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高教版中职数学拓展模块一上册教案整套
- 4.1平面的特征和表示 教案 教案 14 次下载
- 4.2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案 教案 14 次下载
- 4.4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教案 教案 13 次下载
- 5.1复数的概念和意义 教案 教案 13 次下载
- 5.2复数的运算 教案 教案 14 次下载
高教版(2021)拓展模块一 上册4.3.1 直线与平面平行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教版(2021)拓展模块一 上册4.3.1 直线与平面平行教案,共10页。
授课题目
4.3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选用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
(拓展模块一上册)
授课时长
5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提示
本课是整章的重点内容,将点、直线、平面均融合在一起.通过引导学生将笔抽象为直线,将桌面抽象为平面,比较笔与桌面的不同位置,来直观感受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不同位置关系,并由此总结出直线与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平面性质2,引导学生从理论上归纳出直线与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然后引导学生用自然语言表示出三种位置的定义,并用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来表示.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或观察教室、课桌等特殊长方体,加深对三种位置关系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道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三种位置关系;知道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判定与性质定理,能根据判定定理来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能根据性质定理来证明直线与直线平行;知道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判定与性质定理,能根据定义或判定定理来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能根据性质定理来证明直线与直线平行;知道直线在平面内的射影的定义,知道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定义;会找出直线在平面内的射影,会解决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和提升直观想象、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定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
教学难点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求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情境导入
如图所示,将一支铅笔平放到桌面上,然后水平拿起来,再坚直放置在桌面上.在此过程中,这支铅笔(看作一条直线)与桌面分别有几个公共点?
提出
问题
引发
思考
思考
分析
回答
结合熟悉内容创设学习情境
新知探索
容易看出,当笔平放在桌面上时,它与桌面有无数多个公共点;将笔水平拿起,它与桌面没有公共点;当笔竖直放置时,它与桌面只有一个公共点.事实上,根据公理2,当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有两个公共点时,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这个平面内.除此之外,直线与平面或者只有1个公共点,或者没有公共点.因此,直线与平面有三种 位置关系.
1.直线在平面内,此时直线与平面有无数个公共点. 如图(1)所示,当直线a在平面α内时,记作a ⊆ α.
2. 直线与平面相交,此时直线与平面只有一个公共点.如图(2)所示,当直线b在平面α相交于点B时,记作b∩α=B.
3. 直线与平面平行,此时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 如图(3)所示,当直线c在平面α平行时,记作c∥α .画图时,把直线画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外,并与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平行.
直线l与平面α相交或平行,称直线 l 在平面α外,记作l与⊈α.
讲解
讲解说明
理解
思考
领会
借助实例总结出直线与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
情境导入
4.3.1 共面直线
如图所示,一本打开的书的封面右边沿所在直线m已经不在书内页所在平面α内,那么,m与α是相交还是平行呢?
观察发现,书脊所在直线n是封面所在平面与书内页所在平面的交线,且m∥n.
能否通过m∥n来判断直线m与平面α之间的位置关系呢?
提出问题
引发思考
观察
思考
讨论
交流
引出异面直线概念
新知探索
一般情形为,m⊈α,n⊆α,且m∥n,如图(1)所示.
假设直线m与平面α相交,记交点为点P,如图(2)所示. 由m∥n知P∉n.根据异面直线判定定理,m与n是异面直线,这与m∥n矛盾.故直线 m 与平面α不相交,从而m∥α.
于是有下面的结论: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如果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平面外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
讲解
展示图形提示说明
说明强调
理解
观察
特征
交流
讨论
领会
要点
该定理实质是通过证明直线与直线平行得到直线与平面平行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所示,在棱柱ABCD-A1B1C1D1中:
(1)与平面AC平行的棱所在直线有哪些?
(2)判断 AA1与平面DBB1D1的位置关系.
解 (1)因为棱柱各侧面均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1B1∥AB.
又因为A1B1⊆平面AC,AB ⊆平面AC,所以
A1B1∥平面AC;同理可知,直线B1C1、C1D1、A1D1均与平面AC平行.
因此,与平面AC平行的棱所在直线有A1B1、B1C1、C1D1、A1D1.
(2)因为 AA1∥BB1,且AA1⊈平面 DBB1D1,BB1⊆平面DBB1D1,所以AA1//平面DBB1D.
例2 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点E、F分别是AB、AD 的中点,如图所示,求证:EF//平面BCD.
证明 连接E、F.因为E、F分别是 AB、AD 的中点,所以EF//BD.
又因为E⊈平面BCD,BD⊆平面BCD,所以BF//平 面 BCD.
提问
引导
讲解
强调
指导学习
提问
引导
讲解
强调
思考
分析
解决
交流
主动
求解
思考
分析
解决
交流
例1在回顾棱柱基础上初次利用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例2在回顾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基础上巩固提升
情境导入
探究与发现
既然直线与直线的平行可以用来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那么能否利用直线与平面的平行来判定直线与直线平行呢?
引发思考
讨论
交流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新知探索
如图(1)所示, m∥α, m⊆β,α∩β=n.那么,m与n是什么位置关系?
显然,m与n共面于平面B内,则n与n要么相交,要么平行.若m与n相交,且交点为P,如图(2)所示,则P也是直线m与平面α的交点,这与条件m//α相矛盾.所以m//n.于是,有下面的结论: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那么经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和这个平面的交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讲解
展示图形提示说明
说明强调
理解
观察
特征
交流
讨论
领会
要点
解决设定问题引出性质定理,反证法提升逻辑推理核心素养
典型例题
例3 已知n //m,m//α,n⊈ α,求证:n //α.
证明 过直线n 作平面β交平面α于直线l,如图所示.
因为m//α,根据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知m//l .又 m //n,故n//l.
根据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由n⊈l,l⊆α,可知n //α.
提问
引导
讲解
强调
指导
思考
分析
解决
交流
主动
求解
巩固定理,引导学生作辅助平面解决问题
巩固练习
练习4.3.1
1.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1)如果m//n,n⊆α,那么m//α;
(2)如果m//n,m⊈α,那么m//α;
(3)如果m//α,n⊆α,那么m//n;
(4)如果m//α,m⊆β,α∩β=n,那么m//n.
2. 填空题.
(1)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有 个公共点;
(2)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有两个公共点,那么它们的位置关系是 ,此时直线与平面面共有 个公共点:
(3)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有 个公共点;
(4)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与平面内的 条直线平行.
3. 如图所示,四面体ABCD中,点E、F分别是 AB、AD 上的点,且AE=AB,AF=AD.
求证:EF∥平面ECD.
4. 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求证:
(1) CD∥平面A1C1;
(2) A1C1∥平面AC.
5. 某中职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学生在加工长方体 ABCD-A1B1C1D1形状的零件时,如图所示,需要沿着由上底面A1C1上的点E与棱AD确定的平面将零件切开.切削前需在长方体相应的面上画出轮廓线,试问该怎样画这个轮廓线?经过点E所画的直线与底面AC 是什么位置关系?
提问
巡视
指导
思考
动手
求解
交流
及时掌握学生掌握情况查漏补缺
情境导入
4.3.2 直线与平面垂直
某型号无人机如图所示,其每根螺旋桨(如BC)与旋转轴 AB 均垂直,垂足是B.设螺旋桨旋转时构成的平面为α,显然,无人机的每根螺旋桨都在平面α内.试问,平面α与旋轴 AB 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提出
问题
引发
思考
思考
分析
回答
从线面垂直概念的的形成过程引入
探索新知
容易看出,平面α内经过点B的螺旋桨所在直线都与旋转轴 AB 垂直.对于平面α内不过点B的任意一条直线,它一定与平面α内过点B的某条直线平行.由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可知,这条直线也与旋转轴AB 垂直.因此,平面α内的每一条直线都与AB 垂直.
据此,有如下定义: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那么称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互相垂直.这条直线称为这个平面的垂线,这个平面称为这条直线的垂面,直线与平面的交点称为垂足.直线l与平面α垂直记作l ⊥α.
如图所示,若l⊥α,m⊆α,根据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可知l⊥m.这是利用“直线与平面垂直”推出“直线与直线垂直”的主要方法.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常需要判断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关系.例如,国旗的旗杆与地面垂直、建筑的立柱与地面垂直等.但是,判断直线与平面内每一条直线都垂直是很难做到的.
经过观察研究,人们发现以下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
如图所示,若m、n是平面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且直线l⊥m,l⊥n,则l⊥α.
讲解
说明
展示图像引发思考
理解
领会
观察
图像
分析
问题
通过“线线垂直”来说明“线面垂直”
利用三角形全等的证明过程较为复杂,教材对判定定理未作证明
典型例题
例4 四个面都是正三角形的四面体称为正四面体.已知
正四面体ABCD,如图所示.求证:BD⊥AC.
证明 设BD的中点为O,连接 AO 、CO.
因为正四面体 ABCD 的四个面都是正三角形,所以AO⊥BD,CO ⊥BD.
又AO∩CO=O,且AO、CO ⊆平面AOC,故BD⊥平面AOC.
根据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由AC ⊆平面AOC,可知BD⊥AC.
例5 证明: 如果两条平行线中有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已知: m∥n,m⊥α,如图所示.
求证: n⊥α.
证明 在平面α内任取两条相交直线c和d ,因为 m⊥α,c⊆α,d ⊆ α,所以m⊥c,m⊥d. 又m∥n,故n⊥c,
n⊥d,根据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由c与d相交,n⊥α.
温馨提示
例5是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另一个判定定理.
可以证明,例5中所述命题的逆命题也成立.如图所示若m⊥α,n⊥α,则m∥n.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根据该定理可以证明:
在空间中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
提问
引导
讲解
强调
指导
思考
分析
解决
交流
主动
求解
例4引导学生认识在空间怎样通过作辅助线来建立辅助面
例5巩固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的同时,介绍了线面垂直的另一种判定方法,可以看作线面垂直第二判定定理
典型例题
例6 如图所示,已知一条直线l和平面α平行,过直线l上任意两点A、B分别引平面α的垂线 AA'、BB',垂足分别为A'、B'. 求证: AA'=BB'.
证明 因为 AA'⊥α,BB'⊥α,所以AA'∥ BB'.
设经过直线AA'、BB'的平面为β,则β∩α=A'B'.
由l∥α,可知l∥A'B' ,因此四边形AA'B'B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A'=BB'.
提问
引导
讲解
强调
指导分析
思考
分析
解决
交流
主动
求解
例6为学有余力学生思考“线面平行”距离打下基础
巩固练习
练习4.3.2
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如果直线m垂直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那么m⊥α;
(2)如果l⊥m,且m⊆α,n⊆α,那么l⊥α;
(3)如果l⊥α,m⊥α,那么l⊥m.
2.已知如图,PO⊥α,垂直为O, PA∩α=A,m⊆α,且m⊥OA.求证: m⊥PA.
3.如果l⊥α,m//α,求证: l⊥m.
4.己知线段AB、CD 位于平面α的同侧,AB ⊥α, DC⊥α,垂足分别为 B、C,AB=DC.求证: AD=BC.
5.某中职学校建设新校区时,修建了升旗台,用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技术人员在安装旗杆时,要保证旗杆与地面垂直.请你帮忙设计一个方案以确保旗杆与地 面垂直.
提问
巡视
指导
思考
动手
求解
交流
及时掌握学生掌握情况查漏补缺
情境导入
4.3.3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我国是拥有斜拉索桥最多的国家.斜拉索桥是大跨度桥梁的主要桥型,依靠若干斜拉将梁体重量和桥面载荷传至桥塔、桥墩.斜拉索安装位置的设计是斜拉索桥设计的重要内容.如图所示,斜拉索AC所在的直线与桥面所在的平面口相交,但是它们并不垂直.不同斜拉索相对于桥面的倾斜程度是不同的,如何描述这种不同呢?
提出
问题
引发
思考
观察
思考
交流
回答
感受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情况,渗透课程思政
探索新知
如果直线与平面相交但不垂直,就称直线是平面的斜线.斜线与平面的交点称为斜足,经过斜线上不是斜足的一点作平面的垂线,连接垂足与斜足的直线称为斜线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
如图所示,直线m是平面α的斜线,点P为斜足,
A∈m且AB⊥α,垂足为B,则BP是斜线m在平面α内的射影.显然, 直线 AP 与射影BP所成的角θ反映了斜线相对于平面的倾斜程度.
一般地,平面的一条斜线与它在该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角,称为这条斜线与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规定:当直线在平面内或直线与平面平行时,它与平面所成的角是0;当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与平面所成的角为于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为.
讲解
说明
展示图像帮助思考
讲解强调
理解
思考
观察
图像
理解
要点
学习
领会
将“线面”问题转化为“线线”问题,“降维”解决
典型例题
例7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a.
(1)找出BC1在底面ABCD上的射影;
(2)求BC1与底面ABCD所成角的大小;
(3)求BD1与底面ABCD所成角的正切值.
解 (1)因为正方体ABCD-A1B1C1D1的各个面都是正方形,所以CC1⊥DC,CC1⊥BC,且DC∩BC=C,从而,
CC1⊥平面ABCD且垂足为C.
又BC1∩平面ABCD=B,故BC是BC1在平面ABCD上的射影.
(2)由(1)知,BC1与底面ABCD所成的角是∠C1BC.因为BC1是正方形BCC1B1的对角线,所以∠C1BC=.于是,BC1与底面ABCD所成角为.
(3)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因为DD1⊥AD,
DD1⊥DC,且AD∩DC=D,所以DD1⊥底面ABCD,从而BD是BD1在平面ABCD上的射影,且DD1⊥BD.
因为DD1=a,BD=a,所以tanD1BD=,即BD1与底面ABCD所成角的正切值是.
例8 中国于2015年实现了“无电地区人口全部用上电”的目标. 如图所示,为防止电杆倾斜.工作人员用一根钢丝绳作牵拉绳.受周围环境影响,牵拉绳接地点 A 到电杆与地面的交点C的距离是2.5m. 若牵拉绳与水平地面所成的角为 60°.求牵拉绳与电杆的连接处点B到点C的距离.
解 由题意可知电杆与地面是垂直的,所以 BC⊥AC,且AC是AB在地面上的射影,于是∠BAC= 60°.
在RtΔABC中,因为AC=2.5m,所以BC=ACtan∠BAC=
2.5tan60°=.
因此,牵拉绳与电杆的连接处点B到点C的距离是 .
提问
引导
讲解
强调
指导分析
提问
引导
讲解
强调
指导分析
思考
分析
解决
交流
主动
求解
思考
分析
解决
交流
主动
求解
例7在学生熟悉的正方体中习得线面所成角的概念及求法,归纳出求线面所成角的三个基本步骤:“找”、“证”、“求”
例8是线面所成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实施课程思政
巩固练习
练习4.3.3
1. 观察教室墙面,从中找出直线与平面之间三种位置关系的情形.
2. 画出符合下列描述的一个图形,并用符号表示出来.
(1)直线l与平面α平行,直线m 在平面α内;
(2)点M在直线l上,且在平面β内,l不在平面β内;
(3)直线AB与平面γ相交于点 A,直线 BC 垂直于平面γ,且垂足为C.
3. 在长方体 ABCD-A1B1C1D1中, 找出对角线AC1分别在六个面上的射影.
4. 己知AB∩α=A, 线段AB 的长是它在平面α上射影的2倍, 求直线 AB 与平面α所成的角的大小.
5.在长正方体 ABCD-A1B1C1D1中,求:
(1) AD1 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的大小;
(2) AC1 与平面BCC1B1所成的角的正切值.
提问
巡视
指导
思考
动手
求解
交流
及时掌握学生掌握情况查漏补缺
归纳总结
引导
提问
回忆
反思
培养
学生
总结
学习
过程
能力
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和《学习指导与练习》;
2.查漏补缺:根据个人情况对课堂学习复习与回顾;
3.拓展作业:阅读教材扩展延伸内容.
说明
记录
继续探究
延伸学习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基础模块下册(2021)第6章 直线与圆的方程6.3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6.3.1 两条直线平行教学设计,共8页。
这是一份数学4.4.1 两平面平行教案,共10页。
这是一份中职数学高教版(2021)拓展模块一 上册4.2.1 共面直线教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