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总结提升(一) 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总结提升(一) 学案(学生版+教师版),共11页。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总结提升(一)一、先秦至秦汉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创新二、先秦至秦汉时期统治思想的演变1.商朝的天命思想商朝时期,天命思想盛行,商人作重大决策时都要占卜天命。天命思想是生产力落后和敬畏大自然的产物。2.周朝的宗法思想周朝以宗法血缘作为分配和继承政治权力的依据,宗法思想盛行,形成了严格的贵族等级序列,中国社会从对神的崇拜转化为对祖先的崇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战国的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主张富国强兵、依法治国、专制集权,适应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的社会现实,受到各个诸侯国统治者的推崇。但是秦朝推崇法家思想,二世而亡,引发了人们对法家思想的反思。4.汉代的儒家思想西汉董仲舒发展了儒家思想体系,具有“外儒内法”的特点。汉武帝尊崇儒术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乃至东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秦汉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中的贡献1.大一统的观念认同秦朝建立后,废分封行郡县,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基础。大一统的观念逐渐形成并固定下来。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采取措施,使大一统观念得以巩固和发展。从此以后,“大一统”观念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2.中央集权的制度认同秦汉时期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时期。随着秦统一王朝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应运而生,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又高度集中于皇帝。与皇帝制度相适应的是一套完整的官僚机构和官僚体系,保障了中央集权制度有效地实施。3.中华文明的文化认同秦汉时期是一个由文化多元逐渐走向文化相对统一的时期。秦汉时期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很快实现了“书同文”“行同伦”,汉代以后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儒家思想被用来作为统一思想、道德和文化的武器。从此,统一的价值体系形成了。1.分封制下的权力分配典例 (2023·秦皇岛高一阶段练习)文字最初是用于祭祀活动。西周时期,周天子垄断青铜器铸造权和对文字的解释权,并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赠予诸侯,由诸侯带到各自的封地。周天子旨在( )A.确立君主集权 B.强化祭祀活动C.构建政治认同 D.统一全国文字2.诸子百家思想异同典例 (2022·宁乡高二期末)百家争鸣时期,孔子提出克己复礼,老子提出无为而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主张中央集权。其共同的政治目的可能是( )A.恢复周礼 B.建立君主专制C.维护统一 D.重建社会秩序3.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区别典例 (2023·合肥模拟预测)秦始皇设御史大夫,由左右亲信出任,负责起草诰命文书,皇帝制书、诏书下达也多由御史大夫承转。有些政事皇帝不愿差使丞相,会直接交给御史大夫办理。由此可见,秦始皇设立御史大夫的目的是( )A.牵制丞相,加强君权B.辅佐丞相,处理军政事务C.掌控军权,统领全国D.控制郡县,加强中央集权4.全面认识土地兼并典例 (2022·兰州高一期中)图一、图二所示均为河北安平汉墓壁画中的部分关于当地庄园生活的修复图案,其恢宏的场面和宏大的规模印证了《史记》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的记载。这类庄园的兴起( )图一 图二A.缓解了社会的贫富分化B.得益于政府的重农政策C.侵蚀了皇权专制的根基D.挤压了商人的利润空间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总结提升(一)一、先秦至秦汉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创新二、先秦至秦汉时期统治思想的演变1.商朝的天命思想商朝时期,天命思想盛行,商人作重大决策时都要占卜天命。天命思想是生产力落后和敬畏大自然的产物。2.周朝的宗法思想周朝以宗法血缘作为分配和继承政治权力的依据,宗法思想盛行,形成了严格的贵族等级序列,中国社会从对神的崇拜转化为对祖先的崇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战国的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主张富国强兵、依法治国、专制集权,适应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的社会现实,受到各个诸侯国统治者的推崇。但是秦朝推崇法家思想,二世而亡,引发了人们对法家思想的反思。4.汉代的儒家思想西汉董仲舒发展了儒家思想体系,具有“外儒内法”的特点。汉武帝尊崇儒术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乃至东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秦汉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中的贡献1.大一统的观念认同秦朝建立后,废分封行郡县,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基础。大一统的观念逐渐形成并固定下来。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采取措施,使大一统观念得以巩固和发展。从此以后,“大一统”观念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2.中央集权的制度认同秦汉时期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时期。随着秦统一王朝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应运而生,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又高度集中于皇帝。与皇帝制度相适应的是一套完整的官僚机构和官僚体系,保障了中央集权制度有效地实施。3.中华文明的文化认同秦汉时期是一个由文化多元逐渐走向文化相对统一的时期。秦汉时期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很快实现了“书同文”“行同伦”,汉代以后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儒家思想被用来作为统一思想、道德和文化的武器。从此,统一的价值体系形成了。1.分封制下的权力分配典例 (2023·秦皇岛高一阶段练习)文字最初是用于祭祀活动。西周时期,周天子垄断青铜器铸造权和对文字的解释权,并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赠予诸侯,由诸侯带到各自的封地。周天子旨在( )A.确立君主集权 B.强化祭祀活动C.构建政治认同 D.统一全国文字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周天子借分封诸侯,传播文字,构建政治认同,以巩固其“天下共主”地位,C项正确;西周时期尚未形成君主集权,排除A项;题干信息强调文字的作用,并非祭祀活动,排除B项;统一全国文字的说法有误,且在材料中也得不到体现,排除D项。2.诸子百家思想异同典例 (2022·宁乡高二期末)百家争鸣时期,孔子提出克己复礼,老子提出无为而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主张中央集权。其共同的政治目的可能是( )A.恢复周礼 B.建立君主专制C.维护统一 D.重建社会秩序答案 D解析 材料体现了不同的学派提出了不同的主张,但都是针对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都是要重建稳定的社会秩序,D项正确;A项是儒家的目的,B、C项是法家的目的,均排除。3.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区别典例 (2023·合肥模拟预测)秦始皇设御史大夫,由左右亲信出任,负责起草诰命文书,皇帝制书、诏书下达也多由御史大夫承转。有些政事皇帝不愿差使丞相,会直接交给御史大夫办理。由此可见,秦始皇设立御史大夫的目的是( )A.牵制丞相,加强君权B.辅佐丞相,处理军政事务C.掌控军权,统领全国D.控制郡县,加强中央集权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牵制丞相,以加强君权,A项正确;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系统,排除B项;秦朝设太尉主管军事,排除C项;材料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D项。4.全面认识土地兼并典例 (2022·兰州高一期中)图一、图二所示均为河北安平汉墓壁画中的部分关于当地庄园生活的修复图案,其恢宏的场面和宏大的规模印证了《史记》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的记载。这类庄园的兴起( ) 图一 图二A.缓解了社会的贫富分化B.得益于政府的重农政策C.侵蚀了皇权专制的根基D.挤压了商人的利润空间答案 C解析 通过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汉代豪强地主的庄园堪比“千户侯”,此类庄园经济独立、军事防御设施相对完善,不利于小农经济的稳定,威胁中央集权,侵蚀了皇权专制的根基,C项正确;庄园经济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排除A项;汉代豪强地主庄园并非政府重农政策的产物,排除B项;汉代庄园经济以自给自足为主,产品很少进入市场,排除D项。时期中央体制地方体制选官体制西周家国一体,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地方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世卿世禄制秦朝创设三公九卿制,首次建立君主集权于上、行政分权于下的体制推行郡县制,用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推行军功爵制度;“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汉朝设立中外朝制度,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郡国并行;推恩令;刺史创设察举制,有利于人才选拔,后期出现问题周天子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下的诸侯拥有较大自主权。虽然分封制下的诸侯对周王负有一系列义务,但诸侯同时享有再次分封、设置封地内官员等一系列的权力,拥有较大的自主性。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西周后期出现了诸侯分裂割据的现象。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迥异,但他们重构社会秩序的时代追求基本一致。诸子百家因阶级立场等因素的不同,各自提出了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无论具体思想主张有何差异,其目的基本一致,都是试图用自己的理论重构社会秩序。君主专制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而中央集权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1)“君主专制”是一种决策方式,其特点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更多地体现为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材料中多体现为对中央机构的调整。(2)“中央集权”是针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而言,是一种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与地方分权相对。其特点是全国军、政、财等大权都归属中央,地方必须绝对听命于中央,没有任何独立性。材料中多体现为对地方机构的调整。土地兼并严重危害封建统治,但是一定程度、一定时期也促进社会发展。自耕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会严重地影响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失地农民增多,还会激化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地主豪强势力发展到一定程度,还会转化为地方割据势力。以上,都对封建统治产生严重威胁。但是大土地所有制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另外土地经营方式也在变化,随着土地兼并的发展,租佃式经营逐渐超过自耕农式经营,在明清成为最主要的经营方式。时期中央体制地方体制选官体制西周家国一体,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地方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世卿世禄制秦朝创设三公九卿制,首次建立君主集权于上、行政分权于下的体制推行郡县制,用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推行军功爵制度;“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汉朝设立中外朝制度,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郡国并行;推恩令;刺史创设察举制,有利于人才选拔,后期出现问题周天子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下的诸侯拥有较大自主权。虽然分封制下的诸侯对周王负有一系列义务,但诸侯同时享有再次分封、设置封地内官员等一系列的权力,拥有较大的自主性。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西周后期出现了诸侯分裂割据的现象。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迥异,但他们重构社会秩序的时代追求基本一致。诸子百家因阶级立场等因素的不同,各自提出了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无论具体思想主张有何差异,其目的基本一致,都是试图用自己的理论重构社会秩序。君主专制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而中央集权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1)“君主专制”是一种决策方式,其特点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更多地体现为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材料中多体现为对中央机构的调整。(2)“中央集权”是针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而言,是一种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与地方分权相对。其特点是全国军、政、财等大权都归属中央,地方必须绝对听命于中央,没有任何独立性。材料中多体现为对地方机构的调整。土地兼并严重危害封建统治,但是一定程度、一定时期也促进社会发展。自耕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会严重地影响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失地农民增多,还会激化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地主豪强势力发展到一定程度,还会转化为地方割据势力。以上,都对封建统治产生严重威胁。但是大土地所有制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另外土地经营方式也在变化,随着土地兼并的发展,租佃式经营逐渐超过自耕农式经营,在明清成为最主要的经营方式。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总结提升(一)一、先秦至秦汉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创新二、先秦至秦汉时期统治思想的演变1.商朝的天命思想商朝时期,天命思想盛行,商人作重大决策时都要占卜天命。天命思想是生产力落后和敬畏大自然的产物。2.周朝的宗法思想周朝以宗法血缘作为分配和继承政治权力的依据,宗法思想盛行,形成了严格的贵族等级序列,中国社会从对神的崇拜转化为对祖先的崇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战国的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主张富国强兵、依法治国、专制集权,适应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的社会现实,受到各个诸侯国统治者的推崇。但是秦朝推崇法家思想,二世而亡,引发了人们对法家思想的反思。4.汉代的儒家思想西汉董仲舒发展了儒家思想体系,具有“外儒内法”的特点。汉武帝尊崇儒术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乃至东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秦汉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中的贡献1.大一统的观念认同秦朝建立后,废分封行郡县,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基础。大一统的观念逐渐形成并固定下来。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采取措施,使大一统观念得以巩固和发展。从此以后,“大一统”观念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2.中央集权的制度认同秦汉时期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时期。随着秦统一王朝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应运而生,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又高度集中于皇帝。与皇帝制度相适应的是一套完整的官僚机构和官僚体系,保障了中央集权制度有效地实施。3.中华文明的文化认同秦汉时期是一个由文化多元逐渐走向文化相对统一的时期。秦汉时期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很快实现了“书同文”“行同伦”,汉代以后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儒家思想被用来作为统一思想、道德和文化的武器。从此,统一的价值体系形成了。1.分封制下的权力分配典例 (2023·秦皇岛高一阶段练习)文字最初是用于祭祀活动。西周时期,周天子垄断青铜器铸造权和对文字的解释权,并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赠予诸侯,由诸侯带到各自的封地。周天子旨在( )A.确立君主集权 B.强化祭祀活动C.构建政治认同 D.统一全国文字2.诸子百家思想异同典例 (2022·宁乡高二期末)百家争鸣时期,孔子提出克己复礼,老子提出无为而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主张中央集权。其共同的政治目的可能是( )A.恢复周礼 B.建立君主专制C.维护统一 D.重建社会秩序3.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区别典例 (2023·合肥模拟预测)秦始皇设御史大夫,由左右亲信出任,负责起草诰命文书,皇帝制书、诏书下达也多由御史大夫承转。有些政事皇帝不愿差使丞相,会直接交给御史大夫办理。由此可见,秦始皇设立御史大夫的目的是( )A.牵制丞相,加强君权B.辅佐丞相,处理军政事务C.掌控军权,统领全国D.控制郡县,加强中央集权4.全面认识土地兼并典例 (2022·兰州高一期中)图一、图二所示均为河北安平汉墓壁画中的部分关于当地庄园生活的修复图案,其恢宏的场面和宏大的规模印证了《史记》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的记载。这类庄园的兴起( )图一 图二A.缓解了社会的贫富分化B.得益于政府的重农政策C.侵蚀了皇权专制的根基D.挤压了商人的利润空间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总结提升(一)一、先秦至秦汉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创新二、先秦至秦汉时期统治思想的演变1.商朝的天命思想商朝时期,天命思想盛行,商人作重大决策时都要占卜天命。天命思想是生产力落后和敬畏大自然的产物。2.周朝的宗法思想周朝以宗法血缘作为分配和继承政治权力的依据,宗法思想盛行,形成了严格的贵族等级序列,中国社会从对神的崇拜转化为对祖先的崇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战国的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主张富国强兵、依法治国、专制集权,适应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的社会现实,受到各个诸侯国统治者的推崇。但是秦朝推崇法家思想,二世而亡,引发了人们对法家思想的反思。4.汉代的儒家思想西汉董仲舒发展了儒家思想体系,具有“外儒内法”的特点。汉武帝尊崇儒术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乃至东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秦汉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中的贡献1.大一统的观念认同秦朝建立后,废分封行郡县,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基础。大一统的观念逐渐形成并固定下来。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采取措施,使大一统观念得以巩固和发展。从此以后,“大一统”观念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2.中央集权的制度认同秦汉时期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时期。随着秦统一王朝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应运而生,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又高度集中于皇帝。与皇帝制度相适应的是一套完整的官僚机构和官僚体系,保障了中央集权制度有效地实施。3.中华文明的文化认同秦汉时期是一个由文化多元逐渐走向文化相对统一的时期。秦汉时期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很快实现了“书同文”“行同伦”,汉代以后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儒家思想被用来作为统一思想、道德和文化的武器。从此,统一的价值体系形成了。1.分封制下的权力分配典例 (2023·秦皇岛高一阶段练习)文字最初是用于祭祀活动。西周时期,周天子垄断青铜器铸造权和对文字的解释权,并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赠予诸侯,由诸侯带到各自的封地。周天子旨在( )A.确立君主集权 B.强化祭祀活动C.构建政治认同 D.统一全国文字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周天子借分封诸侯,传播文字,构建政治认同,以巩固其“天下共主”地位,C项正确;西周时期尚未形成君主集权,排除A项;题干信息强调文字的作用,并非祭祀活动,排除B项;统一全国文字的说法有误,且在材料中也得不到体现,排除D项。2.诸子百家思想异同典例 (2022·宁乡高二期末)百家争鸣时期,孔子提出克己复礼,老子提出无为而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主张中央集权。其共同的政治目的可能是( )A.恢复周礼 B.建立君主专制C.维护统一 D.重建社会秩序答案 D解析 材料体现了不同的学派提出了不同的主张,但都是针对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都是要重建稳定的社会秩序,D项正确;A项是儒家的目的,B、C项是法家的目的,均排除。3.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区别典例 (2023·合肥模拟预测)秦始皇设御史大夫,由左右亲信出任,负责起草诰命文书,皇帝制书、诏书下达也多由御史大夫承转。有些政事皇帝不愿差使丞相,会直接交给御史大夫办理。由此可见,秦始皇设立御史大夫的目的是( )A.牵制丞相,加强君权B.辅佐丞相,处理军政事务C.掌控军权,统领全国D.控制郡县,加强中央集权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牵制丞相,以加强君权,A项正确;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系统,排除B项;秦朝设太尉主管军事,排除C项;材料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D项。4.全面认识土地兼并典例 (2022·兰州高一期中)图一、图二所示均为河北安平汉墓壁画中的部分关于当地庄园生活的修复图案,其恢宏的场面和宏大的规模印证了《史记》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的记载。这类庄园的兴起( ) 图一 图二A.缓解了社会的贫富分化B.得益于政府的重农政策C.侵蚀了皇权专制的根基D.挤压了商人的利润空间答案 C解析 通过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汉代豪强地主的庄园堪比“千户侯”,此类庄园经济独立、军事防御设施相对完善,不利于小农经济的稳定,威胁中央集权,侵蚀了皇权专制的根基,C项正确;庄园经济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排除A项;汉代豪强地主庄园并非政府重农政策的产物,排除B项;汉代庄园经济以自给自足为主,产品很少进入市场,排除D项。时期中央体制地方体制选官体制西周家国一体,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地方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世卿世禄制秦朝创设三公九卿制,首次建立君主集权于上、行政分权于下的体制推行郡县制,用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推行军功爵制度;“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汉朝设立中外朝制度,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郡国并行;推恩令;刺史创设察举制,有利于人才选拔,后期出现问题周天子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下的诸侯拥有较大自主权。虽然分封制下的诸侯对周王负有一系列义务,但诸侯同时享有再次分封、设置封地内官员等一系列的权力,拥有较大的自主性。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西周后期出现了诸侯分裂割据的现象。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迥异,但他们重构社会秩序的时代追求基本一致。诸子百家因阶级立场等因素的不同,各自提出了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无论具体思想主张有何差异,其目的基本一致,都是试图用自己的理论重构社会秩序。君主专制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而中央集权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1)“君主专制”是一种决策方式,其特点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更多地体现为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材料中多体现为对中央机构的调整。(2)“中央集权”是针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而言,是一种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与地方分权相对。其特点是全国军、政、财等大权都归属中央,地方必须绝对听命于中央,没有任何独立性。材料中多体现为对地方机构的调整。土地兼并严重危害封建统治,但是一定程度、一定时期也促进社会发展。自耕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会严重地影响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失地农民增多,还会激化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地主豪强势力发展到一定程度,还会转化为地方割据势力。以上,都对封建统治产生严重威胁。但是大土地所有制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另外土地经营方式也在变化,随着土地兼并的发展,租佃式经营逐渐超过自耕农式经营,在明清成为最主要的经营方式。时期中央体制地方体制选官体制西周家国一体,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地方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世卿世禄制秦朝创设三公九卿制,首次建立君主集权于上、行政分权于下的体制推行郡县制,用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推行军功爵制度;“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汉朝设立中外朝制度,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郡国并行;推恩令;刺史创设察举制,有利于人才选拔,后期出现问题周天子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下的诸侯拥有较大自主权。虽然分封制下的诸侯对周王负有一系列义务,但诸侯同时享有再次分封、设置封地内官员等一系列的权力,拥有较大的自主性。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西周后期出现了诸侯分裂割据的现象。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迥异,但他们重构社会秩序的时代追求基本一致。诸子百家因阶级立场等因素的不同,各自提出了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无论具体思想主张有何差异,其目的基本一致,都是试图用自己的理论重构社会秩序。君主专制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而中央集权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1)“君主专制”是一种决策方式,其特点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更多地体现为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材料中多体现为对中央机构的调整。(2)“中央集权”是针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而言,是一种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与地方分权相对。其特点是全国军、政、财等大权都归属中央,地方必须绝对听命于中央,没有任何独立性。材料中多体现为对地方机构的调整。土地兼并严重危害封建统治,但是一定程度、一定时期也促进社会发展。自耕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会严重地影响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失地农民增多,还会激化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地主豪强势力发展到一定程度,还会转化为地方割据势力。以上,都对封建统治产生严重威胁。但是大土地所有制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另外土地经营方式也在变化,随着土地兼并的发展,租佃式经营逐渐超过自耕农式经营,在明清成为最主要的经营方式。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