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 位置与方向(二)教案及反思
展开第3课时 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课题 | 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 课型 | 新授课 |
教学内容 | 教科书第21页例3的内容 | ||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掌握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简单的路线图的方法,知道描述物体的位置与观测点的确定有关,能根据观测点的变化重新确定物体的位置。 2.能结合生活实例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提高画图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 ||
教学重点 | 掌握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简单的路线图的方法,会在位置变化情况下描述简单路线图。 | ||
教学难点 | 能根据描述画出简单的路线图,体会位置的相对性,培养空间观念。 |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直尺(学生自备)、量角器(学生自备)。 |
教 学 过 程 | 备 注 | |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王明要去刘辉家玩,请你描述一下他的行走路线?(出示课件) 指名学生进行回答。 课堂预设:正东 200 正北 100 正东 300 教师: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和绘制简单的路线图。(板书: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学习例3。 (1)课件出示例3。 (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 教师: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台风的移动路线。学习用数学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3)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教师:此次台风的大致路径如下图。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台风的移动路线吗?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以小组为单位,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下各自的想法。(出示动态课件) 教师引导:回想例1和例2,先找参照点,可以发现参照点是动态变化的,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先分段描述,再整体描述。 学生分组探究和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4)结果汇报 教师:现在谁先来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台风生成后先怎么移动?此时的参照点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课堂预设: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了540 km。参照点是台风生成地。 课件展示这一段路线图。 教师:台风改变方向之后,又是怎么移动的?参照点变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课堂预设:然后改变方向,沿西偏北30º方向移动了600 km,到达A市。参照点变为上一段路线的终点。 课件展示这一段路线图。 教师:接着台风又改变方向,怎么移动的?参照点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课堂预设:接着,台风又改变方向,沿北偏西30°方向移动了200 km,到达B市。参照点是A市。 课件展示这一段路线图。 教师:最后台风是怎样移动的?到达了哪里?参照点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课堂预设:最后台风沿正西方向移动100 km。参照点是B市。 课件展示这一段路线图。 教师:现在让我们尝试整体描述。(出示课件) 课堂预设: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了540 km,然后改变方向,沿西偏北30°方向移动了600 km,到达A市。接着,台风又改变方向,沿北偏西30°方向移动了200 km,到达B市…… 课堂小结: 顺序和关键点吗?(让学生来说) 教师: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描述路线图的方法: (1)根据方向标明确路线图的方向; (2)按顺序弄清楚路线图中所经过的场所及角度、方向; (3)明确每两个场所间的距离; (4)用“从”“沿……方向”“到达”“然后”“最 后”等词语说 清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走多远到达哪里。(板书) 三、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P21“做一做”题。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画图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2)集体交流汇报,总结画图步骤。 (3)学生独立画路线图,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汇报。 (4)课件讲解,集体订正。 2.课件出示教科书P25“练习五”第8题。 (1)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互相说说完整的路线。 (2)指名学生汇报,课件讲解。 (3)集体交流,及时订正。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研究了,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和根据描述绘制简单的路线图,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25~26页练习五9题、10题、11题。
|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先让学生自主思考,再集中交流
以例1、例2中描述两个点的相对关系为基础。
(尽可能让学生多讨论,学生自己完善)
除整条路线的起点和终点外,其他点都既是某一段路线的终点,也是下一段路线的起点。
可让学生说说从公园返回的路线,巩固知识。
未给出长度标准时,需要先确定长度标准,再画图。
| |
板书 设计 | 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描述路线图的方法: (1)根据方向标明确路线图的方向; (2)按顺序弄清楚路线图中所经过的场所及角度、方向; (3)明确每两个场所间的距离; (4)用“从”“沿……方向”“到达”“然后”“最 后”等词语说 清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走多远到达哪里。 | |
教后 反思 | 本节课教材呈现了台风从生成地出发、经历四次方向改变的大致路径,包括例1、2的路线,体现了情境的整体性和知识的综合性。路线图描述的不仅仅是两个点的静态关系,而是物体在多个点之间的运动过程。并通过“做一做”学习根据描述画路线图的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发现,这需要学生具备更综合的能力。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迁移类推,指导画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拓展思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 |
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第4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三年级下册<a href="/sx/tb_c8451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年、月、日第4课时教案</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游戏引入,创设情境,探究新知识,反馈测评,巩固新知,课堂小结◎教学笔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 位置与方向(二)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六年级上册<a href="/sx/tb_c390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2 位置与方向(二)教案设计</a>,共3页。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a href="/sx/tb_c8451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年、月、日教案</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自主活动,探索新知,当堂训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