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教师用书
展开
第四节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 1 课时 地球公转的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一、地球公转特征
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
从东西方向描述
自西向东
从极地上空观察
北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南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叫作恒星年。
4.速度:地球在公转过程中,速度(线速度和角速度)是不断变化的。
项目
公转位置
时间
公转速度
A点
远日点
7月初
最慢
B点
近日点
月初
最快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的含义
A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B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
2.影响
(1)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2)决定了目前南、北回归线(与黄赤交角相等),南、北极圈(与黄赤交角互余)的度数。
(3)决定了五带的位置和范围。
(4)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范围:南、北回归线之间。
(2)周期:1个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据图填表)
时间
变化特点
现象
北半球
夏半年
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图1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
图3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北半球
冬半年
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
春、秋
分日
图2代表的时间是每年的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命题视角(一) 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规律
案例法学习
[把握教考导向]
一、教材这样学(选自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阿布·辛拜勒神庙是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约公元前1304—公元前1237)建造的大型岩窟神庙。3 000多年前的神庙设计者精确地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把神庙设计成为一年中只有拉美西斯二世生日(2月21日)和登基日(10月21日)的清晨,太阳光才能从神庙大门射入,穿过60多米长的庙廊,照到神庙尽头拉美西斯二世的石像上。人们把这一奇观发生的时日,称为“太阳节”。
20世纪60年代,因兴建阿斯旺水坝,将阿布·辛拜勒神庙按原样向高处搬迁了60米,以确保它不会被水淹没。不过,现在太阳节奇观出现的时间已有偏差。
[思考探究]
1.计算拉美西斯二世生日至春分日、秋分日至登基日的天数,你有何发现?
提示:生日(2月21日)至春分日(3月21日)为28天,秋分日(9月23日)至登基日(10月21日)为28天,春、秋分日日出方位相同,则说明这两天日出方位也相同。
2.太阳节奇观的出现,与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入射角度密切相关。想一想,在每年的2月21日和10月21日这两天内,太阳照耀石像的时间是否会持续很久?
提示:只有日出时分,太阳光才会穿过庙廊射入,因此持续时间不会很久。
二、高考这样考(2021·河北高考)
家住某城(36.5°N,116°E)的小明,秋分时节搬进了新楼房,站在书房2.6米高的落地窗前,远处公园美景尽收眼底。如图示意书房平面布局。据此完成(1)~(2)题。
(1)从入住到次年春分,书房的日采光时间变化趋势是( )
A.一直增加 B.先增后减
C.一直减少 D.先减后增
(2)冬至日天气晴朗,小明在书房于北京时间( )
A.6:30看到当日第一缕阳光
B.9:30沐浴着阳光伏案读书
C.12:30估算阳光进深2.6米
D.15:30看到阳光照到书柜上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此地为(36.5°N,116°E),秋分时入住到次年春分,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当地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动再向北移动,该地昼长先变短再变长。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书房窗子朝向正南,冬半年日出日落方位偏南,所以整个白天都有采光,则书房的采光时间随着昼长的变化而变化,先减后增,在冬至日达到最小值,故选D。第(2)题,该城市位于(36.5°N,116°E),春秋分北京6时日出,该地大约是6:16日出,冬至日应是在北京时间7:30左右日出,因此在冬至日“6:30看到当日第一缕阳光”不太可能,A错误;9:30时,太阳位于东南方位,书房接近正方形,书桌位于窗子的正北方位,阳光受东南0.5米的墙的遮挡照射不到书桌东北角,B错误;冬至日时,当地正午太阳高度=90°-(36.5°+23.5°)=30°,则室内光照面积应大于落地窗面积,落地窗为2.6米,且北京时间为12:30,当地时间接近12:14,太阳斜射,阳光进深应该大于2.6米,C错误;15:30时,当地时间接近15:14,太阳斜射,太阳位于西南方位,日影朝向东北方位,书柜位于落地窗的东北方位,阳光正好照射到书柜上,D正确。故选D。
[答案] (1)D (2)D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是高考的常考点,特别是昼夜长短的变化更是在近年高考题中频频出现。新教材湘教版以“太阳节”为探究案例,河北高考题以某城市新楼房采光时间的变化趋势为考查背景,均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纵观近几年高考题可归纳出该考点的命题视角:①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②昼夜长短的计算;③日出方位的变化;④日照时间和阳光入射建筑面积的计算与变化规律;⑤日影的方位及长短变化规律等。高考命题背景已经由原先的虚拟情境转向真实情境,还经常涉及区域传统文化等知识点。对本内容的考查,高考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较大,往往体现出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系统必备知能]
1.太阳直射点决定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1)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的分布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特点→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2.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对应规律
(1)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2)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全球昼夜等长。
(3)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3.对称性规律
时间
对称
太阳直射同一纬度的两个不同日期,昼夜长短状况相同。这两个日期是关于夏至日或冬至日对称的。如6月12日(夏至日前10天)与7月2日(夏至日后10天)的两天中,某地的昼夜长短状况相同
空间
对称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23°26′N的昼长等于23°26′S的夜长
4.变幅递增规律
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昼夜长短变化为零;纬度越高(主要指赤道与极圈之间),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变化区间为0—24小时。
5.极昼和极夜变化规律
(1)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2)极昼(极夜)范围的扩大,是从极点到极圈;极昼(极夜)范围的缩小,是从极圈到极点。
(3)纬度越高(主要指极圈与极点之间),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越多。
命题点全训
如图为某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图。读图完成1~2题。
1.从南北半球来看,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 )
A.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
B.乙与丙位于同一半球
C.丙位于北半球,丁位于南半球
D.甲与丁不在同一半球
2.甲、乙、丙、丁中,纬度最高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1.D 2.A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昼短夜长,乙地昼夜等长,丙、丁两地昼长夜短。根据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可知,乙地位于赤道,丙、丁两地位于同一个半球,但由于材料未给出具体日期,所以不能确定两地是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甲地所在半球与丙、丁两地不同。第2题,赤道终年昼夜等长,纬度越高的地点昼长与12的差值越大。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日甲地昼长与12的差值最大,故甲地纬度最高。
命题视角(二) 昼夜长短的计算及应用
归纳法学习
[典例]
一架飞机于地方时5时30分日出时刻从甲地出发,匀速飞行,降落乙地时正值日落,两地经度差为30°(如图)。据此完成(1)~(2)题。
(1)飞行员经历的昼长是( )
A.10小时 B.11小时
C.12小时 D.13小时
(2)飞行过程中,飞行员能够看到( )
A.日出东偏北,日落西偏南
B.飞机始终向西南方向飞行
C.正午时刻太阳在正上方
D.正午时刻飞机位于南半球
[解析] 第(1)题,出发时,甲地的时间为5:30,乙地的时间为7:30。出发时甲地日出时间为5:30,所以甲地的昼长为13小时,甲、乙两地纬度关于赤道对称,所以乙地的夜长为13小时,昼长为11小时,故乙地的日落时间为17:30,飞机降落到乙地时正值日落,所以飞行员经历的昼长是17:30-7:30,即10小时,故选A。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北半球昼长夜短,即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除极昼和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A错;飞机从甲地飞向乙地,飞机始终向东南方向飞行,B错;在甲、乙两经线的正中央画一条辅助经线,该经线与赤道交于A点(如图),飞机出发时,A点的地方是为6:30,飞机飞行过程中匀速飞行,且根据上题分析可知,飞机一共飞行10小时,所以飞机飞至A点时飞行约5小时,此时A地地方时为11:30,正午时刻为12:00,由此可推断,正午时刻飞机位于南半球,由于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所以正午时刻太阳不可能位于飞机的正上方,C错,D正确。
[答案] (1)A (2)D
1.常规计算的方法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这里的日出、日落时间不必要求是地方时,但日出、日落时间要统一,如都是北京时间或都是伦敦时间)。
昼长时数=(12:00-日出地方时)×2=(日落地方时-12:00)×2。
夜长时数=(日出地方时-0)×2=(24:00-日落地方时)×2。
(3)特殊地点的昼长确定。
①赤道上:昼长=夜长=12小时。
②极昼区:昼长=24小时,夜长=0。极夜区:昼长=0,夜长=24小时。
2.规律计算的方法
(1)同一纬线上各地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2)北半球某度数纬线上各地的昼长=南半球同度数纬线上各地的夜长。
(3)利用时间的对称性计算。
相对于夏至日或者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时间,某地的昼长、夜长都是相同的;相对于春分日或者秋分日对称的两个时间,某地一个时间的昼长等于另一个时间的夜长。如下图:
a与b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是相同的,c与d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也是相同的;b与c两个时间中,b时间的昼长等于c时间的夜长。
3.昼夜长短的应用
(1)根据昼夜长短,判断太阳直射点位置。
①昼夜等长,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
②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③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2)根据昼夜长短差值,判断纬度高低。
昼夜长短差值越大,纬度越高;赤道上,昼夜长短差值等于0。
(3)根据昼夜长短,判断日出、日落时间。
①日出时间=12-1/2昼长。
②日落时间=12+1/2昼长。
命题点全训
下表示意某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1~2题。
时间地点
当日
次日
日出
日落
日出
日落
①
9:00
23:00
8:58
23:02
②
7:19
18:41
7:20
18:40
③
5:40
18:48
5:39
18:49
1.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①③②
2.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解析:1.D 2.C 第1题,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差值越大,故直接根据三个城市该日的昼夜长短的差值可判断纬度高低。第2题,根据③地的日出日落时间计算,当日北京昼长夜短,且次日昼长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逐渐向北移,故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故C正确。
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日”。该节日的确立,旨在号召人们勤俭节约以共同应对日益严重的资源危机,进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下表是某年“世界勤俭日”当天北京和甲地日出、日落时刻表(北京时间)。据此回答3~4题。
地点
日出
日落
北京
06:42
17:13
甲
07:50
18:00
3.据表可判断甲地位于北京的(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
4.北京下一次06:42(北京时间)日出时,最接近的节日是( )
A.中秋节 B.春节
C.端午节 D.国庆节
解析:3.C 4.B 第3题,根据两地日出时间判断,甲地比北京更晚日出,故甲地位于北京的西侧。10月3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除出现极昼、极夜的地区外,昼长由北向南逐渐变长;该日,北京昼长10小时31分,甲地昼长10小时10分,甲地昼长比北京短,故甲地位于北京北侧。因此,甲地位于北京的西北方。第4题,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10月31日与冬至日相隔约52天;因此,北京大约在冬至日52天后,即2月14日左右再一次06:42(北京时间)日出,最接近选项中的春节。
命题视角(三) 有关昼长变化示意图的判读
演绎法学习
1.昼长随时间的变化图
(1)赤道上昼夜长短无变化,全年昼夜等长。
(2)赤道到北极圈之间,北半球春分日后昼渐长夜渐短(昼长>夜长),夏至日时昼最长夜最短,之后昼渐短夜渐长(昼长>夜长),秋分日后昼渐短夜渐长(夜长>昼长),冬至日时昼最短夜最长,之后昼渐长夜渐短(夜长>昼长),春、秋分日时昼夜等长。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反之。
(3)夏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冬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4)南极圈以南地区,冬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出现极昼现象,夏至日前后出现极夜现象。
2.昼长随纬度的变化图
由图可知,若甲地和乙地纬度数相同,并分别位于北半球和南半球,则甲地的昼长等于乙地的夜长,因此可以根据这种对称性来计算某一纬度的昼(夜)长。如北纬40°地区的昼长是14小时,那么南纬40°地区的夜长是14小时。
3.同一经线日出时刻随纬度变化图
图中横坐标为日出时刻,纵坐标为纬度。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赤道上6时日出,昼长为12小时;随纬度升高日出时间越来越早,表明昼长越来越长,则北半球为夏半年;日出时刻为0:00意味着该纬度出现极昼现象,若该纬度为66°34′,则表明此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若图中纬度为南半球则相反。
命题点全训
如图为①②③④四地年内昼长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
1.①②③④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A.①④②③ B.①②④③
C.③②④① D.④②③①
2.有关四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地一年中无极昼和极夜现象
B.②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
C.③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不变
D.④地一年中无太阳直射
解析:1.A 2.D 第1题,纬度越高,年内昼长变化幅度越大,根据图中各地年内昼长变化曲线的起伏状况可知,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①④②③。故选A。第2题,①地一年中昼长最长为24小时,最短为0,有极昼和极夜现象;②地一年中昼夜变化幅度比①地小;③地昼长不变,应位于赤道,但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也有变化;④地年内昼长变化幅度接近24小时,冬至日昼长接近0,故应接近北极圈,一年中无太阳直射,故选D。
下图为某地昼长年内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地的纬度是( )
A.90°N B.66°34′N
C.90°S D.66°34′S
4.关于地球上昼夜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夏至日,地球上昼半球大于夜半球
B.冬至日,极圈以内全部是极昼
C.纬度越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
D.越靠近直射点,白昼时间越长
解析:3.D 4.C 第3题,从图中可知该地12月22日这一天出现极昼现象,6月22日出现极夜现象,故该地纬度为66°34′S。第4题,地球上昼半球始终等于夜半球,A错;冬至日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B错;纬度越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C对;越靠近直射点,白昼时间不一定越长,D错。
[课时跟踪检测]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回答1~2题。
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
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
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
C.日地距离相同
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
解析:1.D 2.D 第1题,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则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及其运动方向与以太阳为参照系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及其运动方向相反,所以图2中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动方向应为自右向左。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应在夏至日(6月22日)之前且靠近6月22日处,故应为丁。第2题,图2中显示,甲、乙两点关于冬至点对称,而非关于近日点对称,所以日地距离不同;而地球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相关,故公转速度也不同,所以A、C错误;冬至日为昼长的极值点,而甲、乙分别位于冬至日两侧,所以同一个地点在这两个日期昼长相同,昼长变化趋势相反,日出方位相同,故B错误,D正确。
暑假期间,小明同学去我国东南沿海某海湾游览,下图为该海湾示意图。小明拍摄了一张“落日碧海、渔船点点”的照片,拍照的时间是19:01,当地经纬度位置约为(23°53′N,116°E)。据此完成3~4题。
3.小明拍摄照片时的位置应在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4.拍摄照片的当天,当地昼长约为( )
A.14小时2分钟 B.14小时34分钟
C.13小时30分钟 D.12小时0分钟
解析:3.D 4.C 第3题,暑假期间,我国东南沿海为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日落西北方向,小明应朝向西北才能拍到日落,再根据“碧海”“渔船”这些信息可知,只有④才符合条件,其他三地西北方向均不会出现“碧海”“渔船”。第4题,当地经度与120°E相差约4°,地方时比北京时间约晚16分钟,由此可以算出当地日落时间约为18:45,根据昼长时间计算公式昼长=(日落时间-12)×2,可以算出昼长时间约为13小时30分钟。
2022年12月30日,我市某中学徐老师在北京时间7:22开车出门上班的路上,正好看到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如图)。据此完成5~6题。
5.已知徐老师家经度约为116°30′E,则其当天的昼长约为( )
A.9小时44分 B.8小时48分
C.8小时38分 D.9小时16分
6.这段时间张老师早晨上班路上总会感觉阳光直射眼睛,非常刺眼,遮阳板放下来也不管用。推测该中学在张老师家的方向以及张老师傍晚下班途中也会感到阳光刺眼的月份是( )
A.东北 3月 B.东南 6月
C.东北 9月 D.东南 12月
解析:5.A 6.B 第5题,徐老师的家经度为116°30′E,与120°E相差3.5°,即徐老师家的地方时比北京晚约14分钟,因此当北京时间7:22日出时,该地地方时为7:08。再根据昼长=(12-日出地方时)×2,可计算出当天的昼长约为9小时44分。第6题,这段时间是12月30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日出东南方,因张老师早晨上班路上总会感觉阳光直射眼睛,说明该中学在张老师家的东南方向。张老师傍晚下班途中朝向西北方向行驶,如果也会感到阳光刺眼,说明日落西北方,即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因此B正确。
汽车遮阳板可以减轻正前方或侧前方刺眼的阳光对司机视线的干扰。一般家用轿车的遮阳板被折叠安装在司机的头顶位置,司机可以根据阳光照射角度,合理使用遮阳板来保障行车安全。图1为汽车遮阳板示意图(下翻90°),图2为淳安县(119°E,29.6°N)某地理老师每天驱车上班的路线图。根据材料,完成7~8题。
7.2022年5月10日上午8时,该地理老师在上班途经某路段时,阳光刚好从街道的正前方射入眼睛,格外刺眼,不得不打开遮阳板。该路段可能位于图2中哪一路段( )
A.① B.②
C.③ D.④
8.如果不考虑天气及其他人为因素,下一次在相同时间、相同地点遇到上述情况,最有可能是下面哪一天( )
A.2月20日 B.6月18日
C.8月2日 D.11月15日
解析:7.C 8.C 第7题,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地经度119°E,题干中的5月10日上午8时是北京时间(120°E),故此时淳安县此时地方时为7:56。此日,太阳日出东北、日落西北。7:56时,太阳位于东偏南位置。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③路段该老师是向东南方向行驶,此时为该地7:56,太阳位于车的正前方,C正确。第8题,5月10日与8月2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关于夏至日6月22日对称,太阳大约位于同一方位。C正确。
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据此完成9~10题。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9.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
10.当天可能是( )
A.4月28日 B.6月28日
C.9月2日 D.11月2日
解析:9.B 10.D 第9题,由材料中好友丁在其城市上空向北能望到极光可知,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好友丁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此时,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气温较低,正值秋季,故好友乙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入秋而不冷,所以好友丙所在地位于北半球,纬度较好友乙所在地纬度低;好友甲所在地区即将进入夏季,所以其位于南半球。故选B。第10题,由上题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D正确。
某摄影师在我国西北沙漠地区旅游,如图是他从驼队正侧面拍摄的驼队景观图(驼队朝西北方向行进,驼影与驼队前进方向垂直)。据此完成11~12 题。
11.该日可能是( )
A.3月18日 B.6月20日
C.9月24日 D.12月22日
12.该图拍摄时,当地的地方时可能是( )
A.5:00 B.9:00
C.15:00 D.19:00
解析:11.B 12.A 第11题,驼队朝西北方向进行,驼影与驼队前进方向垂直,且驼影位于驼队前进方向的左侧,驼影朝向西南方向,则太阳位于东北方向,为日出时刻。日出方向为东北方向,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四个选项中只有6月20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其他选项太阳直射点均位于南半球。第1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太阳位于东北方向,为日出时刻,地方时在6:00之前,故在拍摄该图时,当地的地方时可能是5:00。
读下表,回答13~14题。
记录日期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升旗时间
6:04
6:03
6:02
降旗时间
17:56
17:57
17:58
13.上表是天安门广场升降旗时间(注:与日出、日落时间相同),此时,昼夜情况是( )
A.昼长夜短 B.昼夜平分
C.昼短夜长 D.无法判断
14.上表说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
A.北半球,向南移 B.北半球,向北移
C.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北移
解析:13.C 14.D 第13题,根据昼长时间等于日落时间减去日出时间,可以计算出天安门广场此时昼长小于12小时,昼短夜长,C正确。第14题,天安门广场昼短夜长,所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A、B错误。北京昼长时间在增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D正确,C错误。
读下表,完成15~16题。
地点
最短昼长
最长昼长
三亚(18°15′N)
约11小时
约13小时
漠河(53°33′N)
约7小时
约17小时
15.三亚昼最长时的节气是( )
A.冬至 B.夏至
C.春分 D.秋分
16.漠河昼长( )
A.始终长于三亚 B.变化幅度小于三亚
C.始终短于三亚 D.变化幅度大于三亚
解析:15.B 16.D 第15题,三亚(18°15′N)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全年中白天最长,夜晚最短,所以三亚白昼最长的节气为夏至,B正确。第16题,北半球冬半年漠河昼长短于三亚,北半球夏半年漠河白昼长于三亚,A、C均错误;纬度越高,昼长的变化幅度越大,漠河纬度比三亚高,故漠河的昼长变化幅度要大于三亚,B错误,D正确。
如图所示的是我国某楼盘的方位和北京时间15:00时的太阳光线,该日该楼盘南面阳台能接收太阳照射的时长为9小时40分钟。据此回答17~18题。
17.该楼盘最可能位于( )
A.上海 B.北京
C.成都 D.乌鲁木齐
18.该地该日昼长约为( )
A.9小时40分钟 B.10小时40分钟
C.12小时40分钟 D.13小时40分钟
解析:17.B 18.C 第17题,该楼盘位于北半球,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当北京时间为15:00时,该地太阳光线从南偏西40°直射阳台,地球自转角速度为15°/时,说明此时该地的地方时为12+2小时40分=14时40分,与北京时间相差20分钟,从而可计算出该地的经度为115°E,结合选项,B正确。第18题,首先以二分日为例计算南北阳台光照时间。二分日昼长12小时,日出正东,当太阳光线东偏南40°时,南阳台才能被太阳光照到,结合地球自转速度可知,需要时间2小时40分钟,据此可以计算出南阳台二分日时被阳光照射的时间为12-2小时40分钟=9小时20分钟。该日南面阳台太阳能够照射的时间为9小时40分钟,比二分日长20分钟,说明下午太阳照射时间比二分日长20分钟,则昼长比二分日长40分钟,为12小时40分钟。
第 2 课时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规律(据图填表)
夏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折线所示
冬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折线所示
春、秋分日
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折线所示
2.季节变化规律
北半球节气
达最大值的地区
达最小值的地区
夏至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
南半球各纬度
北半球节气
达最大值的地区
达最小值的地区
冬至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
北半球各纬度
春、秋分
赤道
南、北极点
二、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1.四季更替
天文
四季
夏季
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
冬季
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
春季、
秋季
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北温带许多
国家的四季
3、4、5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2.五带划分
命题视角(一)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演绎法学习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不同地区
主要特点
图示
赤道上
两次最大,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时为90°;两次最小,冬至日和夏至日时为66°34′
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有两次直射现象,两次最大值为90°,一次最小值在12月22日
北回
归线上
一次直射,最大值达90°,在6月22日;一次最小值在12月22日
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
一次最大值小于90°,在6月22日;一次最小值在12月22日
北极点上
春分至秋分出现极昼,正午太阳高度大于0°,其中一次最大值在6月22日;秋分至春分出现极夜,正午太阳高度小于0°
命题点全训
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据此完成1~2题。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60°
50°
40°
1.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 )
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
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
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
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
2.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解析:1.D 2.C 第1题,由题中表格可知,对于北京(40°N)某中学而言,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减小,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第一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第二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第三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京先昼长夜短,再昼夜等长,后昼短夜长,昼渐短。第2题,根据第二次正午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到第二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结合上题分析,太阳直射点正向南移动,昼渐短,故为秋分日,选C。
我国某中学的小鹏同学善于观察,一年中,他在不同时期观察并记录了当地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如图所示)。读图完成3~4题。
3.四幅图中有一幅是冬至日的记录图,该图是(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4.图示光照现象( )
①是由地球自转运动引起的 ②是由地球公转运动引起的 ③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关 ④与太阳的东升西落有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3.D 4.C 第3题,我国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图中d图表示的太阳光照射时的角度最小,是冬至日时的太阳光照图。故选D。第4题,图示光照现象体现的是不同日期正午太阳高度不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的结果,与地球自转关系不大,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故选C。
命题视角(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演绎法学习
1.计算太阳高度(特殊点)
(1)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
(2)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90°。
(3)极昼范围内的0时太阳高度:H=当地地理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90°或者H=当地地理纬度-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如6月22日,70°N的0时太阳高度为:H=70°+23°26′-90°=3°26′。
2.计算正午太阳高度
H=90°-两点纬度差(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纬度降1°,正午太阳高度也降1°)。
两点纬度差为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之间的差。若两点同为北纬或南纬,两点纬度相减即为纬度差;若一点为北纬,一点为南纬,两点纬度相加即为纬度差。
3.计算当地纬度
先算出正午太阳高度差,即为两点纬度差,再根据直射点纬度计算该地纬度(在直射点两侧可能有两地点,也可能只有一地点)。
如6月22日,求正午太阳高度为60°的某地纬度:
①正午太阳高度差=90°-60°=30°,则纬度差也为30°。
②位于直射点(23°26′N)北侧的该地纬度为23°26′N+30°=53°26′N,位于直射点(23°26′N)南侧的该地纬度为30°-23°26′N=6°34′S。
命题点全训
(2022·广东高考)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我国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距离地表约400千米的中国空间站。2022年4月16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据此完成1~2题。
1.符合航天员驻留期间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的是( )
2.驻留期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塔与广州市区广州塔两地每天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 )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持续不断变大 D.始终保持不变
解析:1.A 2.D 第1题,空间站绕地球旋转,则地球与空间站构成一个天体系统,该天体系统绕太阳旋转,这样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的变化也就是地球绕日公转角速度大小的变化,在航天员驻留期间,地球绕日公转经过了近日点,近日点公转角速度较快,所以在2021年10月16日到2022年1月初,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在变快,2022年1月初到4月16日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在变慢。A正确。第2题,正午太阳高度=90°-|所求点与直射点的纬度差|,在航天员驻留期间,两地始终都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北,则两地与太阳直射点的距离变化始终一致,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始终一致,保持不变,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始终为两地纬度之差。D正确。
下图为110°E经线上M城市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内变化图,该地冬至日和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差40°。据此回答3~4题。
3.M地的纬度位置为( )
A.23°26′N B.20°N
C.23°26′S D.20°S
4.M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
A.46°34′ B.43°26′
C.86°34′ D.83°26′
解析:3.B 4.A 第3题,南北回归线上冬至日和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相差46°52′,由材料可知冬至日和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相差40°,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A、C错误;该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12月22日,所以该地位于北半球,B正确,D错误。第4题,从上题可知该地位于20°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知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20°N+23°26′S)=46°34′。故选A。
命题视角(三)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实践性学习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材料一 某校(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理课外小组做了如下实践活动:如图1所示,在学校操场上树立一垂直于地面的旗杆,杆高为h,OP为正午旗杆的影子,OM垂直于OP,测得OP长度为一年中最长,且为h·cot36°34′。(tan35°≈0.7,tan45°=1,tan60°≈1.732)
材料二 某房地产开发商在M楼南建造了一幢商品住宅楼(如图2),某户居民买到了M楼一层的一套房子,于元旦入住后发现正午前后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
[思考探究]
1.根据采集的数据,推算该地的纬度。
提示:30°N。由OP长度为一年中最长可知,该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杆高为h,影长为h·cot 36°34′,可知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36°34′。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得36°34′=90°-(x+23°26′),即x=30°。
2.该房主准备以“争取采光权”向相关部门投诉,你认为他能胜诉吗?请从地理角度说明理由。
提示:能。由材料可知OP长度为一年中最长,且为h·cot 36°34′,可知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36°34′,与35°最为接近。根据南楼高69米和tan 35°≈0.7,可计算出楼间距最少应为98.6米。而实际楼间距仅为40米,远小于这个距离,因此一年之中在冬至日前后会有相当长一段时间,M楼一楼接收不到阳光照射。
3.如果开发商败诉,那么今后若其计划在南楼南面再建造楼房的话,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实际措施,来保障南楼住户的采光权?
提示:如果新建楼房高度不变,则要加大楼距至98.6米;如果楼间距不变(40米),则新建楼房要减小高度至28米(tan 35°×40≈0.7×40=28)。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为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推断正午日影长短及楼间距,确定房屋照射面积
(1)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房屋内照射面积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房屋内照射面积越大。
(2)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间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间距较大。如图,为了保证一楼全年都有阳光照射,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造楼房时,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应大于L(L=h·cotH,其中H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4.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的安装角度和不同季节的调节角度
(1)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太阳能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α)最好等于该地与太阳直射点所在地的纬度差,或者和当天正午太阳高度(H)互余。如图:
(2)一年内调整的幅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
①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年变化幅度ΔH=23°26′+当地纬度;②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地区,年变化幅度为46°52′;③极圈到极点之间的地区,年变化幅度从46°52′逐渐降低到23°26′。
命题点全训
(2020·天津等级考)图1为我国某地一住宅小区示意图,图2中四个方向的阴影分别为小区内某栋住宅楼二至日8:00和16:00的日影。读图,回答1~2题。
1.该小区最可能位于( )
A.北京 B.银川
C.杭州 D.海口
2.小区内各住宅楼楼高一致,休闲广场被楼影遮挡面积最大的时段是( )
A.夏至日8—12时
B.夏至日12—16时
C.冬至日8—12时
D.冬至日12—16时
解析:1.D 2.C 第1题,由图2可知,住宅楼日影在二至日8:00和16:00朝向四个方向,说明该地位于我国北回归线以南地区。结合选项可知,海口符合题意,选D。第2题,图中西北方向日影最长,且小区内各住宅楼楼高一致,故休闲广场被楼影遮挡面积最大的时段应是冬至日的上午时段,故选C项。
图1为北京(约40°N)一住宅小区规划示意图,图2为该小区的阳台壁挂式太阳能原理图。据此回答3~4题。
3.图示小区住宅楼的布局呈错位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通风 B.采光
C.地价 D.美观
4.该壁挂式太阳能要在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时取得最好的集热效果,则集热器与阳台外墙的夹角度数约为( )
A.15° B.45°
C.35° D.25°
解析:3.B 4.D 第3题,高层楼房对阳光遮挡较强,为更好地采光,住宅楼多采用错位布局的形式,减少楼房之间光线的遮挡,故B正确;住宅楼错位布局对通风、美观影响较小,错位布局与地价无关,故A、C、D错误。第4题,要在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时取得最大集热效果,也就是集热器面板与冬至日时正午太阳光线垂直。此时集热器与阳台外墙的夹角应等于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冬至日时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为:H=90°-(40°+23°26′)=26°34′,D最符合。
[课时跟踪检测]
生活在某城市(30°N,116°E)的李先生,3月21日(周末)这天,从他所在居住楼出发,沿小区的健康步道进行休闲运动(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北京时间6:16时,李先生发现在图示线路某一段,其影子刚好与线路平行且位于其身后,判断他此时正位于图中的位置以及前进的方向是( )
A.① 向西 B.② 向南
C.③ 向东 D.④ 向南
2.李先生在步道上行走时,发现某时刻的身影长度与身高基本相等,此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
A.8:00 B.9:00
C.10:30 D.10:46
解析:1.C 2.D 第1题,北京时间6:16,李先生所在城市地方时为6时,正是3月21日该城市日出时刻。该日为春分日,日出正东方,根据图中超市位于小区东南,可判断李先生位于③线路,前行方向为向东,日出时影子朝向西方,位于身后且与线路平行,故C正确。第2题,身影长度与身高基本相等,说明此时太阳高度为45°,该地位于30°N,3月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则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60°。因该日日出为地方时6时,且日出时太阳高度为0,则从地方时6时至12时,6个小时太阳升高了60°,即每小时升高10°,则太阳升高到45°,约为当地时间10:30,因该地位于116°E,则北京时间约为10:46,故D正确。
晓华于北京时间6月14日17时从北京出发,去M地开启16天的深度游,飞行10个小时后于当地时间22时到达,发现M地刚好日落。据此完成3~4题。
3.M地位于( )
A.加拿大 B.挪威
C.俄罗斯 D.法国
4.旅游期间,晓华发现( )
A.日出时间提前 B.正午日影变长
C.出现极昼现象 D.昼长有时相同
解析:3.C 4.D 第3题,由材料可知,晓华的起飞时间为北京时间6月14日17时(东八区),飞行10小时后,北京时间应为6月15日3时,而M地当地时间为6月14日22时,比北京时间晚5个小时,说明M地位于东三区。加拿大位于西时区,挪威和法国位于东一区,A、B、D错误。俄罗斯位于东三区至东十二区,C正确。第4题,晓华的旅游期间为6月14日至6月30日,旅游期间度过了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北至北回归线再向南移动,日出时间会先提前后延迟。正午日影会先变短后变长。根据M地6月14日的日落时间为22时可知,此时的夜长为4小时,但是日期已经非常接近夏至日了,因此不会出现极昼现象,A、B、C错误。6月14日出发,6月30日结束旅程,其中包括夏至日,所以有可能存在关于夏至日对称的日期,昼长相同,D正确。
如图为山东省某中学教学楼(部分)的顶层示意图。据图完成5~6题。
5.教室以采光好、强光不直接射入为宜,下列教室可能符合此条件的是( )
A.教室1 B.教室2
C.教室3 D.教室4
6.当教室4正午屋内地面光照面积不断增大时,下列叙述可信的有( )
①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②该地肯定昼短夜长 ③该地昼长不断缩短 ④太阳直射点向南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5.B 6.D 第5题,当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教室1南边有其他用途房屋等阻挡,采光不好;教室2有走廊阻挡阳光,不会有强光直接射入,且不影响采光;而教室3、4南边没有走廊通道遮挡,正午有强光射入。第6题,教室4正午屋内地面光照面积不断增大时,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减小,太阳直射点向南移,该地昼不断缩短。
读某地某时段正午物影变化示意图,完成7~9题。
7.N点日期可能为( )
A.7月6日左右
B.8月7日左右
C.11月7日左右
D.9月6日左右
8.该地纬度最可能位于( )
A.赤道 B.11°34′S
C.11°34′N D.23°26′N
9.若测得某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55°,则该日可能为北半球(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解析:7.B 8.C 9.D 第7题,结合图示可知,N、M两点以6月22日为中点呈对称分布,且N位于6月22日之后,据此推知N的日期可能为8月7日左右。第8题,由图可知,该地在M点和N点各有一次直射现象,且出现此现象的时间在夏至前后,说明该地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至赤道之间,所以该纬度最有可能位于11°34′N。第9题,结合上题分析,根据本小题信息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此时为北半球冬至日。
二十四节气是黄河流域的劳动人民发明的,下表为二十四节气时间表。读表,完成10~12题。
10.下列时段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
A.寒露至冬至 B.冬至至小寒
C.谷雨至小满 D.夏至至小暑
11.通常情况下,与表中惊蛰(天气转暖,渐有春雷,蛰虫惊醒)、白露(天气渐凉,水土湿气凝而为露)节气相比,武汉实际物候( )
A.惊蛰节气提前、白露节气延后
B.惊蛰节气延后、白露节气提前
C.惊蛰节气延后、白露节气延后
D.惊蛰节气提前、白露节气提前
12.“一朝秋幕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荷败千池萧瑟岸,棉白万顷采收忙。”最符合黄河流域该景象的节气是( )
A.春分 B.秋分
C.霜降 D.小雪
解析:10.B 11.A 12.C 第10题,根据所学知识,1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四个选项中冬至至小寒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到1月5—9日,最接近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故选B。第11题,根据材料二十四节气是黄河流域的劳动人民发明的,适合黄河流域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武汉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天气转暖比北方早,惊蛰节气提前;武汉天气转凉比北方晚,白露节气延后。故选A。第12题,“一朝秋幕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意思是天气变凉,气温下降,早晨水汽凝结成霜,水汽是因为有水汽(阳)蒸发升空,遇冷才会凝结,有多少凝结的霜,就有多少水汽(阳)被蒸发,所以该节气为霜降,故选C。
喜欢养喜阳植物的小王想买套住房,他看好的楼盘(位于36°34′N)有以下赠送:一楼赠送花园,三楼赠送室内飘窗,六楼赠送露台,顶楼赠送全明阁楼(15层)。据此完成13~15题。
13.下列最适合小王的楼层及原因分别是( )
A.一楼,种植的面积大
B.三楼,气温较高
C.六楼,接收的雨水多
D.顶楼,光照较好
14.某日在该地另一楼盘,小王看好了一楼,但他发现,这天(立冬)正午,前边楼的影子恰好遮住了一楼的窗户。粗略地计算一下,一楼窗户被前楼遮挡的时间大约会持续( )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15.小王最终在该地甲小区入住,夏至日他绘了一幅客厅的素描图,下列符合的是( )
解析:13.D 14.C 15.A 第13题,喜阳植物对光照的需求较高,适合生长在光照条件较好的顶楼,该楼盘顶楼赠送全明阁楼,光照条件最好,故D正确。第14题,根据材料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冬至日物体的影子最长。题干中“恰好”说明立冬这一天一楼窗户正好被前楼遮住,从立冬至冬至大约为一个半月,结合太阳直射点移动特点判断,冬至过后一楼窗户仍然会有一个半月的时间被遮挡,因此一楼窗户被前楼遮挡的时间大约会持续3个月。第15题,据图中钟表刻度可知四张图片均是在接近正午时绘制的,且住宅是南北朝向,该地又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故夏至日正午太阳光应该从正南方向照入;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36°34′-23°26′)=76°52′>45°,因此地上的窗影应该比窗户小一些。综上,选A。
地理环境是房屋建筑规划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建筑朝向状况统计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6~18题。
地区
位置
最佳朝向
不宜朝向
厦门
(24.5°N,118°E)
南偏东5°~10°
南偏西25°,
西偏北30°
银川
(38.5°N,106°E)
南至南偏东23°
西、西北
北京
(40°N,116°E)
南偏东30°以内,南偏西30°以内
北偏西30°~60°
哈尔滨
(46°N,126.5°E)
南偏东15°~20°
西、西北、北
16.厦门建筑最佳朝向为南偏东5°~10°,其主要原因是( )
A.接收太阳辐射最多
B.冬季冷空气影响最小
C.夏季通风条件最好
D.紫外线杀菌效果最佳
17.夏季,朝向正东的建筑日照时间最长的位于( )
A.厦门 B.银川
C.北京 D.哈尔滨
18.我国各地各朝向建筑的气温状况是( )
A.正南向始终最高
B.正西向始终比正东向高
C.正北向始终最低
D.正西向始终与正东向相等
解析:16.C 17.D 18.B 第16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厦门纬度低,夏季高温多雨,湿度大,夏季盛行东南风,南偏东5°~10°有助于建筑通风,起到降温除湿的效果,C正确。第17题,夏季,北半球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四个城市朝向正东的建筑有日照的时间为从日出到正午。四个城市中,哈尔滨纬度最高,夏季昼长最长,从日出到正午的时间也最长,所以哈尔滨朝向正东的建筑日照时间最长,故选D。第18题,我国各地正西朝向的建筑下午受阳光照射,正东朝向的建筑上午受阳光照射,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正西朝向的建筑下午直接受阳光照射,使室内的热量不断积累,因而气温始终比正东朝向高,B正确,D错误;夏季正西朝向的建筑比正南朝向气温高,A错误;夏季我国低纬度地区正北朝向的建筑日照时间较长,并且不易通风,气温比正南朝向高,C错误。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