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考点08 地球公转运动-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 试卷

    考点08 地球公转运动-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第1页
    考点08 地球公转运动-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第2页
    考点08 地球公转运动-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第3页
    还剩4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考点08 地球公转运动-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08 地球公转运动-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共4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黄赤交角及影响,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冰箱门受到阳光照射的时段是,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是,图中A点所处的这一天,该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08 地球公转运动
    考点热度 ★★★★☆

    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4)轨道与速度

    特别提示 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从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
    2.黄赤交角及影响
    (1)黄赤交角

    (2)影响: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如下图所示。

    3.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
    (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2)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时间
    变化特点
    重要节气
    北半球
    夏半年
    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图1中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
    冬半年
    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图3中北半球各地夜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春、秋
    分日
    图2代表的时间是每年的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特别提示
    1.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道地区最小,纬度越高,变化越大,极圈内存在极昼、极夜现象。
    2.昼夜长短的对称特点
    (1)关于时间对称

    ①关于冬至日、夏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A与B、C与D):两地昼长、夜长相等。
    ②关于春分日、秋分日对称的两个日期(B与C、D与E):一个日期的昼长与另一个日期的夜长相等。
    (2)关于空间对称

    相对于地轴对称的点(A与B、C与D)(即纬度相同):昼长、夜长相等。
    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

    一天中,日出以后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正午时达最大值。之后,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其中正午的太阳高度称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2)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如图中c折线所示。
    (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如图中a折线所示。
    (3)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如图中b折线所示。
    特别提示 正午太阳高度角
    (1)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
    (2)同一日期,距直射点所在纬度相等的两条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
    (3)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4)极点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等于直射点的纬度数。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北半球节气
    达最大值的地区
    达最小值的地区
    夏至日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
    南半球各纬度
    冬至日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
    北半球各纬度
    二分日
    赤道

    5.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1)四季的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2)四季的划分:
    ①天文四季
    ②中国大部分地区:3、4、5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特别提示 四季与二十四节气图

    (1)关于夏至或冬至对称的节气,北半球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日出日落方位相同,如小暑与芒种、立夏与立秋、小雪与大寒、寒露与惊蛰等。
    (2)关于春分或秋分对称的节气,北半球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相反,日出日落方位不同,如惊蛰与清明、立春与立夏、处暑与霜降等。
    (3) 五带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
    (4) 五带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为界限,将全球划分为南、北寒带,南、北温带和热带。

    [图文拓展]
    1.二分二至日昼长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点线表示二分日,虚线表示夏至日,实线表示冬至日。
    二分日全球各纬度昼夜等长(即昼长为12个小时);二至日极圈内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即昼长为24小时或0小时)。
    2.不同季节日出方位的差异

    春秋分日,全球(除极点外)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北半球夏半年,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冬半年,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3.白夜现象并非极夜

    在中高纬度地区(接近极圈,但在极圈外)太阳落到地平线下只能达到一个很小的角度。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整夜天并不完全黑下来,即出现白夜现象,夏至日我国漠河常见。
    4.等太阳高度线图

    等太阳高度线图是用等太阳高度线(由太阳高度角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来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的全球分布状况。其实质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昼半球俯视图。
    如图所示:此时刻太阳直射点A的太阳高度角为90°,从直射点向四周随着球面的弯曲与直射点距离不断扩大,太阳高度角也不断减小。相同太阳高度的点连成的线呈同心圆分布,0°等太阳高度线为晨昏线。
    5.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杆影的日变化

    (1)一日内,日影由西向东不断移动。
    (2)从日出到正午,日影逐渐缩短,由日出时的最长逐渐缩短到正午(正北方位)时的最短;从正午到日落,日影逐渐增长,由正午时的最短逐渐增加到日落时的最长。
    (3)该图反映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应为北半球夏半年的日影。

    考向一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掌握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和面面关系的方法

    (1)地轴与赤道平面是垂直的。
    (2)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垂直。
    (3)地轴与黄道平面成66°34′交角。
    (4)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成23°26′交角。
    2.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如下图)。

    3.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
    影响的方面
    黄赤交角变大(小)
    太阳直射范围
    扩大(缩小)
    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
    扩大(缩小)
    五带的范围
    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温带的范围缩小(扩大)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
    昼夜长短的年变化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
    (赤道与寒带除外)
    季节的变化
    变化明显(不明显)

    下图为“某同学演示地球公转的示意图”(十字架代表太阳光线)。据此完成1~2题。

    1.该同学在进行地球公转演示的过程中,需要做到(  )
    ①使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夹角成23°26′ ②使“地球”公转和自转方向相反 ③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 ④使“太阳光线”与球心在同一平面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若黄赤交角为20°,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回归线和极圈的纬度数均减小
    B.天安门广场元旦升旗时间提前
    C.热带和温带范围减小
    D.大连气温年较差变大
    【答案】1.D. 2.B
    【解析】1.地球公转演示中应使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夹角成66°34′;使公转与自转方向相同;保持地轴空间指向不变;使太阳光线与球心在同一平面。故选D。
    2.若黄赤交角为20°,回归线纬度为20°,极圈纬度为70°,极圈纬度增大;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减小,北京昼夜长短差距变小,天安门广场元旦升旗时间提前;热带和寒带范围减小,温带范围增大;大连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幅度减小,气温年较差变小。故选B。
    考向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应主要抓住“三看”:

    1.昼夜长短的判读——看“弧长”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下图所示:

    3.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
    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我国某同学对居住地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读图完成1-3题。

    1.a~b期间,该地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趋势是
    A.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B.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C.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2.该地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约为
    A.1小时40分钟 B.2小时20分钟
    C.3小时20分钟 D.4小时40分钟
    3.该地经度约为
    A.113°E B.103°E C.127°E D.130°E
    【答案】1.C 2.D 3.A
    【解析】1.a~b期间,日出时间晚于7:00并且日出时间越来越早,这说明太阳直射南半球,并且在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但是昼渐长夜渐短,正确答案选C。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同学观察记录的日出时间有一个完整的循环,即其记录的时间应为一年。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长昼长-最短昼长。昼长=(12-日出地方时)×2,所以可得:最长昼长-最短昼长﹦2×(最晚日出地方时-最早日出地方时)。在本题中,所采用时间为北京时间,但计算昼长差与当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的时差无关,所以最,长昼长-最短昼长﹦2×(最晚日出时间-最早日出时间)。由图可知,该地最晚日出时间约为7点40,最早日出时间约为5点20,则该地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约为4小时40分,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在b点二分日对应的北京日出时间为6:30,二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全球6点日出,可以计算出该地日出时间晚于北京时间,因此120°向西推移7.5°,经度大致为112.5°,正确答案为A。
    考向三 日出、日落与昼夜长短的计算
    太阳视运动是指一天中肉眼所见太阳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运行状况。其中日出东方,日落西方,正午12点(地方时)时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或正北方。下图反映的是北纬40°附近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该图可反映日出日落时间与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阳高度等。
    太阳视运动轨迹


    1.太阳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对应关系
    直射点
    位置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昼夜长短
    北半球
    东北
    (早于6时日出)
    西北
    (晚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
    正东
    (6时日出)
    正西
    (18时日落)
    昼夜等长
    南半球
    东南
    (晚于6时日出)
    西南
    (早于18时日落)
    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
    注:当极圈内有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半球,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若是南半球,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
    2.昼夜长短的计算
    (1)利用已知的日出或日落的地方时来求算
    一个地区一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反映了该日的昼夜长短状况。白昼以12点为界,上午与下午时间间隔相等;黑夜以午夜(0时或24时)为界,上半夜与下半夜时间间隔相等。

    因此已知某地某一天的昼长,可求出该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地方时),其方法为:
    日出时间=12- 日落时间=12+
    相反,根据某地某一天日出日落时间可计算昼长、夜长,其方法为:
    某地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正午12点-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正午12点)×2
    某地夜长=(子夜24点-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子夜0点)×2
    (2)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
    方法是:昼长=白昼弧度数/15°(单位:小时),即在日照图上某条纬线与晨昏线有两个交点,两点之间在昼半球的弧度数/15°,就是白昼的小时数。
    3.有关昼夜长短时间计算的三个规律
    (1)对称规律:日出日落的时间以当地时间12时为中心对称。已知日出或日落时间,可据此推算出昼长。若观测到的日出、日落时间不以12时为中心对称,说明观测点不位于所在时间的中央经线上。以春分日为例,如果观测到的日出、日落的区时早于6时和18时,说明观测点在时区中央经线的东侧;反之,则在时区中央经线的西侧。
    (2)反对称规律:纬度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在同一天,北半球一地的昼长等于南半球另一地的夜长。例如,夏至日60°N纬线上各地昼长为18时29分,则当日60°S纬线上各地夜长为18小时29分。
    如下图,在同一天中,θ°N的昼长等于θ°S的夜长;θ°N的夜长等于θ°S的昼长。

    (3)等值规律: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一年中地球上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会出现两次等值。
    ①关于夏至、冬至对称的两个日期,其昼夜分布是一样的。因为关于夏至或冬至对称的两个日期,其太阳直射点在同一条纬线上。如下图:

    (a与b这两个日期关于夏至日对称,c与d这两个日期关于冬至日对称)
    ②关于春分、秋分对称的A、B两天,其昼夜分布关于赤道对称,即A昼长等于B夜长,A夜长等于B昼长。因为关于春分或秋分对称的两个日期,其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关于赤道对称。如下图:

    (a与b这两个日期关于秋分对称,c与d这两个日期关于春分对称)
    【拓展提升】 太阳视运动
    (1)太阳周日视运动


    ①若正东日出、正西日落,说明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北半球正午时的太阳总是在南方的天空,南半球正午时的太阳总是在北方的天空。北极点上空的太阳总在南方的天空,南极点上空的太阳总在北方的天空。
    ②若太阳在地平圈以上运行的时间短于在地平圈以下的时间,说明该地处于冬半年;反之,说明处于夏半年。
    (2)日出、日落的方位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北半球)
    时间
    春分日
    夏半年
    秋分日
    冬半年
    昼夜长短状况
    昼=夜
    昼>夜
    昼=夜
    昼c B.a=c C.b=d D.b

    相关试卷

    考点70 海洋地理-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

    这是一份考点70 海洋地理-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共44页。

    考点56 亚洲-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

    这是一份考点56 亚洲-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该区域河流的最主要补给水源为,图中河流干流流向总体大致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17 洋流-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

    这是一份考点17 洋流-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