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练习0831(共两组,附参考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练习0831(共两组,附参考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材料一:逆节萌生,天地未形,先为之政①,其事乃不成。天因人,圣人因天。天时不作勿为客②,人事不起勿为始。人先生之,天地刑之,圣人成之,则与天同极。未得天极,则隐于德;已得天极,则致其力。既成其功,顺守其从,人不能代。成功之道,赢缩为宝。毋亡③天极,究数而止。事若未成,毋改其形,毋失其始,静民观时,待令而起。故曰:修阴阳之从,而道天地之常。赢赢缩缩,因而为当;死死生生④,因天地之形。天地之形,圣人成之。小取者小利,大取者大利,尽行之者有天下。贤者诚信以仁之,其所处者,柔安静乐,行德而不争。故贤者柔节先定行于不敢而立于不能守弱节而坚处之。故不犯天时,不乱民功,秉时养人,先德后刑,顺于天,微度人。(节选自《管子·势》)材料二:凡战,所谓势者,乘势也。晋武帝密有灭吴之计,而朝议多违,惟羊祜、杜预、张华与帝意合。祜病,举预自代。及祜卒,拜预镇南大将军,预乃启请伐吴之期。帝报待明年方欲大举。预上表曰:“凡事当以利害相较,今此举十有八九之利,而其害一二,止于无功耳。朝臣言破败之形,亦不可得,直是计不出己,功不在身,各耻其前言之失,故违之耳。自秋以来,讨贼之形颇露。若今中止,孙皓怖而生计,则明年之计或无所及矣。”时帝与张华围棋,而预表适至。华推枰⑤敛手曰:“陛下圣明神武,国富兵强。吴王淫虐,诛杀贤能,当今讨之,可不劳而定。”帝乃许之。预多张旗帜,起火巴山,出于要害之地,以夺贼心。时诸将会议,或曰:“今大暑,水潦方降,疾疫将起,宜伺来冬,更为大举。”预曰:“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无复着手处也。”遂指授群帅,径造秣陵,所过城邑,莫不束手,遂平孙皓。(节选自《百战奇略》)【注】①政:通“征”,征伐、征讨。②客:起兵伐人者谓之客。③亡:通“忘”。④死生:犹隐显也。⑤枰:棋盘。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每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故贤者柔A节先定B行于不敢C而立D于不能E守F弱G节而坚H处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阴阳,指宇宙间贯通物质和人事的两大对立面,或指星相、占卜的方术等。B.秉,文中指秉顺、遵循,与成语“秉烛夜游”中的“秉”意思相同。C.适,文中指适逢、恰逢,与《屈原列传》中“适长沙”的“适”意思不同。D.敛手,指拱手、两手抱拳,表态度恭敬,也可用于指缩手,表不敢妄动。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认为如果不合天的准则,就应当退隐而修德,一旦合乎了天的准则,也就成功了,这时候要顺着事理情势而持守业绩。B.取得成功,需遵循天地间的规律,能伸能屈并掌握适当的度;如果不成功,未必是最初的常态或基础的问题,可待天命起事。C.对于伐吴一事,杜预认为其有利方面占到十分之八九,而不利方面只有十分之一二,其结局最差不过没有成功而已。D.杜预在指挥作战时注意出击敌人要害之地,瓦解敌人的斗志,而且坚持利用有利态势,一鼓作气击破敌人,平定了吴国。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直是计不出己,功不在身,各耻其前言之失,故违之耳。 (2)今大暑,水潦方降,疾疫将起,宜伺来冬,更为大举。 5.从吴国角度看,晋武帝答应提前实施灭吴行动的原因有哪些?(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6~l6题。水调歌头①叶梦得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攲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注】①这首词写于词人晚年退居故乡时。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首词开头交代了菊花开、霜降来的深秋季节和词人所住小屋环境的幽雅。B.词人以问句的形式,从时间的流逝和外貌的变化等角度写他的现实状况。C.“念平昔”三句,节奏紧凑、情感急促,用回忆的手法表现过去的生活。D.“边马”和“胡笳”具有地域特征,展现了边地的壮阔和词人视野的开阔。7.“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句,请结合本词和《归去来兮辞》的内容,简要概括词人和陶渊明借助“三径”“松竹/菊”表达的情感有哪些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用人和从谏方面提出了治国方略,认为这样做治理国家就很轻松了。(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通过侧面烘托突出演奏虽已结束,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春风”意象的含意是多重的,其中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李伯温,李守贤之从兄也。长兄惟则,怀远大将军、平阳征行万户;次伯通。岁甲戌,锦州张致叛,国王木华黎命击之,大战城北,伯通死焉。伯温行平阳元帅府事,镇青龙堡,专任东征。知平阳已陷,弟守忠被执,选骁勇拒守,久之,金人尽锐来攻,守卒夜多遁去,李成开水门导敌入,伯温登堞楼,谓左右曰:“吾兄弟仗节拥麾,受方面之寄,当以死报国。吾弟已被执,我不可再辱,汝等宜自逃生。”士卒皆犹豫不忍去,伯温即拔剑杀家属,投井中,以刃植柱,刺心而死。金人登楼,见伯温抱柱如生,无不嗟叹。弟守正,自幼时尝质于木华黎,后为平阳守,活俘虏甚众,以功授银青荣禄大夫、河东南路兵马都元帅。岁庚寅,上党、晋阳合兵攻汾州,将陷,守正以义赴援,众寡不敌。别遣老弱百人,曳薪扬尘,多张旗帜,敌惧,遂解去。汾人持牛酒迎犒者,道不绝,且泣谢曰:“幸公完是州,德甚大,愿奉是州以从。”关中兵屯吉州,酋领杨铁枪以数千人叛,守正出兵擒之。轩成据隰州,守正往击之中矢伤足及归疮甚会金人完颜合达攻平阳,守正裹疮战殁。大帅以其兄守忠代之。守忠官至银青荣禄大夫、河东南路兵马都元帅,兼知平阳府事。壬午冬,平阳公胡景山以青龙堡降。尝从攻益都,北还,军将彭智孙乘间据义州叛,守忠闻之,长驱抵城下,力战,复之。丁亥夏四月,金纥石烈真袭击平阳行营招讨使权国王按察儿于洪洞,守忠出援之,会于高梁,师溃入城。平阳副帅夹谷常德潜献东门以纳金兵,城遂陷。金人执守忠至汴,诱以高爵,使降,守忠骂之,语恶,金人怒,置守忠铁笼中,火炙死。(节选自《元史·卷一百九十三·列传第八十》,有改动)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3分) 守正A往B击之C中矢D伤足E及归F疮G甚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万户,世袭军职,金初设,元相沿,总领于中央枢密院;驻于各路者,则分属于行省。B.堞楼,即城楼;堞,古代城墙之上形如齿状的矮墙,作战时可抵挡敌人的矢石攻击。C.河东,古地名,因在淮河以东而得名;秦汉于此设郡,唐置道,宋置路,皆称河东。D.行营,是指出征时的军营,亦指军事长官的驻地办事处;还指巡视军营、往来营求。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李伯温体恤部下,刚烈勇毅。青龙堡失守后,李伯温知道大势已去,他让部下各自逃生,在杀死家属后自杀殉国。B.李守正为人侠义,富有智谋。在汾州保卫战中,守正派兵驰援,以寡敌众,虽然退敌,却终因伤势过重而不幸身亡。C.李守忠多有战功,视死如归。李守忠在出兵支援洪洞的战斗中兵败被俘,他拒绝金人利诱,直面酷刑,惨烈而死。D.李家人赤胆忠心,满门忠烈。李氏家族,不乏国家的栋梁之才,伯通、伯温、守忠、守正都为国捐躯,可歌可泣。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别遣老弱百人,曳薪扬尘,多张旗帜,敌惧,遂解去。 (2)军将彭智孙乘间据义州叛,守忠闻之,长驱抵城下,力战,复之。 5.李伯温为什么先杀家属又自杀而死?(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一)杨万里①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无那②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注】①杨万里,江西吉水人,做此诗时他正离家宦游,在广州任内。②无那:无奈。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锦绣堆”形容海棠花团锦簇,如堆锦织绣。这一片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象并非眼前的实景,为虚写。B.诗中虽然写“梦入”,但诗人其实并没有做梦,是诗人看到今日春风和煦,春暖花开,感觉恍若梦境。C.诗人从春日海棠开花、万物春回,联想到自己老了,生机勃勃的春景与人的衰飒老气形成了对比。D.“万物皆春”明点“春”,“一年过社”说的是春社,暗点“春”。海棠花开、燕子飞回,使人感到花也春,鸟也春。7.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诗人从梦中惊醒后看到眼前只有枕席而产生的关于人世间的联想。(2)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黑格尔的名言“人类从历史中获得的唯一教训就是从不吸取任何教训”如出一辙。(3)在《六国论》中,苏洵认为六国如果一味赂秦求保,就会陷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恶性循环之中,国家难免灭亡。 附:参考答案(一)1.B C E(每处1分,多涂不给分)2.B3.A4.(l)只是因为灭吴之计不是出于他们的谋划,胜利后的功绩也不能归于他们本身,且又都羞于承认自己原来意见的错误,所以他们的主张与帝意相违背。(关键词“直”“违”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2)如今正值酷暑,大雨刚开始降下,疫病将要流行,我们应当等到冬季到来,再大举进攻。(关键词“水潦”“伺”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5.①伐吴之事已逐渐外露,吴国如果想出对策,会使伐吴局面被动。②吴王荒淫暴虐,滥杀贤能之人,对其立即征讨,将不会花费很多代价。(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叛逆的念头或行为开始发生,天地都没有什么征兆,就先去征讨,事情就不会成功。天根据人的善恶予以祸福,圣人根据天的征兆而采取行动。敌方没有天时之灾,不可轻易进攻,没有人事之祸也不可开始宣战。首先是人事的祸乱发生,然后天地表现出惩罚的征兆,最后由圣人通过征伐来完成,这就与天的准则一致。不合于天的准则,就应当退隐而修德;已合于天的准则,则发挥自己的实力。功成以后,就顺守其功业,没有人能取而代之。成功之道,贵在能伸能屈。不可忘记天的准则,尽天数就应停止。举事如果不成,既不要改变常态,也无须毁弃最初的基础,休养民力观测时机,等待天命起事。所以说,要遵循阴阳运行规律,而履行天地的常规。伸伸屈屈,要根据时机运用恰当;隐隐显显,要根据天地的征兆行事。天地显示征兆,圣人完成征伐之事,这样就谋取小事有小利,谋取大事有大利,全面谋取者则据有天下。贤者对人总是诚信仁爱,他平时自处,总是柔安静乐,实行德政而不与人争。所以贤者都柔和克制而率先保持镇定,行事立足于不敢,建功立足于不能,奉守谦弱的品格而始终坚持着。所以,他能做到不违背天时,不打乱民功,行时政顺养国人,先用恩德后用刑杀,既顺于天道,又揣度人心行事。材料二:大凡作战,所说的“势”,就是乘势而上。晋武帝司马炎秘密制定了一个灭亡吴国的计划,但朝臣讨论时,多数人的主张与帝意相违,唯有羊祜、杜预和张华的看法与武帝意图相合。羊祜病重时,曾向武帝举荐杜预代替自己的职务。等到羊祜死后,晋武帝便任命杜预为镇南大将军,杜预向晋武帝请示大举伐吴的日期。武帝回复说等到明年再考虑大举攻吴之事。杜预再次上表说:“凡事都应该分析比较它的利害得失,现在攻吴之举,其有利方面占到十分之八九,而不利方面只有十分之一二,其结局最差不过没有成功而已。朝臣们说吴国败亡的形势还没有到来,只是因为灭吴之计不是出于他们的谋划,胜利后的功绩也不能归于他们本身,且又都羞于承认自己原来意见的错误,所以他们的主张与帝意相违背。自入秋以来,伐吴之事已经逐渐外露。倘若中途停止,吴国皇帝孙皓因担心被伐而想出对策,那么明年伐吴的计划或许就落空了。”当时晋武帝与张华在下围棋,恰逢杜预的奏表送到。张华立即推开棋盘拱手向武帝说:”陛下英明伟大,国家富饶,兵力强大。吴王孙皓荒淫暴虑,滥杀贤能之人,现在立即出兵进攻他,将不费多大代价就可以平定吴国。”晋武帝听后,就批准了杜预的建议。杜预沿途多插旗帜,点火于巴山之上,出击其要害之地,从心理上瓦解敌人的斗志。在晋军众将举行会议时,有人提出说:“如今正值酷暑,大雨刚开始降下,疫病将要流行,我们应当等到冬季到来,再大举进攻。”杜预回答说:“现在我军已经声威大震,对敌进攻如同刀劈长什一样,数节劈开之后,其余的就会迎刃而解,再也用不着费力了。”于是,杜预指挥众将率军直趋吴国京都,沿途所过城镇的吴军,无不束手投降,结果活捉了孙皓,平定了吴国。6.D7.(1)相同点:都借助“三径”表现归隐后的闲适生活,借助“松竹/菊”体现他们对葆有高洁品格的追求。(2分,意思对即可)(2)不同点:①本词词人表达的更多是壮志难酬的悲凉,词人归隐后还有忧国忧民之思。②陶渊明则表达了对误入仕途的后悔之情,表达了归隐田园的快乐。(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8.(l)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2)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3)示例: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每空l分,第(3)小题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给分] (二)1.CEF2.C 【解析】C项,“因在淮河以东而得名”错,“河东”应为“黄河以东”。3.B 【解析】B项,李守正并非死于汾州保卫战。原文,“轩成据隰州,守正往击之,中矢伤足。及归,疮甚。会金人完颜合达攻平阳,守正裹疮战殁”。由此可见,李守正是在攻打隰州时被箭伤,在平阳与金人作战时战死,并非战死汾州。4.【答案】(1)另外派遣一百名老弱士兵,拖着柴薪扬起尘土,多多竖立旗帜,敌人害怕(人多),于是撤去包围离开了。(2)军中大将彭智孙趁机占据义州反叛,李守忠听说这件事,长途行军迅速到达城下,奋力作战,收复义州。【解析】第一句关键点:“别”,另外;“曳”,拖着;“张”,竖立;“解去”,撤退离开。第二句关键点:“乘间”,趁机;“长驱”,长途行军;“抵”,到达;“复”,收复。5.【答案】①以死回报朝廷对李家的信任和重托;②避免被捕受辱,以捍卫自身及家族尊严;③以绝部下念头,让他们坚定逃生决心,借此保全部下。【解析】其中“吾兄弟仗节拥麾,受方面之寄,当以死报国”句表明李伯温要以死回报朝廷对李家的信任和重托。“吾弟已被执,我不可再辱,汝等宜自逃生”句表明李伯温避免被捕受辱,以捍卫自身及家族尊严。“士卒皆犹豫不忍去,伯温即拔剑杀家属,投井中,以刃植柱,刺心而死”句表明李伯温是为了断绝部下不忍心逃走的念头,让他们下定坚决逃生的决心,他借此要保全自己的部下。【参考译文】李伯温,是李守贤的堂兄。他的大哥李惟则,是怀远大将军、平阳征行万户。他的二哥李伯通。甲戌年,锦州张致反叛,国王木华黎命令部下攻打他,双方在城北大战,李伯通战死了。李伯温处理平阳元帅府的事情,镇守青龙堡,专门负责东征这件事。李伯温知道平阳城已经被攻陷,弟弟李守忠被抓,他挑选骁勇善战的士兵据险坚守,很久以后,金人全部精锐部队来攻城,守城的士兵大多连夜逃跑了。李成打开水门引导敌入进城,李伯温登上城楼,对身边的近侍说:“我兄弟坚守节操,拥有军权,收到各方面的期待,应当一死报答国家。我的弟弟已经被抓,我不能再受到侮辱,你们应该各自逃生。”士兵们都犹豫着不忍心离开,李伯温就拔出剑杀了自己的家属,投井里,把刀竖在地上像柱子一样,刀刺过他的心脏死了。金人登上城楼,看见伯温抱着刀柱子像活着一样,没有不叹息的。李伯温的弟弟李守正,在年幼的时候曾经在木华黎那里做人质,后来担任平阳太守,使俘虏活下来很多,因为战功授予银青荣禄大夫、河东南路兵马都元帅等职。庚寅年,上党、晋阳合兵攻打汾州,汾州城即将被攻陷,李守正凭借仗义前去援救,双方力量悬殊打不过。另外派遣一百名老弱士兵,拖着柴薪扬起尘土,多多竖立旗帜,敌人害怕(人多),于是撤去包围离开了。汾州人拿着牛肉美酒迎接犒劳军队的人,在道路上不断,并且哭泣着感谢说:“幸亏李公保全这汾州,功德很大,愿意奉上这个州听从他的。”关中军队在吉州驻扎,酋领杨铁枪率领几千人反叛,李守正率兵捉拿他。轩成战据隰州,李守正前去攻打他,被箭射中,伤到了脚足,等到回来,伤口已经很厉害。恰逢金人完颜合达攻打平阳,李守正带着箭伤战死。大帅让他的哥哥李守忠代替他。李守忠官至银青荣禄大夫、河东南路兵马都元帅,兼职管理平阳府的事情。壬午年的冬天,平阳公胡景山带着青龙堡投降。李守忠曾经跟着攻打益都,从北方回来时,军中大将彭智孙趁机占据义州反叛,李守忠听说这件事,长途行军迅速到达城下,奋力作战,收复义州。丁亥年夏天四月,金纥石烈真袭击平阳行营招讨使权国王按察儿于洪洞,李守忠出兵救援洪洞,在高梁会战,军队溃败入城。平阳副帅夹谷常德暗中献出东门来接应金兵,于是城池被攻陷。金人捉住李守忠,把他押到汴梁,用高高的爵位引诱他,想使他投降,李守忠怒骂金人,出语不好,金人发怒,把李守忠放在铁笼里,用火烤死了他。6.B 【解析】B项,“但诗人其实并没有做梦,是诗人看到今日……感觉恍若梦境”说法错误,“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诗句中是诗人真的梦见了家乡的海棠,抑或诗人假托梦境表达思念之情,并非见眼前之景感觉恍若梦境,“海棠开”并非眼前所见之景。7.【答案】①故园之思(怀乡之情)。写故园海棠花开、眼前燕回絮飞的美好春色,寓情于景,抒发思乡之情;②爱春、惜春之情。春光明媚,诗人爱之欲餐,抒写爱惜春天之意;③年华老去,愁对春光的孤寂之情。诗人在春光中孤独地老去,抒发枉抛光阴之叹。【解析】题干要求回答的是“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因此要结合关键诗句,分点回答即可。从“故园今日海棠开”“一年过社燕方回”可知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从“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可知诗人对春天景色的喜爱之情;从“万物皆春人独老”可知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伤感。8.【答案】(1)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练习1125(共两组,附参考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练习1020(共两组,附参考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练习1020(共两组,附参考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