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九章世界地理第二节世界重要国家教师用书
展开
第二节 世界重要国家
考点(一) 美国
明晰地理要素
1.范围和位置
(1)范围。
本土
48个州和1个特区,主要位于中纬度
海外
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
(2)海陆位置:东临甲大西洋,西临乙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
2.地形和河湖
(1)地形与地形区。
地形
主要地形区
地形特点
形成原因
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
海岸山脉、A落基山脉等平行山脉
海拔高,在1 000米以上
板块碰撞挤压
中部以平原为主
中部为B中央平原
地形平坦,海拔低
密西西比河冲积而成
东部以山地、平原为主
C阿巴拉契亚山脉
海拔相对较低,多在1 000米以下
流水等外力侵蚀
(2)河流:D密西西比河为世界第四长河,纵贯中部平原,航运便利。
(3)湖泊: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泊群,是过去由冰川作用形成的。面积最大的湖泊是苏必利尔湖,除密歇根湖完全属于美国外,其他四个湖泊均为美国和加拿大共有。
3.气候
(1)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2)太平洋沿岸:气候带呈南北狭长分布,自北而南分布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3)墨西哥湾沿岸: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4.农业的地区专业化
农业带
分布
发展条件
乳畜带
五大湖及东北部地区
①气候较冷,无霜期短,生长期短;②土地较贫瘠,不适宜种植粮食,但适宜发展畜牧业;③工业集中,人口密集,畜产品市场广阔
玉米带
乳畜带以南,中央大平原中北部
①地势低平,土层深厚;②气候温和,雨量适中;③无霜期约半年;④大豆、玉米轮作
小麦带
中部、北部
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②雨热同期;③北部是春小麦,中部是冬小麦
棉花带
35°N以南
①热量充足;②无霜期200天以上;③春季降水多,秋季干燥,适合棉花生长
畜牧和灌溉农业带
西部落基山高原盆地
①干旱少雨;②面积广阔,占全国1/3以上;③多天然牧场
5.美国三大工业区
三大工业区
东北部地区
南部地区
西部地区
分布范围
落基山脉以东的北部地区
落基山脉以东的南部地区
落基山脉以西的地区
自然条件
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煤矿,五大湖以西的铁矿,大西洋沿岸的优良港口,五大湖便利的水运系统,内地肥沃广阔的平原
密西西比河以西及墨西哥湾沿岸的石油、天然气
科迪勒拉山系的多种金属矿,加利福尼亚南部的石油,丰富的水能资源和森林资源
主要工业部门
汽车制造、钢铁、化学以及军事工业
石油、飞机、航空、电子等工业
航空、电子、飞机等工业
主要工业城市
纽约、芝加哥、底特律、匹兹堡
休斯敦、亚特兰大、达拉斯
洛杉矶、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西雅图
贯通综合思维
1.美国地形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1)海岸山脉紧靠着太平洋沿岸,对西部气候影响大。
迎风坡
西风迎风坡地形雨丰沛,但是海岸山脉阻挡了太平洋的暖湿西风向东深入,限制了山脉以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向东延伸,使上述两种气候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于沿海地区
背风坡
地处背风坡的山间高原盆地,由于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进入,因此,气候干旱,呈现出荒漠景象
(2)东部山地的西北坡面迎冬季西北风,常造成大雪;东南坡面对大西洋水汽产生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但因东部山地低缓,连续性差,冬季干冷的西北风可影响到东海岸,夏季从大西洋吹来的暖湿气流亦可越过山地,进入内陆。
(3)中部平原地区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最大,大陆性较强。这是因为中部平原地势低平,无东西走向山脉,南北开敞,致使南北气流畅通无阻。冬季极地冷气团可长驱南下,骤然降温。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热带暖气团可自南北上,天气闷热多雨。中部平原在冷暖气团交替控制下,形成气温、降水季节变化剧烈,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如图所示:
2.美国龙卷风多发的原因
美国平均每年有1 000~2 000个龙卷风,其龙卷风不仅数量多,而且强度大。主要原因如下:
水汽
美国东濒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南面又有墨西哥湾,大量的水汽不断从东、西、南面流向美国大陆。水汽多,雷雨云就容易发生。当雷雨云积聚到一定强度后,就会产生龙卷风
地形
中部为平原,南北通畅,地形平坦,对气流的阻挡作用小,有利于气流交汇,且交汇的空间大,有利于气流抬升与旋转;地势起伏小,对气流的摩擦力小,有利于气流的旋转上升
动力机制
中纬度春夏季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副热带高压的西部边缘,是气流辐合上升最剧烈之处,在副热带高压南部和西部是偏东和东南气流最活跃的地方,它把大西洋和墨西哥湾的大量暖湿气流源源不断地向美国大陆输送
春季北美大陆中低纬度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力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
3.自然条件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练明命题热点
读美国东北部某日降雪量分布图,完成1~2题。
1.在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和以东形成降雪最大值区,形成降雪的水汽分别来自( )
A.大西洋、大西洋 B.五大湖、五大湖
C.五大湖、大西洋 D.大西洋、五大湖
2.与阿巴拉契亚山脉相比,美国西部地区山体更加高大,其主要原因是西部( )
A.侵蚀作用相对较弱 B.内力作用强烈
C.风化作用相对较弱 D.堆积作用较强
解析:1.C 2.B 第1题,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降雪最大值区靠近五大湖区,降雪的水汽主要来自五大湖;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降雪量最大值区靠近大西洋,降雪的水汽应来自大西洋。C正确。第2题,与阿巴拉契亚山脉相比,美国西部地区山体更加高大,其主要原因是西部地处板块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挤压抬升更明显。B正确。
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农业最发达的州,全年农业产值占全美13%以上。读美国加州中央谷地部分农产品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中央谷地所属的农业带是( )
A.混合农业带 B.水果和灌溉农业带
C.畜牧和灌溉农业带 D.亚热带作物带
4.加利福尼亚州能成为全美农业最发达的州,其主要优势是( )
①高度的资金和技术集约化 ②实行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③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
④广阔的国际消费市场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3.B 4.C 第3题,读图可知,中央谷地是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地区,位于北纬35°和40°之间的大陆西岸,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农作物生长需要灌溉水源,且由于夏季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水果品质好,而且区域中主要农产品有番茄、葡萄和棉花,因此所属的农业带是水果和灌溉农业带。B正确。第4题,其主要优势条件是位于西部工业地带,高新技术产业发达,人才众多,高度的资金和技术集约化为其生产提供保障;有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灌溉农业发达,水资源利用率高。故选C。
考点(二) 俄罗斯
明晰地理要素
1.读图,写出图中符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1)海域:东北部隔a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西临b波罗的海,西南临c黑海、d里海,北临e北冰洋。
(2)地形区:A大高加索山脉、B乌拉尔山脉,C东欧平原、D西西伯利亚平原、E中西伯利亚高原、F东西伯利亚山地。
(3)河流湖泊。
①伏尔加河:欧洲最长的河流,向南注入里海,水能丰富,内河航运便利。
⑤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泊,地壳断裂下陷而成。
2.地形:地形多样,平原面积广大,地势总体为西低东高。
3.气候
(1)总体特点:由于所处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因此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2)主要气候类型: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北部的北冰洋沿岸为寒冷的极地气候;太平洋沿岸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西南部地区为温带草原气候,黑海沿岸有地中海气候。
4.植被:亚寒带针叶林广布。
5.人口:地广人稀,分布极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欧洲部分,人口老龄化严重。
6.农业:耕作业与畜牧业并重,粮食作物种类较少,主要分布于东欧平原和南部顿河流域。
7.工业:基础雄厚,工业部门全面,结构不合理,重工业发达,尤其是核工业和航空航天业占据世界重要地位,轻工业发展缓慢。
8.交通:以铁路和公路为主,铁路是交通运输骨干,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在欧洲部分较为稠密,水运较差,港口主要有圣彼得堡、摩尔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贯通综合思维
1.西伯利亚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1)秋冬季流量小,春夏季流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2)冬季结冰期长,通航时间短。
(3)由于河流由南向北流,冬春季会出现凌汛现象,同时沿岸发育大片沼泽。
(4)春季易出现春汛。
(5)大部分河流上下游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鄂毕河除外),但开发极少。
(6)沿岸植被保护较好,河流含沙量小。
(7)汛期以雨水补给为主,旱期以冰川、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2.俄罗斯气候冬长严寒,夏短温暖的原因
(1)位于高纬度地区,大部分地区在50°N以北,太阳高度小,接收太阳光照和获得热量少,因而气温低。
(2)地处亚欧大陆最北部,加上西北部低、东南部高的地势,使得西伯利亚北部受北冰洋的影响较大,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造成气候严寒,尤其是冬季,气候更加寒冷。
(3)东部、南部地势较高,有一系列山地成为天然屏障,阻挡了太平洋暖湿气流的深入,更加重了西伯利亚北部冬季的寒冷程度。
3.俄罗斯的地理条件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练明命题热点
黑麦喜冷凉,不耐高温。俄罗斯是黑麦的原产地和主产区之一,其黑麦种植区地处丘陵地带,多采用横坡垄(麦垄沿等高线)的方式种植。该国的黑麦面包因制作原料符合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而驰名世界。下图示意俄罗斯黑麦主产区。据此完成1~2题。
1.俄罗斯黑麦符合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关键在于当地( )
A.气候冬冷夏凉 B.黑麦生长期长
C.农业技术先进 D.种植历史悠久
2.俄罗斯的黑麦多采用横坡垄的方式种植,有利于( )
A.减轻水土流失 B.增加麦田光照
C.防止田间积水 D.避免土壤板结
解析:1.A 2.A 第1题,绿色食品的原料应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少;俄罗斯冬冷夏凉的气候,不利于害虫越冬、繁殖和生长,麦田的农药使用量少;冬季寒冷漫长的气候利于黑土的形成,可减少化肥的使用量,A正确。第2题,俄罗斯的黑麦产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采用横坡垄的方式种植黑麦,可拦截水沙,减缓水土流失,A正确。
俄罗斯奥伊米亚康位于东西伯利亚地区,最冷月月均温约-50.1 ℃,年平均积雪日数约229天,有北半球“寒极”之称。该市位于因迪吉尔卡河上游,房屋建筑为木质结构,建在木桩上面(木桩深埋地下,木屋与地面最少有0.9米的间隔),木屋多东倒西歪,甚至半埋进泥土中。下图为奥伊米亚康区域略图。据此完成3~5题。
3.奥伊米亚康成为北半球“寒极”的主要原因有( )
①纬度高,气温低 ②锋面雨持续时间长 ③地形封闭,冷空气集聚 ④盆地口向北敞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奥伊米亚康的房屋建在木桩上面是为了防止( )
A.大风侵袭房屋和地基
B.河水泛滥冲击地基
C.暴雪重压倒塌房屋
D.房屋热气融化冻土地基
5.奥伊米亚康的木屋多东倒西歪,甚至半埋进泥土的主要原因是( )
A.特有的民族风情
B.半埋进泥土中,有利于保温
C.为抵御强风,顺势而为
D.冻土的冻融作用
解析:3.B 4.D 5.D 第3题,奥伊米亚康接近北极圈,纬度高,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这是奥伊米亚康成为北半球“寒极”的主要原因之一,①正确。奥伊米亚康纬度高,暖湿气团不够活跃,锋面雨日数并不多,年降水量较少,②错误。奥伊米亚康位于盆地之中,地形封闭,且盆地口向北敞开,极地冷气团到达此处时,容易在此集聚,不易扩散,导致该地气温低,这也是奥伊米亚康成为北半球“寒极”的主要原因,③④正确。第4题,奥伊米亚康的房屋建在木桩上面更不易抵抗大风侵袭,A错误。材料信息表明,奥伊米亚康位于因迪吉尔卡河上游,出现河水泛滥的可能性较小,B错误。奥伊米亚康的房屋建在木桩上面并不能防止暴雪重压使房屋倒塌,C错误。奥伊米亚康位于高纬度地区,气温低,地下多冻土,如果冻土融化会导致地基不稳,奥伊米亚康的房屋建在木桩上面是为了防止房屋热气融化冻土地基,D正确。第5题,房屋东倒西歪是地基不平导致的,而地基不平是由于该区域冻土层广布,在气温较高的6—8月,冻土会随着昼夜温度的变化发生冻融,进而导致地基不平。D正确。
可达性是指从某一位置通过特定的交通运输系统到达目的地的便利程度。下图示意俄罗斯重要港口资源可达性分布。据此完成6~7题。
6.影响俄罗斯重要港口资源可达性的最主要因素是( )
A.资源分布 B.气候
C.经济状况 D.地形
7.俄罗斯重要港口资源可达性空间差异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A.中东部地区发展加快 B.区域经济差异扩大
C.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滞后 D.人口向港口集聚
解析:6.C 7.B 第6题,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经济状况。资源分布、气候、地形等均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故选C。第7题,俄罗斯本身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显著,西部欧洲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图中中东部和西部地区可达性的空间差异,导致中东部地区资源运输至目的地的时长更长,效率更低,中东部经济发展速度慢,西部经济发展速度快,会进一步扩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故选B。
考点(三) 日本
明晰地理要素
1.读图,写出图中符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1)东临A太平洋,西临B日本海,以G朝鲜海峡为界与韩国为邻。
(2)范围:由C北海道岛、D本州岛、E四国岛、F九州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
(3)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京滨工业区 b名古屋工业区 c阪神工业区
d濑户内海工业区 e北九州工业区
2.地形
3.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4.资源:森林、水能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缺乏。
5.河流:短小急促,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于航运。
6.人口:人口多,人口密度大,老龄化严重。
7.农业:人多地少,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渔业发达,北海道渔场规模、产量居世界前列。
8.工业:科技含量高,管理精细,门类齐全,集中分布在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
贯通综合思维
1.综合分析日本气候的差异及特征
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点,不同区域差异明显。
(1)东西差异。
①夏季,东部太平洋沿岸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②冬季,西部日本海沿岸受冬季风影响大,降水多。
(2)南北差异。
本州岛北部和北海道岛等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以南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受海洋影响大,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位置明显比我国的偏北。
2.日本地理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日本工业集中于太平洋沿岸与濑户内海沿岸的原因
这种布局的特点与日本地形条件、自然资源状况以及对外贸易在经济中的地位有关。
练明命题热点
鸟取沙丘东西长约16千米,南北宽约2.4千米,是经受日本海的风吹浪击,历经十万年创造出来的大自然的杰作。鸟取沙丘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下图为鸟取沙丘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鸟取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可能是( )
A.东北信风 B.盛行西风
C.西北季风 D.东南季风
2.当地政府下了很大的力气保护该“沙漠”景观,其措施最有可能是( )
A.植树种草 B.修筑防浪堤
C.从外地运沙 D.持续除草
解析:1.C 2.D 第1题,由图可知,鸟取沙丘位于本州岛西北部,紧邻日本海,该地为季风气候,位于夏季东南风背风坡,东南风影响小。该地位于冬季西北风迎风坡,风力大,由风力搬运海滩沙尘堆积形成,所以鸟取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是西北季风。C正确。第2题,由题可知,鸟取沙丘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易被植被覆盖,失去“沙漠”景观,所以当地政府保护该“沙漠”景观的措施最有可能是持续除草,使沙丘裸露,D正确。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储存在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水排海。在此之后,该国核电站储水罐发生多次泄漏,日本国内及国际社会对核污水处理的关注不断升级。核污水排海后的跨境转移受洋流影响巨大。下图为福岛及周边海域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日本政府决定将核污水排海主要是因为( )
A.存储核污水已达排海标准
B.核污水直接排海费用低
C.海水对核污水净化能力强
D.日本的环境标准要求高
4.若福岛核污水排海,考虑到洋流影响,一段时间后受其影响最大的海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日本核污水大规模排入大海后,造成的最直接影响是( )
A.沿海地区的居民生活质量下降
B.海洋鱼类数量和种类增加
C.沿海地区降水增多,洪涝灾害加剧
D.污染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
解析:3.B 4.D 5.D 第3题,对福岛核电企业而言,核污水直接排海减少了储存和处理核污水的费用,降低了成本,B正确。第4题,由图可知,福岛县位于中纬度,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水排入海洋后,主要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一段时间后自西向东扩散至北美洲西海岸的丁地,D正确。第5题,核污水入海之后,直接对海洋环境、海洋生物造成放射性污染,导致海洋鱼类数量和种类减少,D正确。
考点(四) 澳大利亚
明晰地理要素
1.读图,写出图中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1)主要地形区:A大分水岭山脉;B大自流盆地;C中部平原;D西部高原;E维多利亚大沙漠。
(2)主要河湖:①达令河;②墨累河;③北艾尔湖。
(3)主要城市:④悉尼;⑤堪培拉;⑥墨尔本;⑦珀斯。
2.范围: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及附近的一些岛屿。
3.地形:东西高,中部低。东部为山地,中部为盆地,西部为广阔的低矮高原。
4.气候:热带面积广大,气候类型呈半环状分布。
5.经济发展状况
(1)发达的农牧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2)发达的工矿业:“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6.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贯通综合思维
1.澳大利亚大陆的气候、植被分布特点及成因
澳大利亚大陆地处热带和亚热带,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呈半环状递减,植被带也相应地呈半环状分布,由沿海的森林带向内陆逐渐过渡为草原带、荒漠带。成因见下表:
位置
气候类型
形成原因
东北沿海
热带雨林气候
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增湿
北部
热带草原气候
夏季(南半球)受西北风影响带来丰富降水,为湿季;冬季受东南信风影响,为干季
内陆和西北沿海
热带沙漠气候
受副热带高压和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控制,全年少雨,西北沿海又受西澳大利亚寒流的降温、减湿影响
东部沿海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影响
南部和西南沿海
地中海气候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东南沿海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受西风影响
2.澳大利亚的主要地理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练明命题热点
风滚草是荒漠地区常见的植物,有“草原流浪汉”之称,喜欢生活在地形平坦、自然植被稀疏的地方。在水源充裕的地方,它们枝繁叶茂、长势喜人;要是遇上严重干旱的环境,它们便顽强地挣脱根部,把枯叶蜷缩成球,随风滚动,并将种子播撒到沿途经过的地方。风滚草本是干旱贫瘠放牧区很好的牲畜饲料,但澳大利亚当地的牲畜并不适应这种外来物种,牛、羊、马在食用风滚草后出现了食物中毒的迹象。短短几年时间,风滚草就在当地泛滥成灾。图甲为澳大利亚某地位置图,图乙为2021年图甲中M城镇某房屋被风滚草围堵的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乙景观出现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下列有关澳大利亚经济特点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主要的经济支柱是长绒棉的生产和出口
B.矿产资源丰富,工业体系完整,工业发达
C.地广人稀,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D.以进口—加工—出口为主要经济方式
解析:1.A 2.B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严重干旱时风滚草会蜷缩成球,随风滚动,而图乙地区处于热带沙漠气候区,由于临近地中海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1月是其夏季,气候炎热干燥,所以景观出现的时间最可能是1月。第2题,澳大利亚的农产品中很少种植棉花,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中以小麦和羊毛为主,A错误;矿产资源丰富,工业体系完整,工业发达,B正确;地广人稀,是世界上重要的羊毛出口国,不种植水稻,C错误;澳大利亚自身矿产资源丰富,且大量出口,是现代化工矿业、农牧业和服务业均发达的国家,D错误。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和阿德莱德降水资料图。据此完成3~4题。
3.有关阿德莱德地区区域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势西高东低 B.夏季高温多雨
C.植被常绿耐旱 D.冬季河流结冰
4.图中,乙地比甲地土壤肥力高,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
A.甲地坡度较小 B.乙地位于河流下游
C.甲地盐碱化重 D.乙地地势相对平坦
解析:3.C 4.A 第3题,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知,东部地势高,西部地势低,A错误;根据降水量分布图可知,该地夏季(12月至次年2月)降水少,故B错误;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河流无结冰期,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耐旱,故D错误,C正确。第4题,图示乙地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河流搬运大量泥沙在此沉积,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甲地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起伏大,土层浅薄,甲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蒸发量大,土壤盐碱化严重,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五) 巴西
明晰地理要素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
(1)地形区:A亚马孙平原;B巴西高原。
(2)河流:C亚马孙河;D巴拉那河;H伊泰普水电站。
(3)城市:E圣保罗;F里约热内卢;G巴西利亚。
2.地形:中部和南部是巴西高原,北部和西部是亚马孙平原。
3.气候: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中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南部部分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4.河流:河流数量多,长度长,水量大,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地区。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世界第二长河。
5.资源:森林、水力、水资源、矿产、石油等丰富。
6.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7.城市:集中于东南沿海一带,首都巴西利亚,最大城市圣保罗,最大港口城市里约热内卢。
8.农业: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前列。
9.工业及分布: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发展迅速,工业主要分布在邻近铁矿和海上交通便利的东南沿海地区。
贯通综合思维
1.亚马孙河流域形成世界最大热带雨林的条件
(1)自然条件好。
海陆轮廓
面积大
流域处于拉丁美洲大陆最宽阔处
纬度位置
热量足
赤道横贯亚马孙河流域,热量条件优越
大气环流
降水多,湿度大
流域大部分地区处于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沛
地形地势
流域的南、北、西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开,由东北、东南从大西洋吹送来的湿热气流汇集内陆,在西部山地因抬升作用,形成丰沛的地形雨
洋流
东岸有暖流经过,增加了该地区的湿润程度
(2)人为破坏少。
热带雨林地区环境恶劣,历史上人口极少,对原始雨林的破坏少;近年来全球对热带雨林的保护呼声越来越高,政府注重雨林的保护。
2.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练明命题热点
下图示意巴西某棉花产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读图,完成1~3题。
1.该棉花产区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2.该棉花产区最可能位于( )
A.亚马孙平原 B.东部沿海平原
C.巴西高原 D.南部沿海平原
3.该地区气候特征对棉花生产的有利影响是( )
A.全年高温,蒸发旺盛
B.风调雨顺,不受旱涝灾害影响
C.采摘期正值盛夏,光热充足,利于采摘
D.生长期高温多雨,利于棉花生长
解析:1.C 2.C 3.D 第1题,材料信息表明,该棉花产区位于巴西,根据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可知,巴西没有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排除B、D。读图可知,该棉花产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有明显的干、湿两季,符合热带草原气候特征,不符合热带雨林气候特征,故选C。第2题,由材料可知,该国是巴西,该棉花产区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巴西的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C正确。第3题,蒸发旺盛对棉花生产不利,A错误。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该地区会受旱涝灾害影响,B错误。热带草原气候盛夏时降水多,光照不足,且盛夏时是棉花生长季节不是采摘季节,C错误。由图中信息可知,棉花生长期高温多雨,利于其生长,D正确。
下图为南美洲亚马孙河支流内格罗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
4.与布朗库河相比,内格罗河( )
A.流速慢 B.含沙量大
C.汛期长 D.流域面积小
5.在内格罗河M处架桥面临的最大困难是( )
A.水量巨大,风大浪高 B.人口稀少,劳动力少
C.沼泽广布,河面宽阔 D.雨林地区,环境恶劣
6.内格罗河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健康”的河流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
A.流域内经济发达,环保措施完善
B.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水循环活跃
C.周边地区没有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D.该河流水量丰沛,水体和沼泽自净能力强
解析:4.A 5.C 6.D 第4题,与布朗库河相比,内格罗河流经地区地势起伏小且流经沼泽地带,因而流速慢,但含沙量小,两地汛期相差不大,但内格罗河更长、集水区域更大,流域面积更大。第5题,由图可知,内格罗河M处位于河流主流流经沼泽的部位,因此架桥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沼泽广布,河面宽阔。第6题,河流的“健康”是指河流水质好、水量大。内格罗河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健康”的河流之一是因为该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多,河流水量丰沛,河流流经沼泽湿地,受到湿地的净化,流速相对较慢,水质好,河流的水体和沼泽自净能力强,D对。
考点(六) 印度
明晰地理要素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1)地形区:A喜马拉雅山脉;B恒河平原;C德干高原。
(2)水域:D孟加拉湾;E阿拉伯海;①恒河。
(3)工业中心。
a加尔各答——麻纺织工业中心;
b孟买——棉纺织工业中心;
c班加罗尔——电子工业中心。
2.地形: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3.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为主,6—9月为雨季,10月—次年5月为旱季。
4.水文: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和凌汛,汛期长,含沙量较小,水能不丰富。
5.资源:原煤、铁、锰等资源丰富。
6.人口: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人口增长较快。
7.农业:农业大国,世界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农产品净出口国。
8.工业:工业已基本形成体系,新兴工业、信息产业等发展较快。
贯通综合思维
1.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印度受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及河流状况的影响,水旱灾害频繁,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地理位置的影响
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半岛伸入印度洋,大气运动强烈,同时水汽来源充足,易形成较多的降水
地形地势的影响
北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来自印度洋的水汽易被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雨水大部分汇集到中部低平的平原地区,造成汇水区域过于集中,而地势较高地区的水量又难以满足需求
气候特点的影响
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6—9月,其他月份降水较少,6—9月易出现洪灾,而其他月份易形成旱灾
河流状况的影响
河流较少,分洪、泄洪能力较差,造成径流量变化大,汛期水量过大,旱季水量不足
2.印度地理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练明命题热点
茶树喜暖好湿,能在强光下正常生长,但大多茶树在漫射光下生长,其品质更佳。茶树种植起源于中国江南地区,后被印度成功引种,印度南部的茶园里还增种了一些遮光的小叶乔木。如图示意印度茶园分布和其南部茶园景观。据此完成1~2题。
1.印度南部茶园种植遮光乔木,是因为当地( )
A.纬度低,光照强度大 B.水汽多,光反射率高
C.晴天多,日照时数多 D.地势高,紫外线强烈
2.印度南部茶园遮光乔木一般选用小叶树,主要原因是( )
A.树叶较多,遮阴效果好 B.生长慢,遮阴效果稳定
C.落叶腐烂快,增强肥力 D.树叶小,不易落在茶树上
解析:1.A 2.D 第1题,茶树种植起源于中国江南地区,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印度为热带季风气候,南部纬度低,光照强,影响茶叶质量,所以在茶园里种高大的乔木以遮光。第2题,热带常绿树种也是有落叶的,如果叶片太大,落在茶树上,会遮挡茶树叶采光,小树叶容易直接穿过茶树叶缝隙,落到地上,所以种植小叶树。
印度是农耕文化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人口大国。下图是印度半岛西部局部地区简图。据图回答3~4题。
3.印度的水稻单产较高,其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
A.高温多雨,土壤肥沃
B.规模化经营,商品率高
C.重视水利建设,专业化程度高
D.劳动力丰富,精耕细作
4.图示沿海平原为水稻分布区,德干高原为小麦分布区,导致该区域农作物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市场 D.交通
解析:3.D 4.B 第3题,该地为季风水田农业,小农经营,人口多,劳动力丰富,农耕历史悠久;但该地水稻商品率低,科技落后,机械化不发达,专业化程度不高。第4题,西部沿海地区,雨季暖湿的西南季风受西高止山抬升影响,降水多,水热充足,适宜水稻生长;高原地区降水较沿海少,光照丰富,晴天多,适宜种植小麦。
一、选择题
2021年2月底,美国南部得克萨斯州(25°N~36°N)遭遇百年一遇的暴风雪,给美国带来较大的影响。据此完成1~2题。
1.一般而言,寒潮对同纬度亚洲东部的影响强于美国中南部,其原因是( )
A.离极地冷气团更近
B.地形更利于冷空气南下
C.海陆热力差异更大
D.对流层西风带影响更强
2.受寒潮影响,美国中南部出现暴雪的概率高,其主要原因是( )
A.美国的地形分布有利于冷空气南下
B.美国中南部地形有利于冷空气抬升
C.五大湖为南下冷空气提供充足水汽
D.墨西哥湾暖流为中南部提供充足水汽
解析:1.C 2.D 第1题,亚洲东部和美国中南部离极地冷气团距离相差不大,A错误;美国中南部地形更利于冷空气南下,B错误;亚洲东部东临世界最大大洋——太平洋,背靠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海陆热力差异更明显,C正确;亚洲东部对流层不受西风带影响, D错误。第2题,墨西哥湾暖流提供充足暖湿水汽,水汽北上在中南部与冷空气交汇,形成锋面,降雪量大,D正确。
下图为日本北海道区域轮廓图。读图,完成3~5题。
3.北海道东部海域为航行高风险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面冰山漂浮 B.多地震,海啸频繁
C.火山活动频繁 D.多海雾,能见度差
4.下列有关北海道岛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以山地为主,沿海多渔业资源
B.东岸受季风影响,冬季降雪量大
C.西岸受海洋影响,冬季气候温暖
D.植被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
5.日本北海道岛与我国东北平原纬度大致相同,下列关于两地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海道气候更寒冷 B.北海道工业基础雄厚
C.北海道降水量较小 D.北海道旅游资源丰富
解析:3.D 4.A 5.D 第3题,北海道东部海域位于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的交汇处,多大雾天气,能见度低,D正确。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到,北海道岛中部有海拔2 290米的高山,地形以山地为主,由于寒暖流交汇,沿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A正确;北海道岛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冬季西海岸由西北季风带来降雪,气候寒冷,而东岸处于西北季风的背风坡,降雪量小,B、C错误;由纬度可知,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D错误。第5题,由于北海道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比较大,北海道比同纬度的东北平原的冬季更温暖,降水量比东北更多,A、C错误;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地区,北海道的工业基础薄弱,B错误;北海道旅游资源更丰富,D正确。
澳大利亚西北部沿海狭窄地带分布有热带落叶混交林。研究表明,该地热带落叶混交林是在末次冰期时迁移扩散至此。下图示意澳大利亚西北部热带落叶混交林的分布。据此完成6~8题。
6.该区域的热带落叶混交林种群最可能源自( )
A.马来群岛 B.新西兰北岛
C.印度半岛 D.马达加斯加岛
7.该区域的热带落叶混交林开始集中落叶的时间是(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8.限制该区域热带落叶混交林向内陆扩展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地形 D.水分
解析:6.A 7.B 8.D 第6题,读图可知,该地区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沿海,该地热带落叶混交林是在末次冰期时迁移扩散至此,最接近该地区的是马来群岛,该区域的该种群最有可能源自马来群岛,A正确。第7题,当地地处南半球,南北半球季节相反,热带落叶混交林集中落叶是当地的秋季(3—5月)。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的降水量从西向东快速递减,限制该区域热带落叶混交林HT向内陆扩展的主要因素是水分,D正确。
印度的小麦生产一般是每年10—11月播种,翌年2—4月收获。近些年来,印度不断改进小麦品种、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小麦总产量不断提高。下图示意印度2011—2021年小麦总产量的变化和小麦种植面积的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13—2016年小麦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呈负相关
B.2018—2021年小麦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呈正相关
C.2016年小麦的单产量较2011年低
D.2011—2021年小麦总产量的增幅与种植面积的增幅持平
10.2016年以来,印度小麦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热量条件改善 ②国家政策支持 ③耕作制度变化 ④种植技术进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制约印度小麦单产量的最大气象灾害是( )
A.干旱 B.飓风
C.寒潮 D.洪涝
解析:9.C 10.D 11.A 第9题,读图可知,2016年小麦总产量约为8 500万吨,种植面积约为3 150万公顷,故单产约为2.7吨/公顷,2011年小麦总产量约为8 000万吨,种植面积约为2 850万公顷,故单产为约2.8吨/公顷,C正确。第10题,由材料可知,2016年以来,印度耕地面积波动变化明显,但小麦产量却不断提高,应主要得益于种植技术的进步和国家政策的支持,②④正确。第11题,印度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6—9月为雨季,10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该地的小麦一般每年10—11月播种,翌年2—4月收获,小麦的生长期间为当地的旱季,因而对印度小麦单产制约最大的气象灾害是干旱,A正确。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巴西一次能源水电比重接近80%,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而负荷中心集中在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东南部地区,输电距离在2 000千米以上。美丽山水电站是巴西第二大水电站,其电能主要输往东南部的里约热内卢。下图示意巴西气候分布。
(1)分析东南沿海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2)从气候角度分析美丽山水电站建设在此地的有利条件。
(3)结合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推测建设输电线路可能面临的困难。
解析:第(1)题,巴西东南沿海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从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第(2)题,从气候角度分析美丽山水电站建设在此地的有利条件要结合气候类型分布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角度考虑。第(3)题,巴西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要从自然环境对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角度分析。该输电线路经过热带雨林气候区,跨越大半个巴西,地势起伏大,沿途大河较多,故要考虑气候、地形、生物、水文等因素对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同时还要考虑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1)地处低纬度地区,气温高;东南沿海地处来自大西洋湿润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又有巴西暖流经过,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2)该地年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发电量大;降水季节变化小,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小,发电稳定,无结冰期,全年可发电。
(3)亚马孙热带雨林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沿途穿越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草原气候区,全年高温,易晒伤、中暑等;沿途经过平原、高原,再到平原地形区,地形起伏变化大,不利于工程建设;河流水量大,河道宽,工程建设难度较大;易受蚊虫、毒虫叮咬、疫病、瘴气、野生动物侵袭等威胁。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受全球变暖的影响,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之一的高纬度地区关注越来越多。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勒拿河(图1)发源于东南西伯利亚沿贝加尔湖西岸的大山之中,干流西侧是广阔的高原,东侧是雄伟的山地,河流最终注入北冰洋,全长4 400千米,水量略少于我国的长江,但近年来其年径流量整体呈增加趋势且年内分配更加均匀。研究表明,气温、降水、冻土对勒拿河径流的变化均有影响。图2为勒拿河流域平均气温、降水量与河口处径流量统计图。
(1)简述勒拿河航运价值低的原因。
(2)概括勒拿河流域冬季气候特点并推测近年来勒拿河冬季径流量变化。
(3)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勒拿河7月径流量低于6月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纬度高,气温低,冬季河流冰封期长;流域内地形起伏大,流速变化大;区域降水变化大,径流季节变化大;流域内人口稀少,工农业生产活动少,运输需求少。第(2)题,气候特点:由于纬度高,冬季严寒;冬季气候干燥,降水少,以降雪为主;径流量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部分冻土消融,冬季径流量增加。第(3)题,读图2可以看出,6月降水量明显增加,温度也迅速回升至0度以上, 流域内的积雪迅速融化,汇入河流,河流径流量迅速变大。河流流量6月初达到最大;6月后积雪融化殆尽,流量快速下降,到了7月,降水量开始下降,河流补给水源进一步减少,但此时段气温仍然较高,蒸发量较大,汇入地表、地下的径流量减少,河流径流量迅速下降。
答案:(1)①气温低,河流冰封期长;②流域内地势起伏大;③径流季节变化大;④流域内人口稀少,工农业生产活动少,运输需求少。
(2)特点:冬季严寒,气候干燥,降水少,以降雪为主。变化:全球变暖,部分冻土消融,冬季径流量增加。
(3)6月份气温回升至0 ℃以上,流域内积雪迅速融化,通过地表、地下径流汇入河流,径流量较大。7月无积雪融水补给;7月气温较高,流域内蒸发量较大,汇入河流的径流量减少,流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