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核心素养】人教版音乐三上核心素养教案整册
小学音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欣赏 打枣优秀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欣赏 打枣优秀教学设计,共6页。
欣赏《打枣》教学设计课题 欣赏《打枣》单元第二单元学科音乐年级三年级教材分析《打枣》是流行在山西、河北等地区的一首传统民歌。歌中描绘了过去农村妇女外出游玩时的喜悦心情。独奏者持两支唢呐,用大唢呐代表爷爷,小唢呐(奏出的音比大唢呐高一个八度)代表孙女,大小唢呐轮流演奏,频繁的乐队过门十分生动地烘托了欢乐气氛。歌中的衬腔具有欢快、活泼的特点,调式较丰富,节奏型的变化也较多。这首歌在体裁上也受了时调的影响,可以说是一首反映生活和风土人情的歌曲。学习目标1、审美感知:认识民族乐器唢呐,并能分辨唢呐的音色。2、艺术表现:在欣赏中感受民族乐器与管弦乐器的不同音色,通过力度、速度的变化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意境。3、创意实践:感受歌曲应用不同的吹奏乐器,模仿人物的声音设计场景的乐曲特色。 4、文化理解:通过欣赏歌曲《打枣》,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了解民族乐器。重点了解民族乐器诙谐、幽默的音乐形象,想象爷爷和孙女的“对话”场景。难点体验民族音乐和西洋管弦乐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 导入师:音乐除了声乐演唱形式外还有器乐的演奏形式,你知道哪些演奏形式呢?(还有各种乐器独奏、重奏、齐奏、合奏等。)同学们知道哪些民族乐器呢?教师举例:图片展示 古筝 二胡 笛子 唢呐今天,老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首唢呐演奏的歌曲《打枣》,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有趣的歌曲。 板书课题:《打枣》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观察图片,了解民族乐器。 齐读课题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简单介绍常见的民族乐器和演奏形式,引出下面课程的讲解。讲授新课1、 歌曲简介。《打枣》是流行在山西、河北等地区的一首传统民歌。用大唢呐代表爷爷,小唢呐代表孙女,大小唢呐轮流演奏,频繁的乐队过门十分生动地烘托了欢乐气氛。歌中的衬腔具有欢快、活泼的特点,调式较丰富,节奏型的变化也较多。这首歌在体裁上也受了时调的影响,可以说是一首反映生活和风土人情的歌曲。 2、 认识唢呐。唢呐是一种民族吹管乐器,音色高亢明亮,音量宏大。中国民间婚丧嫁娶,扭秧歌、踩高跷、打花鼓、跑旱船,以及某些少数民族的娱乐活动,如朝鲜族的农乐舞等,所用吹打乐中,皆以唢呐为主奏乐器。唢呐除用于独奏、合奏外,还用于戏曲、歌舞伴奏。它的吹奏技巧丰富多彩,有滑音、吐音、气拱音、气顶音、打嘟噜、循环换气等,还善于模拟人声歌唱、鸟鸣鸡叫等。在这首乐曲中,唢呐运用了一种独特的方法“咔腔”,模仿人说话的各种声音,非常有趣。图片展示唢呐的结构哨片唢呐杆碗儿 3、 分段欣赏歌曲(1) 引子部分请同学们边聆听引子部分边填空。这段音乐的速度( ),唢呐音色 ( ),音乐风格( ),把我们带入了( )。教师提示:自由;高亢、明亮;活泼、有趣;北方农村的一个小庭院中。 (2) 第一部分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思考: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刻画了怎样的情景?这段音乐的速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段音乐的演奏形式是怎样的?教师提示:欢快的情绪,表现了打枣的欢乐情景;速度从慢起逐步转向中速;由唢呐和乐队交替演奏。 (3) 第二部分请同学们聆听音乐:这段音乐刻画了怎样的场景?这段音乐中唢呐的音色有没有变化?这段音乐中有几个主要旋律?教师提示:刻画了祖孙俩打枣的场景;一个唢呐声音较粗犷,另一个声音细一些;有两个主要旋律。请同学们随琴唱一唱这两个主要旋律。 师:请同学们再次聆听音乐,数一数这两个主题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有什么不同?(这段音乐中第一次是大唢呐,好像是爷爷;第二次是小唢呐,好像是孙女;第三次是交替演奏,好像祖孙俩打枣的情景。) (4) 第三部分请同学们聆听音乐,边听边填空:这部分音乐依然采用了( )的主题音调,反复出现了( ),音乐情绪( ),( )唢呐交替使用,用( )的方式模仿了( )和( )的声音,乐曲结束时用小唢呐模仿了( ) ,表现了 ( )。教师提示:第二部分;两次;越来越热烈;大、小;咔腔;爷爷;小孙女;笑声;爷爷和小孙女打枣时的快乐心情。 拓展延伸:咔腔咔腔是以人声作用于咔哨而成腔,即以人的嗓音激发特制的哨片,使其产生共振,发出一种类似人声的腔调。咔腔的音域根据个人的嗓音宽窄有所不同,即凡嗓音可及的音均可咔出(包括真、假声),实际音高是嗓音的低八度。由于发音酷似人声,加上演奏者的巧妙控制,“咔”出来的戏曲唱腔或民间小调,不仅生动逼真,甚至使人连唱词也能分辨。咔戏时,真声“咔”多用于男腔,假声“咔”多用于女调。4、 整曲欣赏师:请同学们完整聆听乐曲,听一听主题乐段共出现了几次?(5次)请同学们再次完整聆听乐曲,分辨大唢呐、小唢呐的不同音色,并想象爷爷和小孙女打枣的欢乐情景。 欣赏阅读课件,了解歌曲相关的知识。 学生认识民族乐器唢呐。 学生聆听歌曲,分成四个部分进行分段赏析。 学生聆听乐曲,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聆听乐曲,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聆听乐曲,思考回答问题。 阅读拓展资料,了解咔腔这一演奏形式。 学生整曲欣赏,听辨主题部分出现的次数。 通过活动为之后的歌曲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活动认识唢呐这一乐器的演奏特点,在之后的歌曲赏析过程可以更好地把握乐曲的特点。 通过分段赏析引导学生逐段进行乐曲分析,可以更好地体会乐曲。 引导学生从正确的思考方向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从正确的思考方向进行分析。 通过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专注的赏析音乐。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唢呐多样的演奏形式。 引导学生整体欣赏歌曲,并发挥想象力,深入的感受乐曲。课堂练习请同学们根据乐曲想象爷爷和小孙女的“对话”说了些什么呢?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欣赏了唢呐独奏《打枣》,乐曲表现了农村中祖孙俩愉快打枣的情景。知道了唢呐是我国民族吹管乐器,音色高亢、明亮。它有一种独特的演奏方法“咔腔”,可以形象地模仿人说话的声音。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和传扬我国民族音乐。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说出自己对歌曲的体会。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板书打枣唢呐介绍分段欣赏乐曲听辨不同音色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音乐六年级上册欣赏 金杯获奖教案及反思,共4页。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第六单元 童趣歌表演 对鲜花优秀教案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唱歌 白鸽公开课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三乐句歌谱,注意音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