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15 区域经济发展(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787643/0-16935327505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解密15 区域经济发展(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787643/0-169353275068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解密15 区域经济发展(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787643/0-169353275069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解密15 区域经济发展(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解密15 区域经济发展(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解析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丁为,据统计图可推测四省市区,图中代表川渝城市群的是,图中山地森林植被主要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解密15 区域经济发展
A组 基础练
(2021·浙江嘉兴·模拟预测) 下图是四省市区2019年产业产值比重、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分年龄段人口数比重统计图,图中甲、乙、丙、丁为广西、北京、黑龙江、江苏。完成下面小题。
1.丁为( )
A.广西 B.北京
C.黑龙江 D.江苏
2.据统计图可推测四省市区( )
A.甲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B.乙人口老龄化水平最高
C.丙城市化水平最高 D.丁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答案】1.A 2.D
【分析】
1.由材料可知甲、乙、丙、丁为广西、北京、黑龙江、江苏。读四省市区2019年产业产值比重可知丁第一产业比重较大(仅次于丙),约20%(丙约为25%);乙第三产业比重高达80%,判断乙为北京,排除B。读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可得丙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大但是产业就业人数比重(约30%)比丁(约45%)小,结合分年龄段人口数比重统计图可知丁0-14岁人口比重在四省市中最高,得出丁符合第一产业比重较大,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特点,因此丁为广西。根据上述材料数据分析可得丙第一产业比重较大,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应为黑龙江;甲第二、三产业比重较大,人口老龄化现象较严重,判断为江苏,排除CD。故选A。
2.据统计图可推测四省市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乙,原因是乙第三产业比重高达80%,产业结构在四省市中最为合理且第三产业附加值大,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水平之间一般呈正相关,因此乙城市化水平最高,因此AC错误。读分年龄段人口数比重统计图可知四省市中甲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最大,所以甲人口老龄化水平最高,B错误。读分年龄段人口数比重统计图可知四省市中丁0-14岁人口比重在四省市中最高,因此丁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D正确;故选D。
【点睛】城市化不只是表现为城市人口的增多,还表现在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观念的转变上。
(2021·浙江·高三阶段练习) 下图为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川渝四大城市群人口城市化进程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代表川渝城市群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促进川渝城市群发展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
①加强产业建设,促进人口回流②促进产业向中心城市集聚③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分工协作④加强环境保护,加快生态建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3.A 4.C
【分析】
3.根据图示和已学过知识,川渝城市群在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起步较晚,水平低,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政策,以及2016年《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推动下,城市化速度加快。因此甲代表川渝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位于东部地区,城市化进程起步早,水平高。因此乙丙丁代表这三大城市群。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结合所学知识,促进川渝城市群发展的措施,最合理的是,加强产业建设,促进人口回流,提高城市化水平,①正确;利用各城市的各自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群内部分工协作,③正确;产业向中心城市集聚,不利于城市群内部共同发展,还可能给中心城市带来环境问题,②错误。城市环境问题以污染为主,生态破坏以乡村地区为主,因此促进城市群发展的措施应是加强环境治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④错误。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特点: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特点: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发展速度快,城市化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
(2022·浙江·高三专题练习) 广东产业高成本时代的到来,严重削弱了其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原有的发展模式已走到了尽头,如何应对高成本时代的挑战,转变产业发展模式,成为广东新发展路上急待解决的问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各项中,预示着广东进入21世纪后产业高成本时代到来的有( )
①土地、能源、水资源和原料供应日趋紧张②劳动力成本增加,就业困难,失业率上升③防治环境污染的投入不断增加④人民币对外币的汇率被迫下降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6.(易错题)应对高成本时代的到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下列各项措施中合理的有( )
①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控制工业的规模②构建以政府为主体、产学研分工合作的创新体系③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步伐,提升区域合作水平④加快“绿色广东”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5.C 6.B
【分析】
5.广东工业以原料加工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消耗资源多,污染排放量大,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成本日益升高。随着原料价格上升,土地、水资源紧张,广东经济发展进入一个瓶颈期,①③正确;劳动力成本增加与就业困难、失业率上升矛盾,②错误;人民币对外币的汇率下降,会降低生产成本,④错误。故选C。
6.对于优势产业应努力扩大生产规模,加快广东区域协调发展,如构建泛珠三角经济区等进行区域协作,排除①项。创新体系不能以政府为主体,排除②项。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步伐,提升区域合作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节约、环保,③④正确。故选B。
【点睛】区域可持续发展从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整治环境污染等方面思考。
(2022·浙江·高三专题练习) 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努力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读京津冀都市图,完成下面小题。
7.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京、津的优势有( )
A.廉价劳动力 B.土地资源
C.环境承载力 D.资金和科技、人才
8.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方向是( )
A.利用区位优势,迁入重型工业B.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
C.加快科技产业,赶超京津地区D.利用区位优势,迁入轻型工业
【答案】7.D 8.B
【分析】
7.与河北相比,京、津两地的优势主要是资金和技术、人才的优势;河北具有的优势包括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发展重型工业,不利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A错误;可发展现代农业,调整农业结构,B正确;赶超京津地区,不符合实际情况,C错误;京津地区应该是依托人力优势,提升金融服务,D错误。故选B。
【点睛】京津两地(发达地区)的优势主要是资金和技术、人才的优势;河北(较落后地区)具有的优势包括廉价的劳动力、土地资源及较大的环境承载力。
(2021·浙江·二模) 读东北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东北种植业自然条件中面临最大限制因素是( )
A.地形 B.热量 C.土壤 D.光照
10.图中山地森林植被主要是( )
A.针阔混交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热带雨林
11.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是( )
A.保护水土 B.建成我国的畜牧业基地
C.综合治理中、低产田 D.建成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答案】9.B 10.A 11.D
【分析】
9.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农作物生长期短,因此东北种植业自然条件中面临最大限制因素是热量,B正确;东北平原面积辽阔,地形不是限制因素,A错误;东北黑土广布,C错误;东北夏半年昼长夜短,雨季较短,光照条件较好,D错误;故选B。
10.据图分析,图中山地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区,位于东北地区,主要属于中温带,对应的地带性森林植被主要是针阔混交林,A正确;亚寒带针叶林主要位于亚寒带地区,B错误;常绿阔叶林主要位于亚热带地区,C错误;热带雨林主要位于热带地区,D错误;故选A。
11.东北平原的北部地区土地肥沃,因土壤中富含腐殖质被称为“黑土地”,经过建设者多年的艰苦努力,原先叫做“北大荒”的大片荒地成了富饶的“北大仓,同时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我国森林资源的宝库,建成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已成为东北地区发展的重点方向,B错误,D正确;保护水土不是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A错误;东北地区土地肥沃,中、低产田少,C错误;故选D。
【点睛】农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地形:为冲积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或地势低平。土地:土地面积广阔、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昼夜温差大。水源:靠近水库、河流、冰川融水区或地下水丰富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2、人文(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该区人口稠密、工矿业发达、城市较多、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交通:临近河、湖、海,水陆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冷藏保鲜技术高。习俗:生产历史悠久、饮食偏好。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能提供技术支持。
(2020·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高三阶段练习) 为保护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农民采用免耕的方式。通过机械将植物残茬打碎,覆盖于地表,同时按照一定的间隔保留部分15~20厘米左右的高茬。完成下面小题。
12.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免耕有利于( )
①减少土壤侵蚀②增加土壤透气性③减少农业耕作量④增加土壤有机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农民在土地中保留高茬的目的在于( )
A.方便来年播种 B.促进残茬分解 C.防止碎茬吹走 D.确认土地范围
【答案】12.C 13.C
【分析】
12.与传统的耕作方式相比,免耕不翻耕土地,可减少大风等对土壤的侵蚀,保护耕地,①正确;免耕不翻耕土地,不能增加土壤的孔隙和透气性,②错误,B错误。两种耕作方式都需要一定的人工和机械作业,耕作量很难对比,③错误,BD错误。植物残茬覆盖地表,分解后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④正确,C正确。故选C。
13.土地中保存高茬,不利于来年播种,A错误。残茬的分解取决于水热条件和微生物的分解能力,B错误。东北地区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势力较强,保留高茬主要是为了防止植物残茬被吹走,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C正确。土地范围主要由人为划定界限,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免耕作用及目的。免耕有利于减少土壤侵蚀和增加土壤有机质。
14.(2021·浙江嘉兴·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图1为世界某产业转移路线图,下表为2020年安徽和湖北两省部分社会经济数据,图2为我国长江经济带示意图。
比较项目
安徽
湖北
人口(千万)
6.1
5.8
15-59岁人口数量(千万)
3.8
3.67
人均GDP(元)
63426
74440
高新企业数量
4325
5177
研发经费(亿元)
883.2
1005.3
(1)图1所示转移的产业属于____密集型,产业转移是为降低____的需要,提高经济效益。乙区域是______(国家或地区),目前该区域处于______发展阶段。
(2)与安徽相比,评价湖北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
(3)长江经济带在发展过程中,应该保持多样的生态格局,使之成为水清地绿天蓝的生态廊道,请说出成渝经济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可采取的防治土壤污染措施。
【答案】
(1) 劳动 成本 美国 高效益的综合
(2)有利条件:高新技术企业较多,科技水平较高;能源(水力)资源丰富;经济水平略高;不利条件:距离发达地区较远。
(3)提高公众的土壤保护意识;防止污水灌溉农田;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积极推广生物防治技术。
【分析】
本题涉及产业转移及土壤污染防治措施等问题,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
(1)依据图中经纬度可判断,图1所示的产业转移方向为:欧洲、北美洲(美国)、东亚、东南亚,故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和扩大销售市场从而达到追求更高利润。依据图中经纬度可判断乙区域是美国。区域发展阶段包括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美国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故目前该区域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2)评价湖北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应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考虑。我国的产业转移主要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制造业和资源型加工业开始,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渐次推进。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动力是经济自身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中的问题主要都集中在产业结构雷同、资源约束和地方政府竞争导致的重复建设等方面,一些产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需要向中部地区转移。与安徽相比,湖北与长江三角洲距离远,不利于承接经济发达地区(长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但湖北境内有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而安徽位于长江下游,因此与安徽相比,湖北能源资源丰富,利于承接产业转移;由表格信息可知,湖北人均GDP、高新企业数量、研发经费均高于安徽,因此与安徽相比,湖北高新技术企业较多,科技和经济水平高,更利于承接产业转移。
(3)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土壤的污染主要来自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此外,土壤还受到生物污染以及大气和水质污染的间接影响。防治土壤污染,首先应提高公众的土壤保护意识,减少污染物的随意排放,比如在河流、小溪中清洗施用农药后的器具等;其次应根据需求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发展精准农业、处方农业等;第三应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第四应注意保持农田灌溉用水的清洁性,防止水质污染的间接影响。
15.(2021·浙江丽水·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980-2014年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10℃积温变化图。
材料二:我国的粮食生产格局已从历史上的“南粮北运”转变成“北粮南运”。黑龙江省作为“北粮”主产区之一,在1980年至2014年的35年间,单产提高了167%,粮食产量增加了3.3倍。目前,黑龙江省的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分别占全国的1/9、1/8和1/3,三者已连续多年居全国榜首。
(1)简述黑龙江省在1980-2014年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总体变化趋势。从气温变化角度简析玉米、水稻种植面积变化的原因。
(2)分析目前黑龙江省粮食调出量大的原因。
(3)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十分严峻,请提出改善我国粮食安全的举措。
【答案】
(1)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增加;玉米、水稻种植面积增加明显,大豆波动变化,增幅小,其他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下降。
原因:随着气温升高,热量条件改善(黑龙江省≥10℃积温总体变大);喜温的水稻、玉米种植北界北移,种植面积扩大。
(2)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单产提高,粮食总产量提高;②粮食消耗少,调出量高;③粮食品质好,市场需求量大;④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3)①加强政策保障,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②严格保护耕地,保障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③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产量;④加大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⑤适度开展粮食进口;⑥减少和杜绝粮食浪费。
【分析】
本题以我国的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问题为背景,考查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的变化,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等方面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根据图中材料可知,黑龙江省在1980-2014年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总体是呈波动增加的趋势,其中需要热量条件较高的玉米、水稻种植面积增加明显,大豆的播种面积1980到1988年之间下降,1988年到2009年又波动上升,2010年后有所下降,但总体大豆波动变化,增幅小,其他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原因:随着全球变暖,气温升高,黑龙江省的≥10℃积温总体变大,热量条件改善;因此喜温的水稻、玉米种植北界北移,种植面积扩大。水稻、玉米机械化水平较高,效益较好,再加上国家政策补贴,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玉米、水稻的种植面积扩大。其他粮食作物产量较低,机械化水平较低,效益低,种植面积有所下降。
(2)根据材料”在1980年至2014年的35年间,单产提高了167%,粮食产量增加了3.3倍。目前,黑龙江省的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分别占全国的1/9、1/8和1/3“可知,近些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东北热量条件有所改善,再加上东北平原面积广大,有利于机械化作业,和三江平原等一些湿地的围垦,再加上国家政策加大对粮农的补贴,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的提高,黑龙江省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使粮食的单产提高,因此粮食总产量提高;黑龙江省人少地多,人均耕地面积广,粮食消耗少,调出量高;黑龙江省夏季白昼时间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再加上冬季气温低,不利于害虫越冬,粮食病虫害少,所以粮食品质好,市场需求量大;近年来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粮食外运能力提高。因此黑龙江省粮食调出量大。
(3)我国目前总体来说人口总量庞大,人均耕地不足;因此要严格保护耕地,保障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粮食作物种植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影响农民种植粮食作物的积极性,因此要加强政策保障,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还比较低,农业技术推广力度不足,因此还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产量;我国季风气候区,水旱灾害频繁,粮食损失大,因此加大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我国耕地面积比重小,后备耕地不足,面对人口的增长和应对自然灾害时所需要的粮食储备,我国可以适度开展粮食进口;我国人口众多,饮食文化造成的浪费现象也比较普遍,因此要加大宣传,减少和杜绝粮食浪费。
16.(2022·浙江·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卡塔尔位于波斯湾西南岸的卡塔尔半岛上,地势平坦,经济发达,人口260多万,其中本国公民约占15%。卡塔尔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油气产业是其经济支柱。
材料二:图1为波斯湾及附近区域简图。图2卡塔尔首都多哈气候统计图。
(1)判断多哈的降水特征,并从大气环流与地形角度分析其成因。
(2)评价油气产业成为卡塔尔国民经济支柱的条件。
(3)列举一种卡塔尔境内最具开发优势的新能源,说明其自然原因。
【答案】(1)年降水量少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干燥信风影响;地形平坦,难以形成地形雨。
(2)优势条件:卡塔尔油气资源储量丰富;沿海港口交通条件改善;国际市场需求增加;国家政策扶持等。劣势条件:水资源不足,生态环境脆弱;以原油出口为主,附加值低;本国劳动力缺乏(需引进外籍工人)。
(3)太阳能卡塔尔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境内太阳能丰富;地形平坦开阔,可用土地多。
【分析】
本题考查卡塔尔的石油、气候、太阳能开发等,考查对区域的自然环境的了解,着重于知识的调用能力考查。
【详解】
(1)根据多哈的纬度位置和地形可知,多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干燥东北信风带影响,地形平坦,难以形成地形雨,形成热带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少。
(2)评价油气产业成为卡塔尔国民经济支柱的条件,需要从优势、劣势方面考虑。根据材料信息,结合区域特点可知,优势条件主要是:卡塔尔油气资源储量丰富,是国家的经济主要来源;沿海港口交通便利,方便石油出口;石油是主要的矿物燃料,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国家政策扶持等。劣势条件主要是: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生态环境脆弱;以原油出口为主,附加值低;本地人口只占15%,本国劳动力缺乏。
(3)“最具开发优势的新能源”最可能是太阳能,因为卡塔尔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境内太阳能丰富;地形平坦开阔,可用土地多,所以适合发展太阳能。
7.(2021·浙江·高三专题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广义黑土地包括黑土和黑钙土等。50年代始,超强度利用使得坡地处的黑土侵蚀严重;小马力拖拉机频繁作业,翻耕多深度浅,出现变“硬”的问题。21世纪初,实施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新技术,该技术是采取大马力机械将收获、秸秆粉碎等工序一次性完成,地上茎叶和地下根自然腐烂,土壤结构转好,第二年春季用免耕播种机进行播种,两年免耕后第三年对土壤进行深松。
材料二:图1为东北黑土分布。图2为初雪时秸秆覆盖照片。表为东北黑土部分指标变化。
指标时间
开垦前
开垦50年后
采用新播种技术后
有机质含量(克/公斤)
50-60
33-77
41-80
腐殖质层厚度(厘米)
30-70
25-30
28-38
平均重量(克/立方厘米)
0.74
1.08
1.02
(1)坡地处的黑土侵蚀严重的主要季节是____、____。简析新技术能减轻黑土侵蚀的原因。
(2)说明农民采用该项技术种植玉米成本费减少的理由。
【答案】(1)春季;夏季;秸秆覆盖可以截留水分,水土流失减少;根系腐烂使土壤结构疏松,水分下渗增加,水土流失减少;土壤裸露少,水蚀风蚀减轻;免(少)耕使土壤表层扰动减少,水蚀风蚀减轻;腐殖质增加,土壤团聚性好,抗水蚀风蚀能力增强。
(2)增加土壤肥力,化肥使用量减少;土壤厚度增加,抗倒伏能力增强,减少用工支出:土壤保水性提高,灌溉用水减少;减少机械作业次数,作业成本减少。
【分析】本题考查黑土流失的季节、减轻黑土侵蚀的措施及农业技术的影响分析等知识点。
【详解】
(1)春季季节性积雪融化,夏季降水集中导致坡地处的黑土侵蚀严重。“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可以截留水分,减缓流速,水土流失减少;“地上茎叶和地下根自然腐烂,土壤结构转好”,可知根系腐烂使土壤结构疏松,利于下渗,水分下渗增加,水土流失减少,同时腐殖质增加,土壤团聚性好,抗水蚀风蚀能力增强;采用“免(少)耕播种新技术”、“第二年春季用免耕播种机进行播种”,使土壤表层扰动减少,水蚀风蚀减轻。
(2)据表中数据分析,采用该项技术后,有机质含量增加,增加了土壤肥力,导致化肥使用量减少;腐殖质层厚度增加,土壤厚度增加,作物可以深扎根,作物抗倒伏能力增强,减少用工支出;腐殖质增加,使土壤结构疏松,利于下渗,土壤保水性提高,灌溉用水减少;免(少)耕播种新技术减少机械作业次数,作业成本减少。
B组 提升练
(2021·浙江·高三专题练习)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村发展模式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该地果菜种植与果蔬加工之间,体现的产业活动地域联系方式主要是( )
A.生产协作 B.商贸联系 C.科技联系 D.信息联系
2.当地运用该发展模式,主要有利于( )
①改善水热条件②减缓全球变暖③减轻水土流失④保持土壤肥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A 2.D
【分析】
该题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知识,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学科素养。
1.果菜种植出的农产品为果蔬加工的原料,二者为生产上的上下游关系,属于生产协作的关系,BCD不对,故选A。
2.该地发展立体农业,能够提高山区植被覆盖率,有利于保持水土,减轻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③④对。该模式对改善水热条件、减缓全球变暖几乎没有影响,①②错。故选D。
【点睛】解题关键在于读懂关联图,该图分为两大部分:立体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
(2021·浙江浙江·高三开学考试) 我国有法律条例规定“禁止在25度以上陡坡地垦种农作物”。据第二次土地调查显示,我国25度以上的坡耕地(含陡坡耕地和梯田)分布如神墙下表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
面积(万公顷)
占全国比重(%)
东部地区
33.6
6.1
中鄙地区
75.6
13.8
西部地区
439.4
79.9
东北地区
1.0
0.2
3.禁止在25度以上陡坡地垦种农作物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生态,防治水土流失 B.利于播种,节省劳动力成本
C.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 D.便于灌溉,减少水资源浪费
4.退耕还林任务最重的地区是( )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
【答案】3.A 4.C
【分析】
3.A陡坡开垦易导致水土流失,环境保护法中禁止陡坡开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A选项正确;禁止陡坡垦种农作物,对劳动力的成本影响比较小,B选项错误;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主要受科技水平的影响,C选项错误;水资源浪费主要是由于不和的灌溉方式造成的,与坡度无关,D徐翔错误。故选A。
4.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坡耕地面积最大、比重最高,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加剧生态环境问题,所以退耕还林的任务最重。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坡耕地的面积比较小,所占比重也比较小,退耕还林的任务远远小于西部地区。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阅读图表信息,并从中获取信息然后进行解读即可。
(2021·浙江·模拟预测) 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左图为砂田景观,右图为4月末种植前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跟裸田相比,砂田的突出特点是( )
A.耕作层蒸发量增加 B.土壤表面温度较低
C.有效抑制土壤次生盐碱化 D.表层风力有所加大,耕作层含水量减少
6.当地砂田发展水果种植业的优势是( )
A.土壤肥沃 B.昼夜温差大 C.灌溉成本高 D.耕作便捷
【答案】5.C 6.B
【分析】
5.结合图示分析,根据砂田、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图可知,砂田中耕作层含水量增多,A错误;砂田与裸田相比,砂田表面覆盖有砂石覆盖层,与裸田相比,比热容更小,白与裸田相比,比热容更小,增温快,降温也快,因此白天土壤表面温度高于裸田,夜晚土壤表面的温度低于裸田,因此B错误;砂田表面覆盖有砂石覆盖层,增加了地表的粗糙度,能够削减风力,表层风力有所减少,D错误;砂田一方面能够增加土壤中的含水量,另一方面由于表层砂石覆盖,能够减少蒸发,进而有效抑制土壤次生盐碱化,C正确。综上分析,本题选择C。
6.砂田由于表面覆盖有砂石覆盖层,与裸田相比,比热容更小,增温快,降温也快,因此白天土壤表面温度高于裸田,夜晚土壤表面的温度低于裸田,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有糖分的积累,进而增加水果的甜度,B正确;砂石覆盖表面不能增加土壤的肥力,A错误;砂田能够减少水分的蒸发,因此灌溉成本较低,C错误;砂田表面有砂石覆盖,会增加耕作的难度,D错误。综上分析,本题选择B。
【点睛】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及农业耕作技术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021·浙江·高三专题练习) 下图为美国农业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两题。
7.按农业生产对象分,图中农业带中所属农业类型相似的一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下列关于美国农业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土壤贫瘠 B.②对市场适应性强
C.③以天然草场为主 D.④农作物春种秋收
【答案】7.B 8.B
【解析】
7.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美国的玉米带、混合农业带、乳畜带和小麦带。其中按农业生产对象分,玉米带与小麦带属于商品谷物农业。故选B。
8.①代表美国的玉米带,当地地势平坦、土质肥沃,A错误;②代表混合农业带,介于玉米带与棉花带之间,自然条件比较复杂,区内差异明显,反映在农业生产布局上表现为多门类经营的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小区域专业化生产,如烟草、冬小麦、玉米、肉畜业,兼有北部玉米带,西部小麦带和南部棉花带的农业地域类型,其中烟草是本区的突出作物,对市场适应性强,B正确;③为乳畜带,以人工草场为主,C错误;④为冬小麦种植区,前一年秋季播种,第二年夏初收获,D错误。故选B。
(2022·浙江·高三专题练习) 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有机农业是劳动、知识密集型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读“某地有机农业生产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9.关于图示农业生产模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集约化程度高 B.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C.生态混合型农业 D.密集型商品农业
10.专家普遍认为“目前我国粮食增产的资源、环境代价太大”主要是指( )
①过度垦荒导致荒漠化加剧②大水漫灌导致水资源日益紧张③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导致耕地质量下降④小农经营使得粮食单产降低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9.B 10.C
【分析】
9.根据材料和图可知,该有机农业生产系统由千头猪场、水稻种植、蔬菜、花卉、鱼塘养鱼及沼气站等组成,生产规模不大,产品除了满足农户日常需求外,主要面向市场,集约化程度高;整个过程没有污染物排放,有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混合,属于生态混合型农业,密集型商品农业。综上,B错误,A、C、D正确。根据题干要求选择错误的,故B符合题意。故选B。
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粮食生产现状是耕地面积不增加,粮食总产量增产,增产的途径主要是依靠灌溉和施用化肥提高单产。另外,随着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我国垦荒不明显;小农经营精耕细作,粮食单产高;环境代价太高,指的是大水漫灌导致水资源日益紧张和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导致耕地质量下降。综上,我国粮食增产的资源代价是指大水漫灌导致水资源日益紧张,环境代价是指化肥过度使用导致耕地质量下降,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在于熟悉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以及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是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与加工业有机联系的综合经营方式,其利用微生物科技在农、林、牧、副、渔多模块间形成整体生态链的良性循环;它将为解决农业污染、优化产业结构、节约农业资源、提高产出效果、改造农业生态、保障食品安全等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并打造一种新型的多层次循环农业生态系统,成就出一种良性的生态循环环境。
(2022·浙江·高三专题练习)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图是粤港澳大湾区区位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目前,广东省在全球最具竞争优势的产业是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这些优势产业在大湾区高度集群化且难以转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劳动力数量大 B.产业链长、供应商多
C.对市场依赖性大 D.对机场和港口依赖性大
12.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的主导方向是( )
A.“科技+制造+金融”产业融合B.大力发展海洋新兴产业
C.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和文化旅游产业D.大力发展金融服务和现代物流业
【答案】11.B 12.A
【分析】
11.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等产业产业链长,涉及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众多,供应商多,随着多年的发展,这些优势产业在大湾区高度集群化,难以对外转移,B正确;这些产业多属于技术导向型产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更高,A错;注意题干信息“高度集群化且难以转移”,对市场的依赖以及对机场和港口的依赖性大,并不会导致其难以转移(新的市场可以开拓、新的机场和港口可以建设,但涉及的众多上下游产业无法集体转移),CD错。故选B。
12.粤港澳大湾区应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在本区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加大“科技+制造+金融”产业融合,推动区域产业升级,A正确;海洋新兴产业、文化创意和文化旅游产业以及现代物流业等均侧重于某一方面,表述内涵无A选项准确。故选A。
【点睛】本题组难度一般,第1小题中,注意抓住题干关键信息“高度集群化且难以转移”。正是由于这些产业产业链长、供应商多,涉及众多的上下游产业,其产业之间的协作关系稳定且便利,从而使得这些产业难以单独脱离本区域而转移到其他区域。
13.(2021·浙江·高三专题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内蒙古自治区2018年人均GDP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次产业比例为10.1:39.4:50.5。为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国务院正式批复《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城市群内矿产资源丰富,其中包头市白云鄂博拥有世界第一大稀土矿,属于稀土与铁共生矿床。
材料二图1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概况图”,图2为“稀土矿采选流程示意图”。
(1)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处于区域发展的____阶段,呼包鄂榆城市群位于我国四大地区的____地区。
(2)说明白云鄂博稀土矿在采、选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3)指出呼包鄂榆城市群工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答案】(1)工业化;西部地区
(2)采矿破坏地表植被,造成土地退化(荒漠化);选矿产生的废水,造成水污染;排放的废气,造成大气污染;尾矿大量堆积,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尾矿中的稀土资源未被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加剧资源短缺。
(3)问题:工业结构单一(以重工业为主);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工业部门相似度高。措施: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发展当地特色优势工业;调整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轻工业;加强城市群内部产业分工协作。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优势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结合所学地理知识以及图文材料信息分析作答即可。
【详解】
(1)根据材料“内蒙古自治区2018年人均GDP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次产业比例为10.1:39.4:50.5”可知,目前,内蒙古二三产业的比重较大,处于区域发展的工业化阶段;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呼包鄂榆城市群位于我国四大地区的西部地区。
(2)读图可知,矿体为露天开采,开采过程中易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加之内蒙古气候干旱,易造成土地荒漠化等土地退化问题。在选矿过程中,易产生废水、废气等,造成水污染、大气污染等;同时,读图,铁精矿含稀土,稀土废弃,含稀土的尾矿废弃,既造成了固体废弃物污染,同时,也导致稀土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加剧稀土资源的短缺。
(3)注意分析工业结构的问题,并提出对应措施。注意材料信息“城市群内矿产资源丰富,其中包头市白云鄂博拥有世界第一大稀土矿,属于稀土与铁共生矿床”。在工业结构方面,呼包榆城市群内矿产资源丰富,以重工业为主,工业结构单一。重工业为主以及工业结构单一的特点,使得城市群内各工业部门的相似度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趋同发展。措施:针对工业结构单一的问题,应调整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轻工业等;针对趋同发展问题,应充分结合区域内各城市的资源优势,突出地域特色,发展特色工业,实现错位发展。同时,还应加强区域内城市间的分工与协作,促进区域城市协调发展。
14.(2021·浙江浙江·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豆性喜暖,种子在10-12℃开始发芽,以15-20℃最适,生长适温20-25℃,低于14℃不能开花,温度过高植株则提前结束生长。种子发芽要求较多水分,开花结荚期吸肥量较大。图1为阿根廷大豆主产区局部图,图2为大豆主产区某地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大豆进口国。目前,我国增加了从阿根廷等国家的大豆进口量。图3为2017年我国大豆进口来源构成图。
材料三: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阿根廷开始在全国推广大豆免耕直播种植,实现了大豆的高产。
(1)判断阿根廷大豆播种的季节,并说明播种时主产区的有利气候条件。
(2)简述我国增加从阿根廷进口大豆的主要原因。
(3)阿根廷大豆出口到中国主要从大西洋港口出海,试分析其原因。
(4)从农业生态保护的角度,简述阿根廷推广大豆免耕直播种植的作用。
【答案】(1)春季(春末)气温适宜(15-20°C),有利于种子发芽;降水充足(超过100mm),能满足种子发芽的水分要求;受冷空气影响小低温度在14°C以上),低温冻害较少。
(2)国内大豆产量不足,大豆供给高度依赖进口;阿根廷本国市场需求量小,大豆供过于求;阿根廷大豆生产成本低、价格低;阿根廷地处南半球,与北半球 大豆产区存在季节差异,有竞争优势;实现大豆进口来源多元化,有利于粮食安全。
(3)大豆产区离东部大西洋港口距离近;大豆产区与东部港口有便捷的交通联系;阿根廷太平洋沿岸没有港口;需要从邻国海港出口,运输成本高。
(4)降低水和风对土壤的侵蚀;提高土壤肥力;减轻土壤污染,提高大豆品质。
【分析】本题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大豆的喜好和气候资料图判断即可。“种子发芽要求较多水分,”“种子在10-12℃开始发芽,以15-20℃最适,”从图中看,春季(春末)气温适宜(15-20℃),最后有利于种子发芽,同时降水超过100mm,能满足种子发芽的水分要求;低温度在14°C以上,受冷空气影响小,低温冻害较少。
(2)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国内大豆产量不足,大豆供给高度依赖进口;而且大豆进口渠道的多元化,有利于粮食安全;阿根廷本国大豆的市场需求量小,大豆供过于求,可以大量出口;阿根廷与其它两个进口国比较,大豆生产成本低、价格低;阿根廷地处南半球,与北半球大豆产区存在季节差异,可以反季出口,具有竞争优势。
(3)本题考查阿根廷大豆出口我国路线的选择。从图中信息可知,大豆产区里东部大西洋港口近;大豆产区与东部港口有便捷的交通联系;而阿根廷在太平洋沿岸没有港口,需要穿越.复杂的安第斯山脉从别国港口出口,成本高。
(4)大豆免耕直播可以增加对地表植被的保护,降低水和风对土壤的侵蚀;同时原来的残茬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原来的残茬覆盖在上可以减轻土壤污染,进而提高大豆品质。
【点睛】
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自然条件
A.气候——光照:影响农作物分布和产量;热量:影响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降水:年降雨量少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除有灌溉水源外,一般不能发展农业
B.地形——影响农业类型、农作物的垂直分布等,平原种植业,山区林业牧业
C.水源——是半干旱、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影响
D.土壤——土壤的酸碱性、肥力、土层的厚度、土壤的质地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影响;酸性土壤适宜种茶树、柑橘、竹、马尾松、杉木等;碱性土壤适宜种甜菜、沙棘、枸杞等。
15.(2021·浙江·高三专题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4月在莫桑比克赛赛市,由中国带资管理的中非农业合作项目迎来丰收季,该项目共种植水稻3.72万亩。与此同时依托该项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引进无人机技术用于田间管理,逐渐从单一的水稻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发展成家畜养殖、大棚蔬菜、白酒酿造、牛肉加工等农业多元化经营,打造现代化农业。同年7月联合国指出:全世界1/4人口面临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非洲情况最为严重,到2030年世界长期饥饿人数中将有半数以上位于非洲。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使全球粮食供应链面临巨大压力,越南率先宣布停止大米出口,大米出口国印度也因“封国”而陷入停滞,小麦出口国俄罗斯随后限制出售。图1和图2示意莫桑比克的位置。
(1)简述图2所示区域地势特点,并说明判断理由。
(2)简析赛赛市发展现代农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3)说出该农业合作项目可促进哪些工业部门发展。
(4)结合材料为中国应对粮食安全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地势特点:西北高,东南低(北高南低);判断理由:河流大致由西北向东南流(由北向南流)或河流流向。
(2)中非合作有一定的农业基础;引用无人机技术,技术先进;农业类型多样,多元化经营;沿海且铁路经过,海陆交通便利;政策支持。
(3)食品加工业;农业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建材制造业。
(4)限制粮食出口,保证本国需求;加大现代化农业推广,降低粮食生产成本;适当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强农业、粮食生产领域的科技投入,不断提高粮食生产力;政府加大对粮食种植的支持力度,加强财政、金融支持。
【分析】本题以莫桑比克赛赛市为背景,考查地势特点及判断理由、发展现代农业的社会经济条件、农业可促进哪些工业部门的发展以及应对粮食安全可采取的措施。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
(1)本题考查地势特点及判断理由。根据河流的流向大致为自西北流向东南,可以判断该区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或北高南低。
(2)本题考查发展发展现代农业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政策,技术,市场,劳动力,交通,工业发展程度,农业基础等方面分析。中非合作有一定的农业基础;“引进无人机技术用于田间管理”可见该地农业发展的技术比较先进;“逐渐从单一的水稻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发展成家畜养殖、大棚蔬菜、白酒酿造、牛肉加工等农业多元化经营”可知,农业类型多样,多元化经营,具备现代农业的发展特点;据图可知,该地位于沿海且有铁路经过,海陆交通便利;“由中国带资管理的中非农业合作项目”可见当地的农业发展有政策支持。
(3)本题考查农业可促进哪些工业部门的发展。大的工业部门分类有12类,涉及到与该农业发展有关的工业部门有化学工业(如农药,化肥)、机械制造业(生产农业机械)、建材制造业(农业基础设施)、食品工业(如食品加工)等。
(4)本题考查应对粮食安全可采取的措施。主要可以从科技支持,政策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发展模式入手。根据材料“全世界1/4人口面临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可知,中国要限制粮食出口,保证本国需求;根据莫桑比克赛赛市的发展模式,可知我国也需加大现代化农业推广,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 ,适当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强农业、粮食生产领域的科技投入,不断提高粮食生产力,满足国内粮食需求;政府加大对粮食种植的支持力度,加强财政、金融支持,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不断发展。
16.(2020·浙江·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梨树县(123°E,43.5°N)位于吉林省中部平原区,是玉米生产大县,年均降水602mm,冬春风速大。几年前,因过度耕作,耕作层流失严重,近年大力推广“宽窄行种植,秸秆全覆盖”的“梨树模式”,在玉米提质增产的同时实现了耕作层的保护。下图为玉米宽窄行种植与传统均匀垄种植对比示意图。
(1)梨树县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当地主要地带性土壤类型为________。
(2)说明南方丘陵地区不宜推广该种模式的理由。
(3)简析宽窄行种植法对当地土壤的保护作用。
【答案】(1)商品谷物农业;黑土(棕壤或黑钙土)
(2)地块破碎,面积小,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地形坡度大,降水多,宽间距更易水土流失。
(3)松土利于土壤在雨季储存水分并提高透气性;留茬收割、覆田减少风蚀、水蚀并抑制蒸发﹔秸秤还田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施用;宽窄交替种植利于土壤休养。
【分析】本题以梨树县农业生产模式为材料,考查区域农业生产的有关知识,难度一般。
【详解】
(1)由材料可知,梨树县位于吉林省中部平原地区,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大,是主要玉米种植区,其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东北平原地区土壤为黑土。
(2)梨树县发展农业生产的模式为梨树模式,采用宽窄行种植,秸秆全覆盖,机械化水平高。主要是由于该地以平原地形为主,适宜大规模机械化经营。而南方丘陵地区,地势起伏大,且地块较小,不适宜机械化。同时,如果宽窄行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所以南方丘陵地区不适宜发展梨树模式。
(3)由图片可知,宽窄行耕作,在拔节前,宽行深度松土,松土利于土壤在雨季储存水分并提高透气性;秋季时宽行整地,窄行收割留茬,留茬收割、覆田减少风蚀、水蚀并抑制蒸发﹔来年春季形成新的窄行苗带,冬季留茬搅碎还田,秸秤还田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施用;同时,宽窄交替种植利于土壤休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解密15 区域经济发展(讲义)-【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共40页。
这是一份解密15 区域经济发展(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原卷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丁为,据统计图可推测四省市区,图中代表川渝城市群的是,图中山地森林植被主要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解密10 工业生产(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新疆发展电解铝产业的优势是,该地最适宜引进新社区的工厂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