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世界地理分区(讲义)-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展开
这是一份22.2 世界地理分区(讲义)-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世界地理分区,地形,气候,经济,人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十一章 世界地理
21.2 世界地理分区
一、东亚和日本
(一)东亚地区概况
[来源:Z+xx+k.Com]
1.地形: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气候:季风气候显著,东部为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西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3.河流: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东部和北部多外流河,内陆以内流河为主。
4.经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旱作农业和季风水田农业;西部以畜牧业为主;世界重要水稻、茶叶、蚕丝产区。
【思考】 读亚洲水系图,指出亚洲河流的流向特点、水系形状及其与地形的关系。
(答案)①受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的影响,河流由高处流向地处,呈放射状。
②多外流河;内流区面积大;多长河。
(二)日本
1.日本最漂亮的村子——“合掌村”
白川乡位于日本中部的岐阜县白山山麓,是个四面环山、水田纵横、河川流经的安静山村。 1995 年入选为世界遗产。
合掌村的得名,来自于其传统民宅建筑型式。这种房子呈人字型,屋顶如两手合握,于是房子被称为「合掌造」,而村庄就被叫做「合掌村」了。
白川乡四面环山,山谷中的合掌屋被刻意设计成东西走向,以便在减轻风力带来损害的同时,获得充足的采光。屋顶呈60度左右夹角,其上铺设厚厚的茅草。该结构有利于冬季积雪滑落,避免压塌屋顶。
2.“三湾一海”工业带
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沿岸。
原因: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势平坦,且多港湾,适合建立大港口;在海边,原料运进和产品外运极为方便,节省了陆上运输和储存的时间和费用,降低成本;且日本矿产资源多是从太平洋航线运到日本,因此,工业多建在太平洋沿岸地区;即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的海港。
二、东南亚、南亚及印度
(一)东南亚
1.地理位置重要性: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印度洋与太平洋,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
2.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有沿海平原。
3.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
4.经济: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是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锡、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
5.人口: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华人众多。
(二)南亚及印度
1.南亚地区的地理概况
(1)地形: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2)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分明显的旱、雨两季,雨热同期;西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来源:Z,xx,k.Com]
(3)河流: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
(4)经济:民族工业发展快,已经形成完整工业体系;耕地面积广。
2.南亚地区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南亚地区受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及河流状况的影响,水旱灾害频繁,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地理位置的影响:南亚地处热带,半岛伸入印度洋,大气运动强烈,同时水汽来源充足,易形成较多的降水。学@科网
(2)地形地势的影响:南亚北部为山地,来自印度洋的水汽易被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雨水大部分汇集到中部低平的平原地区,造成汇水区域过于集中,而地势较高地区的水量又难以满足需求。
(3)气候特点的影响:南亚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6—9月份,其他月份降水较少,6—9月易出现洪灾,而其他月份易形成旱灾。
(4)河流状况的影响:南亚地区的河流较少,主要是印度河、恒河,河流分洪、泄洪能力较差,造成径流量变化大,汛期水量过大,旱季水量又不足。
3.孟加拉国洪涝问题严重的原因
①地势北高南低,处于西南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②南部恒河三角洲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③地处孟加拉湾顶端,受海潮影响,不利于洪水入海。
4.印度
印度地理环境特点分析
一、 中亚、中东
(一)中亚
1.自然环境
(1)位置:位于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远。重要的陆上交通要道(古代丝绸之路),第二条亚欧大陆桥通过这里。
(2)地形:以丘陵、平原(图兰平原和里海沿岸平原)为主,天山山脉由我国新疆中部横跨中亚东部地区。
(3)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植被为草原、荒漠。
(4)河流:多为内流河(阿姆河、锡尔河等),外流河有额尔齐斯河。
(5)湖泊:多为内流湖,西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海,中部有咸海。
2.居民与经济
(1)民族:多民族地区,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
(2)农业:耕地面积广大,牧场辽阔。依靠灌溉种植小麦、棉花。有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棉花产区,乌兹别克斯坦被称为“白金之国”,牲畜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
(3)资源:煤、铁、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丰富。
(4)工业:采矿、冶金、军事工业发达,木材缺乏,机械、轻工制品进口。
(5)主要城市: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首都、中亚最大城市;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首都、重要铁路枢纽。
3.咸海不断缩小的原因
人们大量引用阿姆河、锡尔河的河水灌溉土地,种植棉花。棉花产量成倍增长,流入咸海的水量却日趋减少。加上气候干旱,蒸发强烈,水面逐渐缩小,水中盐度越来越高。它已丧失了调节气候的功能。
(二)中东
1.地理位置
中东包括西亚的大部分(伊朗向西)和非洲的埃及
2.中东地区气候特征及成因
2.中东地区的经济发展
3.中东成为长期的热点地区的原因
四、俄罗斯
俄罗斯经纬度位置约在20°E~180°,50°N~80°N,跨170多个经度,约11个时区。
(1)面积: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地跨欧亚两洲的传统欧洲国家,1 700万平方千米。欧洲部分面积只占1/4,但是其政治经济中心地区。
(2)地形:较为平坦,以平原、高原为主。乌拉尔山脉以西为东欧平原,以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3)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各地气候差异很大,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1.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的形成原因
(1)位于中高纬度地区,大部分地区在50°N以北,太阳高度角小,接受太阳光和热量少,因而气温低。
(2)位于亚洲大陆最北部,加上西北部低、东南部高的地势,西伯利亚北部受北冰洋的影响很大,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气候严寒,尤其是冬季。
(3)东部、南部地势较高,山地成为天然屏障,阻挡了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更加重了西伯利亚北部冬季的寒冷程度。
(4)西伯利亚北部的奥伊米亚康等地,纬度高,海拔高,位于封闭的盆地中,积累的冷空气多,又有从山上滑下来的冷空气,使得这里成为酷寒之地,成为“北半球的寒极”。
2.俄罗斯的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亚洲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关系
五、欧洲西部
欧洲西部的地理环境特征
欧洲西部海洋性气候的成因及影响
六、非洲
非洲地理概况
一、自然地理特征
1.主要地形:大部分以高原为主,西北部和东南部有山地,中部为刚果盆地。海岸线平直,岛屿、半岛较少,最大的半岛为索马里半岛,最大的海湾为几内亚湾。
2.主要河流:刚果河、尼罗河(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日尔河、赞比西河。
3.气候: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
非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自然地理环境的五大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每一个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是发展变化着的;其中一个要素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发展变化。
[来源:学科网ZXXK]
非洲的五大地理要素在整体性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1.地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纬度位置关于赤道对称决定了气候类型关于赤道对称。
(2)刚果盆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而东非高原因为海拔较高,水汽难以到达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3)南北两端在30°~40°之间,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由于受暖流增温增湿和从海洋吹来的东南信风的影响,降水较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2.气候对地貌、植被的影响
(1)北非由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形成干旱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地表多沙质沉积物。
(2)刚果盆地热带雨林气候对应形成热带雨林植被,植被繁茂。
(3)非洲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植被为热带草原。
3.非洲的河流更是各具特色
(1)刚果河:地处赤道热带雨林气候区,流经刚果盆地,注入大西洋。水文特征:水量很大(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且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汇水多),径流量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流经地区植被覆盖好),无冰期,但水流急,水能丰富。刚果河两次穿越赤道,要注意流向的变化。刚果河径流量最大的季节是北半球秋季。刚果河南北两侧的支流分别流经南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湿季为每年的6—10月,而南半球则是9月到次年的5月,当南北半球的支流同时进入雨季时,也就是北半球秋季,刚果河的水量最大。
(2)尼日尔河:流程长,呈弧形水系。上游地区发源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径流量大;中游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径流量有所减少(降水量有所减少,加之热带草原区的动物饮用水);下游在尼日利亚境内,降水量增加,径流量有所回升,但不明显(下游尼日利亚境内有大片的种植园农业,灌溉用水量增大)。
(3)尼罗河:世界最长的河流,主要流经埃及和苏丹,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该河主要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该区降水量较少,而蒸发旺盛,故其总径流量不是很大。其上游有两条支流,分别是青尼罗河和白尼罗河。这两条支流分别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和东非高原,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两条支流的水量较大。但白尼罗河的径流量变化较小,因其源头发源于赤道附近,降水季节变化小,又有维多利亚湖等湖泊的调节。而尼罗河下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量较多。所以尼罗河的水量特征:河流水量不是很大,季节变化大,其中秋季是径流量最大的季节(两条支流流量受干湿两季的影响),且从上游到下游的变化是由大变小。含沙量较大,汛期为每年的6—9月(定期泛滥是尼罗河突出的水文特点)。
七、北美洲及美国
[来源:学科网ZXXK]
(1)地形——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
地形区
地形特征
成因
西部高大的
科迪勒拉山系
纵贯南北美洲大陆西部,多山峰、山间盆地和高原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东部古老的
高原、山地
山势低缓,海拔多在1 000米以下
外力侵蚀[来源:学科网ZXXK]
中部宽广的
中央大平原
南北纵贯、面积宽广、地形平坦
密西西比河冲积而成;北部多湖泊,是冰川作用而成
2.美国
美国概况图
1.北美地形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地形区
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西部高大的
科迪勒拉山系
①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空气,降水由沿海向内陆急剧递减;
②海岸山脉西侧为迎风坡,多地形雨;
③海岸山脉限制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向东延伸,使它们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于沿海地区;
④落基山脉和海岸山脉之间的高原、盆地为背风坡,加上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呈现荒漠景观,为半干旱气候
东部古老的
高原、山地
①对大西洋湿润气流阻挡不明显,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②东部高地西北坡面迎冬季西北风,常造成大雪;
③东南坡面对大西洋水汽产生抬升作用,造成地形雨;
④因东部山地高度低缓,且连续性差,冬季干冷的西北风可影响到东海岸,夏季从大西洋来的暖湿气流也可越过高地,进入内陆
中部宽广的
中央大平原
该地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最大,大陆性较强。因为中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无东西走向山脉,南北开敞,致使南北气流畅通无阻。冬季极地冷空气直达墨西哥湾,骤然降温,形成大风雪寒潮天气;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北上,使本区中部和东部普遍暖热
八、南美洲及巴西
(1)范围:巴拿马运河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
(2)地形:西部为安第斯山脉,多火山、地震;东部高原、平原相间排列,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均为世界之最(面积最大)。
(3)气候特征:湿热为主,有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也有广大的热带草原气候区。
(4)河流: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大、水量最大的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河;巴拿马运河在中美地峡最窄处,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5)自然资源丰富:巴西的铁,智利、秘鲁的铜,巴西高原河流的水力资源,秘鲁附近的渔场,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等。
(6)人口分布
(7)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九、大洋洲及澳大利亚
(1)位置范围:介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并与南北美洲遥遥相对。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二岛、新几内亚岛,以及太平洋上的三大群岛(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美拉尼西亚),共有1万多个岛屿。
(2)位置特点:跨东西半球,跨南北半球,跨日界线,处两洲两洋之间。
2.澳大利亚
(1)三大地形区:西部低矮的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有大分水岭。
(2)气候特征:①干旱区面积大;②气候类型呈半环状分布;③以热带气候为主。
(3)河流:墨累河为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大分水岭,向西南注入印度洋。
(4)生物:由于与其他大陆分离较早,因而动植物具有古老性和特殊性,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来源:学+科+网]
(5)资源:铀、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
(6)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于气候温暖湿润、交通运输便利、开发较早的东南沿海地区。
(7)农牧业: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墨累—达令盆地农业生产以小麦—牧羊为主,为典型的混合农业。
(8)工矿业:采矿业发达,为世界上重要的矿产出口国,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澳大利亚大陆的气候、植被分布特点及成因
(1)分布特点
澳大利亚大陆地处热带和亚热带,降水从北、东、南三面沿海向内陆呈半环状递减,植被也相应呈半环状分布,由沿海向内陆依次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2)成因
①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大部分地区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控制下,炎热干燥。
②南部、西南部位于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下,为地中海气候。
③北部夏季受来自赤道的西北风影响,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受东南信风控制,降水较少,为热带草原气候。
④东南沿海受暖流影响,比较湿润,形成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东北部常年吹东南信风,受地形和暖流影响,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最南端常年受西风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⑤西部沿海受东南信风(离岸风)和副高控制,加上沿岸的寒流影响,形成热带草原气候;中部受副高控制,形成干燥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
十、两极地区
范围
海陆状况
气候状况
代表动物
自然资源
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
北极]
地区
66°34′N(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
中间:北冰洋
周围:亚、欧、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
气温、降水量比南极高,风速远不及南极
北极熊
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
南极
66°34′S(南极圈)以南的广大区域
中间:南极大陆
周围: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酷寒干燥、烈风
企鹅
矿产、固体淡水资源、海洋生物、原始的自然环境
极地
科考
目的
原始的自然环境为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最为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我国的科学考察站
南极:长城站(1985)、中山站(1989)、昆仑站(2009)和泰山站(2014年)。北极:黄河站(2004)
环境问题
臭氧层空洞、两极地区的生物遭到乱捕滥杀
南极洲比北冰洋地区更寒冷的原因
(1)海水比陆地热容量大,海洋冷热变化缓慢,陆地冷热变化剧烈;
(2)南极洲地势高,风从高处吹向低处,风力强大,扩大了冷空气覆盖范围,北冰洋地区则周高中低,风力较小;
(3)南极洲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太阳辐射大部分被反射掉;
(4)北冰洋地区地势低,覆冰较少,受到阳光辐射较多,并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较高些;
(5)一年中南极点极昼的天数比北极点极昼的天数更短。
【课堂练习】
(2021·江西吉安·高二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日本靠近日本海一侧以及从本州北部到北海道地区,由于经常出现大雪天气,因而在日语中被称为“豪雪地带”。日本“特别豪雪地带”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但大雪天气也会带来自然灾害。
材料二 日本岐阜县白川乡是日本有名的“豪雪地带”,曾经有过积雪53cm的记录,白川乡有日本规模最大的“合掌造”村落,“合掌造”是日本一种独特的传统民居,为木造建筑物,不用一根钉子,但仍然十分牢固,屋顶以七八十厘米的茅草覆盖,呈“人”字形,两侧约有60度夹角,如同双手合十,因此得名。1995年12月“合掌造”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还被誉为“现实世界的童话屋”,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去观光。
(2) 分析日本“豪雪地带”降雪量“特别豪”的主要原因。
(3)简述形成“合掌造”民居建筑特色的自然原因。
【答案】(2)“特别豪雪地区”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西北季风从日本海带来大量水汽;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来自日本海的冬季风受到山脉阻挡抬升,容易形成地形雨。
(3)“合掌造”村落位于冬季风迎风坡,冬季多暴雪,“合掌造”屋顶厚且坡度大,雪不易堆积;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合掌造”建筑结构支撑作用强,不易倒塌,且发生地震时木材和茅草对人员伤害小;当地植被茂盛,“合掌造”的建材是木材和茅草,可以就地取材。
(2019年北京卷)36.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跨境合作不断深化。读图14,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区域地震多发的原因和主要危害。(8分)
跨境经济合作区在促进相邻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2)阐述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对当地减少贫困的积极作用。(8分)
老挝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工业薄弱。近年来,该国优质玉米、香蕉、咖啡豆等农产品出口量增加。
(3)分析老挝发展多种优质农产品的有利条件。(10分)
琅勃拉邦自然风光优美、地域文化独特,游客多选择在1月至2月期间前往旅游。
(4)简述游客选择该时段出行的理由。(10分)
【答案】(1)原因: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危害: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森林和水等自然资源与环境被破坏。
(2)发展边境贸易,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培养人才,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等。
(3)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山地垂直分异明显,环境污染小,农耕历史悠久。
(4)处于旱季,降水相对少,气温相对低,湿度适宜,灾害相对少,出行安全。
【解析】(1)解答时需对图中的区域进行板块位置定位,并掌握地震的危害。对图示区域进行定位,该地区位于边境地区,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多发地震灾害。地震本身及常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本身都造成巨大伤害和损失,如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森林和水等自然资源与环境被破坏。
(2)跨境经济合作区对当地减少贫困的积极作用即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从对基础设施改善、交通条件建设、相关产业发展和居民就业、经济收入等方面进行分析。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有利于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交通条件改善,跨境合作可以带动产业发展,如可以发挥当地特色和边境优势发展旅游等,为居民创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等,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解答本题要注意抓住“多种”“优质”等关键词语,然后结合区域地理环境进行解答。老挝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终年高温,水热条件充足,利于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该地地形复杂,垂直差异大,可以发展多种种植,如在气候较温凉地区可以种植玉米等;根据材料,“老挝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工业薄弱”说明该地工业少,环境污染少,农作物品质优良;并且农耕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
(4)游客选择该时段出行要考虑出行的安全和出行的目的两个方面,再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分析。到该地旅游要注意旅行的安全性和景观的可观赏性。琅勃拉邦在1月到2月之间,气温较低,适宜出行;该地降水季节变化大,1月到2月期间是降水较少的季节,湿度适宜,宜出行;1月到2月期间,少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出行较安全。
(2019年海南卷)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东盟是由东南亚10个国家形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2000年以来,人口由5亿左右增长至现在的6亿以上。与此同时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目前东盟年产汽车约400万辆,是全球六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生产的汽车除满足当地市场外,还持续扩展外销规模。
指出东盟人口变化的特点,并说明人口因素对其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
【答案】人口变化特点:增长快,劳动人口数量增多。
发展影响:从生产者角度看,劳动力充足且价格较低,降低了汽车生产成本,汽车的市场竞争力强;从消费者角度看,人口多和增长快使本地汽车市场规模大,劳动人口数量多,收入水平提高,增强了对汽车的购买力。
【解析】本题以东盟人口变化与汽车产业发展为背景,通过分析人口变化特点及对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考查考生运用相关地理知识、原理、规律,动态地、综合的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人口变化特点可从数量、增速、人口年龄特征及素质特征等角度分析回答即可,再通过上述人口变化特点分析对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
向日葵是俄罗斯的国花,广泛种植于俄罗斯南部平原和远东地区,但产量极不稳定。向日葵原产于热带,但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只要温度不低于10 ℃,就能正常生长,温度越高,生长越快。向日葵生长阶段对水分的要求较高,特别是中后期,如果水分不足,不仅影响产量,而且还降低油脂含量。向日葵的种子含油量极高,味香可口,可炒食,亦可榨油,为重要的油料作物,花托、茎秆、果壳等可作为工业原料。向日葵花明艳多姿,近年来,经过培育已有三十多种观赏型品种。
(1)根据材料,分析俄罗斯向日葵种植区种植向日葵的有利区位条件。(8分)
(2)说明俄罗斯向日葵产量不稳定的原因。(6分)
(3)分析培育观赏型向日葵对俄罗斯向日葵种植及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6分)
【答案】
1.①种植区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开阔;
②夏季气温较高,适宜向日葵生长;
③东欧平原及西西伯利亚平原南部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
④向日葵用途广泛,市场广阔稳定;
⑤种植区集中分布,有利于机械化耕作。
2.①种植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较少;
②降水量不稳定,严重影响向日葵的产量和质量;
③春秋季节多寒潮灾害,影响向日葵的生长发育。
3.①发展观赏型向日葵花卉种植,促进农业多样化发展;
②带动当地相关产业(旅游业)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③靠近欧洲,花卉市场广阔,实现经营多元化;
④有利于缓解传统型向日葵产业产量不稳定的问题。
10.(2020·浙江·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西欧是世界上重要的天然气输入地区。图一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德国是天然气进口大国,92%的天然气需要从国外进口。图二为2017年德国天然气进口来源构成图。目前,俄罗斯、德国等国家在图1中甲乙两地间新建天然气输气管道。
(1)简述西欧大量输入天然气的主要原因。
(2)与北海相比,评价在波罗的海建设天然气管道的自然条件。
(3)简述德国天然气进口来源的主要特征,并指出德国在甲乙两地间采用输气管道进口天然气的优势。
【答案】(1)经济发达,需求量大;本地天然气产量较小,供需矛盾突出;天然气为低污染能源,对环境影响较小。
(2)有利:海水深度较浅;风浪较小等。不利:冬季海面结冰。
(3)特征:来源于邻近国家;来源多元,俄罗斯比例最大。优势:运输连续性强;运输安全性高;运输量大;成本低。
【分析】
本题考查西欧能源利用的影响因素及天然气管道修建的影响因素等知识点,多为基础知识考查,同时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
(1)西欧天然气储量、产量有限,但是西欧多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量大,冬季冷湿,部分地区需要天然气取暖,因此天然气需求量大,天然气供需矛盾突出;西欧注重环保,多使用比较清洁的能源,天然气为低污染能源,对环境污染小,因此西欧大量进口天然气。
(2)题目要求评价波罗的海建设天然气管道的自然条件,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回答。据图可以看出,波罗的海属于内海,北海是边缘海,波罗的海海水深度比北海浅,四面受陆地阻挡,风力较小,风浪小,利于天然气管道建设;波罗的海是世界盐度最低的海,且纬度比北海高,北海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大,因此波罗的海冬季易结冰,不利于天然气管道建设。
(3)据图2分析,德国天然气进口来源主要是俄罗斯,其次是挪威、荷兰,主要来源于临近国家,来源多元化较明显,其中俄罗斯的比重最大。甲乙之间主要连接俄罗斯西欧部分及德国北部,甲乙之间经济联系较为紧密,陆地修建会穿过多个国家,沿线人类陆地活动较为频繁,可或干扰天然气运输;若经过波罗的海修建,可以减少人类陆地活动干扰,充分发挥管道运输的连续性强、运输安全性高、运量大、成本低的优点。
(2020·北京·高考真题)2019年6月22日,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乌干达国家日”活动。该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布温迪国家公园是濒危动物山地大猩猩的重要栖息地。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5.布温迪国家公园吸引游客主要因为( )
A.距首都约80千米,可进入性强 B.文化独特,世界遗产类型齐全
C.旅游设施完善,服务内容多样 D.有珍稀野生动物,非凡性突出
6.由图可知,乌干达( )
A.位于赤道以北,水热条件好 B.海拔较高,地形以高原为主
C.河湖众多且与裂谷平行分布 D.受冰川侵蚀,湿地面积广大
【答案】5.D 6.B
【分析】
5.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布温迪国家公园是濒危动物山地大猩猩的重要栖息地,有珍稀的野生动物,非凡性突出,因此对游客的吸引力大,D正确;与首都的远近不是主要原因,A错;布温迪国家公园属于世界自然遗产,并不是世界遗产“类型”齐全,B错;乌干达经济发展水平一般,该公园的服务设施不一定完善,同时,相比于D选项而言,该地区服务设施和内容不是主要影响因素,C错。故选D。
6.读图可知,乌干达地跨南北半球,A错;根据图中陆高设色可知,乌干达海拔较高,地形以高原为主,B正确;裂谷主要呈东北-西南走向,河湖并没有与裂谷平行分布,C错;该地地处赤道附近,受冰川侵蚀较弱,湿地面积广大与冰川侵蚀关系不大,D错。故选B。
(2018新课标II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
【答案】(2)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
(3)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
【详解】
(2)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主要分析其南北纵列分布的平坦地形对气流汇聚和气流旋转速度的影响。
(3)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主要从春季气温的变化、南北温差对风速的影响、冷暖气流交汇频率等角度作答。
(2019年海南卷)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中超联赛)2018赛季共有16支球队参加,每支球队至多有4名外籍球员。据此完成下题。
10.某支中超联赛球队中的外籍球员多为巴西籍,该球队为巴西籍球员配备的翻译人员宜熟练掌握
A.德语 B.意大利语 C.法语 D.葡萄牙语
【答案】10.D。
(2021·天津·高考真题)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呈现变暖趋势,给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全球的气候产生影响。
(1)图中所示北冰洋永久性块状冰的区域分布特征见下表,填表分析原因。
永久性块状冰区域分布特征
原因
在极点附近地区分布
①_______
在欧洲以北海区分布面积小
②_______
③_______
我国北极科考站——黄河站建立在斯瓦尔巴群岛上。该群岛生态环境脆弱,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
(2)分析该群岛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的原因。
研究表明,全球变暖会造成北极地区冰川、冻土、植被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也可能会导致温室效应减弱。
(3)任选一角度(温室效应增强或减弱),说明上述变化影响温室效应的过程。
【答案】
(1)①极点附近地区温度更低;②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海水增温;③与大西洋之间通道较宽,与温度较高的海水交换多
(2)该群岛气温低,环境极端;生物数量、种类少,生长缓慢;岛屿面积小,相对封闭。
(3)角度一:温室效应增强。
①过程:冰川面积减小,地表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面辐射增强,导致温室效应增强。
②过程:冻土融化,土层中释放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增强。
角度二:温室效应减弱
过程:地表植被覆盖率增加,光合作用能够吸收更多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减弱。
【分析】
本题考查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其变化对温室效应的影响,考查对区域自然环境的了解及知识的运用。
(1)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永久性块状冰分布的因素。永久性块状冰在极点附近地区分布的主要原因纬度高、气温低;在欧洲以北海区分布面积小的原因主要是该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影响、大西洋间的通道使温度较低的海水与温度较高的海水交换多,海水温度高,冰块少。
(2)本题主要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原因可以结合材料信息,从该群岛气候、生物数量和种类及生长速度、岛屿面积等角度分析作答。该岛屿纬度高,气温低,生存环境恶劣;气温低,热量低,生物生长速度慢;岛屿面积小,生物数量、种类少,相对封闭。
(3)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温室效应增强,冰川面积变小,地表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面辐射增强,导致温室疚增强;冻土融化、土层中释放温室气体增多,导致温室疚增强。温室效应减弱,地表植被覆盖率增加、光合作用能够吸收更多二氧化碳,削弱温室效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19 世界地理分区(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东亚,气候,水文,资源,典型国家,东南亚,大洋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3.3 中国地理分区(讲义)-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 中国地理分区,地形;2,水文,植被、土壤,民俗点滴,生态环境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35讲 世界地理概况 (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地形类型与特点,海底地形类型与特点,世界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世界气候,该区域位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