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南昌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七年级(初一)语文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6分)1.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每空1分,共6分)梅岭山势巍峨,层峦叠翠,风光秀丽,素以“翠、幽、俊、奇”著称,享有“小庐山”的美名。闲暇时光游梅岭,我登上峻险的狮子峰,体会到了杜甫登临泰山之顶时萌生的“①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懂得了王安石登上飞来峰后流露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的坚定决心;下山途中,当然也感受到了陆游游山西村时“③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外惊喜。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10分)从1992年9月中央批准载人航天工程立项至今,在迈向太空的征程中,中国的航天工作者们肩挑千钧重担,胸怀家国,以一腔豪情开启了艰辛的探索和奋斗之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2022年11月29日,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大家屏息凝神,怀着炽( )热的心情,期待着那一刻的到来。23时08分,撼天动地的轰鸣声响彻戈壁滩,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直刺苍穹。从“神舟五号”航天员杨利伟首次áo( )游太空时的__________,到“神舟十五号”航天员多次太空màn( )步,航天人不断创造奇迹,从未辜( )负十四亿国人的期望。三十载厚积薄发,牢牢地掌握自己命运的中国载人航天,必将行稳致远、未来可期!(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汉字写出拼音。(4分)炽()热 áo()游 màn()步 辜()负(2)文段画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悲天悯人 B.颠沛流离 C.惊心动魄 D.耀武扬威(3)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屏息凝神”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举世瞩目 B.撼天动地 C.腾空而起 D.创造奇迹(4)请你依据第一段的内容,对出下联。(2分)上联:肩挑千钧重担下联: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10分)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第3~6题。【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乙】朝士黄秉①少居长安,游骊山,值道士理故宫石渠,石下得折玉钗,刻为凤首,已皆破缺,然制作精巧,后人不能为也。郑嵎《津阳门诗》云:“破簪碎细不足拾,金沟浅溜和缨緌。”非虚语也。余又尝过金陵,人有发六朝陵寝,得古物甚多。余曾见一玉臂钗,两头施转关,可以屈伸,合之令圆,仅于无缝,为九龙绕之,功侔鬼神②。世多谓前古民醇③,工作④率多卤拙⑤,是大不然。古物至巧,正由民醇故也。民醇,工不苟。后世风俗虽侈,而工之致力不及古人,故物多不精。【注释】①黄秉:生平不详,熙宁中曾以驾部员外郎知沼州。②功侔(móu)鬼神:制作功夫等同于鬼斧神工。③民醇:民风淳朴。④工作:手工制作。⑤卤拙:粗糙笨拙。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后世风俗虽侈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讫() 值() 故()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2)古物至巧,正由民醇故也。民醇,工不苟。6.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两篇选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2分)三、现代文阅读(18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9分)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①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②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③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④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⑤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了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⑥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⑦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绝不该繁。可是现实呢,常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举最微末的两个字为例。一个是“了”,如“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显得既累赘又别扭。另一个是“太”,如“吸烟不好”,“那个人我不认识”,也是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识”,变得不只累赘,而且违理。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⑧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还记得五十年代早期,他发现课本用字,“做”和“作”分工不明,用哪一个,随写者的自由,于是出现这一处是“叫做”,那一处是“叫作”的现象。这不是对错问题,是体例不统一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认为这也不应该,必须定个标准,要求全社出版物统一。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旧贯。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⑨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7.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所叙事情虽小,但具有代表性。请结合文章内容梳理行文脉络并体会作者的情感。(3分)8.本文语言平实又蕴藉丰富,需要细细品味。请举一例具体分析。(3分)9.下面这段话语言啰嗦、赘余,请对画线句子加以修改,并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修改的理由。(3分)①目前,我国市场上的湿巾和口罩等个人防护品,主要成分是由无纺布制成的。②大部分无纺布以聚酯纤维为基材,而聚酯纤维是一种普通常见的塑料材料,在自然环境中无法自然分解。塑料污染治理面临着可降解塑料制品或其他替代产品缺少统一标准、替代产品供给短期存在缺口等难题。加快生物可降解材料技术装备攻关,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发展新经济。(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9分)女贞是一棵树君竹①从阳台的落地大窗望出去,冬日的天空一派灰蒙,远远近近的楼群组成钢筋水泥的森林,在城市中冰冷的矗立。树木已褪尽华枝繁叶,举着光秃的枝干呆立沉默,冬天的萧瑟让人的目光难觅生趣。②不过,低头的瞬间,在楼下小区不大的花坛里,我望见了那两株树,它们枝叶繁茂,没有任何凋落的迹象,虽然叶片呈苍翠的老绿,却给四周衰败的景象增添了一团生机。③那是两株女贞树。其实我早已关注到它们,四季轮回、暑往寒来,它们始终以一身青翠面对岁序更迭。其他的树木叶子绿了,它们夹杂其中,婆娑有姿;其他的树叶凋零了,它们依然故我,青翠挺拔,大有“世事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做派。④说实话,乍听到“女贞”的树名时,内心不禁一颤,它让人脑中即刻浮现出一个词——贞节烈女。这树怎么会叫“女贞”呢?那么多的花树,紫薇啊、玉兰啊、丁香啊,均透着温婉秀雅之气,摇曳着女儿情态。而女贞树也会开花啊,我曾在夏天见到过它的花朵,细白的小花,密密匝匝的一束,散发淡淡的芳香,可这名字却透着巾帼气势,是坚贞痴情的绝世女子,或是不让须眉的圣女贞德,是想做树中烈女啊。⑤这让人有些震撼了。它们的确不同于其他树木,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就这么青翠着,似乎永远也不会老去,也永远保持着青春的姿态。这是它们名称的寓意吧,或者就是它们刚烈性格的写照。⑥偶然地,在《本草纲目》中得知了“女贞”树名的由来:“此木凌冬青翠,有贞守之操,故以贞女状之。”是啊,无论春夏秋冬、不管日暖风寒,女贞都以它青翠的生命,呈现给世界不变的容颜。它们是在一心一意等待自己的情郎吗?情郎不归,她们便不肯老去;抑或是怀揣青春的美梦,任时光流转、红尘拂面,她们始终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不愿醒来。⑦古人对女贞一直称赏有加,晋人苏彦在《女贞颂》中云:“女贞之树,一名冬生,负霜葱翠,振柯凌风。”明朝浙江都司徐司马因喜爱此树,曾下令杭州城居民在门前遍植女贞树,使女贞成为城中一景。清人沈涛的《瑟榭丛谈》中也赞其“女贞凌严冬,艳不数桃李”。其实女贞并不愿与桃李争艳,做某个季节的主角,她只想碧叶婆娑、衣袂善舞,去做一世的青衣。⑧也曾疑惑,如此青春不老的女贞,她们不觉得生命负累吗?严冬来袭,她们不觉得寒冷吗?每日进出小区,我都会在女贞树前驻足片刻,观察树身的变化,想嘘寒问暖一番,可是发现她们根本不需要啊!呈现在我眼前的,始终是青翠坚挺的叶片和能量饱满的精气神。⑨大多数树木都遵循着春夏抽芽长叶、秋冬枯萎凋零的自然法则,在四季轮回中按部就班的延续着生命,像女贞这样非要与季节抗衡的毕竟少数。在秋风中坚守的是她们,在冰雪中挣扎的是她们,真让人心疼啊!有时想跑过去告诉她们:生命就是一场生死轮回,何必难为自己呢。⑩那日读《列女传》,虽展示的是古代女性的风采,却读出满篇的伦理道德。女性既要贤德守礼、又要聪颖智慧;既要忠义晓理、又要坚贞不二,难怪封建君王要以此书作为衡量女性的准则。生而为女人真是难啊,天生被礼教桎梏、被节义绑架,于是只能拼命完善自己、强大自己,才能找到立足之地。就像这女贞树,只有守住青玉之身,耐得风蚀雪侵,方能木秀于林,活出别样的自己。⑪不过从一位花匠口中得知,女贞树的叶子并非常青不老、永不凋落,只是在旧叶未凋之时,新叶先已长出,新陈代谢都在人们毫无察觉中进行的。这真是一场青春的接力赛,每一片叶子都要以青春的姿态去完成生命的奔跑,且一代接一代,生生不息。⑫女贞的果实也和叶子一样,高挂枝头、经冬不凋。鸟儿们在冬季难觅食物时,可以女贞子为食。据《本草纲目》记载,女贞子还是一味药材,有补肝肾、强腰膝的功效,可使人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疾。⑬女贞树从上到下都充满着生命的活力、洋溢着青春的激情,岁月时光又耐她何?永远保持进取之心,不谄媚、不流俗,努力活出最好的状态,这就是女贞生命常青的秘诀吧。(选自《西安日报》2020年1月6日)10.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3分)A.在作者住的小区花坛里有两棵女贞树,它们枝叶繁茂,呈现在大家眼前的,一年四季始终是青翠坚挺的叶片和能量饱满的精气神。B.古人对女贞树一直称赞有加,他们有的写文章赞颂,有的在门前栽种女贞树,以此来表达对女贞树的喜爱之情。C.女贞树叶子一直能常青不老、永不凋谢,原因在于树叶能耐得住风蚀雪侵,永远也不会老去,也永远能保持着青春的姿态。D.女贞树果实作用颇多,既可以作为鸟儿们过冬的食物,又可以作为一味药材,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11.本文中,作者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作用。(3分)12.本文与《一颗小桃树》一样,都是借树来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请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思考。(3分)四、名著阅读(6分)13.根据小青同学阅读《海底两万里》后写的读书笔记,请你按要求填空。【读书笔记一】辨人物A.这是个忠心耿耿的小伙子,他生性沉稳,办事讲原则,守规矩,为人热情;对生活中的意外,他从来不大惊小怪。B.这是个大块头,他的身体结实,表情严肃,脾气十分暴躁,谁要是惹了他,他就暴跳如雷;要想逃脱他那把带索的鱼叉,鲸鱼得非常狡猾。(1)上述读书笔记中,介绍尼德•兰的一项是()(1分)【读书笔记二】识情节当尼摩船长和他的副手扑到它身上去的时候,这个东西喷出一道黑色的液体,这是从它肚子中的一个口袋分泌出来的黑水。我们的眼睛都被弄得昏花看不见了。……这次战斗延长至一刻钟之久。(2)尼摩船长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多次险情,上面读书笔记中“这次战斗”是指__________(2分)【读书笔记三】谈看法凡尔纳在小说结尾处写道:“有一天学术进步,这海底是要变为可以自由通行的。”(3)《海底两万里》中很多科学幻想已经成为现实。这种“过时”的科幻小说还有阅读价值吗?结合阅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120字左右。(3分)五、写作(50分)1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题目一:请以“有一束光照亮我”为题,写一篇文章。题目二:请以“我的奇妙之旅”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语言简洁流畅;②围绕中心选材,恰当安排详略;③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七年级(初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6分)1.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②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每空1分,共6分)2.(1)①chì②遨③漫④gū(每空1分,共4分)(2)C(2分)(3)B(2分)(4)示例:胸怀一腔豪情(2分)二、文言文阅读(10分)3.后世风俗/虽侈(1分)4.①完毕②碰上、遇到③所以(每空1分,共3分)5.(1)有些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的,可以很快刻制,用草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2分)(2)古器物制造非常精巧,正由于民风淳朴的缘故,民风淳朴则各种手工制作都一丝不苟。(2分)6.相同点:都表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和创造才能。(1分)不同点:【乙】文还表达了对古民风淳朴和制作一丝不苟的赞扬之情,对后世风俗浮华奢侈和技术不精的感慨。(1分)(共2分)三、现代文阅读(18分)(一)(9分)7.①回信②写文章白如话③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追思景仰之情。(意对即可)(3分)8.示例:如“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这句话语言朴实,但又蕴藉丰富。句中“繁碎而响亮的声音”写出鞭炮声连绵不断、节奏快的特点,“万想不到”“也”“送走”写出了在除旧迎新之日,叶老竟然也随旧年而去,出乎作者预料,表达了作者当时哀痛的心情。(3分)9.第①处成分赘余,应删去“成分”,或删去“由”“制成的”;第②处用词重复,应删去“普通”或“常见”。理由: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特别重视“简洁”,简洁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删掉划线句中语义重复、赘余的词语,可以使表达更加简明。(意对即可)(3分)(二)(9分)10.C(3分)11.示例:“它们的确不同于其他树木,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就这么青翠着,似乎永远也不会老去,也永远保持着青春的姿态。”通过女贞树与其他树木做对比,突出了女贞树一年四季始终青翠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女贞树的赞美之情。(3分)12.本文中作者借女贞树抒写自己的情志:生活中应永远保持进取之心,不谄媚、不流俗,努力活出自己最好的状态。(意对即可)(3分)四、名著阅读(6分)13.(1)B(1分)(2)与章鱼搏斗(2分)(意对即可)(3)阅读价值可以多元化。示例:《海底两万里》塑造了经典的人物形象,设计了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表现了人类探索世界的勇气和毅力,因此我认为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值得阅读。(3分)五、写作(50分)14.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南昌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古诗文阅读与积累,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