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京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7燃料及其利用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797134/0-169374270886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北京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7燃料及其利用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797134/0-169374270891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北京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7燃料及其利用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797134/0-169374270894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北京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7燃料及其利用①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7燃料及其利用①,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选择题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北京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7燃料及其利用① 一、单选题1.(2022秋·北京通州·九年级统考期末)空间站中会配备一种手套状的灭火巾。如果火情小,可使用灭火巾抓握火苗灭火,其灭火的原理是A.隔绝可燃物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隔绝空气 D.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2.(2022秋·北京西城·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灭火方法所用原理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用砂子盖灭燃着的木柴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C.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D.森林火灾时将火场周围树木砍伐掉3.(2022秋·北京顺义·九年级统考期末)实验小组对蜡烛展开了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①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②点燃蜡烛,将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上图),约1S后取出火柴梗的a处最先炭化③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④用嘴吹蜡烛火焰火焰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密度比水小B.②说明蜡烛外焰温度最高C.③说明石蜡中含有氢,氧元素D.蜡烛火焰能被吹灭,是因为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4.(2022秋·北京顺义·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A.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B.关闭燃气灶阀门熄灭燃气火苗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D.进入久未使用的煤矿矿坑前做烛火实验5.(2022秋·北京昌平·九年级统考期末)安全警钟应时刻长鸣。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面粉厂内,禁止明火 B.油锅着火,锅盖盖灭C.点燃氢气,提前验纯 D.燃气泄漏,点火检查6.(2022秋·北京海淀·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灭火措施对应的灭火原理正确的是选项灭火措施灭火原理A用干粉灭火器扑灭燃着的家具降低可燃物着火点B将蜡烛吹灭隔绝空气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D将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扑灭森林火灾移除可燃物 A.A B.B C.C D.D7.(2022秋·北京通州·九年级统考期末)“灭火弹”是一种新型灭火器,将其投入火灾现场,迅速释放出超细干粉,覆盖在可燃物表面,火被熄灭。灭火原理是A.移走可燃物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隔绝氧气 D.降温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8.(2022秋·北京海淀·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的图标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A. B. C. D.9.(2022秋·北京朝阳·九年级统考期末)水基型灭火器灭火时,产生的泡沫喷射到燃料表面泡沫层析出的水在燃料表面形成一层水膜,达到灭火目的。其灭火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C.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二、选择题组(2022秋·北京东城·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完成下面小题。10.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A.CO2 B.N2 C.稀有气体 D.O211.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A. B. C. D.12.患有骨质疏松的病人,医生建议多食用含钙量高的食物,这里的“钙”指的是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13.泡茶时能闻到茶香的原因是A.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由原子构成 D.分子的质量很小14.钾(K)元素对人体健康起到重要作用。已知一种钾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9个质子和20个中子,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19 B.20 C.38 D.3915.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是A.纸张双面打印 B.乘坐公共交通出行C.使用一次性餐具 D.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16.为了安全,公共场所用氦气球代替氢气球。氦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下列有关氦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是2 B.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C.元素符号是He D.相对原子质量为4.003g17.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将火盖灭所依据的灭火原理是A.隔绝氧气 B.清除可燃物C.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2022秋·北京房山·九年级统考期末)2022年“世界无烟日”的宣传主题为“烟草威胁环境”。完成下面小题。18.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A. B. C. D.19.吸烟时,烟草不完全燃烧产生对人体有害的A.N2 B.O2 C.CO D.CO220.烟草中含有害成分尼古丁(C10H14N2)。下列关于尼古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尼古丁分子中含有氮分子B.每个尼古丁分子中含有26个原子C.尼古丁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D.尼古丁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式为12×10+1×14 +14×2 (2022秋·北京房山·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完成下面小题。21.生活中常用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的物质是A.石灰水 B.矿泉水 C.蒸馏水 D.肥皂水22.人体每日需要摄入适量的钙,这里的“钙”指的是A.元素 B.单质 C.分子 D.原子23.能闻到水果香味的原因是A.分子的质量小 B.分子的体积小C.分子不断运动 D.分子之间有间隔24.野炊时,将木柴架空后火焰变旺,架空的目的是A.升高木柴的温度 B.便于观察火焰的大小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25.下列灭火措施不正确的是A.森林起火,开辟隔离带 B.电线老化短路起火,用水浇灭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 D.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用湿布盖灭26.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A.使用节水型器具 B.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2022秋·北京朝阳·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完成下面小题。27.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2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Si B.Al C.O D.Fe29.如图所示的图标表示A.禁止吸烟 B.禁止燃放鞭炮 C.禁止烟火 D.禁止放易燃物30.我国在部分地区启动了“酱油加铁”工程。这里的“铁”是指A.元素 B.单质 C.分子 D.原子31.填涂答题卡需要用2B铅笔,铅笔芯中含有石墨。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A.金属光泽 B.质软 C.导电性 D.可燃性32.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CO B.CO2 C.SO2 D.NO233.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A.铜 B.泥水 C.空气 D.氧化镁34.生产自来水的过程中,能除去色素和异味的净水方法是A.沉淀 B.过滤 C.吸附 D.消毒35.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干冰用作人工降雨,说明干冰升华吸热 B.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C.CO用作燃料,说明CO具有可燃性 D.将食物放置冰箱冷藏,以延长它的保质期36.点燃装有半杯水的纸杯时,发现水面以下部分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A.纸杯着火点降低 B.温度低于着火点 C.未与氧气接触 D.纸杯不是可燃物 (2022秋·北京昌平·九年级统考期末)2022年“世界无烟日”的宣传主题为“燃烧的是香烟,消耗的是生命”。回答下列小题。37.下列安全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A. B. C. D.38.吸烟时,烟草发生不完全燃烧,产生了对人体有害的A.N2 B.O2 C.CO D.CO2 (2022秋·北京大兴·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完成下面小题。39.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矿泉水瓶、易拉罐属于A.可回收物 B.有害垃圾C.厨余垃圾 D.其他垃圾40.下列生活中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 B.食醋 C.干冰 D.加碘食盐41.中国茶道既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下列泡茶的主要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A.投茶 B.冲泡C.滤茶 D.分茶42.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球内气体分子A.质量增大 B.间隔增大 C.体积增大 D.个数增多43.炒菜时油锅起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降低温度 D.降低油的着火点44.“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NaC1O,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A.-2 B.-1 C.+1 D.+2 (2022秋·北京房山·九年级统考期末)2021年“世界无烟日”的宣传主题为“承诺戒烟,共享无烟环境”。回答下列小题。45.下列安全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A. B. C. D.46.小烟头,大隐患。烟头在火灾中的作用是A.消耗氧气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提供可燃物D.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47.吸烟时,烟草发生不完全燃烧,产生了对人体有害的A.N2 B.O2 C.CO D.CO248.烟草中含有尼古丁(C10H14N2),会使人产生依赖性。下列尼古丁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油状液体 B.可溶于水 C.可燃烧 D.易挥发 (2022秋·北京石景山·九年级统考期末)吸烟有害健康,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完成下面小题。49.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A. B. C. D.50.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的一种有毒物质是A.H2 B.N2 C.CO2 D.CO
参考答案:1.C【详解】A、使用灭火巾抓握火苗灭火,并不是隔绝可燃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采用抓握火苗灭火,其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故选项符合题意;D、采用抓握火苗灭火,并不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而是隔绝氧气(或空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2.D【分析】根据灭火的方法分析:灭火的方法有:(1)与空气(或氧气)隔绝;(2)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清除可燃物分析判断。【详解】A、往着火的木柴上覆盖沙子,利用的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B、实验室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利用的原理是空气或氧气;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利用的原理是空气或氧气;D、森林火灾时将火场周围树木砍伐掉是设置隔离带,从而灭森林大火,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综上所述分析,故选D。3.C【详解】A、①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硬度较小,密度比水小,故A正确;B、②点燃蜡烛,将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上图),约1S后取出,火柴梗的a处最先炭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故B正确;C、③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说明石蜡中含有氧元素,不能说明是否含有碳元素,故C错误;D、蜡烛火焰能被吹灭,是因为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故D正确;故选B。4.AD【详解】A、电器着火若用水扑灭极易造成电线短路和人体触电,所以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故A错误;B、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可燃物存在,关闭燃气灶阀门可移除可燃物,进而熄灭燃气火苗,故B正确;C、用锅盖盖灭,隔绝了氧气使油火熄灭,故C正确;D、进入久未使用的煤矿矿坑前做烛火实验极易发生爆炸,煤矿矿坑中含有可燃性气体瓦斯,故D错误。故选AD。5.D【详解】A、面粉厂内,防止爆炸,禁止明火,故A正确;B、油锅着火,锅盖盖灭,隔绝氧气灭火,故B正确;C、氢气是易燃易爆气体,点燃之前,要检验其纯度,故C正确;D、燃气泄漏,不能点火检查,易引燃燃气,发生危险,故D错误。故选D。6.D【详解】A、用干粉灭火器扑灭燃着的家具,是利用水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利用二氧化碳隔绝空气,故错误;B、将蜡烛吹灭,是因为风带走热量,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缘故,故错误;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能隔绝空气或氧气灭火,故错误;D、将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的目的则是利用移除可燃物的原理灭火,故正确。故选D。7.C【详解】将“灭火弹”投入火灾现场,迅速释放出超细干粉,覆盖在可燃物表面,可以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开,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利用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故选C。8.B【分析】本题考查图标的含义。【详解】A、该图标表示禁止吸烟,故错误;B、该图标表示禁止燃放鞭炮,故正确;C、该图标表示禁止放易燃物质,故错误;D、该图标表示禁止烟火,故错误;故选B。9.B【详解】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水基型灭火器灭火时,产生的泡沫喷射到燃料表面泡沫层析出的水在燃料表面形成一层水膜,从而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达到灭火目的。故选:B10.D 11.D 12.C 13.B 14.A 15.C 16.D 17.A 【解析】10.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故选:D。11.A.禁止堆放易燃物; B.禁止燃放鞭炮;C.禁止烟火; D.禁止吸烟。故选:D。12.这里的“钙”粗略地描述了物质地组成,所以指的是元素。故选:C。13.泡茶时能闻到茶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B。14.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所以原子核内有19个质子,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9。15.A.纸张双面打印,利用节约资源,符合低碳生活; B.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有利于减少汽车尾气地排放,符合低碳生活;C.使用一次性餐具容易造成白色污染,不符合低碳生活; D.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利用节约资源,符合低碳生活。故选:C。16.A.原子序数是2,正确; B.原子核内质子数=原子序数,为2,正确;C.元素符号是He,正确; D.相对原子质量为4.003,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一般省略不写,选项错误。故选:D。17.锅盖将火盖灭所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故选:A。18.A 19.C 20.A 【解析】18.A、该图标表示“禁止吸烟”标志,该选项符合题意;B、该图标表示“禁止燃放鞭炮”标志,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该图标表示“禁止烟火”标志,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该图标标志“禁止堆放易燃物”标志,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19.A、氮气对人体无害,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氧气对人体无害,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一氧化碳有毒,对人体有害,该选项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无毒,对人体无害,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20.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中不含分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由化学式可知,每个尼古丁分子中含有10+14+2=26个原子,该选项说法正确;C、由化学式可知,尼古丁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该选项说法正确;D、尼古丁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式为12×10+1×14 +14×2,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21.D 22.A 23.C 24.D 25.B 26.C 【解析】21.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的是软水,故选D;22.人体每日需要摄入适量的钙,这里的“钙”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A;23.我们能闻到水果散发的香味,是因为水果中含有香味的分子运动到了我们的鼻子中的缘故,与分子的体积、质量小和分子间有间隔没有直接关系,故选C;24.野炊时,发现火焰很小,将木柴架空一些后火焰变旺,架空能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故选D;25.A、森林起火,开辟隔离带,利用的是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B、电线老化短路起火,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浇灭,故选项说法错误;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D、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用湿布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26.A、使用节水型器具能节约用水,有利于保护水资源;B、合理使用化肥能防止水体污染,有利于保护水资源;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造成水体的污染,不利于水资源的保护;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选C。 27.B 28.C 29.B 30.A 31.D 32.B 33.D 34.C 35.B 36.B 【解析】27.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其体积分数约为78%,故选B。28.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其元素符号为O,故选C。29.如图所示的图标表示禁止燃放鞭炮,故选B。30.“酱油加铁”中的“铁”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A。31.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才能体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故选D。32.CO2含量过高,虽然会引起温室效应,但其不属于大气污染物,故选B。33.化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镁是由氧和镁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D。34.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选C。35.鱼类能在水中生存,不能说明氧气易溶于水,氧气属于不易溶于水的气体,故选B。36.点燃装有半杯水的纸杯时,发现水面以下部分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杯中的水吸热汽化,导致纸杯下部分的温度低于着火点,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较多,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37.A 38.C 【解析】37.A、该图标是“禁止吸烟”,符合题意;B、该图标是“禁止燃放鞭炮”,不符合题意;C、该图标是“禁止烟火”,不符合题意;D、该图标是“禁止放易燃物”,不符合题意。故选A;38.吸烟时,烟草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故选C。39.A 40.C 41.C 42.B 43.B 44.C 【解析】39.矿泉水瓶、易拉罐,可回收再利用,属于可回收物,故选:A。40.A.矿泉水中除水外含有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B.食醋中含有乙酸、水和其他成分,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C.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D.加碘食盐中含有氯化钠和碘酸钾,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故选:C。41.滤茶是将茶水与茶叶分离开的一种方法,属于过滤操作,而投茶、冲泡和分茶不是过滤操作,故选:C。42.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由于球内气体分子间隔增大,体积膨胀,气压增大,气体分子质量、体积、个数没有改变,故选:B。43.炒菜时油锅起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故选:B。44.化合物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各种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则:(+1)+x+(-2)=0,得x=+1,故选:C。45.A 46.D 47.C 48.C 【分析】45.A、表示禁止吸烟,正确。B、表示禁止燃放鞭炮,错误。C、表示禁止烟火,错误。D、表示禁止堆放易燃物质,错误。故选:A。46.小烟头,大隐患。烟头在火灾中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D。47.吸烟时,烟草发生不完全燃烧,产生了对人体有害的一氧化碳,故选:C。48.A、物质的颜色状态,属于物理性质,B、物质溶解性,不需要化学变化体现,物理性质。C、可燃性需要化学变化体现,属于化学性质。D、易挥发不需要化学变化体现,属于物理性质。故选:C。49.A 50.D 【分析】对比四个图标,根据图标表示的意义,得出A为禁止吸烟的标志,49.A、禁止吸烟;B、禁止燃放鞭炮;C、禁止带火种;D、禁止堆放易燃物质;故选:A。50.A、H2具有可燃性,没有毒性,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B、N2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没有毒性,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C、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没有毒性,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D、CO具有可燃性、还原性、毒性,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7燃料及其利用③,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7燃料及其利用②,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6水②,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选择题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