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课时分层作业课件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课件,共19页。
第五单元 走 向 近 代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上 册·01能力提升02难题突破03史料研读1. 【初高衔接】13、14世纪时,西欧普通的骑士逐渐走向贫困化,无钱购置装备的骑士只能去租用盔甲。由于需要的人很多,社会上还出现了向骑士出租盔甲的商铺和商人。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专制王权被削弱 B.封建庄园的衰落C.民族国家的形成 D.手工工场的发展B2. 题2图所示现象( )A.促进了西欧封建社会的瓦解 B.推动了生产方式的改变C.导致了城市自治运动的兴起D.加速了租地农场的衰落B3. “60个人应当这样分派工作:12个人去选料、染色和洗羊毛;30个人去纺纱和刷毛、梳毛;12个人去织呢和剪呢,剩下的6个人去帮助别人干活。”这一场景反映的是15世纪英国的( )A.自给自足的领主庄园 B.雇佣劳动的租地农场C.分工协作的手工工场 D.机器生产的现代工厂C4. 14世纪,佛罗伦萨市区有手工工场300家,年生产呢绒10万匹;1343年,佛罗伦萨市人口有9万余人,从事呢绒生产约3万人,占全城居民的1/3。材料说明这一时期的西欧( )A.租地农场成为新的生产经营方式B.手工工场由分散慢慢走向集中C.市民由手工业者和富裕农民组成D.工场手工业发展水平比较发达B5. 【教材母题】13、14世纪,欧洲农民向领主缴纳货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货币成为物品交换、赎买劳役、缴纳税费的主要媒介,货币地租量被习惯法固定下来。这种变化( )A.逼迫越来越多农奴逃离庄园B.导致欧洲市民阶层的逐渐形成C.促使领主完成资本原始积累D.有利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D6. 在西欧,农民由奴役地位走向自由劳动始于13世纪。这一转变一方面削弱了基于传统土地占有方式上的社会组织,另一方面为工资——契约关系的发展开拓了相当大的余地,从而为现代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材料主要说明( )A.富裕农民建立了租地农场B.西欧庄园经济得到蓬勃发展C.农村出现集中的手工工场D.农民地位变化影响社会发展D7. 【初高衔接】题7表所示为1633年和1649年英国某贵族的庄园经营情况。这一经营情况( )B题7表A.反映了城市自治趋势加强 B.有利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C.强化了英国新贵族的统治 D.促成阶级结构的根本改变【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633年到1649年,租地农场主租地数和缴纳租金数比例都明显上升,说明当时英国租地农场规模日益扩大,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题干并未体现城市自治趋势的加强,排除A选项;题干并未体现英国新贵族统治得到强化,排除C选项;题干反映了租地农场产生的早期雇佣关系,并未体现阶级结构的根本变化,排除D选项。因此,正确答案是B选项。8. 【教材母题】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力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材料说明( )A.租地农场导致了西欧庄园的形成B.租地农场主拥有土地实际所有权C.地主与租地农场主存在雇佣关系D.租地农场体现了农业资本主义化D9. “在意大利许多自治城市里,商人投资开办作坊,控制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两个环节,雇佣一些行会手工业者和零散工人工作。手工业者失去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也不再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这反映出( )A.行会制度根深蒂固 B.商人主宰了城市C.封建依附关系减弱 D.资本与劳动分离D10. 1202年,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在市民阶层的大力支持下,借口英王约翰不履行封臣义务,宣布剥夺他在法国的全部领地。据此判断,市民阶层( )A.拥护王权,反对城市自治B.逐渐成为新兴的政治力量C.实力雄厚,享有特殊权利D.已经成为执政的统治阶级B11. 生产力发展是西欧迈向近代社会的根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世纪期间,黑麦是英国广大群众的口粮和牲畜饲料。14世纪,黑麦播种与收获之比是1:1.4。中世纪晚期,重型轮式犁取代了过去的扒犁。物价上涨激励人们在农业经营中采取商业方式,根据市场需要不断调整生产。租地农场主除自己投入部分劳动外,也雇工协助耕种。15世纪,黑麦播种与收获之比为1:8.8。——摘编自陈曦文《农业和农业变革是英国经济变革的基础》材料二 从欧洲的经济发展史来看,至迟到中世纪的晚期,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如手工工场,逐渐得到了发展,商业资本也因此得到了迅猛发展。这在西方史学家眼中,被称为“前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这些东西在我国历史上也有,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这些东西都是农业社会中的以手工劳动为主的生产,农业仍然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经济增长的方式与工业革命之后的情形有本质不同。——摘编自孟彦弘《中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材料三 在漫长的中世纪社会里,由于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不断改进工具,政进生产技术,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到16世纪初,西欧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进步。(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黑麦产量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6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产量提高。(2分)生产工具的进步;采用新的经营方式;市场需求的影响;租地农场的发展。(4分,任答两点即可)(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前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特点。(4分)→侧重考查历史解释手工工场得到发展;商业资本迅猛发展;生产以手工劳动为主;农业仍然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4分,任答两点即可)(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社会产生变化的因素。(4分)→侧重考查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出现;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4分,任答两点即可)
第五单元 走 向 近 代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上 册·01能力提升02难题突破03史料研读1. 【初高衔接】13、14世纪时,西欧普通的骑士逐渐走向贫困化,无钱购置装备的骑士只能去租用盔甲。由于需要的人很多,社会上还出现了向骑士出租盔甲的商铺和商人。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专制王权被削弱 B.封建庄园的衰落C.民族国家的形成 D.手工工场的发展B2. 题2图所示现象( )A.促进了西欧封建社会的瓦解 B.推动了生产方式的改变C.导致了城市自治运动的兴起D.加速了租地农场的衰落B3. “60个人应当这样分派工作:12个人去选料、染色和洗羊毛;30个人去纺纱和刷毛、梳毛;12个人去织呢和剪呢,剩下的6个人去帮助别人干活。”这一场景反映的是15世纪英国的( )A.自给自足的领主庄园 B.雇佣劳动的租地农场C.分工协作的手工工场 D.机器生产的现代工厂C4. 14世纪,佛罗伦萨市区有手工工场300家,年生产呢绒10万匹;1343年,佛罗伦萨市人口有9万余人,从事呢绒生产约3万人,占全城居民的1/3。材料说明这一时期的西欧( )A.租地农场成为新的生产经营方式B.手工工场由分散慢慢走向集中C.市民由手工业者和富裕农民组成D.工场手工业发展水平比较发达B5. 【教材母题】13、14世纪,欧洲农民向领主缴纳货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货币成为物品交换、赎买劳役、缴纳税费的主要媒介,货币地租量被习惯法固定下来。这种变化( )A.逼迫越来越多农奴逃离庄园B.导致欧洲市民阶层的逐渐形成C.促使领主完成资本原始积累D.有利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D6. 在西欧,农民由奴役地位走向自由劳动始于13世纪。这一转变一方面削弱了基于传统土地占有方式上的社会组织,另一方面为工资——契约关系的发展开拓了相当大的余地,从而为现代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材料主要说明( )A.富裕农民建立了租地农场B.西欧庄园经济得到蓬勃发展C.农村出现集中的手工工场D.农民地位变化影响社会发展D7. 【初高衔接】题7表所示为1633年和1649年英国某贵族的庄园经营情况。这一经营情况( )B题7表A.反映了城市自治趋势加强 B.有利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C.强化了英国新贵族的统治 D.促成阶级结构的根本改变【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633年到1649年,租地农场主租地数和缴纳租金数比例都明显上升,说明当时英国租地农场规模日益扩大,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题干并未体现城市自治趋势的加强,排除A选项;题干并未体现英国新贵族统治得到强化,排除C选项;题干反映了租地农场产生的早期雇佣关系,并未体现阶级结构的根本变化,排除D选项。因此,正确答案是B选项。8. 【教材母题】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力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材料说明( )A.租地农场导致了西欧庄园的形成B.租地农场主拥有土地实际所有权C.地主与租地农场主存在雇佣关系D.租地农场体现了农业资本主义化D9. “在意大利许多自治城市里,商人投资开办作坊,控制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两个环节,雇佣一些行会手工业者和零散工人工作。手工业者失去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也不再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这反映出( )A.行会制度根深蒂固 B.商人主宰了城市C.封建依附关系减弱 D.资本与劳动分离D10. 1202年,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在市民阶层的大力支持下,借口英王约翰不履行封臣义务,宣布剥夺他在法国的全部领地。据此判断,市民阶层( )A.拥护王权,反对城市自治B.逐渐成为新兴的政治力量C.实力雄厚,享有特殊权利D.已经成为执政的统治阶级B11. 生产力发展是西欧迈向近代社会的根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世纪期间,黑麦是英国广大群众的口粮和牲畜饲料。14世纪,黑麦播种与收获之比是1:1.4。中世纪晚期,重型轮式犁取代了过去的扒犁。物价上涨激励人们在农业经营中采取商业方式,根据市场需要不断调整生产。租地农场主除自己投入部分劳动外,也雇工协助耕种。15世纪,黑麦播种与收获之比为1:8.8。——摘编自陈曦文《农业和农业变革是英国经济变革的基础》材料二 从欧洲的经济发展史来看,至迟到中世纪的晚期,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如手工工场,逐渐得到了发展,商业资本也因此得到了迅猛发展。这在西方史学家眼中,被称为“前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这些东西在我国历史上也有,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这些东西都是农业社会中的以手工劳动为主的生产,农业仍然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经济增长的方式与工业革命之后的情形有本质不同。——摘编自孟彦弘《中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材料三 在漫长的中世纪社会里,由于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不断改进工具,政进生产技术,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到16世纪初,西欧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进步。(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黑麦产量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6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产量提高。(2分)生产工具的进步;采用新的经营方式;市场需求的影响;租地农场的发展。(4分,任答两点即可)(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前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特点。(4分)→侧重考查历史解释手工工场得到发展;商业资本迅猛发展;生产以手工劳动为主;农业仍然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4分,任答两点即可)(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社会产生变化的因素。(4分)→侧重考查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出现;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4分,任答两点即可)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