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学情评估试题(含答案)
展开第11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学情评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
1.以下能准确表示某个地点位置的是( )
A.在庐江县的南部 B.东经110°
C.距离庐江县79 km D.东经110°,北纬31°
2.如图,小明从点O出发,先向西走40 m,再向南走30 m到达点M,如果点M的位置用(-40,-30)表示,那么(10,20)表示的是( )
A.点A B.点B C.点C D.点D
(第2题) (第3题) (第7题)
3.冰壶是在冰上进行的一种竞赛项目,被喻为冰上的“国际象棋”.如图是红、黄两队某局比赛投壶结束后冰壶的分布图,以冰壶大本营内的中心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按照规则,更靠近原点的壶为本局胜方,则胜方最靠近原点的壶位于(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4.点P(-1,-3)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则所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A.(-4,2) B.(2,2) C.(-4,-8) D.(2,-8)
5.若点P(2a-3,2-a)在x轴上,则点P的坐标为( )
A.(1,0) B. C.(0,1) D.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2)和点(3,2)之间的距离是( )
A.1 B.2 C.4 D.5
7.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
A.4 B.6 C.5.5 D.5
8.在方格纸上有A,B两点,若以点B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点A的坐标为(2,5).若以点A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点B的坐标为( )
A.(-2,-5) B.(-2,5)
C.(2,-5) D.(2,5)
9.三角形ABC在经过某次平移后,顶点A(-1,m+2)的对应点为A1(2,m-3),若此三角形内任意一点P(a,b)经过此次平移后对应点为P1(c,d),则a+b-c-d的值为( )
A.8+m B.-8+m C.2 D.-2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点P(x,y),我们把点P′(-y+1,x+1)叫做点P的“伴随点”.已知点A1的伴随点为A2,点A2的伴随点为A3,点A3的伴随点为A4……这样依次得到点A1,A2,A3,…,An.若点A1的坐标为(2,4),则点A2 023的坐标为( )
A.(-3,3) B.(-2,-2) C.(3,-1) D.(2,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11.点A(4,-3)到y轴的距离为________.
12.已知点A(a-2,2a+7),点B(1,5),直线AB∥y轴,则点A的坐标是________.
13.直升机除了可以正常飞行外,还可以悬停在空中进行作业,这也是直升机区别于一般固定翼飞机的一种特有飞行状态.如图,训练中的三架直升机按要求悬停在一定高度,若甲、乙的位置分别表示为(1,0),(-1,-2),则丙直升机的位置表示为________.
(第13题) (第14题)
14.如图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负半轴上有一点A(-1,0),点A第1次向上平移1个单位至点A1(-1,1),接着又向右平移1个单位至点A2(0,1),然后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至点A3(0,2),接着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至点A4(1,2)……照此规律平移下去,当点A平移至点A8时,点A8的坐标为________,当点A平移至点A2 023时,点A2 023的坐标为________.
三、(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16分)
15.如图所示,在学校平面示意图中,若每一格代表1个单位长度,其中大门的坐标为(1,-1),行政楼的坐标为(-2,1).
(1)在图中建立正确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2)根据所建立的坐标系,写出另外四个地点的坐标.
(第15题)
16.如图,方格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点A,B,C都是格点.
(1)画出△ABC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后的△A′B′C′;
(2)若P(m,n)是AB边上一点,则点P按(1)中平移后对应的点P′的坐标为 ____________.
(第16题)
四、(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16分)
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m,n)在第四象限,点A到x轴的距离为1,到y轴的距离为2,试求(m+n)2 023的值.
18.在边长为1个单位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四边形ABCD是格点四边形(顶点为网格线的交点).
(1)写出点A,B,C,D的坐标;
(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第18题)
五、(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20分)
19.已知三角形ABC的顶点坐标分别是A(0,0),B(3,1),C(2,2).
(1)如果将三角形ABC向上平移1个单位,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得到三角形A1B1C1,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三角形ABC及三角形A1B1C1,并求出三角形A1B1C1的面积;
(2)求出线段AB在(1)中的平移过程中扫过的面积.
(第19题)
20.如图,在三角形ABC中,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0,-2),B(2,-3),C(4,0).
(1)将三角形ABC先向左平移5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三角形A′B′C′,直接写出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并在图中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三角形A′B′C′;
(2)设点P在y轴上,且三角形ABP与三角形ABC的面积相等,求点P的坐标.
(第20题)
六、(本题满分12分)
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把横、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记顶点都是整点的三角形为整点三角形.如图,已知整点A(2,3),B(4,4),请在如图所示的网格区域(含边界)上按要求画整点三角形.
(1)在图①中画一个三角形PAB,使点P的横、纵坐标之和等于点A的横坐标;
(2)在图②中画一个三角形PAB,使点P,B的横坐标的平方的和等于它们纵坐标的和的4倍.
(第21题)
七、(本题满分12分)
22.如图①,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a,b),AB⊥x轴于点B,AC⊥y轴于点C,且a,b满足|a-4|+=0.
(第22题)
(1)点A的坐标为__________;
(2)如图②,点D从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OC运动,点E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BO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当三角形AOD的面积小于三角形AOE的面积时,求t的取值范围;
(3)如图③,将线段BC平移,使点B的对应点M恰好落在y轴负半轴上,点C的对应点N落在第二象限,设点M的坐标为(0,m),请直接用含m的式子表示点N的坐标.
八、(本题满分14分)
23.如图,在长方形OABC中,O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点A的坐标为(a, 0),点C的坐标为(0,b),且a,b满足+|b-12|=0,点B在第一象限内,点P从原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O→A→B→C→O的路线移动.
(1)点B的坐标为________;当点 P移动5 s时,点P的坐标为____________;
(2)在移动过程中,当点P移动11 s时,求三角形OPB的面积.
(3)在(2)的条件下,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三角形OPQ与三角形OPB的面积相等?若存在,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第23题)
答案
一、1.D 2.B 3.D 4.B 5.A
6.D 点拨:点(-2,2)和点(3,2)在垂直于y轴的直线上,所以它们之间的距离为3-(-2)=5.
7.B 8.A 9.C 10.B
二、11.4 12.(1,13) 13.(-2,1)
14.(3,4);(1 010,1 012)
点拨:由题图可得,A1(-1,1),A3(0,2),A5(1,3),A7(2,4),…,
A2(0,1),A4(1,2),A6(2,3),A8(3,4),…,
所以A2n-1(n-2,n),A2n(n-1,n),
所以A2 023(1 010,1 012).
三、15.解:(1)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第15题)
(2)实验楼(-1,4);食堂(4,5);教学楼(1,2);图书馆(5,0).
16. 解:(1)如图,△A′B′C′即为所求.
(第16题)
(2)(m+2,n-1)
四、17.解:因为点A(m,n)在第四象限,点A到x轴的距离为1,到y轴的距离为2,
所以m=2,n=-1.
所以(m+n)2 023=2 023=1.
18.解:(1)点A(4,1),B(0,0),C(-2,3),D(2,4).
(2)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
4×6-×2×3-×1×4-×2×3-×1×4=14.
五、19.解:(1)画出的三角形ABC与三角形A1B1C1如图.三角形A1B1C1的面积为3×2-×2×2-×1×1-×3×1=2.
(第19题)
(2)线段AB在(1)中的平移过程中扫过的面积为2××5×1=5.
20.解:(1)A′(-5,1),B′(-3,0),C′(-1,3).如图,△A′B′C′即为所求.
(第20题)
(2)因为△ABP与△ABC的面积相等,
所以×AP×2=4×3-×1×2-×2×3-×2×4,所以AP=4.
因为A(0,-2),所以点P的坐标为(0,2)或(0,-6).
六、21.解:(1)如图①.(答案不唯一)
(2)如图②.(答案不唯一)
(第21题)
七、22.解:(1)(4,3)
(2)由(1)知A(4,3).
因为AB⊥x轴于点B,AC⊥y轴于点C,
所以AC=OB=4,AB=3.根据题意知OD=t,BE=2t,
所以S三角形AOD=OD·AC=t×4=2t.
当点E在线段OB上,即0<t<2时,OE=4-2t,
所以S三角形AOE=OE·AB=×(4-2t)×3=3(2-t).
因为S三角形AOD<S三角形AOE,所以2t<3(2-t),
所以t<,所以0<t<.
当点E在BO的延长线上,即t>2时,OE=2t-4,所以S三角形AOE=OE·AB=×(2t-4)×3=3(t-2).
因为S三角形AOD<S三角形AOE,所以2t<3(t-2),所以t>6.
综上所述,t的取值范围为0<t<或t>6.
(3)N(-4,m+3).
八、23.解:(1)(8,12);(8,2)
(2)当点P移动11秒时,移动的路程为11×2=22,
所以P(6,12),所以PB=8-6=2,
所以S三角形OPB=×2×12=12.
(3)存在. 点Q的坐标为(0,4)或(0,-4)或(2,0)或(-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