别场面。
离别前的不舍与伤感及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借送别表明心志、抒发感慨;表达对友人的劝慰与勉励。
主要写诗人长期客居他乡或漂泊异地时的所见所闻。
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苦闷;漂泊无定的孤苦、羁旅他乡的幽怨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对黑暗官场的厌倦,寄托恬淡的隐逸思想;借山水抒发闲适淡泊之情。
主要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主要描写从军出塞、保家卫国、塞上风情或记录战事、战争场面等。
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歌颂祖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主要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主要特征着重描摹。
寄寓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表达怀才不遇或命运多外的伤感;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多以弃妇、思妇为抒情主人公,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剖析女子在特定社会背景、生活遭遇下的复杂心理状态。
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及对丈夫的思念;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或被丈夫冷落、抛弃的哀怨;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三)常见设问方式1.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心境、心情、人生理想、人生态度)?3.有人认为本诗含有某某思想/情感,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4.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诗人的情感有哪些变化?6.这首诗(词)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7.诗歌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四)解题要领1.抓住直接情感提示概述诗歌情感类考题,首先要关注诗歌中直接表明情感的词语,如喜、乐、愁、怨、恨、忧、孤等。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中的“悲”表明了作者的心绪。想到自己孤身一人,常年客居他乡,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又恰逢萧瑟秋季,不禁悲从中来。2.关注隐性情感提示隐性情感提示是指比较间接、含蓄传达情感的词语,如诗中出现
“客”“驿”“舟”字,往往暗示了羁旅之愁、思家之切。另外,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又”“惟”“空”“徒”“枉”“可”“岂”等,也是重要的隐性“情语”。3.关注时令地点提示古人往往伤怀感慨往往在春秋,如暮春伤怀,寒秋悲凉,重阳、除夕、元宵节日常有向往团圆之意,夜晚常有孤枕难眠之意,地点上,如塞外常含建功立业或表明战争残酷、环境艰苦之意、他乡常含颠沛流离之苦、远离京城常含仕途不顺之意,需要引起注意。
4.关注关键位置提示诗歌中直接提示感情的词语多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处,在特殊情况下,中间及小序中也会出现。而隐性情感提示一般藏在绘景叙事写人的文字中和诗的中间位置,有时也会出现在注释中。必须盯紧这些关键位置。5.关注背景立足全诗所谓背景包括时代背景和作者背景两个方面,时代背景如王朝的兴衰、统治者的清明或昏庸、百姓的生活状态等往往对诗人的情感产生巨大的影响。作者背景是指作者的创作风格、人生经历等。当然,背景只是我们理解诗歌的辅助手段,核心依然是诗歌内容,高考题干中的诗歌往往意蕴丰富,解读时可参考选择题题干,尽力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切忌讳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二、知识储备—— 评价观点态度
(一)评价观点态度 诗歌毕竟以表情达意为主,说理性诗歌是少数,所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也通常表现为正确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这些思想感情包括惆怅、哀怨、愤懑、憎恶、赞美、向往、无奈、欣喜、向往、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忧郁沉闷、孤独寂寞等。情感载体也很丰富,如杨柳、菊花、圆月、缺月、落叶、春风、秋风、大海、流水、古迹等。从抒情方式上看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托物言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二)常见设问方式1.……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2.诗(词)人对某件事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3.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也有人认为两者都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这首诗(词)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5.这首诗(词)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给你哪些人生启示,请简要说明。
(三)解题要领1.立足全诗,观点明确。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定要立足全诗,明确诗歌中的形象、语言、技巧,结合标题、作者、注释等暗示信息,全面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评价的前提条件。2.分析原诗,延伸具体。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要紧扣原诗的内容,必须引用原诗中的相关词句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要脱离原诗泛泛而谈。要注意把评价观点态度和分析
表达技巧结合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回答;既要分析表达了什么,也要分析是怎样表达的。3.评价准确,客观公允。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要准确、恰当,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要注意避免先入为主和缺乏分寸,要具体诗歌具体分析,不能用固有的认知代替对具体诗歌内容的解读,也不能以当下的眼光去苛求古人,要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分析评价。
四、典题导引概述情感例1. 2021年新高考I卷《寄江州白司马》第16题16.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答案】 ①第二句“惠远东林住得无”用“惠远”“东林”两个意象,表现高僧的淡泊遁世的态度,“住得无?”以问句的形式,委婉地表达了对白居易出入佛寺的关切以及劝告,含蓄地劝诫友人不要轻易产生逃避、厌弃官场的情绪。②尾联中“莫谩”“青云依旧”等词语直抒胸臆,直接劝告友人不要过度沉浸在佛法当中,相信自己依然可以青云直上,表达前途无量的勉励之意。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奉和袭美①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②裁遍未裁诗③。 因吟郢岸百亩蕙④,欲采商崖⑤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⑥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③裁诗:作诗。④百亩蕙:《楚辞·离骚》中有“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⑤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⑥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虽失春城醉上期”一句,说明作者和好友皮日休曾经相“期”春日聚会,饮酒一醉,但是一个“失”字,可见这些愿望落空;“下帷裁遍未裁诗”一句表露了未能作诗之憾。所以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尾联用典,作者表达了只要好友目疾痊愈,不愁没有美景欣赏的宽慰和祝愿。“但医沈约重瞳健”表达了对友人能够战胜病患的信心,“不怕江花不满枝”一句则用美好的景物对以后的美好生活进行展望。
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另一方面,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创作背景等来理解。
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患的信心和对以后的美好生活的展望。(每点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谒狄梁公①庙(节选)惠洪九江浪粘天,气势必东下。万山勒回之,到此竟倾泻。如公廷诤时,一快那顾藉! 君看洗日光②,正色甚闲暇。使唐不敢周,谁复如公者?
【注】①狄梁公:狄仁杰,唐太原(今山西太原)人。仪凤元年(676)升为大理丞,天授二年(691)九月拜相,后被诬陷谋反,下狱,以死抗争,被贬为彭泽令,神功元年(697)复相。力劝武则天立李嗣,唐祚得以维系。睿宗时追封梁国公。②洗日光:典出《新唐书·狄仁杰传》。唐代文学家吕温称赞狄仁杰“取日虞渊,洗光咸池”,意思是狄仁杰能从虞渊把太阳拉回来,能在咸池把太阳洗得更光亮。虞渊,神话中日落的地方。咸池,神话中太阳洗浴的地方。
①热烈赞颂狄仁杰忠心为国、犯颜直谏的刚决勇敢。开篇由眼前奔泻的长江联想到狄仁杰的“廷诤”,比拟贴切新奇。 ②赞美狄仁杰作为政治家庄重安详、深谋远虑的神情气度。七、八句中“正色”“闲暇”等描写展现狄仁杰的风度。 ③高度赞扬了狄仁杰挫败武周、复兴唐朝的盖世功绩。结尾对狄仁杰功绩的总结性评赞,把狄仁杰的功绩提高到“使唐不敢周”的高度,提到所有卫唐功臣之上,可谓无以复加。(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5~6题。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①陈与义其一巧画无盐②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从教③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其四含章④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⑤。
【注】①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②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③从教:任凭。④含章: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⑤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6.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本题考查概括诗歌内容,分析作者情感。本题有两问,第一问要综合两首诗来概括;第二问要将两首诗进行对比,分别作答。第一问,概括诗人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需要提炼两首诗的关键内容。“从教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说水墨点染的梅花,格调上胜过色彩绚烂的桃李;“意足不求颜色似”直接点明观点,墨梅画只要意蕴足,便不必追求颜色形貌的相似。综合概括即可得出答案。第二问,第一首诗的关键句是“此花风韵更清姝”,全诗围绕梅花的“清姝”展开叙述,并通过与桃李对比突出梅花的风姿,因此第一首诗侧重于赞颂梅花美丽、孤高傲世的品质;第二首诗的关键句是“前身相马九方皋”,诗中用“春风面”
“造化功成”“意足”等词突出梅花图的精妙,表现出画家的绘画技法如九方皋的相马技巧般高超,因此第二首诗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陈与义认为墨梅图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2分)第一首诗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姝气质。(2分)第二首诗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2分)
(一)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小题。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释】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1.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答案】①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②生不逢时的苦闷,③飘零他乡的哀痛,④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鉴赏能力,是概述情感类考题。解答此类题目,要联系题目、注释、背景等全面解读,要仔细寻找能表露作者情感的词语,或者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等,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描写通泉山水的壮丽美好,表达了诗人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伤时愧孔父”诗人借孔子叹凤、泣麟的典故,表达自己“伤时”之痛,即生不逢时的苦闷;“我生苦飘零”则表达了飘零他乡的哀痛;“所历有嗟叹”直抒身世之慨,“去国同王粲”则是借王粲在国家动乱之时无奈依附刘表的典故,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2小题。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2.前人论此诗“以独特的意境、清冷的情思为后人慨叹”,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独特的意境:诗人以“秋夜”“露水”“明月”“惊鹊”“飞萤”“庭槐”“寒影”“杵声”等一组意象,营造了孤寂清冷的意境。②清冷的情思:前三联,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秋夜月景,表现自己孤独寂寞,抒发思乡之情;尾联,诗人直抒胸臆,望月兴叹,表达了人生失意之悲。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1)独特的意境:诗人以流水般流畅的文笔,以“秋夜”“露水”“明月”“惊鹊”“飞萤”“庭槐”“寒影”“杵声”等一组意象画出了一幅别样的孤清月夜图。(2)清冷的情思:首联直写月光,营造了清冷的氛围,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寄托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又衬托了诗人与亲人相见遥遥无期而形单影只的失落、孤寂之情。诗歌中间两联写出了秋
夜月下诗人在庭院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惊惶的鸟鹊尚未栖息,飞舞的萤虫钻入卷帘,院中的槐树稀疏寥落,邻家的杵声越发急切,以景写情,表达了夜不能寐的诗人心神不宁、孤寂焦躁的思想感情。于是诗人发出了第七句的“佳期旷何许”的感叹,以后便是最后一句的“望望空伫立”。描绘了一幅凄凉幽冷的环境下,一人孤单只影远望的画面。
(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3小题。 送谭孝廉赴举 李咸用[注] 鼓鼙声里寻诗礼,戈戟林间入镐京。 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 也知贵贱皆前定,未见疏慵遂有成。 吾道近来稀后进,善开金口答公卿。【注】李咸用,晚唐诗人。晚唐时社会矛盾激化,兵戈不断,不仅民不聊生,就是士人进身之路也多有阻难。
3.这首送别之作,蕴含着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并谈谈对你的启发。【答案】①诗歌的颔联和颈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好事都是从艰难处得来的,年轻人不要为求轻松只做容易的事;即使贫贱有命,但疏懒怠惰会一事无成。②启发: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要不畏险阻,迎难而上,勇于奋斗;不能贪图安逸,懒惰懈怠。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思想情感的能力,是评价观点态度类考题。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颔联“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意思是:好事情都是从艰难中追求来的,年轻人不要去容易的事情中贪图轻松。“好事尽从难处得”阐发了成功者的普遍规律,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少年无向易中轻”则是告诫,年轻人要趁着青春年华积极进取,不要贪图容易贪图轻松。颈联“也知贵贱皆前定,未见疏慵遂有成”,意思是:虽然知道人的贵贱都是各自的命运先前注定的,但没有见到谁懒懒散散就能成功。也就是说即便考不中,那也是命中注定,但不积极谋求一定不会考中。想要成功,就不能贪图安逸,懒惰懈怠。
(四)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4小题。 南中荣橘柚 柳宗元 橘柚怀贞质,受命此炎方①。 密林耀朱绿,晚岁有余芳。 殊风限清汉②,飞雪滞故乡。 攀条何所叹,北望熊与湘③。
【注】①整联典出屈原《橘颂》“后皇嘉树,橘来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徒,更壹志兮”;炎方,南方,此谓永州,为柳宗元贬谪之地。②殊风,指江南、江北风俗各异;汉,银河,借指淮河,传说橘至淮北则为枳。③熊,熊耳山,在今河南省;湘,湘山,在今湖南省。4.沈德潜评价柳宗元诗“得《骚》之余意”,请结合全诗对此予以简析。
【答案】 ①诗人由北方故乡被贬至南蛮之地,思归不能,志向难伸,满怀哀怨,与《离骚》表达的贬谪之怨相近。②诗人虽然被贬,但依然心怀贞质,“受命不迁”,与《离骚》中屈原对节操的坚守相近。③本诗借橘抒怀,托物言志,与《离骚》经常借香草抒发高洁的情怀相近。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考点20 鉴赏古代诗歌之选择题(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解读,知识储备,解题要领,真题示例,典例导引,模拟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17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语言艺术(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语言风格,知识储备炼字,知识储备炼句,典型示例,小提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16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艺术(PPT)-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解读,方法便笺,分析事物形象的作用,分析意象的两大步骤,鉴赏诗歌的意象,鉴赏诗歌的意境,随堂演练一,随堂演练二,随堂演练三,随堂演练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