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新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782709/1-169344495253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天津市新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782709/1-169344495255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天津市新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782709/1-16934449525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天津市新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无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782709/0-16934449480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天津市新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无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782709/0-169344494809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天津市新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无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4782709/0-169344494811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3天津市新华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及答案(九科)
2023天津市新华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天津市新华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天津市新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天津市新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新华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练习生物学科一、单选题1. 下列关于科学技术研究和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离真核细胞各种细胞器的常用方法是密度梯度离心法B. 由不完全归纳得出的结论是不可信的,不能用来预测和判断C. 选择不同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将小鼠细胞与人细胞融合来探究细胞膜的结构特点D. 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西瓜瓤细胞,能够准确测出细胞液浓度2. 与雄牛犊孪生的雌牛犊是不育的,这种雌牛犊称为弗里马丁,外貌似公牛。多数弗里马丁体内出现性染色体嵌合现象,即部分体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X 型、部分体细胞为 XY 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弗里马丁是由染色体数目变异造成B. 弗里马丁体细胞的 Y 染色体数目有 0 或 1 条两种可能C. 含 X 的精子和含 Y 的精子与同一卵细胞受精形成弗里马丁D. Y 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影响雌性性腺的发育3. 香蕉的原始种是尖苞野蕉和长梗蕉两个野生芭蕉属品种,尖苞野蕉味甜但多籽,长梗蕉软糯但酸涩。科研人员利用这两个品种培育出五个新品种。(图中A、B分别表示不同的染色体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FHIA-02蕉可以通过低温处理尖苞野蕉的种子获得B. 大麦克香蕉品种无子的原因是其原始生殖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C. 尖苞野蕉和长梗蕉杂交能培育出后代,但不是同一种生物D. 五个新品种香蕉糖类和蛋白质等物质含量可能增多4. 假设某一年桦尺蛾种群的基因型组成及比例为:SS(黑色)10%,Ss(黑色)10%,ss(浅色) 80%。由于寄居的树干变黑不利于浅色个体的生存,使得种群中浅色个体每年减少 10% ,黑色个体每年增加 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自然选择作用的对象是个体的表型B. 浅色桦尺蛾和黑色桦尺蛾同时存在体现了遗传多样性C. 第二年浅色(ss)基因型频率为 76.6%D. 黑色与浅色桦尺蛾发生了协同进化5. 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 AB 段和BC 段变化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高原反应引起的呼吸急促,受到神经-体液共同调控B. BC 段下降的原因是被血液中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或乳酸在血浆中被氧化分解C. AB 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无氧呼吸产生更多的乳酸进入血液D. BC 段,人体造血功能增强使红细胞数量增多6. 研究发现,果蝇通过训练能记住并避开某种气味,训练的方法是接触这种气味时伴随着电击。该记忆由一种被称为蕈形体神经元的细胞管理,其机制如图 1、图 2 所示。电击能将多巴胺传递给蕈形体神经元,引发一系列生化反应,最终存储了将电击与气味联系起来的记忆,但这段记忆很快就会被遗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长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学习、记忆和情绪都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B. 压力和睡眠等因素,会影响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含量C. 该条件反射建立过程,是“非条件刺激——气味”与“条件刺激——电击”关联形成的D. 记忆和遗忘的启动,可能与多巴胺分子数量和识别多巴胺的受体种类有关7. 下图表示正常成年人血液中化学物质 X 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 X 代表血糖,则 d 点的血糖浓度一般不超过 6.lmmo/LB. 若 X 代表抗利尿激素,则 a→b 段出现原因是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C. 若 X 代表促甲状腺激素,则 b→c 段变化只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有关D. 若 X 代表 CO2,则位于下丘脑的呼吸中枢在 b、d 时最兴奋8. 草莓果实表面有许多瘦果。将生长一致的草莓植株分为四组,对照组 S0 不作处理,S1、S2 和S3 组植株上的幼果去除瘦果,再在 S2 组叶片上,及 S3 组幼果上分别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IAA) 溶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果实开始发育后,瘦果内能合成生长素促进果实长大和成熟B. S1 组的果实由于缺少 IAA 无法催化细胞代谢而发育不良C. S2 组的结果表明喷施到叶片上的外源 IAA 可运输到果实D. S3 组果实的大小与 IAA 溶液的浓度呈正相关9. 某种螺可以捕食多种藻类,但捕食喜好不同。L、M 两玻璃缸中均加入相等数量的甲、乙、丙三种藻,L 中不放螺,M 中放入 100 只螺。一段时间后,将 M 中的螺全部移入 L 中,并开始统计 L、M 中的藻类数量(10 天为螺转移的时刻),结果如图所示。实验期间螺数量不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螺捕食藻类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B. 无螺环境中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甲藻>乙藻>丙藻C. 图示 L 中使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种间关系是捕食D. 甲、乙、丙藻和螺构成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10. 科学家曾针对某地区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的鸭子引入稻田捕食蝗虫,结果仅需 2000 只鸭子就能对 266.8 公顷田地里的蝗虫进行有效控制。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实验中还建立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模型属于数学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之间存在正反馈调节机制B. 乙图 A~B 时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 3%,并呈“J”形曲线增长,最初有 N0只,则 t 天后蝗虫的种群数量为N0 ×0.03t只C. 利用昆虫性引诱剂诱捕蝗虫防治蝗灾,目的是改变种群的年龄结构,从而使害虫的种群密度降低D. 曲线甲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二者的种群数量是相互影响的,是循环因果的关系,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中也存在该关系11. 晴朗夏季,某兴趣小组将用全素营养液培养的花生植株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继续培养,获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甲图表示玻璃罩内的 CO2含量一昼夜的变化情况(A 点表示玻璃罩内起始 CO2浓度),乙图表示该植株一昼夜 CO2释放速率或吸收速率,丙图表示花生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的四种生理状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图中的 D 点与丙图中的(2)对应,D 点之后植株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 甲图中的 H 点与乙图中的 e 点对应,此时植株的光合作用最强C. 乙图中 ac 段发生的生理过程对应丙图中的(4)D. 乙图中积累有机物的时段是 ci 段阅读下列资料,完成下面小题:新冠病毒(RNA 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以胶体金为指示标记,其原理如下图。若样品中有新冠病毒,被检样品虹吸通过胶体金垫与新冠特异性抗体 1(足量、可移动、与胶体金结合在一起)结合,形成抗原抗体 1 胶体金复合物,复合物继续向右爬行,通过T 线时与固定于此的新冠特异性抗体 2 结合,形成双抗体夹心胶体金复合物,在 T 线处呈现色带。过量的抗体 1 继续向右爬行,和固定在 C 线的抗抗体 1 的抗体形成胶体金免疫复合物,呈现色带,可判断操作正确且试剂盒有效。12. 新冠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主要有效成分是各种单克隆抗体。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制备抗体 1、抗体 2 都需要用新冠病毒作为抗原B. 若检测呈阳性,则 T、C 线都显色,共发生 3 种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C. 单抗细胞株的获得利用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D. 若 T 线显色,C 线无色,依旧可判断受试者为阳性13. 抗原检测快速、方便,但存在一定比例的假阳性,所以还需进一步进行核酸检测。关于核酸检测说法正确的是( )A. 核酸检测时可将采集的样品直接利用 PCR 技术进行扩增B. 核酸检测准确率高是因为新冠病毒 RNA 的特异性C. 可采用带标记的核酸分子探针检测采集的生物样品中的抗原D. 核酸分子杂交的原理是双链 DNA 分子探针与待测样品能碱基互补配对二、非选择题14. 神经中枢兴奋都由刺激引起,当刺激作用停止后,有兴奋会及时消失,有的兴奋并不立即消失,会延续一段时间,这与神经元的连接方式有关。下图 1 为一种中枢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均表示兴奋性神经元,M 和 N 为连接在神经元表面上的电流计。请据图回答:(1)神经元的轴突末端多次分支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的部分叫_____。(2)在 A 处给一个适宜的刺激,M 的指针发生_____(0/1/2/多)次偏转、N 的指针发生_____(0/1/2/多) 次偏转。(3)图 2 为刺激 A 处记录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则 a~b 段的_____离子_____流,_____(需要/ 不需要)消耗能量。(4)德国科学家 Mellor 的学生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如下图),从而测量出坐骨神经的冲动传导速度。①从神经元的结构角度来看,坐骨神经属于神经元的_____部分。②刺激 1 至肌肉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 3×10-3秒,刺激 2 至肌肉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 2×10-3秒,刺激点离肌肉中心的距离分别为 13 cm 和 10 cm。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是_____米/秒。15. 下图为人体内免疫细胞的产生及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免疫系统发生的免疫应答过程,其中的字 母代表细胞、物质或器官,数字代表相关的过程。请结合图示信息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 1 属于机体抵御病原体攻击的第______道防线,图 1 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有______(填字母)。(2)图 1 中 n 代表的器官是_____。(3)若病原体初次进入人体,则图 1 中不能发生的过程是______(填数字)。此次免疫过程产生了抗体,抗体的作用是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抗体还可以与抗原结合形成_____,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4)某人在成功接种了流感疫苗一段时间后,又患了该病,请给出一种合理的解释____。(5)免疫系统除了上图所示的功能外,还具有_____功能。16. 下图1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二倍体动物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示意图;图2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1)图1中,既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又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处于图2中CD段的时期有____________(填数完序号),由D到E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填字母:A同源染色体分离;B染色体复制;C着丝点分裂;D染色体平均分配到子细胞)。(2)在不考虑其他变异的情况下,与图1时期②细胞来自同一母细胞的另一个细胞,其产生的子细胞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A. 全AB B. 全为aBC. 一个为AB、一个为aB D. 一个为Ab、一个为ab(3)若将该动物的肝细胞放置到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培养若干代,使其每条染色体均带有放射性后,再转移到普通培养液中培养两代,其产生的子细胞按其染色体的放射性的强弱分为强、较强、较弱、弱和无放射性五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A. 放射性强和无放射性的细胞数量大致相当,约占1/16B. 放射性较弱的细胞数量最多C. 子细胞放射性强弱的根本原因是含有放射性的染色体和不含放射性的染色体发生了自由组合D. 随着培养的继续进行,前四类细胞的比例会逐渐减少,且减少的速率相等(4)若该动物为雌性哺乳动物,则其生殖细胞需在输卵管中成熟至图1中时期___________(填序号)时,才具备受精的能力。(5)当细胞完成了一个细胞周期后,子细胞将可能有以下三种变化类型:a继续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b暂停分裂,但保留分裂能力;c停止分裂,分化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癌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依次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变化类型。17. 二倍体作物 M 的品系甲有抗虫、高产等多种优良性状,但甜度不高。为了改良品系甲,增加其甜度,育种工作者在种质资源库中选取乙、丙两个高甜度的品系,用三个纯合品系进行杂交实 验,结果如下表。杂交组合F1 表现型F2 表现型甲×乙不甜1/4 甜、3/4 不甜甲×丙甜3/4 甜,1/4 不甜乙×丙甜13/16 甜、3/16 不甜根据研究组的实验研究,回答下列问题:(1)不甜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 和 Aabb,则乙、丙杂交的 F2 中表现为甜的植株基因型有_________种。品系乙基因型为_____。若用乙×丙中 F2 不甜的植株进行自交,F3 中甜:不甜比例为_____。(2)下图中,能解释(1)中杂交实验结果的代谢途径有_____(填数字序号)。18. Ⅰ型糖尿病是因免疫系统将自身胰岛素作为抗原识别而引起的自身免疫病。小肠黏膜长期少量吸收胰岛素抗原,能诱导免疫系统识别该抗原后应答减弱,从而缓解症状。科研人员利用Ⅰ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进行动物实验,使乳酸菌在小鼠肠道内持续产生人胰岛素抗原,为此构建重组表达载体,技术路线如下。据图回答:(1)为使人胰岛素在乳酸菌中高效表达,需改造其编码序列。下图是改造前后人胰岛素B链编码序列的起始30个核苷酸序列。据图分析,转录形成的mRNA中,该段序列所对应的片段内存在碱基替换的密码子数有________个。(2)在人胰岛素A、B肽链编码序列间引入一段短肽编码序列,确保等比例表达A、B肽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A.引入短肽编码序列不能含终止子序列B.引入短肽编码序列不能含终止密码子编码序列C.引入短肽不能改变A链氨基酸序列D.引入短肽不能改变原人胰岛素抗原性(3)在重组表达载体中,SacⅠ和XbaⅠ限制酶仅有图示的酶切位点。用这两种酶充分酶切重组表达载体,可形成________种DNA片段。(4)检测转化的乳酸菌发现,信号肽-重组人胰岛素分布在细胞壁上。由此推测,信号肽的合成和运输所经历的细胞结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用转化的乳酸菌饲喂Ⅰ型糖尿病模型小鼠一段时间后,小鼠体内出现人胰岛素抗原,能够特异性识别它的免疫细胞有________。A.B细胞 B.T细胞 C.吞噬细胞 D.浆细胞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天津市新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天津市新华中学高三二模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新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