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13.1 迷娘(之一)一课一练
展开13.1 迷娘(之一)
【夯实基础】
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迷娘》(之一)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 ① 的水墨画,是一支撩人心弦的思乡之歌。它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 ② 在世界优秀的古典诗歌中,如此凄艳感人的作品也是少见的。它的成就虽然不限于情境交辉, ③ 它这方面的成就最值得人们借鉴, ④ 诗歌中情与境分离的现象太普遍了。人们习惯于讲情景交融,却 ⑤ 了景是境的一种形态,离境而写景,是不会有真正的情景交融的。 ⑥ 笔者以“情境交辉”为题写下这篇文章,以示提倡。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淡雅 | 虽然 | 但是 | / | 忽视 | 因此 |
B | 淡泊 | 然而 | / | 因为 | 忽略 | / |
C | 淡雅 | 即使 | 但是 | 因为 | 忽略 | 因此 |
D | 淡青 | 即使 | 而 | 由于 | 忽视 | 所以 |
A.A B.B C.C D.D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国民教育普及面的不断扩展,民众的文化素质也明显提高,精英文化变成为了大众文化,同时,大众文化经过去粗取精,也上升为精英文化。
B.这所千年高龄的学府完整地见证了唐宋后中国学术尤其是儒学,由习俗礼仪的儒学到思辨超越的儒学,由理学到心学,再延伸到实践的领域。
C.诗人的本色是真性情,性情因人而异,或男或女,或南或北,或刚或柔,但只要真,则阳刚与阴柔均为美,豪放与婉约都是诗。
D.如果教育的最终使命是为了更好地激发人的潜能,壮大充实人的生命,而非戕害人的本性,那么,不仅岳麓书院的教育在过去是彪炳千秋的,在未来也有着永恒的价值。
3.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母校桃李林旁,一棵百年古槐静立,深情守望着林子中琅琅读书的少年。
B.雪花在天空中快乐地跳着舞蹈来到这个世界,给孩子们带来一个关于童话的故事。
C.石老人如同一个有了生命的雕像,在海中一站就是千年,见证了这世事的沧桑。
D.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
4.根据语意,调整下列各句顺序,使其文意连贯流畅。(只写序号)
①所以,西方诗歌一方面通过宏大的缠绵,弘扬英雄主义,推崇个人主义,渲染人之情感。
②西方诗歌的主题思想源于重哲学思辨的希腊文化和强调人身关系的基督教精神。
③另一方面又有寻求人终极拯救的超越精神,而表现终极价值的宗教精神始终贯穿于诗歌之中。
④主题思想奠定了诗歌的格局和气魄。
⑤所谓诗歌的灵魂,指的是诗歌的主题思想。
⑥希腊文化和基督教精神使得西方人感情丰富,重视现世享乐,同时也重视超越现实的彼岸世界。
5.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诺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的很多诗歌取材希腊罗马神话、《圣经》、历史传说,②这些东西利于我们解读和打开格丽克的诗歌。③我们把握住这个入口,④就容易探索到诗人对这些素材的创造性表达,⑤能收获无数思想的珍宝。⑥像上一位获得诺奖的诗人鲍勃·迪伦一样,⑦格丽克的诗也触及到对战争的反思、质疑、控诉,⑧语言简洁,但寓意深厚,反映的往往是严肃的、深层的,常给人以新异的警醒。
【提升能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秋天来临之际,许多树木的叶子在掉落前纷纷变成红色、黄色或者橙色,叶子在谢幕前唱起了欢歌。原本接收光照的叶子,会让树木变得不耐寒;同时,叶子上密布的气孔会随着树木的呼吸而损耗大量的水分。树木在气候条件不利的时候会全面舍弃叶子。
那为何在落叶之前,树木要赠还给大地最美的秋色呢?这场盛大的秋色可能只是树木的缓兵之计——在感受到长期的低温后,树木开始准备落叶,叶子中的营养物质被树木回收,尤其是叶片中的叶绿素含有的丰富的氮。随着叶绿素的降解,原本被遮挡住颜色的辅助光合色素类胡萝卜素开始充当起这个调色盘的主角,叶片体现出从橙色到金黄色的变化。
但实际上,我们观赏到的秋叶只有一部分是黄色的。其余的则主要是红色的,以致红色才是许多人对秋叶最直观的印象。秋叶呈现红色,是因为叶子中还含有第二类色素物质——花青素。这也是有诗歌咏“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原因,红叶与花本质上制造和使用了同样的色素。秋叶中花青素与类胡萝卜素两类色素搭配起来,使得秋叶有着三三两两的变化。
6.文段中的加粗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缓兵之计 B.体现 C.以致 D.三三两两
7.比拟讲求本体和拟体的某些特征存在可拟性,请简析画框线的句子中比拟手法的具体运用。
8.概括《迷娘》每节诗的内容并绘制思维导图。
9.《迷娘》这首诗的三节正歌第一句开头和第五行都采用了诗句反复的手法,加强了询问力量,增加了想念的程度;副歌部分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架构句式,只在个别关键的地方替换一两个字,不仅使诗歌的思想内涵增大,使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更加热切和复杂,而且使诗歌具有音乐复唱的旋律美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请你运用反复的手法,描摹一种事物。150字左右。
【核心素养】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题。
迷娘(之一)
歌德
你知道吗,那柠檬花开的地方,
茂密的绿叶中,橙子金黄,
蓝天上送来宜人的和风,
桃金娘静立,月桂梢头高昂,
你可知道那地方?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圆柱成行,
厅堂辉煌,居室宽敞明亮,
大理石立像凝望着我:
人们把你怎么了,可怜的姑娘?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恩人啊,随你前往!
你知道吗,那云径和山岗?
驴儿在雾中觅路前进,
岩洞里有古老龙种的行藏,
危崖欲坠,瀑布奔忙,
你可知道那座山岗?
前往,前往,
我愿跟随你,父亲啊,随你前往!
1.《迷娘(之一)》中有哪些意象?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2.《迷娘(之一)》这首诗在情感上和艺术上达到完美的是诗歌中三种不同称呼的改变,它是以对知心人倾诉的形式完成的。那么诗中“爱人”“恩人”和“父亲”这三个被倾诉对象是同一个人还是三个人?这种称呼的改变有什么深刻含义?表达了什么感情?
3.传统上,抒情诗一般很少使用对话,而在《迷娘(之一)》中,对话却成为最基本的场景。这有什么好处?
4.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运用了复沓叠唱的艺术结构技巧,结合诗歌谈谈其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2.答案:C
解析:A.成分赘余,“变成为了”赘余,删去“为”;B.成分残缺,“领域”后缺少“见证”的宾语,句末加上“的过程”;C.正确;D.语序不当,主语相同,关联词放主语后面,关联词“不仅”应移至“教育”之后;故选C。
3.答案:C
解析:A.拟人,“静立”“深情守望”赋予百年古槐人的动作和情感。B.拟人,“快乐地舞蹈”赋予雪花以人的动作和情感。C.比喻,本体是“石老人”,喻体是“雕像”。D.拟人,“撑不住”“噗嗤一声”“笑”均是人的动作,故是把雪写成人。故选C。
4.答案:⑤④②⑥①③
解析:⑤句中有“灵魂”“主题思想”,点明整段文字的中心,可判断是首句;④句中有“主题思想”,紧承⑤句;②句中有“西方诗歌的主题思想”,紧承④句;⑥句中的“希腊文化和基督教精神”承接②句而来;①③句是结论句,应位于最后,且①句中有“一方面”,③句中有“另一方面”,故③句紧承①句。
5.答案:①“取材”后加介词“于”;②“解读和打开”修改为“打开和解读”;⑦“触及到”修改为“触及”;⑧“深层”的后面加“东西”(或思想内涵)。
解析:①成分残缺,“取材希腊罗马神话……”后缺少相应的介词搭配,“取材”后加介词“于”。②语序不当,“解读和打开”排列语序不当,修改为“打开和解读”。⑦重复赘余,“触及到”语意重复,修改为“触及”。⑧成分残缺,“反映”后缺少相应的宾语,在“深层”的后面加“东西”(或思想内涵)。
6.答案:A
解析:A.缓兵之计:使敌人延缓进攻的计策,借指使事态暂时缓和同时积极设法应付的策略。语境说的是树木在落叶之前,先让叶子变成红色、黄色或者橙色,这是一种缓解或者过渡的手段,使用正确。B.体现:某种性质或现象(多指抽象内容)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这里的“体”具有体味的意思,一般强调由表及里、由外而内的深层感受。语境说的是叶片显示出非常明显的颜色变化,前后均为具体的内容,故“体现”可改为“呈现”,“呈现”,显现、展示出。C.以致: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语境中“红色才是许多人对秋叶最直观的印象”并非一种不好的结果,故“以致”应改为“以至”,“以至”,强调范围程度等的扩展延伸,或者用于下半句开头,表示上述情况所达到的深度或结果,中性词。D.三三两两: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多指人)。“三三两两”主要用于人,用来修饰“秋叶”不恰当,结合上文“秋叶中花青素与类胡萝卜素两类色素搭配起来”分析,可改为“五颜六色”。故选A。
7.答案:(1)将秋天来临时叶子在掉落前变色拟为人在谢幕前唱起了欢歌,体现了比拟的可拟性。(2)将叶子的掉落拟为人在演出结束后的谢幕;将叶子变成暖色拟为人唱欢歌。
解析:题干中明确指出了画框线的句子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作答本题时,需要先找到本体和拟体,然后分析表达效果。画框线的句子中,本体是秋天来临时叶子在掉落前变色,拟体为人在谢幕前唱起了欢歌。把人的特点在演出结束后的谢幕赋予了秋天的落叶;把叶子在坠落前绽放的美丽说成人谢幕前的欢歌,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秋天叶落本是令人伤感的,而五颜六色缤纷多姿却适合观赏,这是落叶的价值,犹如有意义的人生一样,欢歌是豁达乐观的,犹如多彩的落叶般精神可嘉。
8.答案:第一节,表现了故国意大利的美好景物。
第二节,描述了迷娘幼年生活的房子。
第三节,描述了迷娘被拐到德国的沿途风景。
借助不同场景的描述,表现了迷娘对故国的热爱与思念。
解析:第一节中“那柠檬花开的地方”指迷娘的祖国意大利。诗歌在描写意大利景色时,选取具有意大利典型特征的意象,比如用柠檬花、蓝天、和风、静立的桃金娘、高展的月桂等来描写意大利,描绘出一幅优美动人的自然风光图景;第二节所写的圆柱、厅堂、居室、大理石立像等,具有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的鲜明特征,宏伟而壮美;第三节则以迷雾、岩洞、龙种、危崖、瀑布等意象,展现阿尔卑斯山的险峻之美和神秘色彩。这三幅图景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迷娘的故乡意大利的美好、迷人和无穷魅力,构建起了一个迷离而又优美、令人神往的艺术世界,作者由柠檬花开的地方,写到圆柱成行的房子,再到云径和山岗,表达了对故乡的憧憬、向往和依恋之情,抒发了迷娘对美好故乡浓郁的思念之情。诗歌就是这样通过具体感人的意象来描绘迷娘故国意大利的美丽风光,抒发迷娘对故国的依恋、思念之情的。
9.答案:
我是一只蜜蜂,
在知识的海洋中采蜜——
色彩斑斓的花朵,金灿灿的花粉
吮吸着太阳与宇宙的光辉,
我,在寻求!
我是一只蜜蜂,
在岁月的里程上储蜜——
忙碌的身影,优美的舞步。
感激着春天与大地的恩赐,
我,在成长!
我是一只蜜蜂,
在生活的蜂房里酿蜜——
解析:仔细阅读题干,找出仿写需要注意的地方。注意手法的要求,“请你运用反复的手法”;注意仿写内容“描摹一种事物”;还有字数限制,“150字左右”。当然仿写越接近例句越好,是、所以还要注意一些细节的仿写,比如“三节正歌第一句开头和第五行都采用了诗句反复的手法”,这就要求仿写时正歌部分也要写三小节,且第一句开头和第五行要采用反复手法,以强化内容和某种感情;“副歌部分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架构句式,只在个别关键的地方替换一两个字”,也就是仿写时副歌要采用与正歌基本相同的架构方式,只改动个别关键字。据此,考生可以选择一种自然界中的动物或植物来仿写,注意最好是能够引发联想阐发人生哲理的事物,比如动物中的“蜜蜂”,植物中的“梅花”等。写蜜蜂,可以歌颂它的勤劳、平凡中的追求等;写梅花,可以歌颂它的坚贞不屈等。一定要写成诗歌的形式,且注意反复手法在细节上的运用。
10.答案:1.这首诗描绘了故乡的“柠檬花”“橙子”“和风”“桃金娘”“月桂”等意象,拥有成行的“圆柱”、“大理石立像”、“宽敞明亮”的辉煌居所,有着“云径和山岗”“古老龙种”“危崖欲坠,瀑布奔忙”的神奇境界,倾诉了迷娘真挚、深沉、哀婉、含蓄的内心情感,抒发了迷娘对故国的思念与怀恋、对美好世界与生活的追求之情。
2.提示:对于诗中倾诉者是谁,被倾诉的对象究竟是一个人还是三个人,人们的观点不统一,也不寻求统一。保留这种多解性,更能使这首诗具有含蓄、多义、神秘的特点,从而产生更恒久的艺术魅力。当然我们完全可以支持或者倾向于一种观点,如倾诉者就是迷娘,三个被倾诉者是一个人。迷娘在内心深深地爱着“他”,称呼他为“爱人”“恩人”“父亲”。这三种称呼的转换,表达了迷娘对“他”怀有复杂、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既哀婉,又美好。
3.这种对话场景通过倾诉与呼唤,将迷娘对“他(麦斯特)”怀有的那种复杂、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升华为一种美好的对父亲的爱,又和思乡之情扭结在一起,具有哀婉、含蓄而又深沉的美感效果,与独白的方式相比具有更好的表达效果,对表达思念故乡、向往美好事物的主题起了重要作用。
4.《迷娘(之一)》中“你知道吗……”“你可知道……”“前往,前往”“我愿跟随你……随你前往”反复出现,采用了反复的手法,加强了询问力量,增大了想念的程度,使诗歌具有音乐复唱的旋律美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
解析:1.解答本题,首先找准诗歌中所使用的意象,然后根据意象,联想诗歌营造的意境,揣摩诗歌包含的思想情感。
2.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于这道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围绕诗歌主题来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诗歌写法的作用,对话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更好地传情达意。
4.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高中语文13.1 迷娘(之一)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3.1 迷娘(之一)同步练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选择题组,选择 简答,语言表达,小阅读-课外,小阅读-课内,非选择类,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3.1 迷娘(之一)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3.1 迷娘(之一)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选择题组,选择 简答,填空题,现代诗歌阅读,微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3.1 迷娘(之一)精品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3.1 迷娘(之一)精品同步练习题,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