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宣城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共26页。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宣城市六校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1. 下列关于体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外液的含量多于细胞内液
B.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C. 尿液、汗液都不属于体液
D. 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之间要进行物质交换
2. 如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
A. ① B. ③ C. ② D. ④
3.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组织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与蛋白质含量
B. 胎儿的血浆中含有能与各种病原体相结合的蛋白质
C. 性激素、尿素、神经递质均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D. 内环境的稳态就是保持pH、渗透压及温度的相对稳定
4.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A. 肝糖原 B. 乳酸 C. 水 D. 葡萄糖
5. 神经细胞在接受外界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中,下列有关Na+、K+跨膜运输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Na+通过主动运输到神经细胞内 B. K+通过被动运输到神经细胞内
C. Na+通过被动运输到神经细胞内 D. K+通过主动运输到神经细胞外
6. 若给予如图所示神经细胞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偏转的方向依次是( )
A. 向右偏转 B. 先向右偏转,后向左偏转
C. 向左偏转 D. 先向左偏转,后向右偏转
7. 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不需要能量
B. ③内的递质只能经④释放再作用于⑥
C. 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①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
D. 经④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
8. 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 下丘脑既参与神经调节又参与体液调节
C. 自主神经系统能完全自主控制内脏活动
D. 饮酒过量后呼吸急促,这与脑干的生理功能有关
9. 下列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量饮水会导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
B. 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C.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
D. 肾脏是机体调节水分平衡的唯一器官
10.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寒冷刺激使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升高属于体液调节
B. 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来调节生理过程
C. 寒冷刺激使骨骼肌战栗属于神经调节
D. 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受神经系统的控制
11. 如图中三条曲线中分别表示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为( )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③③② D. ①①②
12.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下丘脑细胞可以合成甲状腺激素受体
B. 中枢神经细胞存在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C. 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都会影响生长发育
D. 甲状腺通过导管将甲状腺激素分泌到血液中
13. 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如图表示刺激使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兴奋的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4. 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动植物细胞都能合成激素
B. 激素定向运输至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C. 激素具有量少作用效果大的特点
D. 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15. 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糖尿病是由摄入过量的糖引起的
B. 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升高
C. 胰岛素分泌过少可引起糖尿病的发生
D. 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既能升髙血糖也能降低血糖
16. 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图所示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a引起下丘脑的神经中枢产生电位变化
B. b引起下丘脑分泌②胰岛素
C. c引起下丘脑合成③抗利尿激素
D. d引起下丘脑分泌④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17. 下列关于自主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
B. 排尿时,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
C. 洗澡时受到冷水刺激后引起心跳加快源于交感神经兴奋
D.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18. 下列有关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狗在进食时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
B. 条件反射消退之后,不会再建立相同的条件反射
C. 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
D. 与非条件反射相比,条件反射使动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19. 下列关于情绪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情绪是人对环境作出的反应,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B. 消极情绪会促使人体激素超量分泌引起内分泌紊乱
C. 人可以调整自己的情绪,长期情绪低落可能导致抑郁症
D. 良好人际关系和适量运动可以减少情绪波动
20. 如图表示信息分子传导的一种方式。甲表示产生信息分子X的细胞,乙表示X的靶细胞。下列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
A. 甲是感受器细胞,乙是肌细胞,X可使乙发生膜电位的变化
B. 甲是甲状腺细胞,乙是肝脏细胞,X可加快乙的新陈代谢
C. 甲是胰岛A细胞,乙是肌细胞,X可促进乙中储能物质水解
D. 甲是下丘脑细胞,乙是垂体细胞,X可促进乙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
21.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器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免疫系统中的免疫器官包括扁桃体、脾、淋巴结、骨髓等
B. 淋巴结分布广泛,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
C. 胸腺的体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先增后降
D. 免疫器官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
22. 若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
A. 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
B. 辅助性T细胞合成并分泌细胞因子
C. 浆细胞识别抗原后,进行分裂分化,并分泌抗体
D. 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23. 如图是人体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到轴突),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乙代表脊髓中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下列有关此生理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婴儿的a兴奋,就会引起e兴奋;正常成年人的a兴奋,e不一定兴奋
B. 若正常成年人的m或n受到损伤,其排尿反射仍会存在
C. 若正常成年人的b受损,其排尿反射将不会存在
D. 如果正常成年人的n兴奋,就会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
24. 人体消灭侵入机体的病原体,清除体内衰老、破损、癌变等异常的细胞,都离不开免疫系统。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免疫活性物质不一定是由免疫细胞产生
B. 巨噬细胞属于第二道防线,不参与特异性免疫
C. 产生抗体的过程一般需要抗原呈递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参与
D. 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
25. 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个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特异性的抗体
B. 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免疫自稳
C. 胸腺先天性缺失的患儿会丧失一切体液免疫
D. 浆细胞必须由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而增殖分化产生
26. 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 ______ (用图中标号表示).
(2)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 ______ (用图中标号表示).
(3)人体②的组成细胞,其主要的生活环境是[ ______ ] ______ 和[ ______ ] ______ .④和⑥相比,⑥中含量明显减少的成分主要是 ______ .
(4)人体内环境通过 ______ 调节、 ______ 调节和 ______ 调节实现相对稳定.
(5)④中的化学组成中有HCO3-、HPO42-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 ______ 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6)正常人体中的水和电解质的含量也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脑中缺血,使⑦内Na+浓度升高,会引起细胞 ______ ,如果人体大量失水,④的渗透压将 ______ ,这些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27. 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其中a、b、c、d、e表示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激素是______;在缺碘时,c激素分泌量会减少,相应的a、b激素的分泌量将______。
(2)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激素分泌会加强的是______(填图中字母)。
(3)由图可知,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方式是______调节。
(4)e激素的名称是______,它的合成场所是______。
28. 据最新报道,近年来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患癌症的比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血糖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在运动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运动开始后,bc段血糖浓度下降,肾上腺髓质和胰岛A细胞的活动增强,血液中 ______明显增加。
②剧烈运动时,血糖不能满足肌肉细胞需要时,肌肉细胞储存的 ______能分解供能。
③de段血糖浓度下降,血糖最主要的去向是 ______。
(2)研究发现,如果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是正常的,受体细胞的细胞膜上缺乏和该激素结合的受体,也会导致 ______(填“低血糖”或“高血糖”)。
(3)血液中上述激素含量保持动态平衡的基础是 ______调节。
29. 如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用针刺A时,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 ______。
(2)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的电位表现为 ______,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间形成了 ______,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
(3)图2是图1中D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此结构包括 ______。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原因是 ______。
30.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可通过表面的刺突蛋白与人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的受体结合,侵入人体,引起肺炎。如图为病毒侵入后,人体内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呼吸道粘膜在一定程度上能抵御病毒对人体的攻击,这是人体的第 ______道防线,属于 ______免疫。
(2)图中①为 ______,该细胞能够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将抗原传递给②,B细胞识别入侵的病毒后,在相应物质作用下,经过细胞增殖、分化,形成 ______。
(3)新型冠状病毒侵入机体后,会引起免疫应答,机体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主要是②产生的 ______和④产生的 ______
(4)为判断疑似患者是否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采集鼻咽拭子主要用于病原学检查,检测病毒的 ______;采集血液样本主要用于血清学检查,检测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约占,细胞内液约占,细胞外液的含量少于细胞内液,A错误;
B、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B正确;
C、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的腔性器官内的液体(如唾液、尿液、汗液等)不属于体液,属于外界液体,C正确;
D、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可以直接与细胞内液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
故选:A。
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稳态的调节机制是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本题考查内环境和稳态的知识,考生识记内环境的概念和组成,明确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解题的关键。
2.【答案】C
【解析】解:分析题图:③为细胞内液,②为组织液,①为血浆,④为淋巴。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会引起血浆蛋白降低,使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B组织液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
故选:C。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③为细胞内液,②为组织液,①为血浆,④为淋巴。
组织水肿的几种情况:
(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增强造成水肿。
(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
(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时,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
(4)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减少,使血浆浓度降低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
(5)肾小球肾炎,使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血浆浓度下降,吸水能力降低。
本题以组织水肿为题材,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此外还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特别是渗透压,能合理解释各种现象引起的组织水肿问题。
3.【答案】C
【解析】解:A、组织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其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多则渗透压大),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与蛋白质含量,A错误;
B、人胎儿的血浆中含有能与病原体相结合的蛋白质(即抗体),但抗体具有特异性,一定的抗体只能与一定的抗原(病原体)相结合,B错误;
C、激素、尿素、神经递质都可以存在内环境中,都属于内环境成分,C正确;
D、内环境的稳态除了内环境保持pH、渗透压和温度等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外,还包括组成成分的相对稳定,D错误。
故选:C。
1、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其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的分子量、半径等特性无关,因而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
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即内环境的成分: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对于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稳态的意义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解:A、肝糖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
BCD、乳酸、水和葡萄糖都可以存在血浆中,所以是内环境的成分,BCD错误。
故选:A。
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实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5.【答案】C
【解析】解:神经细胞内的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神经细胞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借助相应的“通道蛋白”,通过被动运输(协助扩散)到神经细胞内,进而产生动作电位。
故选:C。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B
【解析】解:在图中所示神经右侧的相应位置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兴奋先传到b点,b点膜上表现为外负内正,而此时兴奋未传到a点,a点膜上仍为外正内负,这时a、b两点存在电位差,电流方向为正电荷移动的方向,即为a到b,指针向右偏转。
当兴奋传出b点时,b点膜外又恢复了正电位。兴奋在a、b之间传播时,两者之间的电位差为零指针归零。
当兴奋传至a点时膜上表现为外负内正,此时b点为正电位,a、b之间存在电位差电流,电流方向为b到a,指针向左偏转。
故选:B。
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单向传递。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能结合电流计的位置及刺激位点作出准确的判断。
7.【答案】B
【解析】解:A、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
B、③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只能由④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⑥突触后膜,B正确;
C、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过程,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递的方向相反,是c→b,C错误;
D、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D错误。
故选:B。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出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分析示意图可知:①是神经纤维细胞膜,②是线粒体,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③是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分为兴奋型和抑制型两种,其释放依赖于膜的流动性,以胞吐的形式排到细胞外,且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不能倒转,④是突触前膜,是神经元轴突末端的细胞膜,⑤是突触间隙,内含组织液,形成神经细胞的内环境,⑥是突触后膜,其上含有与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本题结合突触结构图,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8.【答案】C
【解析】解:A、学习、记忆、语言和思维等都是人脑的功能,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A正确;
B、下丘脑可分泌神经递质参与神经调节,也可分泌激素参与体液调节,B正确;
C、自主神经系统还是要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的,并不是完全独立的,C错误;
D、饮酒过量后呼吸急促,这与脑干的呼吸中枢兴奋的生理功能有关,D正确。
故选:C。
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
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本题考查各级神经中枢的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
9.【答案】D
【解析】解:A、大量饮水会导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A正确;
B、抗利尿激素具有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的作用,B正确;
C、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C正确;
D、肾脏是机体调节水分平衡的主要器官,D错误。
故选:D。
水平衡调节过程:
1、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2、体内水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体内水盐平衡的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10.【答案】A
【解析】解:A、据分析可知,寒冷刺激使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升高促进产热属于神经-体液调节,A错误;
B、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以及内分泌腺,内分泌腺部位能释放激素,B正确;
C、据分析可知,寒冷刺激使骨骼肌战栗产热时有下丘脑神经中枢参与,骨骼肌是效应器,因此属于神经凋节,C正确;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是:一方面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是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D正确。
故选:A。
寒冷刺激了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进行分析整合,然后再由传出神经支配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战栗)、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促进代谢产热,从而维持体温恒定,这既属于神经调节,又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本题考查了神经-体液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1.【答案】D
【解析】解:根据题意,人为恒温动物,外界温度降低时,小白鼠为维持体温,需要增强代谢强度,所以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对应曲线①;温度降低,则汗腺分泌变少,内环境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对应曲线①;人为恒温动物,体温维持相对恒定,酶的活性基本不变,对应曲线②;故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为①①②,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寒冷时,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多,增强代谢,促进有机物氧化分解生成更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因为天气变冷导致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而根据水代谢平衡可知,此时尿量增多;因为小鼠是恒温动物,体温不变,因此酶活性不变
本题考查人体体温调节以及渗透压平衡的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解题的关键是小鼠为恒温动物,通过自身的调节维持体温稳定,在稳定的体温下,酶的活性基本不会改变.
12.【答案】D
【解析】解:A、下丘脑是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可以合成相应受体,A正确;
B、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中枢神经细胞存在甲状腺激素受体,B正确;
C、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可以促进生长发育,二者是协同作用关系,C正确;
D、甲状腺是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D错误。
故选:D。
1、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
2、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具有促进血糖合成糖原,促进血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血糖转化为非糖物质,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使血糖降低的作用。
3、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4、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特别是骨的生长和蛋白质的合成。
本题考查动物激素的调节,要求考生识记动物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的种类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3.【答案】C
【解析】解: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当受到有效刺激后,改变了膜的通透性,钠离子大量内流,刺激点变为外负内正。局部电流方向是由正电荷流向负电荷,所以在细胞内是由刺激点向两边流动,在细胞外却流向刺激点,即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1、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1)概念: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呈外正内负状态。
(2)形成机制是:K+外流。
2、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1)概念:是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其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一次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变化过程,包括峰电位和后电位。
(2)形成机制:Na+快速内流形成。
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相关知识,比较简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14.【答案】B
【解析】解:A、动植物细胞都能合成激素,如生长素、生长激素,A正确;
B、动物激素定随着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能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B错误;
C、激素具有量少作用效果大即微量高效的特点,C正确;
D、激素不构成细胞的结构成分,不提供能量,起调节作用,D正确。
故选:B。
1、动物激素是内分泌细胞或内分泌器官产生的,可以作用于靶细胞的微量高效的有机物。
2、植物激素是植物体产生的,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本题考查了激素调节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对于激素调节的理解,属于基础题。
15.【答案】A
【解析】解:A、糖尿病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血糖浓度不能下降,A错误;
B、胰岛素分泌不足,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会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B正确;
C、胰岛素分泌过少,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会发生障碍,导致血糖持续升高,可引起糖尿病的发生,C正确;
D、胰岛A细胞产生的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降低血糖,D正确。
故选:A。
1、血糖的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元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元、肌糖元(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2、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
本题考查了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考生要能够识记血糖调节的途径以及和参与血糖调节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识记两种激素之间的拮抗作用;识记糖尿病的病因;难度不大。
16.【答案】B
【解析】解:A、过度紧张会通过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产生电位变化,引起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增多,A正确;
B、血糖含量升高刺激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然后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于胰岛的B细胞释放胰岛素,B错误;
C、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C正确;
D、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引起下丘脑分泌④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正确。
故选:B。
1、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2、血糖浓度降低时,下丘脑某区域兴奋,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含量上升。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调节,解题关键是理解下丘脑在稳态调节中的作用。
17.【答案】B
【解析】解:A、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A正确;
B、排尿时,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B错误;
C、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是兴奋的,而此时副交感神经被抑制,所以洗澡时受到冷水刺激后引起心跳加快源于交感神经兴奋,C正确;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D正确。
故选:B。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
本题主要考查了自主神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8.【答案】D
【解析】解:A、狗在进食时分泌唾液是狗生来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
B、条件反射消退之后,经过训练可以再建立相同的条件反射,B错误;
C、非条件反射也需要神经中枢的参与,只不过是比较低级的神经中枢,C错误;
D、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D正确。
故选:D。
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理解反射的定义和结构基础,难度适中。
19.【答案】B
【解析】解:A、情绪反应来自于我们身体对内外环境的感觉,并由运动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和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系统所控制,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A正确;
B、消极情绪会促使人体激素超量分泌或者分泌不足,引起内分泌紊乱,影响人体内环境稳态,引发相关疾病,B错误;
C、抑郁症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精神压抑疾病,患者多表现为情绪不好甚至情绪失控,这种现象多是由突发刺激或者长期性的情绪低落、精神压抑而导致的,C正确;
D、良好人际关系和适量运动可以释放心中的压力,从而减少情绪波动,D正确。
故选:B。
情绪也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之一。情绪反应来自于我们身体对内外环境的感觉,并由运动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和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系统所控制。情绪活动是人们对于事物情境或观念所引起的主观体验和客观表达,由神经生理和肌肉变化等因素组成的复杂过程;它不仅具备独特的主观感受,还有独特的外部行为表现。表情有三种类型:面部表情、肢体表情和言语表情。情绪反应还常伴有植物神经活动增强、或抑制的表现。
本题考查人脑高级功能中的情绪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0.【答案】B
【解析】解:A、若甲是感受器细胞,乙是肌细胞,X使乙发生膜电位的变化,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而图示为体液调节,A错误;
B、甲是甲状腺细胞,其分泌的X是甲状腺激素,可以作用于乙肝细胞,加快肝细胞代谢,B正确;
C、甲是胰岛A细胞,其分泌的X胰高血糖素不能促进肌细胞中的肌糖原分解,C错误;
D、甲是下丘脑细胞,X是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乙垂体细胞,促进垂体分泌促激素,D错误。
故选:B。
分析题图:甲细胞产生的信息分子X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乙细胞,该过程应属于体液(激素)调节。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神经-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反射弧的组成,掌握各组成的功能;识记动物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的种类及功能;识记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21.【答案】B
【解析】解:A、免疫器官包括扁桃体、脾、淋巴结、骨髓等,A正确;
B、淋巴结呈圆形或豆状,是淋巴细胞集中的地方,沿淋巴管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部和腹股沟部等处,B错误。
C、胸腺位于胸骨的后面,随年龄而增长,在青春期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退化,C正确;
D、免疫器官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D正确。
故选:B。
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22.【答案】C
【解析】解:A、病毒侵入人体,抗原呈递细胞会摄取和处理病毒,A正确;
B、吞噬细胞使抗原成分暴露出来然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会合成并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B正确;.
C、浆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C错误;
D、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和淋巴因子的作用会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抗体,D正确;
故选:C。
体液免疫的过程:病原体侵入机体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暴露出特有的抗原,并呈递给T细胞,T细胞呈递给B细胞,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在I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抗体与原特异性结合,并将抗原进一步消灭。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3.【答案】D
【解析】解:A、婴儿大脑发育不健全,对低级中枢的控制能力极差,婴儿的a感受器兴奋,会引起e效应器发生反应,而成年人的低级中枢反射会受到大脑控制,a感受器兴奋,e不一定发生反应,A正确;
B、如果正常成年人的m或n受到损伤,则甲对乙的调控作用消失,但排尿反射的反射弧完整,仍然能完成排尿反射,B正确;
C、若正常成年人的b传入神经受损,排尿反射的反射弧被破坏而不完整,其排尿反射将不会存在,C正确;
D、正常成年人可通过大脑皮层对脊髓中的排尿中枢有调控作用,因此n兴奋可能会抑制d兴奋,D错误。
故选:D。
分析题图可知,图中a代表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方框甲和乙分别代表位于大脑皮层和脊髓的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e是效应器,而m、n则是与大脑皮层中相关区域联系的神经纤维,大脑通过m、n控制低级中枢的活动。
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神经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4.【答案】B
【解析】解:A、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者其他细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A正确;
B、巨噬细胞能吞噬处理抗原,能够参与特异性免疫,B错误;
C、抗原呈递细胞识别抗原之后,处理和呈递抗原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刺激B淋巴细胞,同时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的直接刺激,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二次免疫时记忆细胞也可以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C正确;
D、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D正确。
故选:B。
免疫是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25.【答案】A
【解析】解:A、特定抗原刺激记忆细胞或B细胞,它们增殖、分化出相应浆细胞致使相应的抗体基因得以表达,每个浆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A正确;
B、免疫防御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B错误;
C、胸腺缺失,T淋巴细胞不能生成,将导致细胞免疫功能丧失、体液免疫功能下降,C错误;
D、浆细胞可以来自B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D错误。
故选:A。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1)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2)免疫细胞有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细胞有B细胞和T细胞,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B细胞在骨髓成熟,T细胞转移到胸腺成熟。(3)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26.【答案】⑥;①④⑥;①;淋巴;⑥;组织液;蛋白质;神经;体液;免疫;pH;吸水;升高
【解析】解:(1)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渗出的⑥组织液.
(2)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④血浆、⑥组织液和①淋巴组成.
(3)②处细胞为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其内部为①淋巴,外面为⑥组织液,所以其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血浆与组织液相比,组织液中含量明显减少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
(4)维持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5)血浆中的化学组成中有HCO3-、HPO42-等缓冲物质,它们对于维持pH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6)如果脑中缺血,使细胞内Na+浓度升高,导致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升高,会引起细胞吸水.如果人体大量失水,血浆渗透压将升高,这些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故答案为:
(1)⑥
(2)①④⑥
(3)①淋巴 ⑥组织液 蛋白质
(4)神经 体液 免疫
(5)pH
(6)吸水 升高
分析题图,①是淋巴,②是毛细淋巴管壁,③是红细胞,④是血浆,⑤是毛细血管壁,⑥是组织液,⑦是组织细胞.
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内环境在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作用,对于内环境概念和在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作用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27.【答案】促甲状腺激素 增加 a、b、c、d 神经-体液 抗利尿激素 下丘脑(下丘脑的神经细胞)
【解析】解:(1)图中b激素由垂体分泌作用于甲状腺,所以b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在缺碘时,c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量会减少,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作用减弱,则相应的a、b激素的分泌量将增加。
(2)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要增加产热量,c甲状腺激素和d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多,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增加产热。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是分级调节,所以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b促甲状腺激素都应增多。因此激素分泌会加强的是a、b、c、d。
(3)由图可知,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4)e激素由垂体后叶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可推知e激素是抗利尿激素;该激素由下丘脑(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合成。
故答案为:(1)促甲状腺激素 增加
(2)a、b、c、d
(3)神经-体液
(4)抗利尿激素 下丘脑(下丘脑的神经细胞)
1、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后叶释放;
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2、人体在寒冷环境下体温的调节: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3、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过程:
①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②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4、分析题图:题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a是下丘脑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d是肾上腺产生的肾上腺素,e是抗利尿激素。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人体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28.【答案】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 肌糖原 氧化分解,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高血糖 负反馈
【解析】解:(1)运动开始后,bc段血糖浓度下降,此时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增加、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也增加,其中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剧烈运动时,血糖不能满足肌肉细胞需要时,肌肉细胞储存的肌糖原能分解供能。de段血糖浓度下降,则血糖最主要的去向是氧化分解,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若胰岛素含量正常,而受体细胞膜上缺乏该激素的受体,则胰岛素无法发挥作用,也会导致高血糖。
(3)血液中上述激素含量保持动态平衡的基础是反馈(或负反馈)调节。
故答案为:
(1)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肌糖原氧化分解,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高血糖
(3)负反馈
1、血糖的来源有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非糖物质可以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血糖的去向有被组织细胞摄取、氧化分解,在肝和骨骼肌细胞内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储存起来,脂肪组织和肝可将葡萄糖转变为非糖物质。
2、分析题意可知,在运动的初期,由于机体需能激增而导致血糖消耗速率迅速增加,导致机体血糖浓度降低;在机体负反馈调节的作用下,机体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量会增加,其作用使血糖产生速率加快,最终达到血糖的动态平衡。
本题主要考查血糖调节的过程,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图示获取信息,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29.【答案】大脑皮层 外负内正 局部电流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解析】解:(1)痛觉属于感觉,感觉是大脑皮层的高级活动。所以,产生痛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2)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细胞膜的电位为外负内正,而相邻的部分电位是外正内负,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形成局部电流,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
(3)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故答案为:
(1)大脑皮层
(2)外负内正 局部电流
(3)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分析题图可知,图1中A皮肤表示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D是神经中枢中的突触,F是效应器。图2表示突触的结构,①是突触前膜,②是突触后膜。
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传导与传递的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根据分析图示获取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答。
30.【答案】一 非特异性 抗原呈递细胞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细胞因子 抗体 RNA 是否含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
【解析】解:(1)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人体呼吸道粘膜属于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由题中信息“该细胞能够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将抗原传递给②”可知,图中①为抗原呈递细胞,B细胞识别入侵的病毒后,在相应物质作用下,经过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3)图中②是辅助性T细胞,可以产生细胞因子,④是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
(4)临床上为判断疑似患者是否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采集鼻咽拭子主要用于病原学检查,检测疑似患者的呼吸道是否有新冠病毒的核酸,采集血液样本主要用于血清学检查,检测血清中是否产生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
故答案为:
(1)一 非特异性
(2)抗原呈递细胞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3)细胞因子 抗体
(4)RNA 是否含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体内,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
本题是以新冠病毒为载体,结合图形,熟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宣城市三校高二上学期8月期初联考(月考)生物试题PDF版含答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