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密02 细胞的基本结构(讲义)-【高频考点解密】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解密02 细胞的基本结构(讲义)-【高频考点解密】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教师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按照细胞结构划分的生物类型,细胞的统一性,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结构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解密02细胞的基本结构
考点热度 ★★★★☆
内容索引
核心考点1 病毒、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结构
核心考点2 细胞学说
核心考点3细胞膜
核心考点4细胞器之间的分工与合作
核心考点5 细胞核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核心考点6 细胞骨架与细胞的的生物膜系统
考点
由高考知核心知识点
预测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2022全国甲卷4)线粒体及细胞呼吸
(2022北京卷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2022辽宁卷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2022辽宁卷14)液泡
(2022河北卷1)细胞膜
(2022河北卷2)细胞器
(2022海南卷1)病毒、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结构的区别
(2022海南卷16)细胞膜的功能
(2022浙江卷7)分泌蛋白的形成
(2022浙江卷15)细胞核
(2022山东卷2)分泌蛋白的形成
(2022广东卷8)线粒体
(2022广东卷9)分泌蛋白的形成
(2021全国甲卷 29 )物质跨膜运输
(2021 北京卷 2)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2021 湖北卷 1 )生物膜系统
(2021 山东卷 2 )液泡的结构与功能、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2021 山东卷 3 )溶酶体
(2021 海南卷 2)分泌蛋白的形成、生物膜系统
(2021浙江卷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2021湖南卷 1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2021河北卷 2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2021天津卷 5 )分泌蛋白的形成
热点预测与趋势分析
各个知识点都有出题的可能性。
重点是:细胞膜、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细胞核
核心考点1 病毒、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结构
1、按照细胞结构划分的生物类型
生物类型
无细胞结构生物:
病毒
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
动物病毒:
噬菌体:如T4噬菌体(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中)
有细胞结构生物
原核生物:细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
真核生物,如植物、动物、真菌等
由原核细胞构成
由真核细胞构成
共同特点:
①无细胞结构
②寄生在活细胞内,因此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需要先培养它的宿主细胞)
如,HIV(艾滋病病毒)、
SARS-CoV-2(新冠病毒)
2、细胞的统一性: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这反映了细胞的统一性。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壁
除支原体外都有细胞壁;
细菌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无纤维素)
植物细胞、真菌细胞有细胞壁;
动物细胞没有
细胞大小
一般较小(蓝细菌较大)
较大
分裂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细胞器
只有核糖体
除核糖体外,还有多种具膜细胞器
如,线粒体、叶绿体、液泡、溶酶体
细胞核
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环状的DNA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这个区域叫作拟核
核膜(双层膜)、核孔、核仁、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生物种类
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等
植物、动物、真菌等
核心考点2 细胞学说
一、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创立者: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M.J.Schleiden,1804—1881)和施旺(T.Schwann,1810-1882)
要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二、细胞学说的意义
1、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2、就像原子论之于化学一样,细胞学说对于生物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核心考点3细胞膜
细胞膜的功能
a、激素、神经递质等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b、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
c、胞间连丝(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交换物质)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
1895年,欧文顿(E.Overton)
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1925年,荷兰科学家戈特(E.Gorter)和格伦德尔(F.Grendel)
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1935年,英国学者丹尼利(J.F.Danielli)和戴维森(H.Davson)
细胞膜除含脂质分子外,可能还附有蛋白质
1959年,罗伯特森(J.D.Robertson)
暗-亮-暗
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的静态的统一结构。
1970年,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膜蛋白被荧光标记)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1972年,辛格(S.J.Singer)和尼科尔森(G.Nicolson)
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膜的成分与结构
成分:
主要是脂质(50%)和蛋白质(40%),少量糖类(2%~10%)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生物膜),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就越多。
结构: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表面的识别
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其内部是磷脂分子的疏水端,
水溶性分子或离子不能自由通过,因此具有屏障作用。
磷脂双分子层是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质分子
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这些蛋白质分子在物质运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流动性对于细胞完成物质运输、生长、分裂、运动等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
细胞膜外侧:
糖蛋白
糖脂
这些糖类分子叫作糖被
建构模型
物理模型
概念模型
数学模型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
注意:
1、细胞膜是单层膜(磷脂双分子层为一层生物膜)
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
3、细胞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核心考点4细胞器之间的分工与合作
细胞器速览
结构
生物膜层数
功能
是否有核酸
线粒体
2(有磷脂)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DNA、RNA
叶绿体
2(有磷脂)
光合作用场所
DNA、RNA
内质网
1(有磷脂)
蛋白质等大分子合成、加工
无
高尔基体
1(有磷脂)
分泌蛋白的加工、包装、发送
无
液泡
1(有磷脂)
与渗透吸水有关,调节细胞内的环境,维持细胞形态
无
溶酶体
1(有磷脂)
分解衰老细胞器、病毒、病菌
无
核糖体
0(无磷脂)
合成蛋白质
无
中心体
0(无磷脂)
发出星射线,参与有丝分裂
无
结构
双层膜:
内膜上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因此内膜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外膜。
嵴:
内膜上向腔内折叠形成,增大了膜面积,为酶提供附着位点。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基质:
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少量DNA和RNA,核糖体
线粒体
(半自主细胞器)
功能: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
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直接能源物质ATP(95%的能量来自于线粒体)。
分布:
①. 有氧呼吸的真核细胞有;肌肉细胞中的肌质网也是线粒体
②. 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蛔虫细胞等无氧呼吸的细胞中没有线粒体;
③. 原核生物虽然也有能进行有氧呼吸,但没有线粒体
八种细胞器
结构
双层膜
基粒:
由膜形成的囊状结构——类囊体,堆叠起来形成,增大膜面积,含有四种光合色素和与光反应有关的酶。
基质:
含有与有暗反应有关的酶,少量DNA和RNA,核糖体
叶绿体
(半自主细胞器)
功能: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分布:
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有利于接受光照
在弱光下,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有利于接受光能。
在强光下,椭球体的侧面朝向光源。避免叶绿体被灼伤。
叶片的栅栏组织比海绵组织细胞中的叶绿体数量多。
叶绿体可以作为观察细胞质流动的标志物
结构
由单层膜围成的管状、泡状或扁平囊状结构连接形成一个连续的内腔相通的膜性管道系统
粗面内质网:有核糖体附着
内质网
功能:
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
光面内质网:无核糖体附着
注意:蛋白质是由附着在内质网膜上的核糖体合成的
结构
液泡
功能:
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细胞中,内有细胞液,含
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的复原(成熟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主要是液泡中的水):
质壁分离:细胞失水后,由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因此,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高尔基体
① 单层膜
② 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③ 植物:与细胞壁形成有关
④ 动物:与细胞分泌物形成有关
溶酶体
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
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
核糖体有的附于粗面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核膜的外膜、线粒体、叶绿体也有核糖体);
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翻译的场所、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场所)。
核糖体
中心体分布在动物与低等植物细胞中,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中心体
核心考点4细胞器之间的分工与合作
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
(分泌蛋白:消化酶、抗体和一部分激素等)
核糖体
(附着在内质网上的)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细胞膜
细胞外
合成肽链
由信号肽引导
加工
囊泡
囊泡
加工
胞吐
分泌
向腺泡细胞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
内质网
高尔基体
囊泡、分泌物
3min
17min
117min
由线粒体供能
核心考点5 细胞核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①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②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③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④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细胞核结构
细胞核功能: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有丝分裂前期:螺旋化
染色质
有丝分裂末期:解螺旋
染色体
注意:
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有:
线粒体
叶绿体
细胞核
核心考点6 细胞骨架与细胞的的生物膜系统
细胞骨架
细胞骨架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
维持着细胞的形态
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
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有关
与细胞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有关
结构:
功能: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细胞器膜、细胞膜、核膜形成的统一整体。
概念:
① 细胞膜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作用。
② 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附着位点
③ 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如同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功能
联系:
直接联系:
间接联系:
细胞膜——内质网——核膜的外膜
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囊泡
囊泡
2022年各地考题
(2022全国甲卷)4.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研究发现,经常运动的人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通常比缺乏锻炼的人多。下列与线粒体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氧呼吸时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都能产生ATP
B. 线粒体内膜上的酶可以参与[H]和氧反应形成水的过程
C. 线粒体中的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的过程需要O2的直接参与
D. 线粒体中的DNA能够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详解】A、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三个阶段均可产生ATP,故有氧呼吸时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都可产生ATP,A正确;
B、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该阶段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该过程需要酶的催化,B正确;
C、丙酮酸分解为CO2和[H]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基质,该过程需要水的参与,不需要氧气的参与,C错误;
D、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其中含有少量DNA,可以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
故选C。
(2022北京卷)1. 鱼腥蓝细菌分布广泛,它不仅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还具有固氮能力。关于该蓝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属于自养生物 B. 可以进行细胞呼吸
C. DNA位于细胞核中 D. 在物质循环中发挥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蓝细菌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详解】A、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生物,A正确;
B、蓝细菌进行的是有氧呼吸,B正确;
C、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DNA主要位于拟核中,C错误;
D、蓝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在物质循环中其重要作用,D正确。
故选C。
(2022辽宁卷)1. 下列关于硝化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以发生基因突变 B. 在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C. 可以进行有丝分裂 D. 能以CO2作为碳源
【答案】C
【解析】
【分析】1、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
2、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部分原核细胞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如蓝细菌。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硝化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可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
B、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B正确;
C、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丝分裂,进行二分裂,C错误;
D、硝化细菌可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是自养型生物,能以CO2作为碳源,D正确。
故选C。
(2022辽宁卷)14. 蓝莓细胞富含花青素等多酚类化合物。在蓝莓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切口处细胞被破坏,多酚类化合物被氧化成褐色醌类化合物,这一过程称为褐变。褐变会引起细胞生长停滞甚至死亡,导致蓝莓组织培养失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花青素通常存在于蓝莓细胞的液泡中
B. 适当增加培养物转移至新鲜培养基的频率以减少褐变
C. 在培养基中添加合适的抗氧化剂以减少褐变
D. 宜选用蓝莓成熟叶片为材料制备外植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在蓝莓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切口处细胞被破坏,多酚类化合物被氧化成褐色醌类化合物,这一过程称为褐变。减少褐变的措施有:减少氧化剂的浓度,如勤换培养基,或添加抗氧化剂。在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中,一般选用代谢旺盛、再生能力强的器官或组织为材料制备外植体。
【详解】A、液泡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其中的色素是指水溶性色素,如花青素,A正确;
B、适当增加培养物转移至新鲜培养基的频率可减少氧化剂的浓度,从而减少褐变,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在蓝莓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切口处细胞被破坏,多酚类化合物被氧化成褐色醌类化合物,这一过程称为褐变,可知在培养基中添加合适的抗氧化剂以减少褐变,C正确;
D、一般选用代谢旺盛、再生能力强的器官或组织为材料制备外植体,D错误。
故选D。
(2022河北卷)1. 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与某些细胞器膜之间存在脂质、蛋白质的交流
B. 细胞膜上多种载体蛋白协助离子跨膜运输
C. 细胞膜的流动性使膜蛋白均匀分散在脂质中
D. 细胞膜上多种蛋白质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脂质中主要是磷脂,动物细胞膜中的脂质还有胆固醇;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细胞膜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功能越复杂,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详解】A、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高尔基体膜形成的囊泡融合到细胞膜中,此过程细胞膜与某些细胞器膜之间存在脂质、蛋白质的交流,A正确;
B、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所以细胞膜上多种载体蛋白协助不同的离子跨膜运输,B正确;
C、膜蛋白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分布是不对称、不均匀的,或镶、或嵌、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C错误;
D、细胞膜上多种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功能有密切关系,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正确。
故选C。
(2022河北卷)2. 关于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受损细胞器的蛋白质、核酸可被溶酶体降解
B. 线粒体内、外膜上都有与物质运输相关的多种蛋白质
C. 生长激素经高尔基体加工、包装后分泌到细胞外
D. 附着在内质网上的和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具有不同的分子组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1、线粒体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
2、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再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
【详解】A、溶酶体中有水解酶,可以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受损细胞器的蛋白质、核酸可被溶酶体降解,降解产生的有用物质可被再次利用,A正确;
B、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可具有物质运输等功能,线粒体的内、外膜上都有与物质运输相关的多种蛋白质,B正确;
C、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在核糖体合成后,需要经高尔基体加工、包装后分泌到细胞外,C正确;
D、附着在内质网上的和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分子组成相同,均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D错误。
故选D。
(2022海南卷)1. 脊髓灰质炎病毒已被科学家人工合成。该人工合成病毒能够引发小鼠脊髓灰质炎,但其毒性比天然病毒小得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人工合成病毒的结构和功能与天然病毒的完全相同
B. 该人工合成病毒和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无细胞核
C. 该人工合成病毒和真核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D. 该人工合成病毒、大肠杆菌和酵母菌都含有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结构简单,一般只有蛋白质和核酸,不能进行细胞呼吸,只能在宿主细胞中增殖。
【详解】A、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毒性比天然病毒小得多,据此可推测二者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差异,A错误;
BC、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进行细胞呼吸,只能在宿主细胞中增殖,BC错误;
D、人工合成病毒、大肠杆菌和酵母菌都含有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D。
(2022海南卷)16. 细胞膜上存在的多种蛋白质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膜上不同的通道蛋白、载体蛋白等膜蛋白,对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些膜蛋白能够体现出细胞膜具有的功能特性是______________。
(2)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是水分子进出细胞的重要通道,水分子借助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
(3)细胞膜上的H+-ATP酶是一种转运H+的载体蛋白,能催化ATP水解,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H+泵出细胞,导致细胞外的pH____________;此过程中,H+-ATP酶作为载体蛋白在转运H+时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
(4)细胞膜上的受体通常是蛋白质。人体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时,会引起靶细胞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这一过程体现的细胞膜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
(5)植物根细胞借助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逆浓度梯度吸收磷酸盐,不同温度下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与25℃相比,4℃条件下磷酸盐吸收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选择透过性
(2)协助扩散 (3) ①. 降低 ②. 载体蛋白发生磷酸化,导致其空间结构改变
(4)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5)温度降低,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为主动运输提供的能量减少
【解析】
【分析】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小问1详解】
细胞膜上不同通道蛋白、载体蛋白等膜蛋白,对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起着决定性作用,说明细胞膜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透过性。
【小问2详解】
水分子借助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方式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小问3详解】
细胞膜上的H+-ATP酶是一种转运H+的载体蛋白,能催化ATP水解,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H+泵出细胞,导致细胞外的H+增加,pH降低,此过程中,H+-ATP酶作为载体蛋白在转运H+时会发生磷酸化,导致其空间结构改变,进而运输H+。
【小问4详解】
人体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时,会引起靶细胞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小问5详解】
植物根细胞借助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逆浓度梯度吸收磷酸盐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提供的能量,而温度降低,酶的活性降低,会导致呼吸速率降低,为主动运输提供的能量减少,因此与25℃相比,4℃条件下磷酸盐吸收速率低。
(2022浙江卷) 7. 动物细胞中某消化酶的合成、加工与分泌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光面内质网是合成该酶的场所 B. 核糖体能形成包裹该酶的小泡
C. 高尔基体具有分拣和转运该酶的作用 D. 该酶的分泌通过细胞的胞吞作用实现
【答案】C
【解析】
【分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 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
基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
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详解】A、光面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场所,消化酶是分泌蛋白,合成场所是粗面内质网(附着在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A错误;B、核糖体无膜结构,不能形成小泡包裹该酶,B错误;
C、高尔基体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发送,具有分拣和转运消化酶等分泌蛋白的作用,C正确;
D、该酶的分泌通过细胞的胞吐作用实现,D错误。
故选C。
(2022浙江卷)15. 下列关于细胞核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被膜为单层膜,有利于核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B. 核被膜上有核孔复合体,可调控核内外的物质交换
C. 核仁是核内的圆形结构,主要与mRNA的合成有关
D. 染色质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详解】A、核被膜为双层膜,能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有利于核内物质的相对稳定,A错误;
B、核被膜上有核孔,核孔处有核孔复合体,具有选择性,可调控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B正确;
C、核仁主要与rRNA的合成有关,C错误;
D、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D错误。
故选B。
(2022山东卷)2. 液泡膜蛋白TOM2A的合成过程与分泌蛋白相同,该蛋白影响烟草花叶病毒(TMV)核酸复制酶的活性。与易感病烟草品种相比,烟草品种TI203中TOM2A的编码序列缺失2个碱基对,被TMV侵染后,易感病烟草品种有感病症状,TI203无感病症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TOM2A的合成需要游离核糖体
B. TI203中TOM2A基因表达的蛋白与易感病烟草品种中的不同
C. TMV核酸复制酶可催化TMV核糖核酸的合成
D. TMV侵染后,TI203中的TMV数量比易感病烟草品种中的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多肽链→粗面内质网继续合成→内质网腔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通过胞吐的方式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
【详解】A、从“液泡膜蛋白TOM2A的合成过程与分泌蛋白相同”,可知TOM2A最初是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A正确;
B、由题干信息可知,与易感病烟草相比,品种TI203中TOM2A的编码序列缺失2个碱基对,并且被TMV侵染后的表现不同,说明品种TI203发生了基因突变,所以两个品种TOM2A基因表达的蛋白不同,B正确;
C、烟草花叶病毒(TMV)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其核酸复制酶可催化TMV的RNA(核糖核酸)的合成,C正确;
D、TMV侵染后,TI203品种无感病症状,也就是叶片上没有出现花斑,推测是TI203感染的TMV数量比易感病烟草品种中的少,D错误。
故选D。
2021年各地考题
(2021·湖北·高考真题)在真核细胞中,由细胞膜、核膜以及各种细胞器膜等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葡萄糖的有氧呼吸过程中,水的生成发生在线粒体外膜
B.细胞膜上参与主动运输的ATP酶是一种跨膜蛋白
C.溶酶体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可保护自身不被酶水解
D.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分布着光合色素和蛋白质
【答案】A
【分析】
1、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组成.生物膜系统在成分和结构上相似,结构与功能上联系。
2、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详解】
A、葡萄糖的有氧呼吸过程中,水的生成发生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A错误;
B、真核细胞的细胞膜上参与主动运输的ATP酶是一种跨膜蛋白,该类蛋白发挥作用时可催化ATP水解,为跨膜运输提供能量,B正确;
C、溶酶体内有多种水解酶,能溶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溶酶体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可保护自身不被酶水解,C正确;
D、叶绿体的类囊体膜是光反应的场所,其上分布着光合色素和蛋白质(酶等),利于反应进行,D正确。
故选A。
(2021·浙江·高考真题) 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磷脂和糖脂分子形成的脂双层是完全对称的
B.胆固醇镶嵌或贯穿在膜中利于增强膜的流动性
C.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的被动转运过程与膜蛋白无关
D.有些膜蛋白能识别并接受来自细胞内外的化学信号
【答案】D
【分析】
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还含有少量的糖类。
2、脂双层:流动镶嵌模型中最基本的部分,由脂双层组成的膜称为单位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磷脂分子具有亲水性的头部和亲脂性的尾部,其两层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3、膜蛋白:也和磷脂分子一样,具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有的蛋白质整个贯穿在膜中,有的一部分插在膜中,还有的整个露在膜表面,膜蛋白的分布具有不对称性。
4、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详解】
A、脂双层是指磷脂双分子层,不包括膜蛋白,是在有水的环境中自发形成的,由磷脂分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决定的,但具有识别作用的糖脂分子只分布在质膜的外侧,故脂双层是不完全对称的, A错误;
B、磷脂的尾部与胆固醇一起存在于脂双层内部,而非镶嵌或贯穿在膜中,且由于胆固醇是“刚性的”,会限制膜的流动性,B错误;
C、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的被动转运包括扩散、渗透和易化扩散,其中易化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即与膜蛋白有关,C错误;
D、有些膜蛋白起着细胞标志物的作用,能识别并接受来自细胞内外的化学信号,D正确。
故选D。
(2021·江苏·高考真题)研究发现,砷(As)可以富集在植物体内,转化为毒性很强的金属有机物,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加P(与As原子结构相似)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水稻生长加快,干重增加。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
A.As在水稻细胞内富集,由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决定
B.As进入水稻细胞,导致有关酶失去活性,影响细胞代谢
C.P影响As的吸收,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
D.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重要元素,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答案】BCD
【分析】
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为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为选择透过性。2、根据题意可知,P与As原子结构相似,并且加P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可能是P与As竞争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详解】
A、As在水稻细胞内富集,由细胞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决定,A错误;
B、据题意可知,砷(As)可以富集在植物体内,转化为毒性很强的金属有机物,可能导致有关酶失去活性,影响细胞代谢,B正确;
C、根据题意可知,P与As原子结构相似,并且加P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可能是P与As竞争载体蛋白,即与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C正确;
D、磷脂、核酸和ATP的组成元素中都含有P,P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D正确。
故选BCD。
(2021·海南·高考真题)分泌蛋白在细胞内合成与加工后,经囊泡运输到细胞外起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形成分泌蛋白
B.囊泡在运输分泌蛋白的过程中会发生膜成分的交换
C.参与分泌蛋白合成与加工的细胞器的膜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
D.合成的分泌蛋白通过胞吐排出细胞
【答案】C
【分析】
与分泌蛋白合成和加工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详解】
A、根据题意可知:该细胞为真核细胞,所以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形成分泌蛋白,A正确;
B、分泌蛋白在合成与加工的过程中会实现膜组分的更新,B正确;
C、生物膜系统包含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C错误;
D、分泌蛋白排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吐,D正确。
故选C。
(2021·山东·高考真题)液泡是植物细胞中储存 Ca2+的主要细胞器,液泡膜上的 H+焦磷酸酶可利用水解无机焦磷酸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 H+,建立液泡膜两侧的 H+浓度梯度。该浓度梯度驱动 H+通过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 CAX 完成跨膜运输,从而使 Ca2+以与 H+相反的方向同时通过 CAX 进行进入液泡并储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Ca2+通过 CAX 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B. Ca2+通过 CAX 的运输有利于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C. 加入 H+焦磷酸酶抑制剂,Ca2+通过 CAX 的运输速率变慢
D. H+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液泡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H+通过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 CAX 完成跨膜运输,且该过程需要借助无机焦磷酸释放的能量,故H+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a2+通过 CAX 进行进入液泡并储存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反向协调运输)。
【详解】A、Ca2+通过 CAX 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所需要的能量由H+顺浓度梯度产生的势能提供,A错误;
B、Ca2+通过 CAX 的运输进入液泡增加细胞液的浓度,细胞液的渗透压,有利于植物细胞从外界吸收水分,有利于植物细胞保持坚挺,B正确;
C、加入 H+焦磷酸酶抑制剂,则液泡中的H+浓度降低,液泡膜两侧的 H+浓度梯度差减小,为Ca2+通过 CAX 的运输提供的能量减少,C正确;
D、H+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液泡的跨膜运输方式需要水解无机焦磷酸释放的能量来提供,为主动运输,D正确。
故选A。
考题3(2021·山东·高考真题)细胞内分子伴侣可识别并结合含有短肽序列 KFERQ 的目标蛋白形成复合体,该复合体与溶酶体膜上的受体 L 结合后,目标蛋白进入溶酶体被降解。该过程可通过降解α-酮戊二酸合成酶,调控细胞内α-酮戊二酸的含量,从而促进胚胎干细胞分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α-酮戊二酸合成酶的降解产物可被细胞再利用
B. α-酮戊二酸含量升高不利于胚胎干细胞的分化
C. 抑制 L 基因表达可降低细胞内α-酮戊二酸的含量
D. 目标蛋白进入溶酶体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该复合体与溶酶体膜上的受体 L 结合后,目标蛋白进入溶酶体被降解。该过程可通过降解α-酮戊二酸合成酶,调控细胞内α-酮戊二酸的含量,从而促进胚胎干细胞分化”,可以得出相应的过程,α-酮戊二酸合成酶先形成复合体,与受体L结合,进入溶酶体被降解,导致α-酮戊二酸含量降低,促进细胞分化。
【详解】A、α-酮戊二酸合成酶被溶酶体降解,所以其降解产物可被细胞再利用,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该过程可通过降解α-酮戊二酸合成酶,调控细胞内α-酮戊二酸的含量,从而促进胚胎干细胞分化”,说明α-酮戊二酸含量降低促进细胞分化,而含量升高不利于胚胎干细胞的分化,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该复合体与溶酶体膜上的受体 L 结合后,目标蛋白进入溶酶体被降解”,所以如果抑制 L 基因表达,则复合体不能与受体L结合,不利于降解α-酮戊二酸合成酶,细胞中α-酮戊二酸的含量会升高,C错误;
D、目标蛋白进入溶酶体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D正确。
故选C。
(2021·天津·高考真题)铅可导致神经元线粒体空泡化、内质网结构改变、高尔基体扩张,影响这些细胞器的正常功能。这些改变不会直接影响下列哪种生理过程( )
A. 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
B. 神经元间的兴奋传递
C. 分泌蛋白合成和加工
D. [H]与O2结合生成水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泌蛋白合成的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由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铅影响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而细胞无氧呼吸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所以这些改变不影响无氧呼吸,A正确;
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方式是胞吐作用,由于铅影响了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的功能,所以会影响该过程,B错误;
C、分泌蛋白的合成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因此会影响该过程,C错误;
D、[H]与O2结合生成水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在线粒体,所以会影响该过程,D错误。
故选A。
(2021·山东·高考真题)高尔基体膜上的 RS 受体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含有短肽序列 RS 的蛋白质,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通过囊泡运输的方式将错误转运到高尔基体的该类蛋白运回内质网并释放。RS 受体与 RS 的结合能力随 pH 升高而减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消化酶和抗体不属于该类蛋白
B.该类蛋白运回内质网的过程消耗 ATP
C.高尔基体内 RS 受体所在区域的 pH 比内质网的 pH 高
D.RS 功能的缺失可能会使高尔基体内该类蛋白的含量增加
【答案】C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高尔基体膜上的 RS 受体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含有短肽序列 RS 的蛋白质,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通过囊泡运输的方式将错误转运到高尔基体的该类蛋白运回内质网并释放”,说明RS 受体和含有短肽序列 RS 的蛋白质结合,将其从高尔基体运回内质网。且 pH 升高结合的能力减弱。
【详解】
A、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结论,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将错误转运至高尔基体的蛋白质运回内质网,即这些蛋白质不应该运输至高尔基体,而消化酶和抗体属于分泌蛋白,需要运输至高尔基体并发送至细胞外,所以消化酶和抗体不属于该类蛋白,A正确;
B、细胞通过囊泡运输需要消耗能量ATP,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RS 受体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含有短肽序列 RS 的蛋白质,RS 受体与 RS 的结合能力随 pH 升高而减弱”,如果高尔基体内 RS 受体所在区域的 pH 比内质网的 pH 高,则结合能力减弱,所以可以推测高尔基体内 RS 受体所在区域的 pH 比内质网的 pH 低,C错误;
D、通过题干可以得出结论“RS 受体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含有短肽序列 RS 的蛋白质,通过囊泡运输的方式将错误转运到高尔基体的该类蛋白运回内质网并释放”,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如果RS 功能的缺失,则受体不能和错误的蛋白质结合,并运回内质网,因此能会使高尔基体内该类蛋白的含量增加,D正确。
故选C。
(2021·北京·高考真题)下图是马铃薯细胞局部的电镜照片,1~4均为细胞核的结构,对其描述错误的是( )
A.1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B.2是核与质之间物质运输的通道
C.3是核与质的界膜 D.4是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场所
【答案】A
【分析】
据图分析,1~4均为细胞核的结构,则1是染色质,2是核孔,3是核膜,4是核仁,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A、1是染色质,细胞核是DNA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A错误;
B、2是核孔,核孔是核与质之间物质运输的通道,具有选择透过性,B正确;
C、3是核膜,是核与质的界膜,为细胞核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C正确;
D、4是核仁,真核细胞中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正确。
故选A。
(2021·河北·高考真题)关于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和核仁周期性地消失和重现
B.蛋白质合成活跃的细胞,核仁代谢活动旺盛
C.许多对基因表达有调控作用的蛋白质在细胞质合成,经核孔进入细胞核
D.细胞质中的RNA均在细胞核合成,经核孔输出
【答案】D
【分析】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结构:
(1)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2)核孔: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3)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中储存着遗传信息;
(4)核仁:与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2、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
A、在有丝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在有丝分裂后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故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和核仁周期性地消失和重现,A正确;
B、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蛋白质合成活跃的细胞,需要大量的核糖体,而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所以核仁代谢活动旺盛,B正确;
C、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核糖体分布在细胞质中,基因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故对基因表达有调控作用的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后,经核孔进入细胞核,C正确;
D、RNA是以DNA为模板转录形成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DNA,这些DNA也能作为模板转录合成RNA,所以细胞质中的RNA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经核孔输出,D错误。
故选D。
(2021·河北·高考真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和白细胞都有细胞骨架 B.发菜和水绵都有叶绿体
C.颤藻、伞藻和小球藻都有细胞核 D.黑藻、根瘤菌和草履虫都有细胞壁
【答案】A
【分析】
1、科学家根据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2、真核细胞具有细胞核,以及多种细胞器,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是真核生物;
3、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只有拟核,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是原核生物。
【详解】
A、酵母菌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白细胞是真核细胞,这两种细胞都具有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的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多种功能有关,A正确;
B、发菜属于蓝藻,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水绵细胞中具有叶绿体,B错误;
C、颤藻属于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只有拟核,伞藻和小球藻是真核生物,它们细胞中具有细胞核,C错误;
D、黑藻是植物,其细胞具有细胞壁,根瘤菌是细菌,其细胞也具有细胞壁,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不具有细胞壁,D错误。
故选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解密02 细胞的基本结构(讲义)-【高频考点解密】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学生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按照细胞结构划分的生物类型,细胞的统一性,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解密02 细胞的基本结构(讲义)-【高频考点解密】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新教材),共13页。
这是一份解密02 细胞的基本结构(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原卷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