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检测一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检测一,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检测一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
B.氮气的化学性质较不活泼,可以用来做霓虹灯
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因此它属于空气污染物
D.空气质量报告中有二氧化硫的监测数据,因为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2.“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排放的碳总量与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零排放”,下列有关碳循环、碳中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每个人都在参与碳循环,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单质
B.开发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燃料的需求量,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
C.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以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量
D.碳中和能有效维持碳循环的相对稳定,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3.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因为( )
A.纸的质量好
B.保存方法得当
C.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比较稳定
D.碳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4.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下列关于物质性质不同的原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由于分子的构成不同
C.氮元素和氧元素的根本区别是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5.下列实验现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A. 紫色石蕊变红色
B. 石灰水变浑浊
C. 蜡烛熄灭
D. 杠杆左高右低
6.某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在实验室中通常用两种固体混合加热制取该气体.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收集该气体的方法与氧气相同
B.该气体的性质与氧气相同
C.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D.可以用制取氧气的装置来制取该气体
7.某班同学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老师观察到了四个同学的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连接仪器 B.检查气密性
C.取用石灰石 D.验满
8.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下列物质和氧气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A.石墨 B.液氧 C.臭氧(O3) D.二氧化碳
9.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具备的性质是( )
A.易溶于水且比空气的密度小 B.难溶于水且比空气的密度大
C.易溶于水且比空气的密度大 D.难溶于水且比空气的密度小
10.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引发酸雨的“罪魁”
B.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二氧化碳有毒不能制作碳酸饮料
11.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逻辑合理的是( )
A.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B.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C.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粒子间有间隔,通常两种液体混合总体积变小,所以任何液体混合总体积不会变大
12.C,H2,CO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如果C,H2,CO以一定的质量比分别跟等质量的O2恰好完全应生成CO2或H2O,则C,H2,CO以同样的质量比分别跟足量的CuO完全反应时,所对应消耗的CuO的质量比为( )
A.2:1:1 B.1:2:l C.1:l:2 D.1:1:1
二、填空题
13.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
① CaCO3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由 种元素组成,1 mol CaCO3中约含有 个碳原子,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 如图一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水的组成。b处产生的气体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 用如图二所示的装置可以粗略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反应结束待 后打开弹簧夹,若实验成功,观察到的现象是 。
1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选用下列物质的原因是(1)碳酸钠溶液 (2)硫酸溶液 (3)浓盐酸 .
15. 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排出CO2等气体.但人体排出的CO2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某同学采用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是:一同学反复慢慢从呼吸口呼吸,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CO2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最终产物,请回答:
(1)呼气时,乙瓶中的现象是 。
(2)甲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丙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
(3)请写出甲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能验证实验目的的现象是 。
16.O2,CO2,CO是我们本学期化学学习过程中最为熟悉的三种气体,请根据一定的依据对他们进行分类:
分类依据
是
否
①是否具有可燃性
CO
O2、CO2
②
③
17.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①图中e、f仪器的名称是:e ,f 。
②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选用发生装置 (填字母A、B、C、D),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中熄灭酒精灯的操作是 。
③关闭B装置中的止水夹后,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止后如图所示,则B装置 (填“漏气” “不漏气”或“无法确定”)。
④常温下用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制气体时,改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 (选填下列说法的序号)。
A.可以随时加液
B.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C.可以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
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若用D装置来收集氢气,在D装置中装满水后气体从 管通入(填“g”或“h”)。
98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中含硫酸的物质的量 mol,用上述稀硫酸与足量锌反应,最多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三、计算题
18.氢能的清洁性备受关注,但电解法制氢也会因消耗电能而相当于有碳排放。
(1)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计算64gCH4完全燃烧生成CO2的质量 。
(2)理论上,64gCH4与耗电1kW·h制得的H2燃烧放出的能量相当。某省电解制氢每耗电1kW·h相当于排放500gCO2,若该省使用电解法制得的H2替代甲烷作燃料, (填“有利于”或“不利于”)减少碳排放。
四、实验探究题
19.下面是初中化学中的几个重要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A.硫在氧气中燃烧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蒸发食盐水 D.用木炭还原氧化铜
(1)A实验中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 。
(2)B实验中玻璃管上气球的作用是 。
(3)C实验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当蒸发皿中出现 时停止加热。
(4)D实验中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是 。
20.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所需的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 .
(2)选用A、D装置可制取的气体是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选项字母),反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实验室制取某气体时,可用C装置收集,则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21.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a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导管口出现 时开始收集。若用装置F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 (选填“b”或“c”)端进入。
22.如图是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及性质探究。结合所学化学实际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和收集二氧化碳,应该选 (填字母)装置组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4)在实验F中观察到溶液颜色的变化是____(填字母)
A.紫色→红色→无色 B.紫色→红色→紫色 C.红色→紫色→紫色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解答】A、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氮气的化学性质较不活泼,可以用来作保护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但它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空气质量报告中有二氧化硫的监测数据,因为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用来填充探空气球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
B.氮气的化学性质较不活泼,常作保护气;
C.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D.二氧化硫会造成酸雨。
2.【答案】A
【解析】【解答】A. 每个人都在参与碳循环,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元素,故错误,符合题意;
B. 开发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燃料的需求量,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利于实现碳“零排放”,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会导致温室效应,所以碳中和能有效维持碳循环的相对稳定,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分析。
3.【答案】C
【解析】【解答】墨的主要成分是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常可以用于书写档案材料和绘画等,可以长时间保持,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分析。
4.【答案】C
【解析】【解答】解:A、金刚石的碳原子呈正八面体结构,因而金刚石硬度大;而石墨中的碳原子为平面层状结构,因而表现出很软,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A正确;
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而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所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故B正确;
C、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故C错误;
D、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于钠原子与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钠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A、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
B、根据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而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进行解答;
C、根据元素的本质区别分析解答;
D、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钠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
5.【答案】D
【解析】【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C、蜡烛熄灭,是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既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又反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
D、杠杆左高右低,是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只反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观察实验的现象,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根据是否经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分析判断.
6.【答案】D
【解析】【解答】解:A、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而该气体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A不符合题意;
B、该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与氧气的性质相反,故B不符合题意;
C、该气体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故C不符合题意;
D、实验室中通常用两种固体混合加热制取该气体,高锰酸钾也是固体,反应条件也是加热,因此发生装置相同,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选择发生装置要看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若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需加热,则选择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若反应物为固液,反应条件常温,则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气体的收集方法看密度和溶解性,若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若密度比空气小,则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若密度比空气大,则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7.【答案】B
【解析】【解答】A.连接仪器不能将试管放在桌面上直接插入橡皮塞,应旋转着插入,不符合题意;
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将导管放入水中,手握试管,看导管口有无气泡产生,符合题意;
C.向试管中装入块状固体,试管要横放,将石灰石放在试管口再慢慢直立试管,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验满要用燃着的火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连接仪器的操作方法分析;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分析;
C、根据块状固体取用要求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验满方法分析。
8.【答案】C
【解析】【解答】A、石墨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与氧气不是同素异形体,不符合题意;
B、液氧是液态的氧气,与氧气是同一种物质,不是同素异形体,不符合题意;
C、臭氧和氧气是由氧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化合物,与氧气不是同素异形体,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即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来分析判断。
9.【答案】B
【解析】【解答】A. 易溶于水且比空气的密度小,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不符合题意;
B. 难溶于水且比空气的密度大,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符合题意;
C. 易溶于水且比空气的密度大,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不符合题意;
D. 难溶于水且比空气的密度小,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气体的收集方法是由该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所决定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的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的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不易溶于水,可选择排水法收集。
10.【答案】C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不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的固体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不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没有毒性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但不引起酸雨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没有毒性分析。
11.【答案】B
【解析】【解答】A、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原子核也是带电的微粒,A不符合题意;
B、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分子结构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B符合题意;
C、分子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不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也可能是由原子、离子构成的,C不符合题意;
D、粒子间有间隔,通常两种液体混合总体积变小,但同种液体混合体积不会发生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质子、电子也带点解答
B.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解答
C.根据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解答
D.根据所有的分子之间都是有间隔的解答
12.【答案】D
【解析】【解答】观察化学反应式C+O2CO2、2H2+O22H2O、2CO+O22CO2可知,C,H2,CO分别与等质量氧气完全反应时,它们的质量比是:C:H2:CO=3:1:14.
C,H2,CO以同样的质量比分别跟足量的CuO完全反应时,假设氢的质量是a,则C是3a,CO是14a.
设它们消耗的CuO的质量分别是:X1、X2、X3.
2CuO+C 2Cu+CO2、CuO+H2Cu+H2O、CuO+CO Cu+CO2
X1 3a X2 a X3 14a
160 12 80 2 80 28
=
X1=40a X2=40a X3=40a
所以C,H2,CO 的质量比是:C:H2:CO=1:1:1
故选D.
【分析】首先了解C,H2,CO与氧气完全反应的化学反应式是:C+O2CO2、2H2+O22H2O、2CO+O22CO2;C,H2,CO分别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uO+C 2Cu+CO2、CuO+H2Cu+H2O、CuO+CO Cu+CO2.然后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数字计算即可.
13.【答案】3;6.02×1023;CaCO3 + 2HCl=CaCl2 + H2O + CO2;氢气(或H2);;大量白烟、发光、放热;冷却到室温;水倒流至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
【解析】【解答】①CaCO3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一个碳酸钙的分子中有1个碳原子,所以1mol CaCO3中约含有1mol碳原子,即约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②图一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b处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a处产生的气体较少,是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H2↑+O2↑;
③由于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发光、放热,反应结束待后打开弹簧夹,若实验成功,观察到的现象是水倒流至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
故答案为:3;6.02×1023;CaCO3+2HCl═CaCl2+H2O+CO2↑;氢气(或H2);2H2O2H2↑+O2↑;大量白烟、发光、放热;冷却到室温;水倒流至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
故答案为:3;6.02×1023;CaCO3 + 2HCl=CaCl2 + H2O + CO2 ↑;氢气(或H2);2H2O2H2↑+O2↑;大量白烟、发光、放热;冷却到室温;水倒流至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
【分析】①根据碳酸钙的分子式即可得知其元素组成;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粒子,用6.02×1023乘以1个碳酸钙分子中含有的碳原子的个数即可得知1 mol CaCO3中约含有的碳原子的个数;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
②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
③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待实验结束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水倒流至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14.【答案】反应速度太快,不宜收集;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有挥发性,使二氧化碳不纯
【解析】【解答】解:碳酸钠溶液比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速率快,生成气体无法收集;硫酸溶液与大理石反应成微溶的硫酸钙,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制取的二氧化碳不纯.
故答案为:反应速度太快,不宜收集;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有挥发性,使二氧化碳不纯.
【分析】从碳酸钠溶液比稀盐酸反应速率快考虑;从用硫酸溶液的生成物微溶于水考虑;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考虑.
15.【答案】长导管内上升一段水柱;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CO2 + 2 NaOH = Na2CO3 + H2O;乙瓶保持澄清,丙瓶浑浊
【解析】【解答】(1)呼气时,呼出的气体进入丙后能向空气中排出一部分气体,从而保持压强平衡;但进入乙的气体不能排出,故使乙中的气压增大,所以长导管内会上升一段水柱。
(2)甲瓶是空气的进入端,要证明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就要从吸入的气体中除去二氧化碳,以防止它干扰产物的判断,由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可以吸收吸入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进入丙后,由于澄清的石灰水与二氧化碳能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通过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来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3)甲瓶中的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4)如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呼吸作用的产物,则吸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中有二氧化碳,即现象是乙瓶保持澄清,丙瓶浑浊。
【分析】此题是利用实验对呼吸是否产生二氧化碳进行验证,理解和掌握呼吸作用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是否有毒;CO;O2、CO2;是否是氧化物;CO、CO2;O2
【解析】【解答】三种气体有以下不同点:一氧化碳能够燃烧、有毒、属于氧化物;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无毒、属于氧化物;氧气不能燃烧、无毒、不属于氧化物.
【分析】本题要根据三种气体在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等方面的不同来解决.
17.【答案】试管;长颈漏斗;A;;用灯帽沿一侧盖灭;不漏气;C;h;1;设最多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是x mol。
Zn +
H2SO4 → ZnSO4 +
H2↑
1
1
1mol
x
x=1 mol 则氢气的质量为 答:最多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2g。
【解析】【解答】(1). 试管;(2). 长颈漏斗;(3). 选择发生装置需考虑是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加热固体制取气体,发生装置为A,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BC,(4).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KClO3 2KCl + 3O2 ↑ (5). 实验中熄灭酒精灯的操作是用灯帽沿一侧盖灭 (6). 关闭B装置中的止水夹后,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止后如图所示,则B装置不漏气 (7). 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 关闭弹簧夹,大试管内气体增多,压强变大,在压力的作用下,试管内液面下降,当液面下降到隔板下边时,固体反应物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反之,打开弹簧夹,反应开始。 (8). 氢气的密度比水的小,用D装置来收集氢气,在D装置中装满水后气体从 h 进入 (9). 98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中含硫酸的质量为:980g× 10%=98g,物质的量 1mol (10). 设最多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是x mol。
Zn +
H2SO4 → ZnSO4 +
H2↑
1
1
1mol
x
x=1 mol
则氢气的质量为
答:最多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2g。
选择收集装置需考虑气体的密度,是否与空气的成分反应,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分析】 ① 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分析解答
② 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
③ 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分析解答
④常温下用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制气体时,改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
⑤ 根据D装置装满水收集气体,气体从短管进解答;根据物质的量等于物质的质量除以摩尔质量依据方程式进行分析解答
18.【答案】(1)176g
(2)不利于
【解析】【解答】(1)解:设生成CO2的质量为x。
x=176g
答:生成CO2的质量为176g。
(2)理论上,64gCH4与耗电1kW·h制得的H2燃烧放出的能量相当,由于64gCH4燃烧释放出176g的二氧化碳,而解制氢每耗电1kW·h相当于排放500gCO2,若该省使用电解法制得的H2替代甲烷作燃料,不利于减少碳排放。
【分析】(1)根据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由甲烷质量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分析;
(2)根据电解法制氢耗费的电能相法于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分析。
19.【答案】(1)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2)平衡锥形瓶内外压强,防止胶塞弹开
(3)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较多固体
(4)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
【解析】【解答】(1)硫燃烧生成污染性气体二氧化硫,A实验中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有污染性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2)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热,B实验中玻璃管上的气球作用是平衡锥形瓶内外压强,防止胶塞弹开;
(3)C实验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C实验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
(4)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需要高温,D实验中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分析】(1)根据硫燃烧产生二氧化硫污染空气分析;
(2)根据燃烧放热会使装置内压强增大分析;
(3)根据蒸发玻璃棒的搅拌作用,防止液体外溅分析;
(4)根据)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需要高温分析。
20.【答案】(1)锥形瓶
(2)氧气
(3)B;CaCO3+2HCl═CaCl2+H2O+CO2↑
(4)密度比空气大
【解析】【解答】(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2)选用A、D装置可制取的气体应该符合:反应物为固体,需要加热,生成物不易溶于水,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符合此装置,故填氧气.(3)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是固液不加热反应,可用装置B进行;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是 CaCO3+2HCl═CaCl2+H2O+CO2↑.(4)C装置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故答案为:(1)锥形瓶.(2)氧气.(3)B;CaCO3+2HCl═CaCl2+H2O+CO2↑.(4)密度比空气大.
【分析】(1)熟悉常见仪器,根据仪器的形状和用途判断名称;(2)根据发生装置的特点可判断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根据收集装置可判断气体的性质,综合后可判断制取的气体;(3)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熟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式;(4)根据收集装置的特点判断气体的物理性质.
21.【答案】(1)酒精灯
(2)AC;CaCO3+2HCl=CaCl2+H2O+CO2↑
(3)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c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图中标号a的仪器名称:酒精灯;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应选用固液反应型装置,应选择装置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够与水能够反应,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应选用C,因此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A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导管口出现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若用装置F收集氧气,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难溶于水,因此则氧气应从短管c端进入。
【分析】(2)根据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属于固液反应型,选择反应装置。
根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选择收集装置。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3)根据氧气的收集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22.【答案】(1)长颈漏斗
(2)BD;CaCO3+2HCl=CaCl2+CO2↑+H2O
(3)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说明集满二氧化碳
(4)B
【解析】【解答】(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故应该选BD装置组合。反应为碳酸钙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
(3)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说明集满二氧化碳。
(4)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受热分解,溶液变回紫色,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本大题共6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