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4 文言文句式专训(1)-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句式宝鉴(教师版)

    专题4  文言文句式专训(1)-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句式宝鉴(教师版)第1页
    专题4  文言文句式专训(1)-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句式宝鉴(教师版)第2页
    专题4  文言文句式专训(1)-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句式宝鉴(教师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4 文言文句式专训(1)-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句式宝鉴(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4 文言文句式专训(1)-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句式宝鉴(教师版),共9页。
     
                                         文言文句式专训(1测评内容: 文言整体阅读      测评总分:57       测评时间: 45分钟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4虞悰,字景豫,会稽余姚人也。父秀之,黄门郎。悰少而谨敕,有至性。秀之于都亡,悰东出奔丧,水浆不入口。初,世祖始从官,家尚贫薄。悰推国士之眷,数相分与;每行,必呼上同载。上甚德之。升明中,世祖为中军,引悰为谘议参军,遣吏部郎江谧持手书谓悰曰:“今因江吏郎有白,以君情顾,意欲相屈。”悰治家富殖,奴婢无游手,虽在南土,而会稽海味无不毕致焉。悰善为滋味,和齐皆有方法。豫章王嶷盛馔享宾,谓悰曰:“今日肴羞,宁有所遗不?”悰曰:“恨无黄颔臛,何曾《食疏》所载也。”迁散骑常侍、太子右率。永明八年,大水,百官戎服救太庙,悰朱衣乘车卤簿,于宣阳门外驱打人,为有司所奏,见原。上以悰布衣之旧,从容谓悰曰:“我当令卿复祖业。”转侍中朝廷咸惊其美拜迁祠部尚书世祖字芳林园就悰求扁米粣悰献粣及杂肴数十與太官鼎味不及也上就悰求诸饮食方,悰秘不肯出。上醉后体不快,悰乃献醒酒鲭鲊一方而已。郁林立,兼大匠卿。起休安陵,于陵所受局下牛酒,坐免官。隆昌元年,以白衣领职。明帝立,悰称疾不陪位。帝使尚书令王晏赍废立事示悰,以悰旧人,引参佐命。悰谓晏曰:“主上圣明,公卿戮力,宁假朽老以匡赞惟新乎?不敢闻命。”朝议欲纠之,仆射徐孝嗣曰:“此亦古之遗直。”众议乃止。悰称疾笃还东,诏赐假百日。永元元年,卒。时年六十五。(节选自《南齐书·虞悰传》)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转侍中/朝廷咸惊/其美拜迁祠部尚书/世祖幸芳林园/就悰求扁米粣/悰献粣及杂肴数十舆/太官鼎味不及也/B. 转侍中/朝廷咸惊/其美拜迁祠部尚书/世祖幸芳林园/就悰求扁米粣/悰献粣及杂肴/数十舆太官鼎/味不及也/C. 转侍中/朝廷咸惊其美拜/迁祠部尚书/世祖幸芳林园/就悰求扁米粣/悰献粣及杂肴/数十舆太官鼎/味不及也/D. 转侍中/朝廷咸惊其美拜/迁祠部尚书/世祖幸芳林园/就悰求扁米粣/悰献粣及杂肴数十舆/太官鼎味不及也/【答案】D【解析】划线句子的大意是:虞悰转任侍中,朝廷上下都惊讶他能有如此理想的任命。升为祠部尚书。世祖亲临芳林园,到虞悰处要扁的粽子。虞悰献上粽子及各种菜肴几十车,负责皇帝膳食的太官,品尝都来不及。句中,“美拜”是“惊”的宾语,应与前面连在一起,而不应与后面的连在一起。“迁祠部尚书”意思虞悰升为祠部尚书,前后应断开。据此分析可排除AB两项。前句的主语是“悰”,献上粽子及各种菜肴几十车。“太官鼎”指负责皇帝的官员,不应接在前句后,应与后句连在一起。据此可排除C项。D项断句正确。故选D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 太庙是天子的祖庙,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谥号,如某祖、某宗。B. 卤簿是古代帝王外出巡行时扈从的仪仗队,后也用于后妃、太子或王公大臣。C. 白衣,古时指平民,也可指无功名或无官职的士人,这里指受处分官员的身份。D. 废立,古时指帝王废置皇后、太子或诸侯,也可以大臣废除旧君、拥立新君。【答案】A【解析】A项,“太庙是天子的祖庙”解说错误,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是皇帝举行祭祖典礼的地方。故选A谥号错误,应为庙号。如太祖、太宗、高祖、高宗等。是去世的皇帝在供奉于太庙时起的号,庙号。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虞悰浮朴至孝,能够慧眼识人。父亲于京城去世,他前往奔丧,悲伤得水浆不曾入口;他在世祖贫寒时就推崇其为国上,不仅资助钱财,且出行同乘。B. 虞悰治家有方,精于研制美食。他持家时财货充足,奴婢没有游手好闲之人;他不仅擅于烹制佳肴、调配口味,甚至在宴会上谈美味时能够引经据典。C. 虞悰为人率性,做官恣意行事。他对饮食方秘而不宣,在世祖醉酒不适时才献了一个醒酒方:他因在阳门外驱打人和修陵时接受局下牛酒而受到处罚。D. 虞悰深受倚重,不肯趋承逢迎。明帝即位,他称病不去辅佐,也不接受朝廷任命;徐孝嗣称赞他“古之遗直”才避免了朝臣弹劾,他最终还是称疾而还。【答案】C【解析】C项分析错误,虞悰在阳门外驱打人的事情,被皇帝原谅了,没有因此受到处罚。文中有语句“为有司所奏,见原”。故选C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因江吏郎有白,以君情顾,意欲相屈。答案:                                                                                    【答案】(1)现在通过江吏郎转告,因为你的情谊顾念,想要请你担任这一职务。【解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有:(1)以,因为;情顾,情谊顾念。(2)主上圣明,公卿戮力,宁假朽老以匡赞惟新乎?答案:                                                                                   【答案】(2)主上圣明,公卿协力,难道还要借助我来匡正辅佐新政吗?【解析】2)勠力,协力;“宁……乎”,反问语气,译为:难度……吗?参考译文虞悰,字景豫,会稽余姚人。父亲虞秀之,官黄门郎。虞悰少年时就显得谨慎,自身要求严格,天生有淳朴、刚正的品性。父亲虞秀之在京城去世,虞悰从东部家里出发,前去奔丧,悲哀到水浆都不入口的程度。起初,南齐世祖武皇帝,刚刚出来做官,家境尚贫穷,而虞悰出自对国中杰出人才的推崇眷爱,多次分给家财。每次出行,一定要叫上世祖一同坐在车上,世祖很感激他。升明中期(478),世祖担任中军,推荐虞悰为谘议参军,派遣吏部郎江谧带着他的亲笔信对虞悰说:“现在通过江吏郎转告,因我顾念情谊,有意想委屈你担任这一职务。”虞悰管理家庭财货充足,家中奴婢,无一人空闲。虽然在南方做官,但会稽的小海鲜,没有不带去的。虞悰很会烧制美味菜肴,调料搭配也很讲究。豫章王萧嶷,设盛宴款待宾朋,对虞悰说:“今天的美味菜肴,难道都上齐了吗?”虞悰说:“遗憾的是缺了黄颔蛇肉这道菜,这是何曾《食疏》上有记载的。”贬官担任散骑常侍、太子右率。永明八年(490),大水,所有官员都穿着军服抢救太庙,虞悰身着红色官服乘车带着仪仗队,在宣阳门外行马内驱打人,被有关官员上奏给皇上。但皇上原谅了他。皇上眷念虞悰是老百姓时的旧友,语气舒缓平和地对虞悰说:“我应当让你重新担任祖上的职务”。于是虞悰转任侍中。朝廷上下都惊讶他能有如此理想的任命。升为祠部尚书。世祖亲临芳林园,到虞悰处要扁的粽子。虞悰献上粽子及各种菜肴几十车,负责皇帝膳食的太官,品尝都来不及。皇上向虞悰要各种饮食制作的配方,虞悰保密不肯出具,皇上醉后身体不舒畅,虞悰才献上醒酒的用腌鱼制作的鱼脍配方。郁林王被拥立为皇帝,兼大匠卿。建造休安陵,在休安陵所在的地方接受局下的牛、酒,于是被定罪,免去官职。隆昌元年(494),以处罚官员白衣的身份,兼任职务。郁林王被废后,明帝萧鸾被立为皇帝,虞悰谎称患病不愿在皇帝身边工作。皇帝派尚书令王晏拿着有关废立的文书给虞悰看,因为虞悰是先朝旧臣,宣召辅助。虞悰对王晏说:“主上圣明,公卿通力合作,难道还要借助老朽来匡扶赞助维新吗?不敢接受命令。”朝中议政时要处罚他,仆射徐孝嗣说:“这也是古人的遗风。”众人的责难才停止。虞悰称自己病重想返回老家,皇上下诏答应给他百天假期。永元元年(499)逝世。当时六十五岁。(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八年,伐陆浑,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呜呼!君王其忘之乎?昔虞夏之盛,远方皆至,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桀有乱德,鼎迁于殷,载祀六百。殷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必重;其奸回昏乱,虽大必轻。昔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ト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徳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弑其君,故诛之也。已破陈,即县之。群臣皆贺,申叔同时使齐来,不贺。王问,对曰:“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庄王乃复陈后。十七年春,楚庄王围郑,三月克之。入自皇门,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君用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听!宾之南海,若以臣妾赐诸侯,亦惟命是听。若君不忘厉、宣、桓、武,不绝其社稷,使改事君,孤之愿也,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楚群臣曰:“王勿许。"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庸可绝乎!”庄王自手旗,左右麾军,引兵去三十里而舍,遂许之平。潘尫入盟,子良出。夏六月,晋救郑,与楚战,大败晋师河上,遂至衡雍而归。二十年,围宋,以杀楚使也。围宋五月,城中食尽,易子而食,析骨而炊。宋华元出告以情。庄王曰:“君子哉!”遂罢兵去。(节选自《史记楚世家》)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B. 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C. 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D. 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答案】5. 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径者”,牵牛走入人家田里,“直”是正确的意思,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B项、C项。“率诸侯”修饰“伐”,排除A项。句意:“俗语说,牵着牛笔直地走到人家田里,田的主人抢走了牛,牵牛走入人家田里确实不对,但抢走牛不也太过分了吗?当然,庄王您是因为陈国动乱才率领诸侯们攻伐它,明明是有理攻伐它,但贪婪地把它划归为自己的一个县,这怎么能在天下发布命令呢!”故选D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戎”是古代中原王朝对北部地区少数民族的统称,“陆浑戎”即来自中原北方陆浑的少数民族部落。B. “虞夏”指有虞氏之世和夏代。有虞氏是远古部落名,舜是虞代最后一位统治者,称“虞舜”,相传舜禅位禹,夏代由此开始,称为“夏禹”。C. “肉袒牵羊”是古代战败投降一种仪式。“肉袒”指脱去上衣,露出肢体,以示降服或谢罪。“牵羊”指牵着羊,表示犒劳军队。D. “质”是“质子”,是古代君主为表示诚意与妥协,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等族。【答案】6. A【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戎’是古代中原王朝对北部地区少数民族的统称”“即来自中原北方陆浑的少数民族部落”错误。“戎”是中原王朝对西方少数民族的统称,“陆浑戎”来自中原的西北部。故选A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楚庄王胸有大志,意属天下。他借问鼎之机,向王孙满示威。王孙满告诫他君临天下要重德,并借天命之名使楚庄王知难而退。B. 楚庄王善于纳谏,过而能改。他攻灭陈国,令其成为楚国的一个县。后来他听从申叔时的劝谏,将陈国政权还给陈君的后裔。C. 楚庄王重视道义,言而有信。他力排众议,接受郑伯的投降,亲自指挥军队后退三十里而驻扎,并与郑国订立平等条约。D. 楚庄王宅心仁厚,不为已甚。他敬正郑伯的谦卑诚恳,断定他深受人民爱戴,故不灭其国;他赞赏华元为民请命,故退兵离开宋国。【答案】7. C【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平等条约”有误,文中有“子良出质”,楚庄王已接受了郑伯的投降,胜负已定,已无“平等”可言。故选C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答案:                                                                            【答案】(1)你不要倚仗九鼎!楚国只要销毁刀剑上的刃尖便可以铸成九鼎。【解析】1)“阻”,恃、倚仗;“折”,折断,此处意译为销毁;“之”,助词,的;“喙”,鸟、兽的嘴,此处意译为刃尖;“以为”,以(之)为,把……制成。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2)孤不天,不能事君,君用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听!答案:                                                                            【答案】(2)孤(或译为“我”)不为上天所保佑,不能侍奉您,您因此发怒,来到我国,这是我的罪过。我怎敢不听从您的命令呢!【解析】2)“事”,侍奉;“用”,介词,因为、由于;“以”,连词,表承接;“及”,到;“之”,助词,的;“孤之罪也”(判断句);“敢”,岂敢;“惟”,只、只是;“听”,听从;“惟命是听”,听从命令,指绝对服从。参考译文八年(前606),楚国讨伐陆浑戎,到达洛阳,在周都郊外阅兵。周定王派王孙满犒劳楚王。楚王向王孙满询问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回答说:“统治国家在于道德不在于宝鼎。”庄王说:“你不要倚仗九鼎!楚国只要销毁刀剑上的刃尖便可以铸成九鼎。”王孙满说:“哎!君王忘记这些了吗?过去虞夏昌盛时,边远的国家都来朝贡,让九州的长官进贡金属,铸成九鼎,其上绘了许多山川物体,各种怪异之物都具备,好让百姓知道怪异为害情况。桀道德败坏,鼎便被迁到殷朝,殷延续了六百年。殷纣王残暴狂虐,鼎又被迁到周朝。如果天子道德美好,鼎虽然很小却重得移不动;如果天子道德敗坏,鼎即使再重也容易移动。过去,周成王把九鼎安置在郏鄏(jiá rǔ),占ト说可以传世三十代,立国七百年,这是上天的意旨。如今周王室虽然衰微,但上天的意旨没有改变。问鼎轻重,确实不可以啊。”楚王オ撤军回国。十六年(前598),楚国讨伐陈国,杀了夏征舒。因为征舒杀死了自己的国君,所以楚国杀死了他。攻下陈国后,楚国就把它划作自己的县。群臣都庆贺胜利,只有申叔时刚从齐国出使归来不庆贺。庄王问他为什么,申叔时回答说:“俗语说,牵着牛笔直地走到人家田里,田的主人抢走了牛,牵牛走入人家田里确实不对,但抢走牛不也太过分了吗?当然,庄王您是因为陈国动乱才率领诸侯们攻伐它,明明是有理攻伐它,但贪婪地把它划归为自己的一个县,这怎么能在天下发布命令呢!”庄王于是又恢复了陈国后代的地位。十七年(前597),春天,楚庄王包围了郑国,三个月攻下它。从皇门进入郑都,郑伯脱去上衣露出胳膊牵着羊迎接庄王说:“我不为上天所保佑,不能侍奉您,您因此发怒,来到我国,这是我的罪过。我怎敢不听从您的命令呢!您把我遗弃到南海吧,或者把我当奴隶赏赐给诸候,我也唯命是听。假若您不忘记周厉王、宣王、郑桓公、武公,不断绝他们国家的祭祀,让我侍奉您,这是我的心愿,我也不敢有如此的奢望。只是大胆地向您表白一下。”楚国的大臣们都说:“君王不要答应他,”庄王说:“郑国君能这样谦卑,就一定能任用自己的百姓,怎么可以断绝他的祭祀呢”说完,庄王亲自举起军旗,左右的人指挥军队,率军退后三十里驻扎下来,于是答应与郑国国君讲和。郑大夫潘尫(wāng)来订立盟约,子良到楚国当人质。夏季六月,晋国救助郑国,与楚国大战,在黄河畔楚国大败晋军,楚国一直打到衡雍才回国。二十年(前594),楚国包围了宋都,因为宋国杀死了楚国使者。楚国包围宋五个月之久,都城内粮食吃尽,人们互换亲子骨肉而食,劈开人骨当柴烧。宋国的华元出城向楚军讲明实情,庄王说:“这是君子啊!”于是撤军离去。(三)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王微,字景玄琅邪临沂人太保弘弟子也父孺光禄大夫微少好学无不通览善属文能书画兼解音律医方阴阳术数年十六,州举秀才、衡阳王义季右军参军,并不就。起家司徒祭酒,转主簿、始兴王浚后军功曹记室参军、太子中舍人。始兴王友。父忧去官,服阕,除南平王铄右军咨议参军。微素无宦情,称疾不就。仍除中书侍郎,又拟南琅邪、义兴太守,并固辞。时兄远免官历年,微叹曰:“我兄无事而屏废,我何得而叼忝瑜分?”文帝即以远为光禄勋。微为文妤古,言颇抑扬。袁淑见之,谓为诉屈。吏部尚书江湛举微为吏部郎,微确乎不拔。时论者或云微之见举,庐江何偃亦参其议。偃虑为微所咎,与之书自陈。微报书深言尘外之适。其从弟僧绰宣文帝旨使就职,因留之宿。微妙解天文,知当有大故,独与僧绰仰视,谓曰:“此上不欺人,非智者其孰能免之?”遂辞不就。寻有元凶之变。微常住门屋一间,如此者十余年。太祖以其善筮,赐以名蓍。终日端坐,床席皆生尘埃,唯当坐处独净。弟僧谦亦有才誉,为太子舍人,遇疾,微躬自处疗,而僧谦服药失度,遂卒。深自咎恨,发病不复自疗,哀痛僧谦不能已,以书告灵。元嘉三十年,卒,时年三十九。僧谦卒后四旬而微终。遗令薄葬,不设轜旐鼓挽之属,施五尺床为灵,二宿便毁。以尝所弹琴置床上,何长史来,以琴与之。何长史者,偃也。无子,家人遵之。所著文集传于世。世祖即位,诏曰:“微栖志贞深,文行惇洽,生自华宗,身安隐素,足以贲兹丘园,惇是薄俗。不幸蚤世,朕甚悼之。可追赠秘书监。”(选自《南史·列传第十九》)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字景玄/琅邪临沂人/太保弘/弟子也/父孺/光禄大夫/微少/好学无不通览/善属文/能书画/兼解音律、医方、阴阳术数/B. 字景玄/琅邪临沂人/太保弘弟子也/父孺/光禄大夫/微少好学/无不通览/善属文/能书画/兼解音律、医方、阴阳术数/C. 字景玄/琅邪临沂人/太保弘/弟子也/父孺/光禄大夫/微少好学/无不通览/善属文/能书画/兼解音律、医方、阴阳术数/D. 字景玄/琅邪临沂人/太保弘弟子也/父孺/光禄大夫/微少/好学无不通览善属文/能书画/兼解音律、医方、阴阳术数/【答案】9. B【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王微,)字景玄,是琅邪施沂人,太保王弘的侄子。王微的父亲叫王孺,是光禄大夫。王微小时候喜爱学习,博览群书,擅长写文章,会书法、绘画,还懂音乐、医术、阴阳术数。句中,“太保弘弟子也”是一个偏正结构的句子,其中“弟子”是中心词,“太保弘”是定语,所以此句不能断开,故排除AC两项;“微少好学无不通览”中主语是“微”,“好”“览”两个动词用来介绍“微”的特点,所以应从两个特点中间断开,故排除DB项断句正确。故选B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弟子,在中古时期可指弟之子,是当时常用的宗亲称谓词之一;另有学生、徒弟之意。B. 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之秀者,汉以来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曾为学校生员专称。C. 父忧,是“丁父忧”的省写,丁优人王微在父亲去世后如无郡县征召就要停职守制。D. 从弟,古人称共曾祖父而不共父亲又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年长于己的称为从兄”。【答案】10. C【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C项,“如无郡县征召就要停职守制”解说错误,古代官员在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国家也不可以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因特殊原因强行征召叫做“夺情”。故选C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微历任数职,最终因兄退隐。他始任司徒祭酒,转任主簿、始兴王刘浚后军功曹记室参军、太子中舍人,后因哥哥无辜被废黜而萌生归隐的想法。B. 王微内心笃定,不为官位所动。吏部尚书江湛举荐他为吏部郎,文帝派他的堂弟王僧绰宣读诏书让他正式到任,他借助天象审察形势,婉转谢绝了C. 王微生活简朴,因善筮而受赏。他住在只有一个单间的房子里,像这样过了十几年;太祖因为他善于用龟甲、筮草等来预测世事,就赐给了他有名的蓍草。D. 王微英年早逝,死后尽享哀荣。他去世时只有三十九岁;世祖即位后,表达了对他为文为人的褒奖之情、对他不幸早逝的哀悼和怀念之情,并追赠他为秘书监。【答案】11. A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方式的错误)、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A项,“后因哥哥无辜被废黜而萌生归隐的想法”分析错误,文中王微“归隐”是因为“素无宦情”,哥哥之事,只是他不想做官的借口。故选A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微素无宦情,称疾不就。仍除中书侍郎,又拟南琅邪、义兴太守,并固辞。答案:                                                                             【答案】(1)王微一向没有做官的欲望,称病不去就职。朝廷仍任命他为中书侍郎,又打算任命他为南琅邪、义兴太守,他都坚决谢绝了。【解析】1)“素”,平时;“宦情”,做官的欲望;“不就”,不去就职;“拟”,打算任命。 (2)偃虑为微所咎,与之书自陈。微报书深言尘外之适。答案:                                                                             【答案】(2)何偃担心被王微责备,就写信给王微表白自己。王微因此给何偃写了一封回信,深切坦率地说明了自己适合官场之外的生活。【解析】2)“偃虑为微所咎”是被动句式、“自陈”是宾语前置句式、“尘外之适”是宾语前置句式。【参考译文】:王微,字景玄,是琅邪施沂人,太保王弘侄子。王微的父亲叫王孺,是光禄大夫。王微小时候喜爱学习,博览群书,擅长写文章,会书法、绘画,还懂音乐、医术、阴阳术数。王微十六岁时,州里举荐他为秀才、衡阳王刘义季的右军参军,他都未去就任。王微始任司徒祭酒,转任主簿、始兴王刘浚后军功曹记室参军、太子中舍人。他是始兴王的朋友。王微因父亲去世辞去官职,服丧期满后,任南平王刘铄的右军咨议参军。王微一向没有做官的欲望,称病不去就职。朝廷仍任命他为中书侍郎,又打算任命他为南琅邪、义兴太守,他都坚决谢绝了。当时,王微的哥哥王远被免去官职已经过去多年,王微感叹说:“我的哥哥没有过错却被斥退废融,我又怎能接受超过自己才德的职位呢?”文帝就让王远做了光禄勋。王微写文章很有古风,叙述抑扬起伏。袁淑看了王微的文章后,认为王微的文章是在诉说委屈。吏部尚书江湛举荐王微为吏部郎,王微确实不容易被说动(出来做官)。当时有人说王微被举荐,庐江何偃也参加了议论。何偃担心被王微责备,就写信给王微表白自己。王微因此给何偃写了一封回信,深切坦率地说明了自己适合官场之外的生活。王微的堂弟王僧绰宣读文帝的诏书让他正式到任,王微于是留下王僧绰过夜。王微精通天文,预知接下来会发生大的变故,他独自和王僧绰仰头观察天象,对王僧绰说:“天象不欺骗人,如果不是有智谋的人(智慧过人)谁能免遭此祸?”王微于是辞绝不去上任。不久就发生了元凶之变。王微常住在只有一个单间的房子里,像这样过了十几年。太祖因为他善于卜筮,赐给他有名的蓍草。他整天端正地坐着,坐卧用具都覆盖了一层尘土,只有他端坐的地方洁净。王微的弟弟王僧谦也有才名,任太子舍人,患了病,王微亲自为他诊治,可是王僧谦因服药过量而死亡。王微因此非常内疚痛苦,发誓生病不再自己治疗,无法抑制自己对弟弟王僧谦的哀痛,于是写信告慰于王僧谦的灵前。元嘉三十年王微去世,时年三十九岁。王僧谦死后四十天王微就死了。他临终前要家人将他薄葬,不设丧车、灵旗、鼓乐挽灵之类的东西,放一张五尺床作为灵台,两天就撤去。嘱托(家人)将他曾经弹过的琴放在灵台上,何长史来的话,将琴赠给他。何长史就是何偃。王微没有儿子,家人遵从了他的话。王微有文集流传于世。世祖即位以后,下诏说:“王微志向忠贞深厚,文章敦厚和美,出身贵族,安身隐居不求华丽,足以美饰隐逸,劝勉浅薄的风俗。不幸早逝,朕很是怀念他。可以追赠他为秘书监。” 

    相关试卷

    专题5 文言文句式专训(2)-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句式宝鉴(学生版):

    这是一份专题5 文言文句式专训(2)-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句式宝鉴(学生版),共3页。

    专题5 文言文句式专训(2)-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句式宝鉴(教师版):

    这是一份专题5 文言文句式专训(2)-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句式宝鉴(教师版),共9页。

    专题05 文言文翻译专训(2)-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翻译宝鉴(教师版):

    这是一份专题05 文言文翻译专训(2)-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翻译宝鉴(教师版),共9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