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辽宁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8月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辽宁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8月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第1页
    辽宁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8月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第2页
    辽宁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8月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辽宁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8月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8月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10页。
    古代诗歌阅读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赠李白·杜甫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开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注】①④天宝三载(744年)杜甫与赐金放还的李白在洛阳相识,遂相约同游梁宋。天宝四载  (745年)同游齐赵,同年秋,两人在鲁郡(今山东兖州)东石门相别,杜甫写了赠诗,李白写了别诗。杜二甫,因杜甫行二,故称。丹砂,即朱砂。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葛洪,东晋道士,号抱朴子,成就卓著的道学家和医学家,曾入罗浮山炼丹。飞扬跋扈,本义为鸷乌飞扬,大鱼跋扈。15.下列对这两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首诗都用到了这一意象,杜诗的飘蓬,李诗的飞蓬,虽用词各有不同, 但都写出了李杜二人漂泊的命运。B.杜诗第二句,表面说李白仙道无成,愧对葛洪,而实际上世上并无长生不老之丹,意在表达对李白坎坷命运的慨叹之情。C.杜诗三、四句中,前句字写出了李白当时的生活状态;后句使用了反问句,其实 是对李白的委婉批评、苦心规劝。D.李诗三、四句中一个字表达出别后再相逢之难,又写出他们生活中有着共同的 志趣,亲切感人,富有生活气息。16. 请结合对这两首诗的理解,说说诗人李白这一人物的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6分)辽宁省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期初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516题。早春雪夜寄卢纶兼呈秘书元丞 闻君随谢朓,春夜宿前川。看竹云垂地,寻僧月满田。熊寒方入树,鱼乐稍离船。独夜羁愁客,惟知惜故年。【注】谢朓,南朝齐著名的山水诗人。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题中早春”“雪夜点明了时节、地点,体现出作者对友人的牵挂。B.首联用典,写出友人们追寻谢朓的生活情致,寄情山水,在春夜里宿于前川。C.颈联用入树、离船写出了友人们远离之后,诗人孤独寂寞的处境。D.尾联借一字,写出诗人的孤独,羁旅漂泊的愁思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怀念。16有人认为,李端的部分诗句缺乏千锤百炼,请结合颔联谈谈你的看法。(6分)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完成15-16题。临江仙·赠王友道苏轼谁道东阳都瘦损,凝然点漆精神。瑶林终自隔风尘。试看披鹤氅,仍是谪仙人省可清言挥玉麈,真须保器全真。风流何似道家纯。不应同蜀客,惟爱卓文君【注】东阳:原指沈东阳,即沈约,因求官而累瘦了身体。谪仙人:被贬谪到人间的神仙。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没后对酒,怅然有怀,而作是诗。”③蜀客:指汉代的文学家司马相如,因他是蜀人,故称。司马相如因悦文君之色,在夫妻之事上不加节制,最终因消渴症而亡。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以历史人物喻之。词人以发问的口气,认为不宜一概而论历史人物。谁道二字,排除了独见。B.词的上片描绘友人仙人般的容貌和超尘脱俗之气质,引用李白的典故,进一步赞颂友道高洁超尘的风姿。C.词的下片继续赞颂友人的美好品性,保器全真体现出词人对友人能够做到保持真气,自爱自重的赞颂和钦佩。D.尾句词人一方面怀着遗憾的口吻,惋惜家乡人司马相如因文君而亡身,另一方面也警告友道不要重蹈司马之覆辙。16.有人评论苏轼的这首《临江仙》构思新奇,结构独特,语言中充满了道学色彩,富含哲理。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辽宁省沈阳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暑假阶段验收测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初春元美席上赠谢茂秦得关字李攀龙凤城杨柳又堪攀,谢朓西园未拟还。客久高吟生白发,春来归梦满青山。明时抱病风尘下,短褐论交天地间。闻道鹿门妻子在,只今词赋且燕关【注】元美:王世贞,字元美。这首诗是李攀龙在王世贞的宴席上写给谢茂秦的诗作。鹿门:鹿门山,在今湖北襄阳境内。汉末隐士庞德公携妻子隐居于此。燕关:燕地的关塞,代指北京。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中谢朓西园未拟还一句以谢朓比谢茂秦,既切合其姓,又符合其诗人的身份。B.颔联中用字精巧,巧妙地表现了谢茂秦因久客他乡、年事已高,思乡之情十分浓烈。C.颈联中写谢茂秦身处清明盛世,却沦为布衣,未得重用,暗含了作者对谢茂秦遭遇的同情。D.尾联中写谢茂秦虽已偕妻子归隐,但作者仍希望其能够在京城一展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16.此诗虽为席间酬赠之作,但却写出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6分)  辽宁省沈阳市一二〇中学2023-2024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 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读书堂司马光吾爱董仲舒,穷经守幽独。所居虽有园,三年不游目。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窥园王安石杖策窥园日数巡,攀花摘木兴常新。董生只被公羊惑,肯信捐书一语真。15. 下列对这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司马光不仅敬佩董仲舒的幽独之举,也感慨其三年不游目的艰辛。B. 《窥园》中杖策窥园日数巡攀花摘木等句含有深刻的隐喻内涵。C. 两首诗均通过对三年不窥园的典故的议论,阐述对于学习之道的思考。D. 两首诗均表达了诗人对董仲舒鲜明的态度,也呈现出对其相去甚远的评价。16. 《答司马谏议书》中有言,王安石与司马光议事每不合,请结合两首诗简要阐述两人读书观。古代诗歌阅读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赠李白·杜甫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开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注】①④天宝三载(744年)杜甫与赐金放还的李白在洛阳相识,遂相约同游梁宋。天宝四载  (745年)同游齐赵,同年秋,两人在鲁郡(今山东兖州)东石门相别,杜甫写了赠诗,李白写了别诗。杜二甫,因杜甫行二,故称。丹砂,即朱砂。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葛洪,东晋道士,号抱朴子,成就卓著的道学家和医学家,曾入罗浮山炼丹。飞扬跋扈,本义为鸷乌飞扬,大鱼跋扈。15.下列对这两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首诗都用到了这一意象,杜诗的飘蓬,李诗的飞蓬,虽用词各有不同, 但都写出了李杜二人漂泊的命运。B.杜诗第二句,表面说李白仙道无成,愧对葛洪,而实际上世上并无长生不老之丹,意在表达对李白坎坷命运的慨叹之情。C.杜诗三、四句中,前句字写出了李白当时的生活状态;后句使用了反问句,其实 是对李白的委婉批评、苦心规劝。D.李诗三、四句中一个字表达出别后再相逢之难,又写出他们生活中有着共同的 志趣,亲切感人,富有生活气息。16. 请结合对这两首诗的理解,说说诗人李白这一人物的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6分)15.(3 分)C(实际上是作者运用反诘的语气,发出似在埋怨、实则不平的询问。)16.(6 分)才气纵横,狂放傲岸:杜诗三、四句是说李白尽日痛饮狂歌,可见狂放不羁;心雄万夫,可见济世之才。怀才不遇,漂泊沦落:杜诗飘蓬句,李诗飞蓬句,均见李白如蓬飘零;飞扬跋扈为谁雄可见李白不受重用,怀才不遇。嗜酒如命,热爱山水:两首诗饮酒句痛饮狂歌”“醉别可见嗜酒情怀,李诗登临遍池台”“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可见其热爱山水情怀。重情重义,珍惜友情:携手同游,别时痛饮。(每点 2 分,概述和分析各1分,答出3点即可给满分。意思对即可给分,其他答案有理有据皆可酌情给分。)辽宁省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期初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516题。早春雪夜寄卢纶兼呈秘书元丞 闻君随谢朓,春夜宿前川。看竹云垂地,寻僧月满田。熊寒方入树,鱼乐稍离船。独夜羁愁客,惟知惜故年。【注】谢朓,南朝齐著名的山水诗人。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题中早春”“雪夜点明了时节、地点,体现出作者对友人的牵挂。B.首联用典,写出友人们追寻谢朓的生活情致,寄情山水,在春夜里宿于前川。C.颈联用入树、离船写出了友人们远离之后,诗人孤独寂寞的处境。D.尾联借一字,写出诗人的孤独,羁旅漂泊的愁思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怀念。16有人认为,李端的部分诗句缺乏千锤百炼,请结合颔联谈谈你的看法。(6分)15.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项写出了友人们远离之后,诗人孤独寂寞的处境错误。此处表现的是友人们尽兴游玩的场景,而非描写诗人。故选C。16.颔联经过诗人的精心锤炼。(1)意象选择、意境营造上:精心选择竹、云、地、僧、月、田等意象,营造清寂、辽阔的意境,与夜宿山川浑然一体。(2)词语锤炼上:”“富有表现力。字化静为动,写出了云的动态美;写出了月光笼罩田野的优美意境。(3)情感表达上:看竹”“寻僧,寻常动作却写出了作者的意趣追求,表达了对友人的歆羡之情。(每点2分,没有观点扣1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评价作品的艺术手法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应当针对人们的评论,指出自己是否认可,然后给出自己的理由。本诗首联写友人们追寻谢朓的生活情致,寄情山水,在春夜里宿于前川。而他们宿于前川看见什么,感受到什么了呢?诗歌于颔联看竹云垂地,寻僧月满田中紧随其后加以说明。作者在这里写了友人们在云雾垂地时欣赏苍苍竹林,在月色洒满大地时寻僧畅叙,精心选择竹、云、地、僧、月、田等意象,描写一种追求闲适自在生活的情趣,也营造清寂、辽阔的意境,与夜宿山川浑然一体。其次,在用字上,作者用字展现白云随风慢慢飘向远处的场景,化静为动,写出了云的动态美。而这一形容词,用以表现月光照亮田野的场景,展现月光笼罩田野的优美意境。因此,”“的使用也非常富有表现力。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完成15-16题。临江仙·赠王友道苏轼谁道东阳都瘦损,凝然点漆精神。瑶林终自隔风尘。试看披鹤氅,仍是谪仙人省可清言挥玉麈,真须保器全真。风流何似道家纯。不应同蜀客,惟爱卓文君【注】东阳:原指沈东阳,即沈约,因求官而累瘦了身体。谪仙人:被贬谪到人间的神仙。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没后对酒,怅然有怀,而作是诗。”③蜀客:指汉代的文学家司马相如,因他是蜀人,故称。司马相如因悦文君之色,在夫妻之事上不加节制,最终因消渴症而亡。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以历史人物喻之。词人以发问的口气,认为不宜一概而论历史人物。谁道二字,排除了独见。B.词的上片描绘友人仙人般的容貌和超尘脱俗之气质,引用李白的典故,进一步赞颂友道高洁超尘的风姿。C.词的下片继续赞颂友人的美好品性,保器全真体现出词人对友人能够做到保持真气,自爱自重的赞颂和钦佩。D.尾句词人一方面怀着遗憾的口吻,惋惜家乡人司马相如因文君而亡身,另一方面也警告友道不要重蹈司马之覆辙。16.有人评论苏轼的这首《临江仙》构思新奇,结构独特,语言中充满了道学色彩,富含哲理。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15C    16构思新奇,结构独特:词的上片赞美了友道的风华正茂之容貌及超尘脱俗之气质,词的下片则语句委婉,劝诫友道不要沉湎于女色,应该自珍自爱。上片与下片词人表达的情感看似截然不同实则联系紧密,体现出构思之新奇、结构之独特。道学色彩浓郁:词的上片中风尘外物,一尘不染,与世无争,是中国道人的美德,也是词人欲求又不可得的处世经文;词的下片中省可清言挥玉麈是魏晋士大夫关于老、庄守身思想的探讨,保器全真中的真气乃是道家思想之精髓;风流何似道家纯则认为没有什么风流韵事比得上道家的纯真气节。全词体现出浓郁的道学色彩。富含哲理:全词运用了众多的史典,以沈东阳、李白、司马相如的典故道出了貌美身健与高洁脱俗、不为仕途所困扰的哲理关系,托出了词人于己于友以道治身的美好思想。【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赞颂友人的美好品性错误。词的下片中真须保器全真为词人的劝诫之语,目的是警示友人保持真气,自爱自重,不要迷于美色,而并非赞颂之语。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结构、语言和表达思想内涵的能力。词的上片:谁说东阳人都是瘦弱的呢?你眼睛凝眸如用漆点染似的炯炯有神。琼林般的仙境终究远离尘世。试看你披着鹤毛制作的斗篷,依然像谪到人间的神仙。赞美了友道的风华正茂之容貌及超尘脱俗之气质。词的下片:休要清谈,即使挥动那玉柄的麈尾拂尘;清谈伤真,要不伤真,必须保重身体,蓄养元气。风流韵事哪里比得上道家纯真?不应该像蜀客司马相如那样,过分贪爱卓文君。语句委婉,劝诫友道不要沉湎于女色,应该自珍自爱。上片与下片词人表达的情感看似截然不同实则联系紧密,体现出构思之新奇、结构之独特。全词的道学色彩浓郁。从友人的名字王友道到诗词中道家风范的词语都显示了全词道风仙骨的一面。瑶林仙界的美景;披鹤氅鹤毛制作的斗篷也是道家的服装;谪仙人被谪到人间的神仙;风尘外物,一尘不染,与世无争,是中国道人的美德,也是词人欲求又不可得的处世经文;省可清言挥玉麈描绘了魏晋士大夫关于老、庄守身思想的探讨;保器全真真气”“全真都是道家的词汇和思想精髓;最后认为道家的纯真气节是最风流的韵事,全词体现出浓郁的道学色彩。琼林终自隔风尘,试看披鹤氅,仍是谪仙人,这里连用三典。王戎之典,喻示友道风尘外物琼林般的神姿;王恭之典,喻示友道披鹤氅裘,洁如鹤羽的真神仙人之气质;李白之典,喻示友道从仙界贬到人间,成为尘世不可企及的道人。尤其李白一典,用得精当。以典赞美友道之情,恰到好处。全词运用了众多的史典,以沈东阳、李白、司马相如的典故道出了貌美身健与高洁脱俗、不为仕途所困扰的哲理关系,托出了词人于己于友以道治身的美好思想。 辽宁省沈阳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暑假阶段验收测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初春元美席上赠谢茂秦得关字李攀龙凤城杨柳又堪攀,谢朓西园未拟还。客久高吟生白发,春来归梦满青山。明时抱病风尘下,短褐论交天地间。闻道鹿门妻子在,只今词赋且燕关【注】元美:王世贞,字元美。这首诗是李攀龙在王世贞的宴席上写给谢茂秦的诗作。鹿门:鹿门山,在今湖北襄阳境内。汉末隐士庞德公携妻子隐居于此。燕关:燕地的关塞,代指北京。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中谢朓西园未拟还一句以谢朓比谢茂秦,既切合其姓,又符合其诗人的身份。B.颔联中用字精巧,巧妙地表现了谢茂秦因久客他乡、年事已高,思乡之情十分浓烈。C.颈联中写谢茂秦身处清明盛世,却沦为布衣,未得重用,暗含了作者对谢茂秦遭遇的同情。D.尾联中写谢茂秦虽已偕妻子归隐,但作者仍希望其能够在京城一展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D 【答案解析】尾联是说谢茂秦虽然目前游走京师,最终仍然要像隐士庞德公一样,偕妻子高隐故乡。16.此诗虽为席间酬赠之作,但却写出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朋友间的深情厚谊表现为:首联写京城初春,又到折柳送人之际,此时谢茂秦还未打算归乡;颔联却又渲染谢茂秦的乡思之愁,以此表现谢君眷恋友人,表达同道之欢的可贵。颈联点明谢茂秦明时抱病风尘,以短褐布衣身份广交天下之士,既是为友人鸣不平,也暗含对友人高贵品格的欣赏与钦佩。尾联说知道你终究要归隐山林,但你我志同道合,还是暂且留在京城,与大家一起吟诗作赋吧,流露出挽留之意,更写出朋友间深情厚谊。【评分标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诗歌译文】京城里的杨柳又可以折攀,谢榛你仍出入西园还不打算南还。由于苦吟和久居他乡,两鬓已生白发,春天到来梦中的故乡也是青翠满山。你生当清明盛世,却甘愿托病不起,埋没在风尘里,穿着短布衣结交遍天下,声名籍籍。听说故乡的妻子正在等你一起归隐,而你如今只是暂且吟诗作赋滞留燕关。 辽宁省沈阳市一二〇中学2023-2024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 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读书堂司马光吾爱董仲舒,穷经守幽独。所居虽有园,三年不游目。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窥园王安石杖策窥园日数巡,攀花摘木兴常新。董生只被公羊惑,肯信捐书一语真。15. 下列对这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司马光不仅敬佩董仲舒的幽独之举,也感慨其三年不游目的艰辛。B. 《窥园》中杖策窥园日数巡攀花摘木等句含有深刻的隐喻内涵。C. 两首诗均通过对三年不窥园的典故的议论,阐述对于学习之道的思考。D. 两首诗均表达了诗人对董仲舒鲜明的态度,也呈现出对其相去甚远的评价。16. 《答司马谏议书》中有言,王安石与司马光议事每不合,请结合两首诗简要阐述两人读书观。【答案】15. A    16. 司马光倡导读书应该深入钻研经典,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要厚积薄发。王安石反对读书时拘经泥古,还应该走出书斋、了解现实,不断增长新的见识。【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也感慨其三年不游目的艰辛错。三年不游目意思是为专心治学三年都无暇观赏花园中的景致。可看出并不是为了表达艰辛,而是表达专心致志。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①“吾爱董仲舒,穷经守幽独写作者欣赏董仲舒耐得住寂寞钻研经典的做法;所居虽有园,三年不游目,写董仲舒专心一念做学问,三年时间都没有去到花园中游览。据此可分析出,司马光倡导读书应该深入钻研经典,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要厚积薄发。②“杖策窥园日数巡,攀花摘木兴常新,作者认为扶着拐杖,也要时常去花园中走走,在品花赏草中,其实会有很多新发现,有些其实根本不是书本上所能学得到的。董生只被公羊惑,肯信捐书一语真,运用典故,是说董仲舒读《春秋》,专精一思,三年不窥园,专心致志地读书学习。作者觉得像董生那样,整日沉迷于一部公羊作品,竟然完全相信书本上的知识,三年不入花园一步,其实并不可取。据此可分析出,王安石反对读书时拘经泥古,还应该走出书斋、了解现实,不断增长新的见识。  

    相关试卷

    北京市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这是一份北京市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六两句,古诗鉴赏离不开三个问题,答题方法,如何鉴赏?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这是一份陕西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8月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这是一份江西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8月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9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