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较好课件PPT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较好课件PPT第1页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较好课件PPT第2页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较好课件PPT第3页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较好课件PPT第4页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较好课件PPT第5页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较好课件PPT第6页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较好课件PPT第7页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较好课件PPT第8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获奖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获奖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前770年,前476年,前475年,前221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知识讲解一战国七雄,围魏救赵,减灶计,纸上谈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小诸侯国被大国兼并。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卿大夫篡权立国也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在政治上夺权
    特点: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性质:带有统一战争性质的兼并战争
    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国家逐渐走向统一。
    影响: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
    促进政治改革、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也有利于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希望结束战争;渴望国家统一,和平、安定地生活。
    战国时期,新旧时代交替,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在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商鞅出身于卫国,原名公孙鞅,后因功被秦国封于商,因而被称为商鞅。他“少好刑名之学”,在魏相手下做过官。入秦后,以强国之术说动秦孝公,主持变法。
    经济方面:铁质农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进一步推广,为适应这一先进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
    政治方面: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壮大,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掌握国家政权。
    军事方面:为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国变法以求富国强兵。
    (三)目的及时间、人物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有利于新兴地主通过军功途径参政,也壮大了秦国军事力量
    使秦国行政高效和国富强兵,成为七国中最为强大的国家,从而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国力基础;
    在秦国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各国也通过变法废除旧制度,新制度逐步建立起来。
    商鞅变化是成功还是失败呢?
    1、《史记》记载,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逝,太子即位,即秦惠文王。同年,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
    商鞅虽死,但因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①变法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合乎秦国国情,是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且变法措施行之有效,执行坚决,是变法成功的重要原因; ③商鞅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进行坚决斗争; ④商鞅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信任,使变法深入人心。
    公元前359年,商鞅第一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1.组织民户,实行“连坐法”。 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互相纠察;一家犯法,别家不告发,一同受重罚。2.加强对劳动力的控制。户主如有两个儿子,到一定年龄必须分家,各立门户,不得过依赖生活;否则,加倍出赋税。3.奖励生产。凡努力耕织生产粟帛超过一般人产量的,可以免除徭役;凡弃农经商或因好吃懒做以致穷困的,连同妻子儿女一同罚做奴婢。4.奖励军功,禁止私斗。凡为国家立下战功,按功劳大小受赏。贵族没有军功,不得享受爵位;不论贵族市民,如有私斗,按犯罪轻重受刑。 ——吴晗《中国馆历史读本》
    知识讲解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如今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四川成都平原。
    古时也在饱受水患之苦:从川西北雪山中发源的岷江,经过上游的高山深谷,汇成急流,冲向成都平原。它曾一次次溃决堤岸、泛滥成灾。
    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成,既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也保障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为周边农业丰收提供了条件。
    相关史事:都江堰建成之初,灌溉面积五六十万亩。后来逐渐伸展到13个县,支流和渠道有500多条,灌溉面积300多万亩。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不断维护和修整,都江堰的灌溉面积不断扩大,超过1000多万亩。
    意义: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1、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争有( ) ①城濮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牧野之战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战国后期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实行商鞅变法 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牛耕得到推广
    3、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的水利工程,它的修建者是( ) A.李冰 B.商鞅 C.秦始皇 D.李春

    相关课件

    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背景图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温故知新,学习目标,战国时期的特点,东周都城,诸侯国国都,诸侯国疆域,角色扮演,大家来发言,都江鱼嘴,飞沙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备课ppt课件,共12页。

    初中历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背景图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战国七雄,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减灶计,长平之战,战国时期三场经典战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