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8月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8月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7页。
古代诗歌阅读安徽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大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临安春雨初霁·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清明日独酌①·王禹偁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英斗身轻。脱衣换得商山②酒,笑把离骚独自倾。[注]①这首诗为作者被贬官至商州(今属陕西商洛)时所作。②商山:指商山四皓,泛指有名望的隐士。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陆诗首联运用比喻,感叹世态炎凉、人情淡薄;“谁令”一句,自问自悔,为后文抒发情感作了铺垫。B.陆诗尾联绾合呼应首联,以“京中风尘恶浊,应早日回家”的自我安慰照应了对官场人情的深刻体验。C.王诗颈联赋予漆燕、黄鹂、柳花、榆荚人的情态,凸显春天的意趣,诗人以眼前的美景反衬内心愁苦。D.王诗尾联借助个性化的动作,“脱衣”换酒,“笑”吟《离骚》,表现出诗人豪纵狂放与浪漫不羁的性情。16.陆诗和王诗都提到了作者在人生特定境遇下的“闲情”,请简要分析情感内容和表达手法有何不同。(6分) 安徽省十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晚泊慈姥矶下(其二)陆游慈姥矶头月,纤纤照酒杯。素秋风露重,久客鬓毛催。宿鸟惊还定,飞萤阖复开。平生四方志,老去转悠哉。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标题提纲挈领,提示了本诗内容为诗人夜泊慈姥矶下的所见所闻所感。B.诗人借景抒情,以秋日里的风寒露重来衬托自己久居异地、羁旅漂泊之苦。C.诗人观察敏锐,笔触细腻,刻画出“宿鸟”“飞萤”的变化,富有动态美。D.诗人抒发对往昔生活的真切感受,语言平易晓畅,体现出鲜明的个性风格。16.王国维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这一观点在诗歌最后两句是如何得以体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安徽省安庆一中2024届新高三收心摸底检测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龙吟曲·陪节欲行留别社友史达祖②道人越布单衣,兴高爱学苏门啸③。有时也伴,四佳公子,五陵年少。歌里眠香,酒酣喝月,壮怀无挠。楚江南,每为神州未复,阑干静、慵登眺。今日征夫在道。敢辞劳、风沙短帽。休吟稷穗④,休寻乔木,独怜遗老。同社诗囊,小窗针线,断肠秋早。看归来,几许吴霜染鬓,验愁多少。【注】①《绝妙好词笺》云:“按梅溪曾陪使臣至金,故有此词。”②史达祖,字邦卿,号梅溪,汴(河南开封)人,早年任丞相韩佗胄幕僚。③苏门啸:阮籍曾登苏门山而长啸,以此喻高士情趣。④稷穗:出自《诗·王风·黍离》诗句“彼黍离离,彼稷之穗”。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门啸”和“歌眠酒酣”代指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前者是仰慕高士的隐逸和狂放,后者是陪伴贵族子弟的豪奢生活。B.“风沙短帽”指冒着风沙去往北方作万里之行,以“敢辞劳”三字,表达了自己是公务在身、不得不行的万般无奈意绪。C.“同社诗囊”和“小窗针线”写出了两种情感,前者是写诗社朋友结社吟诗的友情;后者写妻子拈线缝衣伴读书的深情。D.下阕的结尾以“吴霜染鬓”写久居江南而年华老去,“验愁多少”写两鬓白发见证了自己青春年华已经悄然流逝的愁情。16.诗人抒情至深,常会表现为长歌当哭、泣极反笑甚至正话反说的深沉蕴藉。作者作为南渡名士,在词中是如何表现这般深情的?请结合本词上下阕的内容进行分析。(6分)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4届高三上学期入学素质测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登白云绝顶刘过雨罢新晴怯宿寒,一帘秋色满阑干。欲穷大地三千界,须上高峰八百盘。累世避人秦妇子,一时惊客汉衣冠,尘寰元有清吟处,便作三山蓬岛看。 15不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机\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在雨后新晴之时登上高处,此处白云缭绕,视野开阔;令人浮想联翩。B.诗人眼中的景物虽然已带有让人心怯的寒意,但画面秋意浓郁,色彩丰富。C.“秦妇子”“汉衣冠”巧妙使用典故,暗示此处是诗人心中理想的桃花源。D.诗人认为尘世之中就有适合自己清吟雅诵的地方,这也就是人世间的仙境。16.诗的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理解?对全诗的主旨有着怎样的作用?(6分)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开学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寻隐者韦九 朱湾寻得仙源访隐沦,渐来深处渐无尘。初行竹里惟通马,直到花间始见人。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路旁樵客何须问,朝市如今不是秦。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诗歌开篇点题,交代入山寻访隐者韦九。“仙源”“无尘”极写其隐居之处的清幽。 B.颌联紧承上文,描述寻访途中所见所闻:修竹林中仅能通马,行至花间才见人家。C.颈联具体描写韦九居处的环境:四面云山,非主而亦主;数家烟火,非邻而亦邻。D. 诗歌虽没有直接写到隐者韦九其人,但通过其居处的描写,读者自可想见其为人。16.诗歌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古代诗歌阅读安徽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大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临安春雨初霁·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清明日独酌①·王禹偁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英斗身轻。脱衣换得商山②酒,笑把离骚独自倾。[注]①这首诗为作者被贬官至商州(今属陕西商洛)时所作。②商山:指商山四皓,泛指有名望的隐士。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陆诗首联运用比喻,感叹世态炎凉、人情淡薄;“谁令”一句,自问自悔,为后文抒发情感作了铺垫。B.陆诗尾联绾合呼应首联,以“京中风尘恶浊,应早日回家”的自我安慰照应了对官场人情的深刻体验。C.王诗颈联赋予漆燕、黄鹂、柳花、榆荚人的情态,凸显春天的意趣,诗人以眼前的美景反衬内心愁苦。D.王诗尾联借助个性化的动作,“脱衣”换酒,“笑”吟《离骚》,表现出诗人豪纵狂放与浪漫不羁的性情。16.陆诗和王诗都提到了作者在人生特定境遇下的“闲情”,请简要分析情感内容和表达手法有何不同。(6分)15.D(“表现出诗人豪纵狂放与浪漫不羁的性情”错误。尾联表达出诗人官场失意、不得不寻求解脱的孤苦、无奈之情。)16.陆诗通过描写“夜听春雨”“深巷卖花”“闲作草书”“细乳分茶”等日常细节,以表面的闲适恬静暗示作者长期得不到重视的清闲与落寞。(3分。表达手法1分;情感内容2分。)王诗颔联对仗,用时间的无限绵延衬托空间随处就生的无限的愁恨,“闲恨闲愁”等直接抒写作者贬官后的不满与无奈。(3分。表达手法1分;情感内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安徽省十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晚泊慈姥矶下(其二)陆游慈姥矶头月,纤纤照酒杯。素秋风露重,久客鬓毛催。宿鸟惊还定,飞萤阖复开。平生四方志,老去转悠哉。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标题提纲挈领,提示了本诗内容为诗人夜泊慈姥矶下的所见所闻所感。B.诗人借景抒情,以秋日里的风寒露重来衬托自己久居异地、羁旅漂泊之苦。C.诗人观察敏锐,笔触细腻,刻画出“宿鸟”“飞萤”的变化,富有动态美。D.诗人抒发对往昔生活的真切感受,语言平易晓畅,体现出鲜明的个性风格。16.王国维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这一观点在诗歌最后两句是如何得以体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15.(3分)D(“对往昔生活的真切感受”错误,此诗应是即景抒怀之作,是对当下生活的有感而发。故选D。)16.(6分)①诗人在诗歌最后两句叙述自己暮年的生活状态,以看似轻松的语调,将平生的豪情壮志转化为年老之后的悠闲自得。②实际上抒发自己一生抱负难以施展,老来百无聊赖的悲愤,“悠哉”实为反语,隐含诗人深沉的痛楚,感情真挚动人,不愧为大家之作。(每点3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赋分。) 安徽省安庆一中2024届新高三收心摸底检测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龙吟曲·陪节欲行留别社友史达祖②道人越布单衣,兴高爱学苏门啸③。有时也伴,四佳公子,五陵年少。歌里眠香,酒酣喝月,壮怀无挠。楚江南,每为神州未复,阑干静、慵登眺。今日征夫在道。敢辞劳、风沙短帽。休吟稷穗④,休寻乔木,独怜遗老。同社诗囊,小窗针线,断肠秋早。看归来,几许吴霜染鬓,验愁多少。【注】①《绝妙好词笺》云:“按梅溪曾陪使臣至金,故有此词。”②史达祖,字邦卿,号梅溪,汴(河南开封)人,早年任丞相韩佗胄幕僚。③苏门啸:阮籍曾登苏门山而长啸,以此喻高士情趣。④稷穗:出自《诗·王风·黍离》诗句“彼黍离离,彼稷之穗”。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门啸”和“歌眠酒酣”代指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前者是仰慕高士的隐逸和狂放,后者是陪伴贵族子弟的豪奢生活。B.“风沙短帽”指冒着风沙去往北方作万里之行,以“敢辞劳”三字,表达了自己是公务在身、不得不行的万般无奈意绪。C.“同社诗囊”和“小窗针线”写出了两种情感,前者是写诗社朋友结社吟诗的友情;后者写妻子拈线缝衣伴读书的深情。D.下阕的结尾以“吴霜染鬓”写久居江南而年华老去,“验愁多少”写两鬓白发见证了自己青春年华已经悄然流逝的愁情。16.诗人抒情至深,常会表现为长歌当哭、泣极反笑甚至正话反说的深沉蕴藉。作者作为南渡名士,在词中是如何表现这般深情的?请结合本词上下阕的内容进行分析。(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 【答案】D【解析】“看归来”的意思是等到从北方归来,表明后面所写的白发和愁情皆因陪使臣至金所致,是词人家国之愁深沉厚重的表现。16. 【参考答案】①上阕“阑干静、慵登眺”中的“慵”字面上是懒得登楼,实则是正话反说,“正说”即 是因神州未复而不敢登眺。②下阕两个“休”字正话反说,预想此行必将引起的故国之悲,忍着不去 吟出“彼黍离离,彼稷之穗”的诗句;③无论上阕的“歌眠酒酣”的豪奢,还是下阕“诗囊针线”的深情,都在反衬着词人的黍离之悲、沦陷之憾。(每点2分,答对3点给满分,其余分析有理有据可酌情给分)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4届高三上学期入学素质测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登白云绝顶刘过雨罢新晴怯宿寒,一帘秋色满阑干。欲穷大地三千界,须上高峰八百盘。累世避人秦妇子,一时惊客汉衣冠,尘寰元有清吟处,便作三山蓬岛看。 15不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机\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在雨后新晴之时登上高处,此处白云缭绕,视野开阔;令人浮想联翩。B.诗人眼中的景物虽然已带有让人心怯的寒意,但画面秋意浓郁,色彩丰富。C.“秦妇子”“汉衣冠”巧妙使用典故,暗示此处是诗人心中理想的桃花源。D.诗人认为尘世之中就有适合自己清吟雅诵的地方,这也就是人世间的仙境。16.诗的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理解?对全诗的主旨有着怎样的作用?(6分)15.B (全诗并没有直接点明色彩丰富,“秋也满阑干”只能表明秋意浓郁。)16.①想把天下各个地方一览无余,就得盘盘绕绕,登上最高的山峰,(2分)喻指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2分)②提高了全诗的理趣,提升了诗歌的格调。(2分)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开学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寻隐者韦九 朱湾寻得仙源访隐沦,渐来深处渐无尘。初行竹里惟通马,直到花间始见人。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路旁樵客何须问,朝市如今不是秦。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诗歌开篇点题,交代入山寻访隐者韦九。“仙源”“无尘”极写其隐居之处的清幽。 B.颌联紧承上文,描述寻访途中所见所闻:修竹林中仅能通马,行至花间才见人家。C.颈联具体描写韦九居处的环境:四面云山,非主而亦主;数家烟火,非邻而亦邻。D. 诗歌虽没有直接写到隐者韦九其人,但通过其居处的描写,读者自可想见其为人。16.诗歌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15.B(颔联并没有描述途中“所闻”。16.①尾联意为:路旁的樵夫不必询问(韦九为何隐居于此),如今朝市承平,不是秦时那样的乱世。(2分)②诗人反用《桃花源记》中桃源人因避乱而隐居的典故,说明韦九山人隐逸山林不是避祸之举而是天性使然,赞颂其热爱自然、高蹈出世的高洁品格。(4分)(意思对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六两句,古诗鉴赏离不开三个问题,答题方法,如何鉴赏?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8月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