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密15 选择性必修二 经济与社会生活(讲义)-【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全国通用)
展开这是一份解密15 选择性必修二 经济与社会生活(讲义)-【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全国通用),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村落,交通与社会变迁,医疗与公共卫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解密15 选择性必修二 经济与社会生活
考点热度 ★★★★★
内容索引
核心考点1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核心考点2: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2021年高考涉及知识点分布
考点 | 由高考知核心知识点 |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 (2021 山东卷 05)经济重心南移与古代中国粮食产区 (2021 湖南卷 05)稻麦复种与精耕细作 |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 (2021 浙江卷1月 18)英国制陶业的机器化 |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 (2021 浙江卷1月 04)北宋都城商业的发展 (2021 浙江卷1月 08)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的趋势 (2021 北京卷 15)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贸易 |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 (2021 浙江卷1月 04)北宋都城商业的发展 |
交通与社会变迁 | (2021 浙江卷6月 10)近代交通工具在中国的传播 |
考情考向分析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劳作与经济活动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了解自古以来中外不同人群的生产活动、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方式的变迁,将有利于学生认识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生活的互动关系,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认识。
1、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历史影响;了解现代农业、渔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2、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了解历史上劳动工具的变化和主要劳作方式;认识近代以来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智能技术等的出现对改变人们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意义;充分认识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3、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的意义;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民居的差异及其特征;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
5、交通与社会变迁
了解古代的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认识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意义。
6、医疗与公共卫生
知道古代历史上疫病的流行与影响;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了解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核心考点一 商业贸易与社会生活
一、中国古代商业贸贸易的发展
1、商业的起源
时间:原始社会后期。
条件: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交换。
2、古代中国的国内贸易
商朝:
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
商业贸易遍及商朝统治区域和周边地区
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
春秋战国:
“工商食官”的格局被打破
秦汉:
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商品流通
隋唐到两宋:
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
元明清时期:
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
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
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兴盛
二、世界贸易的发展
1、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大规模殖民扩张
17——18世纪,英、荷、法等欧洲国家纷纷加入殖民地争夺行列,建立海外殖民地。
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需要广阔的国际市场倾销商品和获取原材料;
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
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除了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材料外,还利用资本输出,控制落后国家经济命脉,抢占更多的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被迫加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三、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1、商贸中心的转移
欧洲:商贸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城市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下降,里斯本、塞维尔、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和伦丹等城市先后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
亚洲:16—17世纪,在东亚海域形成了新的亚洲贸易中心。
葡萄牙殖民者经营从印度经澳门到日本的三角贸易;西班牙殖民者开辟了从马尼拉至墨西哥的贸易航线。果阿、澳门、长崎、马尼拉成为国际贸易的枢纽
2、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1)欧洲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概况:开始出现商品交易所、证券交易所、银行、百货公司、新型股份贸易公司,这些公司在世界各地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对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发挥了重要作用。
代表:
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
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
16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
1694年,英格兰银行创立,是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各项职能的银行
17世纪后,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
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
1892年,德国出现有限责任公司
为了有效地垄断对外贸易,英国和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荷兰和法国分别成立西印度公司。这些贸易公司由国家给予种种特权,在世界各地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对西欧资本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
考法一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1.(2021年浙江卷1月)汴京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占定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条线之类”。材料反映了北宋
A.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B.商业活动脱离了官吏监管
C.“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D.商人地位远比一般平民优越
【答案】A
【解析】
材料“汴京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体现的是北宋时期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A正确;当时的商业活动仍然受到政府的监管,B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中国封建社会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D排除。故选A。
2.(2021年浙江卷1月)有学者认为,以大历史观审视,明至清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与文化无疑具有阶段性的总汇性质;也必须注意到,这一时期为传统中国迈入近代社会培植了活性因子,准备了运作机制。下列项中,能体现“活性因子”的有
①市民阶层的壮大②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
③商品经济的繁荣④近代民权意识的勃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
材料中的“活性因子”指的是明清时期在经济方面的表现,因此可得出有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市民阶层的壮大,故A①③项正确;君主专制不属于“活性因子”。而明清时期并没有近代的民权意识,且勃兴的说法更不符合史实。故②④错误,排除BCD。
考法二 世界贸易的发展
15.(2021年北京卷)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 史实 | 结论 |
A | 16世纪,葡萄牙占据了好望角、马六甲、澳门等地 | 葡萄牙垄断了整个欧亚大陆的贸易 |
B | 1670年,荷兰商船总吨位达568万吨,超过了法、英、西、葡等国的总和 | 17世纪末,荷兰开始成为海上霸主 |
C | 19世纪,德国开通了通往非洲和澳大利亚的航线,还与美国缔约通商 | 标志着以德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D | 1947—1993年,关贸总协定召开8次关税会议,议定了各会员国彼此免税的项目 | 促进了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关贸总协定是一个政府间缔结的有关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它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1947—1993年,关贸总协定召开8次关税会议,议定了各会员国彼此免税的项目,促进了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葡萄牙没有垄断整个欧亚大陆的贸易,排除A项; 17世纪中叶,荷兰已达到了商业繁荣的顶点,成为17世纪海上殖民强国,B项时间错误,排除B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C项。故选D项。
1.侯家驹在《中国经济史》中指出:“(魏晋时期)这种定期市集在长江流域的江北,则称为草市……草市多在城郊、水陆要道,可能起初为买卖秣草与燃料之场所,故名之,后乃扩大为定期集市。”材料表明草市
A.是专门买卖秣草与燃料的场所 B.都兴起于水陆交通要道
C.其出现说明交易场所不受限制 D.拓展了商业活动的空间
【答案】D
【解析】
材料“草市多在城郊、水陆要道,可能起初为买卖秣草与燃料之场所”体现的是草市范围的扩展,这主要和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有关,D项正确;草市是民间贸易场所,排除A项;草市形成的两个条件:距离城镇稍远和处于交通要道,排除B项;当时商业活动仍然受到政府严格监管,排除C项。故选D项。
2.如表所示是隋唐五代时期汉文商业契约文书(部分)的基本构成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类别 | 数量 | 构成 | 来源 | |
买卖 文书 | 动产买卖文书 | 约32件 | 卖牛契、买车具契、买马契、买奴契等 | 《吐鲁番出土文书》《敦煌契约文书辑校》《斯坦因所获吐鲁番文书研究》《英藏敦煌文献》《俄藏敦煌文献)等 |
不动产买卖文书 | 约43件 | 卖地契、卖宅舍地基契、卖田契 | ||
借贷文书 | 约163件 | 贷银钱、货粮食、贷布匹等,文书多以“XX举钱契"“XX便麦契”等形式出现,都为借货契约 | ||
租佃文书 | 约103件 | 庄园、土地租佃等,文书中有“XX夏田券"“XX佃田契"“XX租田契”等,皆是租赁、租佃的意思 | ||
雇佣文书 | 约93件 | 雇牛、雇驼、雇车、雇工等 | ||
其他 | 约103件 | 大多为混合型契约,如《唐开元二十四年(734年)二月左小礼租田借麦契)等 |
A.商业贸易主体多元化 B.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C.经济史研究史料全面 D.经济活动秩序较为规范
【答案】D
【解析】
根据表格内容可知,从吐鲁番、敦煌等地出土的文书中包括多种类型,而且内容规定详细,说明当时经济活动秩序较为规范,故选D;材料内容主要涉及文书类型和内容,没有涉及商业贸易的主体,排除A;根据文书的类型和内容不能说明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排除B;“研究史料全面”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C。
3.如图为唐代长安城商业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市”以外的商业区域。与“安史之乱”前相比,“安史之乱”后的长安城内
A.市以外经营行业的种类大大增加 B.商业活动日趋突破坊市功能的界限
C.官府对交易场所的限制更加严格 D.官府设市数量增加,坊的数量减少
【答案】B
【解析】
从两幅图片及注释对比来看,安史之乱后的长安城的娱乐场所、饮食服务业、零售与服务业等部分的分布相对分散,这说明的是当时商业活动日趋突破坊市功能的限制,B正确;材料未涉及经营种类的变化,A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对商业监管相对放松,C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
4.新航路开辟带来了动植物的全球交流,使世界人口激增。你认为人口的激增可大部分归功于如表
年份 | 1500 | 1600 | 1700 | 1750 | 1800 |
亚欧大陆人口数量 | 4.5亿 | 5.45亿 | 6.1亿 | 7.2亿 | 9亿 |
A.全球交流促使饮食结构与营养改善
B.新航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世界各地民族之间建立了密切联系
D.全球贸易连接着欧亚市场和消费者
【答案】A
【解析】
根据“新航路开辟带来了动植物的全球交流,使世界人口激增”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人口的激增应该得益于全球交流促进了高产作物的传播,使人类的饮食结构和营养得到改善,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动植物交流对人口增长的积极影响,不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各地民族之间联系的密切和全球贸易的影响,排除BCD。
核心考点二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一、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二、经济重心南移
1、原因:
人口南迁为南方补充了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本身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2、过程:
初步开发: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出现了建康人口上百万的大城市;
加速发展:中唐(安史之乱)以后,逐渐超过北方;扬州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南移完成,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苏湖熟,天下足。
3、影响:
经济重心的南移还带来文化重心的南移
考法一 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2021年湖南卷)宋孝宗时绍兴府赈灾,有人户状告“检放秋苗不尽不实”,朱熹受命调查后发现确实存在不实,但是当时用土大多已经种麦,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受灾面积。这反映了
A.绍兴府行政效率低下 B.理学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
C.宋代赈灾方式不合理 D.绍兴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答案】D
【解析】
根据“用土大多已经种麦”可以看出,绍兴当地实行稻麦轮作,“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可以看出当地清除了稻根,以便小麦的种植,由此可知,绍兴农业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行政效率,排除A;理学强调格物致知,“实事求是”是顾炎武“实学”的特点,排除B;材料主旨不是赈灾方式的问题,排除C。
考法二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2021年山东卷)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产粮区示意图。该时期是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B
【解析】
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主要产粮区主要是在黄河中下游,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时应该是隋唐时期,故选B;秦汉时期主要产粮区应该是在黄河中游,特别是关中地区,排除A;宋元和明清时期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长江中下游成为粮食的主要产区,与图示内容不符,排除CD。
1.下表为学术界对西汉时期大地产经营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据此可知,西汉时期的大地产经营
学者 | 代表观点 |
马新师 | 西汉前期与中期,大土地所有者的土地经营有三个突出特色:租佃经营、集 约经营以及具有商业经营色彩;西汉中期以后,大土地经营开始向田庄式经 营发展 |
王彦辉 | 武帝实行工商官营之前,各类地主采用的是分佃式的经营,而且与市场联系 密切;官营之后,由于社会资金大量回流农业,地主致力于土地经营,综合 性的自然经济体系形成 |
A.与经济环境变化有关 B.突显租佃经济的特点
C.冲击了重农抑商政策 D.有助于缓解土地兼并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马新师认为西汉大地产由租佃经营、集约经营及商业经营向田庄式经营发展,主要源于西汉中期以后土地的集中。王彦辉认为西汉大地产逐渐脱离市场联系,转向综合性的自然经济体系,主要源于工商官营政策。由此可见,西汉的大地产与社会经济环境变化有关,故A项正确;大地产经营改变了租佃经济,故排除B项;大地产经营的变化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构不成“冲击”,故排除C项;大地产经营会进一步强化土地兼并,故排除D项。故选A项。
2.下表为汉代不同农耕区的粮食生产状况。据此可知,汉代
农耕区域 | 劳动者成分 | 年人均田亩数 | 农作制度 | 平均亩产 | 粮食总收入量 |
南方 | 一个普通农民 | 23小亩 | 一年一热 | 1.37石 | 32石 |
北方 | 一个普通农民 | 30小亩 | 一年一热 | 1.5石 | 45石 |
西北 | 一个屯田卒 | 74小亩 | 一年一熟 | 0.4石 | 29石 |
A.精耕细作农业推广迅速 B.耕地利用率显著提高
C.南方耕作技术获得进展 D.区城经济发展不平衡
【答案】D
【解析】
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汉代不同农耕区的粮食生产状况不一,人均田亩数、平均亩产和粮食总收入量都不相同,由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D项正确;根据表格内容只能说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能说明精耕细作农业推广迅速、耕地利用率提高,更不能体现南方耕作技术获得进展,排除ABC项。故选D项。
3.如表反映了清朝前期雍正到嘉庆年间土地与人口变化的情况.据此,可以推知
| 时间 | 人口(亿) | 全国耕地(万顷) | 人均耕地(亩) |
雍正 | 1734 | 1.0942 | 820.35 | 7.50 |
乾隆 | 1753 | 1.8368 | 677.58 | 3.69 |
乾隆 | 1784 | 2.8633 | 700.94 | 2.45 |
嘉庆 | 1812 | 3.3370 | 727.08 | 2.18 |
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B.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C.传统农业逐渐没落 D.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答案】D
【解析】
由材料数据可知,清朝前期雍正到嘉庆年间人口大量增加,耕地却越来越少,即越来越少的耕地养活着越来越多的人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和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有密切关系,D项正确;材料不是强调土地兼并,排除A项;资本主义萌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人均耕地的减少不能作为传统农业的逐渐没落的证明,排除C项。故选D项。
4.对比图1、图2中汉武帝时期和南北朝时期我国农牧分界线的变化。这一农牧分界线的变化
图1汉武帝时期农牧分界线 | 图2南北朝时期农牧分界线 |
A.缘于北方农业耕作技术退步 B.反映南北经济逐渐趋于平衡
C.体现南方游牧经济发展迅速 D.说明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
【答案】D
【解析】
根据图片信息可知,从汉代到南北朝时期,我国农牧分界线南移,北方很多耕地变成了牧区。主要是由于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南下,北方政局动荡,农耕经济遭到破坏,游牧区扩大;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大量北民南迁,推动了南方农耕经济的发展,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可见政局变化影响了中国的经济格局,D项正确;图片信息不能反映当时的农业耕作技术发展情况,排除A项;南北经济趋于平衡是在唐中后期,排除B项;农牧分界线南移并不能体现“南方游牧经济发展迅速”,排除C项。故选D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解密15 选择性必修二 经济与社会生活(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的基本构成情况,据如表可知,当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解密15 选择性必修二 经济与社会生活(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的基本构成情况,据如表可知,当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解密14 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复习讲义)-【高频考点解密】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统编版通用),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粮食生产与社会生活,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商业贸易与社会生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