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期末过关训练课件
展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英国数学家约翰·泰勒在研究金字塔时通过计算发现,如果将塔基的周长除以塔的高度的2倍,即可得到3.1414,这个数字与圆周率几乎相等。这个发现可以说明( )A.古埃及文明历史悠久B.古埃及人民的高超智慧C.古埃及法老至高无上D.金字塔是埃及王权象征
2. “两河流域与尼罗河流域埃及段一样干旱少雨,但两地的不同之处在于两河流域的平原辽阔,没有周期性的泛滥,偶尔一次大泛滥会造成巨大灾难,居民几乎无处可躲。由于平原辽阔,缺少天然的防御屏障,这里易被外族征服,因此在编年史上不断更换不同民族建立的王朝。”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洪水和方舟传说有一定依据B.两河地区依靠对外移民生存C.地形屏障阻断文明之间交流D.两河流域容易形成稳定王朝
3. 有学者认为,“从种姓制度的另一端看,穷人和地位卑微者也有支持种姓制度的强烈理由。除了最悲惨和最边缘的人之外,所有的人都可以轻视某一些人,这是种姓制度重要的心理特点”。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种姓制度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是( )A.印度统治者利用宗教固化种姓制度B.长期分裂状态有利于种姓制度的长期生存C.种姓制度符合印度的经济发展水平D.下层民众相互歧视的优越感固化种姓制度
4. 雅典民主制建立后,为适应这个新体制,富有群体的消费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所有人的住房大小都差不多,法律禁止富人在个人墓葬纪念物的投入上超过了“10个人3天的劳动”。材料所述现象主要源于雅典( )A.节俭的风气B.薄葬的观念C.平等的理念D.法治的强化
5. 题5图为“古罗马发展演变示意图”。其中,将地中海变为其“内湖”的时期是( )A. ①B. ②C. ③D. ④
6. 帕特农神庙地处雅典卫城最高处,四面环绕着挺拔高峻的多立克柱(一种圆柱)。每根柱子间的间距随着视觉的不断位移而调和,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美感。神庙各个部分都透露着毕达哥拉斯提出的黄金比例。这种庙宇形制广泛分布于希腊各城邦。这反映出古希腊( )A.应用毕达哥拉斯定理于实践B.强调神权统治的地位C.彰显理性主义的主流价值观D.崇尚和谐的美学思想
7. 《十二铜表法》中明确规定:“不得在市区内埋葬或焚毁尸体。……埋葬或火化时,死者的丧衣以三件为限,紫色的以一件为限,奏乐的人以十名为限。”此外,该法还禁止无节制地嚎哭;禁止对奴隶的尸体用香料防腐以及举行丧事宴会;死者不得有金饰随葬;等等。据此可知,《十二铜表法》( )A.注重维护社会伦理道德B.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C.有引导社会风气的作用 D.有利于维护贵族特权
8. 《诗经》有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西欧流传着一句名言:“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臣子只需向上一等级分封者纳贡B.中国天子只能派遣下一等级随从作战C.西欧国王只能管辖下一等级的受封者D.西欧所有封臣都要向国王纳贡服兵役
9. 西欧庄园化初期,社会动荡不安,商贸旅途中盗匪横行。在国王修筑的城堡里,聚集着大批的商人和手工工匠。此外,一些边防要塞上的城堡也会随时向进入王国的商人提供庇护。这表明这一时期的西欧( )A.封君封臣制度造成了王权的衰落B.王权压制着天主教会的教权C.王权对商业采取一定的保护政策D.王权严重阻碍工商业的发展
10. 1251年,在英国埃塞克斯郡王室自营地哈维尔庄园中,庄园公共事务由村民组成的陪审团处理。1380年起,庄园的警察、检验员由村庄民众选出,到了1465年,庄园的佃户获得了庄园内个人案件诉讼由庄园法庭处理、禁止外面的官员干涉哈维尔事务的王室特许状。这说明( )A.庄园成为中古英国的基层单位B.庄园具有一定的基层自治权力C.英国王权复兴的趋势有所逆转D.普通民众政治参与度逐渐提升
11. “只有富裕的城市才能为大学提供大笔经费,解决广大师生的食宿问题,使大批不从事生产、专门从事教学的人聚集一处。”材料反映出中世纪的城市( )A.为大学的兴起提供物质条件B.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C.为科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源泉D.为市民阶层的产生奠定基础
12. 查士丁尼时期编纂的《法学阶梯》规定,空气、水流、海洋以及由此而来的海岸为所有人共有,任何人都不被禁止接近海岸,但应远离别墅、房屋。这可以说明罗马法( )A.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基本诉求B.兼顾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C.缓和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D.贯彻了公平正义的司法原则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法学阶梯》明确了所有人共有的集体利益,同时规定必须远离不属于自己的个体利益,这说明罗马法兼顾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B选项符合题意;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法典是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排除A选项;题干并未体现罗马法系统是否有效地缓和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排除C选项;题干并未体现罗马法是否贯彻了公平正义的司法原则,排除D选项。因此,正确答案是B选项。
13. 在日本镰仓时代,将军与家人(武士)之间的主从关系称为御家人制度。在这一制度中,“将军”位于主从关系链条的顶端,处于中间环节的各级武士拥有家臣与主君的双重身份,对上是家臣,对下是主君,这一制度( )A.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B.加强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政府的实权C.标志着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D.构成了镰仓幕府政权支配体系的主干
14. 《天方夜谭》中的一个故事描述了一位巴格达女郎在市场的采购经历。她从一名基督徒手中选购了橄榄,从一位土耳其商人手中买到了埃及地区的蜡烛,还购买了来自阿富汗地区的特产阿月浑子仁以及来自中国的麝香和印尼的香料。这说明阿拉伯人( )A.在对外扩张中生活水平普遍提高B.以融合东西文明为目标C.在东西方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D.注重提高女性政治地位
15. 题15表描述了14世纪前后欧洲农村的变化。这一变化表明( )
题15表A.生产组织资本主义化B.城市自治势在必行C.封君封臣制得以确立D.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6. 14世纪中叶,欧洲爆发了一场被称为“黑死病”的大瘟疫,导致整个欧洲约2 500万人死亡。死亡使人们心灵受到强烈震荡,追求现世享受和歌颂人生成为了新的社会观念。这一观念( )A.推翻了封建统治政权B.助推了文艺复兴运动兴起C.催生了新航路的开辟D.摧毁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追求现世享受和歌颂人生成为了新的社会观念”可知,在欧洲大瘟疫的背景下,追求现世的享受和对人生的歌颂,有利于推动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运动兴起,B选项符合题意;仅有思想观念的进步无法达到推翻封建政权的结果,排除A选项;新航路开辟是在15世纪中期以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选项;14世纪中叶人们仍然普遍信仰上帝,排除D选项。因此,正确答案是B选项。
17. 有学者指出,欧洲的文艺复兴并不以科学为导向,其代表人物在不同程度上保留了中世纪的某些思想方式。例如,他们仍然相信占星术,并将它与天文学混淆。这说明( )A.文艺复兴不是真正意义的思想解放B.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的影响不大C.绝大部分人文主义者缺乏科学精神D.思想解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18. 某航海家到达某地后的第一印象是:“土地上蕴含着大量黄金,我身边的‘印度人’在岛上挖金子,并把金子戴在身上作为装饰物。”这位航海家到达的地方是( )A.美洲B.好望角C.印度D.菲律宾
19. 欧洲近代第一部百科全书式地图集《寰宇大观》自1570年问世后就受到世人关注,到1612年,相继推出了荷兰语、西班牙语、英语在内的32个语言版本,所收录的地图数量从53张扩充到167张。它的发行( )A.标志着世界开始连为了整体B.适应了早期殖民掠夺的需要C.促进了欧洲印刷技术的发明D.否认了地圆学说理论的正确
20. 在《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中写道:“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一片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到哪里去了呢?他们被捉去当奴隶,或者在捕捉者到来时逃走了。那些侥幸逃走的人们,不得不从生机盎然的农业区,迁居人迹罕至、野兽出没的深山老林,重过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材料比较适合用于说明(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B.“三角贸易”的影响C.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D.世界大战带来的灾难
21. 据统计,16、17世纪时,西班牙在殖民地开采的黄金。白银超过当时世界总产量的2/3。1500—165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黄金多达180吨,白银多达16 000吨。这对欧洲的直接影响是( )A.拓展了对世界地理的认识B.有助于欧洲的思想解放C.有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D.使欧洲文化传入殖民地
22. 1649年1月,英国出现了法官、律师纷纷逃离伦敦的现象,这是因为他们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审判——审判国王。在这场审判中,他们遇到了一个专业难题,即找不到起诉国王的依据,因为“国王即法律”,一个“国王审判国王”在定义上是自相矛盾的。“国王即法律”的来源是( )A.资产阶级的雄厚实力B.法官律师的懦弱妥协C.君主统治的历史传统D.法律条文的致命缺陷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国王即法律”原则源于英国君主统治的历史传统,受到广泛的认同,C选项符合题意,排除A选项;法官、律师纷纷逃离是因为审判国王不符合当时的法律思维,在法律上缺乏依据而无法解决,排除B选项;“国王即法律”体现的是英国当时法律的“人治”特征,并非法律条文存在致命缺陷,排除D选项。因此,正确答案是C选项。
23.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上述条款表明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 )A.确立了君王专制制度B.王权被置于议会的法权之下C.成为了工业化的国家D.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24. 美国费城的“自由钟”是美国独立的象征(题24图)。它的钟声曾在1776年7月4日和1783年4月16日两次响起。1783年钟声代表的深刻含义是美国( )A.宣告脱离英国殖民统治B.获得了真正的独立C.第二届大陆会议的召开D.建立了联邦制国家
25. 有学者指出,革命时期美国人所寻求的政体,乃是介于“绝对专制”和“绝对民主”之间的某种“温和的形式”,它“最适宜于人的权利和对同等自由的享有”,“这种自由在独立性之上添加安全,在最为充分的选举性权利之上添加政府的力量和活力”。这说明当时的美国( )A.开启西方民主代议制先河B.人民主权原则得到广泛的认同C.追求合理配置政府的权力D.强调公民在地位和权利上平等
26. 1791年,法国女作家奥兰普·德古热发表了《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提出“妇女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她们在权利方面和男人是平等的”。1793年,法国革命政府下令封闭、解散各种妇女团体,禁止妇女参加公众活动,把妇女参加政治活动当作叛逆罪处理。这反映了当时的法国( )A.封建思想受到猛烈冲击B.实现了启蒙运动的政治理念C.女权观念得到广泛认同D.资产阶级的人权具有局限性
27. 1801年,法国保民官否决了拿破仑主持制定的《法国民法典》草案,并抨击其背离了革命原则。对此,拿破仑表示,只需要应用革命原则中“那些现实的、切实可行的东西,不要那种纯理论的、假设的东西”,并于1802年修改了法令的通过程序。1804年,法典正式颁布。由此可见,拿破仑意在( )A.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政权C.提倡对民众的启蒙教育D.运用革命原则打击政敌
28. 题28表反映了1841—1848年英国议会铁路法的授权情况(部分)。据此可知( )
题28表A.工业革命引发交通变革B.英国形成全国铁路网络C.工厂制度提高生产效率D.政府规范铁路建设发展
29. 1850年前后,钟表成为英国社会各个阶级必备的生活用品,英国人的时间观念得到了空前强化,时间被首次精确到以秒为单位。这一现象说明( )A.工业化推动钟表制造业的发展B.生产力发展影响人们的生活节奏C.民主政治发展推动生活近代化D.钟表的普及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30. 1848年后,在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理论影响下,欧洲多次爆发了工人阶级的武装革命运动,迫使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了政治改革,并给予了工人阶级更多的民主权利。由此可知,当时的工人运动( )A.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进程B.采用暴力方式夺取了国家政权C.改善了工人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D.加速了法国社会主义革命爆发
【解析】根据题干“欧洲多次爆发了工人……运动……并给予了工人阶级更多的民主权利”可知,当时欧洲的工人运动迫使资本主义国家主动进行民主化改革以缓和社会矛盾,客观上促进了欧洲民主化的进程,A选项符合题意;19世纪中期的工人运动依然以经济权益为主要目标,尚未上升到政治斗争的高度,排除B选项;“并给予了工人阶级更多的民主权利”说明当时资产阶级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政治领域,且题干并未涉及工人阶级经济生活条件的改善,排除C选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民主化改革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延缓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排除D选项。因此,正确答案是A选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4分,第32小题12分,第33小题14分,共40分。31. (14分)中世纪的历史绵亘千年,标志着世界古代史的结束,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有一个光辉灿烂的古代,又有一个光芒四射的现代。他们把处在“光辉”和“光芒”中间的一段叫做“中”世纪。新的欧洲文明因其带有显著的宗教特色而被称为基督教文明。新宗教确定希腊语为宗教语言,并吸收了希腊哲学某些流派的思想。
材料二“中世纪”意即“中间的时代”,是古代和近代之间的一个时代。古代史已经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而结束,在那之后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而这一历史时期到现在又已经结束了。在这千年“中世纪”之中,人类的意识处于梦寐或半睡半醒状态,意志消沉,无所事事,缺乏独创精神,愚昧无知的教士控制着社会,是一个“黑暗的时代”。——摘编自[意]佛拉维俄·比昂多《罗马衰亡以来的千年史》
材料三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那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公元600年的欧洲和公元100年或1400年的欧洲有着截然不同的景象。中世纪早期(约500—1000年)指成形时期。这段时期动荡不安,变化不断,从西罗马帝国的分崩离析,延续到较为稳定自信的西欧文明的出现。中世纪中期(约1000—1300年),人口逐渐增长,财富得以汇聚,城市得到发展,教育得到振兴,疆域也在扩张。
中世纪晚期(约1300—1500年)则见证了可怕的灾难以及社会形态的变化。在1500年时,欧洲的生产技术、政治结构和经济组织的发达程度与世界上的其他文明相比,具有绝对优势。——摘编自[美]朱迪斯·M.本内特、[美]C.沃伦·霍利斯特《欧洲中世纪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的文化特征。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指出材料一里中世纪文化与“光辉”的古代文化之间的关联。(4分)
基督教文化占主导。(2分)基督教确定希腊语为宗教语言,并吸收了希腊哲学某些流派的思想。(2分)
(2)材料二、材料三展示了关于欧洲中世纪的两种不同观点,请你选择一种观点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加以论述。(6分)
【示例一】观点:中世纪是“黑暗时代”。(2分)论述:政治上,封君封臣制度和教权高于王权的状况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经济上,庄园经济与农奴制度束缚着人身自由,基督教会拥有大量的庄园和广袤的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不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文化上,基督教会在中世纪的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4分)
【示例二】观点:中世纪对人类文明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2分)论述:政治上,中世纪中后期,西欧各国的王权有着不同程度的加强,城市走向自由、自治,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经济上,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文化上,大学的兴起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展开,有利于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材料三两种观点产生差异的原因。(4分)
研究角度不同;阶级立场不同;掌握史料不同。(4分,任答两点即可)
32. (12分)番茄是一种广泛栽培的植物,其历史可追溯到15、16世纪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现代番茄的祖先是樱桃番茄。墨西哥较早驯化栽培番茄。1523年,番茄由墨西哥传到西班牙、葡萄牙,1550年前后传到意大利;1575年,相继传到英国和中欧各国。当时番茄主要作为观赏植物,到18世纪中叶开始被作为食用作物进行栽培。1768年,米勒首次对番茄做出植物学描述,将其进行分类和定名。番茄于17世纪传入菲律宾,被改良后传到亚洲其他国家。中国栽培的番茄从欧洲或东南亚传入。明代王象晋在《二如亭群芳谱》中记载,“蕃柿:一名六月柿,茎似蒿。高四五尺,叶似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草本也,来自西蕃,故名。”
材料二从16世纪番茄栽培向外传播到现在,栽培番茄的品种形成了三大系统。意大利系统:果实卵形或椭圆形,适于干燥地区作无支架栽培和加工用,代表品种有罗城一号和罗马。英国系统:果型小,深红色,在低温短日照条件下结实性强,代表品种有创财和最佳。美国系统:果实中型至大型,适应性强。中国栽培的番茄品种来自北美或欧洲,经过多年的栽培和选育,已有一批适于中国气候和栽培要求的番茄品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番茄的洲际传播轨迹及原因。(6分)
美洲—欧洲—亚洲。(2分)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使物种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驯化和改良番茄后的,其应用性和适用性加强,种植范围有了扩大的可能。(4分,一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番茄传播产生的影响。(4分)
促进了不同地域物种的交流与传播;有利于品种的改良和多样化;丰富了人们的饮食文化。(4分,任答两点即可)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2分)
新航路开辟有利于整个世界物种的交流和改进,提高了人类的生活品质;要打破旧的思维观念,有创新改造的意识;要加强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联系;等等。(2分,言之有理即可)
33. (14分)在英国历史上,“光荣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其现代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题33-1表为不同史学家对“光荣革命”的观点。
材料二18世纪下半叶,英国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随后向全世界扩展,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这场革命不仅体现在生产工具的改造、人造动力的应用和交通运输的进步,还体现在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上。
题33-2表 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史事摘录(部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恰当史实对以上学者(任选一位)的观点进行论证。(4分)
安德鲁·玛尔:“光荣革命”是在威廉率军入主英国后发生的,其不流血是相对英国长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斗争而言,而非真正的不流血。钱乘旦:“光荣革命”是在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妥协的情况下以和平方式解决内部冲突,并于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逐渐确立起君主立宪制。克里斯托弗·希尔:“光荣革命”是在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妥协的情况下邀请玛丽和威廉入主英国,共同执政,实现了王权的转移,是一场宫廷政变。(4分,任选一位作答即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英国工业革命在“生产工具”“人造动力”“交通运输”“生产组织形式”等方面“彻底改变人类的命运”的实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4分)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汽机、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2分,任答两例即可);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使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2分)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第七单元复习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本册综合复习ppt课件,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释疑解难,单元考点演练,思维导图,高频考点,核心素养点拨,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独立宣言,资产阶级,第一个人权宣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第四单元复习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本册综合复习课件ppt,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释疑解难,单元考点演练,思维导图,高频考点,核心素养点拨,克洛维,基督教,罗马教会,自给自足,金钱赎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本册综合复习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释疑解难,单元考点演练,思维导图,高频考点,核心素养点拨,尼罗河,金字塔,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成文法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