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案)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
展开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比较与测量 第7节《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主要内容是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学生在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比较大小和测量长度的方法,本节课将通过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的长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测量的概念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纸带和尺子的测量方法,掌握使用尺子测量长度的基本步骤。
2. 能力目标:能够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大小。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使用尺子测量长度的基本步骤,学会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大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测量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大小和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对于比较和测量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尺子和纸带,并且能够简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然而,他们可能还不太熟悉使用尺子进行准确测量的步骤,也需要进一步培养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1. 老师出示一张纸带和一把尺子,引导学生观察并回顾纸带和尺子的外观特点。
2. 老师提问:“你们知道纸带和尺子有什么作用吗?我们平时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它们?”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学生回答:"纸带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尺子也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我们在画图、做手工等时候会用到它们。"
第二环节:引入测量方法
1. 老师示范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介绍尺子的刻度和单位(厘米)。
老师拿起一根铅笔,示范使用尺子测量其长度。
2. 老师指导学生使用尺子测量教室内的几个物体的长度,并让学生记录测量结果。
学生们轮流拿起尺子,测量桌子、椅子、书本等物体的长度,并记录在本子上。
第三环节:比较纸带和尺子的长度
1. 老师出示一段纸带和一把尺子,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两者的长度。
老师将一段纸带和一把尺子放在黑板上,让学生仔细观察两者的长度。
2. 老师提问:“你们觉得纸带和尺子哪个更长?为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引导他们注意纸带和尺子的刻度和单位。
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有的学生认为纸带更长,有的学生认为尺子更长。老师引导学生注意尺子刻度上的数字表示长度,纸带上也有刻度,但没有数字。
3. 老师让学生使用尺子测量纸带的长度,并与尺子的长度进行比较。
老师发给每个学生一段纸带,要求学生使用尺子测量纸带的长度,并记录在本子上。然后学生将纸带的长度与尺子的长度进行比较。
第四环节:拓展练习
1. 老师出示几个不同长度的物体,让学生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比较它们的长度大小。
老师拿出一支铅笔、一本书和一张纸,放在桌子上,让学生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然后学生将这些物体的长度进行比较。
2.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自行选择几个物体进行测量和比较,并记录测量结果。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几个不同的物体进行测量和比较,记录测量结果,并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发现。
第五环节:总结归纳
1. 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使用尺子测量长度的基本步骤,并强调比较不同物体长度的方法。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使用尺子测量长度的步骤:将尺子的一端对齐物体的一端,然后读取尺子上的刻度数字。同时,强调比较不同物体长度时要注意刻度的大小。
2. 老师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和比较,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比较的能力。
老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和比较,例如比较不同人的身高、不同水果的大小等,以提高他们的测量准确性和比较能力。
六、板书设计:
尺子:刻度、单位(厘米)
纸带:长度比较
测量长度的基本步骤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的长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测量的概念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示范和引导,让学生亲自操作和参与比较测量的过程。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表现出了较好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通过小组活动,学生不仅巩固了测量的方法,还培养了合作和交流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鼓励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