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高一开学摸底考试检测卷 化学 参考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783967/0-169345272986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秋高一开学摸底考试检测卷 化学 参考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783967/0-169345272993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秋高一开学摸底考试检测卷 化学 参考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783967/0-169345272995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秋高一开学摸底考试检测卷 化学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783967/1-169345273149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秋高一开学摸底考试检测卷 化学 答题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783967/2-169345273180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秋长沙一中高一化学开学摸底考试检测卷及参考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秋长沙一中高一化学开学摸底考试检测卷及参考答案,文件包含2023年秋高一开学摸底考试检测卷化学参考答案doc、2023年秋高一开学摸底考试检测卷化学doc、2023年秋高一开学摸底考试检测卷化学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秋高一开学摸底考试检测卷化学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A.食物中所含的维生素无法为人体提供能量,A错误;B.过期食物已经变质,经过特定加工也无法食用,B错误;C.吸氧所用的氧气含有少量氮气、二氧化碳等成分,不是纯氧,C错误;D.为减少塑料产品引发的白色污染,禁止商店向顾客提供免费塑料袋,从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D正确。2.答案:C解析:BaCuSi2Ox中Si为+4价,Ba是+2价,Cu是+2价,依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x的值为。3.答案:B解析:A.由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或不同质量数)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和互为同位素,A错误;B.由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或不同质量数)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和互为同位素,B正确;C.和是同一种元素,和的质子数均为10,C错误;D.和的中子数分别为20−10=10、22−10=12,D错误。4.答案:C解析:A.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氨水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错误;B.氧化铝不是碱性氧化物,H3PO4是电解质,铜是金属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错误;C.铁红是氧化铁,属于碱性氧化物,二氧化碳不电离,是非电解质,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属于酸式盐,熔融的氯化钠导电,是电解质,C正确;D.纯碱是正盐,D错误。5.答案:C解析:A.实验室没有950 mL容量瓶,应选择1000 mL容量瓶配制NaCl溶液,A错误;B.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 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取5.85 g NaCl,B错误;C.称取的NaCl在烧杯中溶解后,转移到容量瓶中,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将洗涤液一并注入容量瓶中,C正确; D.定容时,用烧杯加蒸馏水至距刻度线1~2 cm处,再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D错误。6.答案:D解析:A.氯化铁溶液是混合物,A错误;B.甲、乙、丙分别为溶液、浊液和氢氧化铁胶体,B错误;C.胶体的提纯需用渗析,胶粒会透过半透膜,C错误;D.乙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D正确。7.答案:D解析:A、由实验数据可知,当氧气浓度低于16%时,难以支持蜡烛燃烧,蜡烛熄灭,A正确;B、由熄灭时CO2与CO的浓度比,蜡烛燃烧会产生少量有毒的CO,应注意通风透气,B正确;C、三支不等高蜡烛的燃烧是为了使容器内氧气完全消耗,C正确;D、氧气起始浓度越高,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越多,产生的一氧化碳越少,熄灭时CO2与CO的浓度比越大,熄灭时O2与CO的浓度比越大,所以x > 344.9,题干因果关系错误,D错误。8.答案:A解析:①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而反应3生成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说法错误;②由图可知,ZnO和Fe3O4为可循环物质,则不需要加入,说法错误;③反应3中,要通入氩气,氩气是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防止金属镁、铜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说法正确;④根据元素守恒,由于反应2中的氢气全部转化为MgH2,而MgH2和HCl反应时,HCl中还含有氢元素,则反应3的产物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和反应2产生的氢气质量不相等,说法错误。说法正确的只有1个,故选A。9.答案:D解析:A、由题干信息可知,抽掉玻璃片2~3 min后再次测量上面集气瓶的温度,发现温度升高,说明铁粉与氧气接触后放热,即可说明与氧气发生反应,故证明与氧气接触是铁生锈的条件之一 ,A正确;B、由题干信息可知,铁生锈后温度升高,说明铁生锈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B正确;C、由题干信息可知,说明微粒不断运动,与铁粉接触,发生反应,放出热量,C正确;D、由题干信息可知,抽掉玻璃片2~3 min后再次测量上面集气瓶的温度,发现温度升高,说明铁粉与氧气接触后放热,说明微粒不断运动,与铁粉接触,发生反应,放出热量,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氧气,D不正确。10.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反应前甲的质量为32 g,共16格,每一格的质量为2 g,反应前甲的质量为32 g,乙的质量为(18-16)×2 g=4 g,丙的质量为10 g,丁的质量为(26-23)×2 g= 6 g。刻度线I向左移动16格,甲物质质量减少16×2 g=32 g,甲完全反应,刻度线Ⅱ左移8格,刻度线Ⅰ向左移动16格,则乙物质质量增加了(18-8)×2 g-4 g=16 g;刻度线Ⅲ左移8格,同时刻度线Ⅱ左移8格,则丙物质质量不变;丁物质的质量增加了[26-(23-8)]×2 g-6 g=16 g,该反应可表示为甲→乙+丁。A、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错误;B、根据分析,该反应是甲反应生成乙和丁,即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错误;C、根据分析,反应后丁的质量=[26-(23-8)]×2 g=22 g,正确;D、根据分析,反应生成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16 g:16 g=1:1,错误。 11.答案:A解析:A、除去氯化钾中少量的氯酸钾,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加热,虽然可以除去氯酸钾,但会引入新的杂质二氧化锰,实验方案不合理,选项错误;B、除去一氧化碳中少量二氧化碳,将气体通过足量炽热的木炭层,二氧化碳与木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实验方案合理,选项正确;C、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会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加入适量水溶解,触摸容器外壁,可以鉴别氯化钠和硝酸铵固体,实验方案合理,选项正确;D、向水和过氧化氢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由于铜离子能够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度,所以在过氧化氢溶液中会看到有气泡产生,该方法可以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实验方案合理,选项正确。12.答案:A解析:A.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所以Zn、Fe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2 g氢气,消耗金属混合物的质量在5.6 g~6.5 g之间,此选项符合题意; B.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所以Al、Zn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2g氢气,消耗金属混合物的质量在1.8g~6.5g之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 Cu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Mg、Cu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2g氢气,消耗金属混合物的质量大于2.4g,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 Zn、Mg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2g氢气,消耗金属混合物的质量在2.4 g~6.5 g之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13.答案:(1)D (2)B (3)C (4)A解析:(1)做电极材料要能导电,性质稳定,石墨可以导电,常用作电极材料,故选D;(2)CaCO3俗称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故选B;(3)NaHCO3小苏打,水溶液具有弱碱性,可以治疗胃酸过多,故选C;(4)用于腌渍蔬菜、鱼、肉、蛋等是NaCl,故选A。14.答案:(1)39 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5 (3)Y2O3解析:(1)据分析,钇原子核内有39个质子,左图中89.91表示的是表示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Y的核外电子其占据5个电子层;(3)钇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则钇元素形成氧化物的化学式是Y2O3。15.答案:(1)太阳能 (2)2:1 (3) (4)降低(5) 分解 H、O/O、H 水/氧气解析:(1)文中介绍,电解制氧时,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则电池板的能量转化形式:太阳能转化为电能;(2)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3)文中介绍,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与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水和甲烷(CH4),氢气与二氧化碳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相同条件下,水的沸点随压强的减小而变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则水蒸馏时,减小压强可使水的沸点降低,故填:降低;(5)①装置丙中发生反应为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②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新物质,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③水电解的微观过程为: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在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变化,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改变;④根据流程图司可知,整个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水、氧气,写出一种即可。16.答案:(1)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 干燥气体 (2)=(3)0.04% 低 (4)偏高解析:(1)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A、B的作用分别为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干燥气体;(2)碳素钢中碳和空气中氧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D中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碳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充分加热完全反应后,D装置质量增加0.022 g,根据碳元素守恒可知,该样品含碳量为,属于低碳钢;(4)没有A装置,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在D中被吸收,则导致实验结果偏高。17.答案:(1)检查气密性 (2)Ca(ClO)2+H2O+CO2=CaCO3↓+2HClO(3)关闭弹簧夹,装置中气体增大,压强变大,注射器活塞被向下压,固液分离,反应停止(4)=(5)加入水最终压强几乎不变,加入氢氧化钠压强明显减小,实验排除了水吸收二氧化碳的干扰解析:(1)组装好装置,需要先进行的操作是检查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2)盐酸和碳酸钙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和次氯酸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次氯酸,Ca(ClO)2+H2O+CO2=CaCO3↓+2HClO;(3)实验过程中,关闭弹簧夹,装置中气体增大,压强变大,注射器活塞被向下压,固液分离,反应停止;(4)曲线②压明显减小,说明二氧化碳被吸收,则反应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5)通过曲线①②能够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原因是加入水最终压强几乎不变,加入氢氧化钠压强明显减小,实验排除了水吸收二氧化碳的干扰,能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秋长沙一中高一化学开学摸底考试检测卷及参考答案,文件包含2023年秋高一开学摸底考试检测卷化学参考答案pdf、2023年秋高一开学摸底考试检测卷化学pdf、2023年秋高一开学摸底考试检测卷化学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秋长沙一中高二化学开学摸底考试检测卷及参考答案,文件包含2023年秋高二开学摸底考试检测卷化学参考答案doc、2023年秋高二开学摸底考试检测卷化学doc、2023年秋高二开学摸底考试检测卷化学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秋长沙一中高二化学开学摸底考试检测卷及参考答案,文件包含2023年秋高二开学摸底考试检测卷化学参考答案pdf、2023年秋高二开学摸底考试检测卷化学pdf、2023年秋高二开学摸底考试检测卷化学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