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北京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27科学探究题②

    2022-2023学年北京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27科学探究题②第1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27科学探究题②第2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27科学探究题②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北京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27科学探究题②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27科学探究题②,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秋学年北京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27科学探究题②

    一、科学探究题
    1.(2022秋·北京平谷·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小组探究影响电解水反应快慢的因素。
    【进行实验】
    20℃时,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组别
    实验
    序号
    液体种类
    电压(V)
    时间(min)
    氢气体积(mL)
    氧气体积(mL)


    200mL蒸馏水
    2
    45
    0
    0

    200mL蒸馏水
    10
    45
    极少
    极少

    200mL蒸馏水
    16
    45
    5
    2.5


    200mL蒸馏水+1滴浓H2SO4
    16
    88
    10
    4.9

    200mL蒸馏水+2滴浓H2SO4
    16
    68
    10
    4.9

    200mL蒸馏水+3滴浓H2SO4
    16
    52
    10
    4.9


    200mL蒸馏水+0.8gNaOH
    10
    3.0
    10
    4.9

    200mL蒸馏水+1.6gNaOH
    x
    2.6
    10
    4.9

    200mL蒸馏水+3.2gNaOH
    10
    2.0
    10
    5.0
    【解释与结论】
    (1)写出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是 。
    (3)Ⅲ组实验⑧中的x= 。
    (4)对比实验②⑦,可得出的结论是 。
    (5)Ⅱ组实验的目的是 。
    (6)通过本实验得出,影响电解水反应快慢的因素有 。
    【反思与评价】
    (7)表中部分数据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从物质性质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选项)
    A.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氢气
    B.相同条件下,氢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氧气
    C.氧气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D.氢气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2.(2022秋·北京大兴·九年级统考期末)鸡蛋应用于制作面食可提高产品营养价值及品质,实验小组探究鸡蛋组分及其用量对馒头品质的影响。
    【查阅资料】优质的馒头具有比容大、质地松软(即硬度小)等特征。馒头比容的计算公式::干酵母粉中含有酵母菌,能在适宜的条件下,通过呼吸作用产生CO2气体并释放能量。
    【进行实验】
    I.分离及制备鸡蛋组分
    取新鲜鸡蛋,洗净,去壳,将鸡蛋打散,冷冻干燥,制得全蛋粉。将蛋清和蛋黄分离,分别冷冻干燥,制得蛋清粉和蛋黄粉。
    Ⅱ.实验探究
    每次称取200.0g中筋粉、1.6g干酵母粉、100.0g饮用水,再称取若干鸡蛋组分,将物料混合、静置、整型、醒发、蒸制后得到馒头,测定其比容与硬度。
    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添加物及用量
    馒头品质
    蛋粉种类
    添加量/%
    比容/(mL/g)
    硬度/g

    /
    0
    2.78
    615

    全蛋粉
    0.1
    2.92
    567

    全蛋粉
    0.4
    3.01
    599

    全蛋粉
    0.8
    3.10
    574

    蛋清粉
    0.1
    3.03
    519

    蛋清粉
    0.4
    3.21
    556

    蛋清粉
    a
    3.41
    588

    蛋黄粉
    0.1
    2.81
    492

    蛋黄粉
    0.4
    3.15
    495

    蛋黄粉
    0.8
    3.12
    489
    【解释与结论】
    (1)上述实验中,作为空白对照实验的是 (填序号)。
    (2)设计②~④实验的目的是 。
    (3)实验⑦中,a为 。
    (4)得到“蛋粉种类能影响馒头品质”的结论,依据的实验是 (填序号)。
    【反思与评价】
    (5)用酵母能使制作的面食疏松多孔的原因是 。
    (6)依据实验数据,不能得出“蛋黄粉添加量越大,馒头品质越好”的结论,理由是 。
    3.(2022秋·北京大兴·九年级统考期末)蜡烛的主要成分为石蜡,某小组同学利用下述实验研究石蜡的元素组成。
    已知: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遇水变蓝。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点燃蜡烛,向上拉注射器
    B中固体变蓝,C中导管口处有气泡产生,液体变浑浊
    (1)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证明石蜡的组成中含有氧元素。
    (2)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该实验可证明石蜡的组成中含有氢元素,理由是 。
    4.(2022秋·北京海淀·九年级统考期末)H2与CuO反应可生成单质铜或氧化亚铜(Cu2O),实验小组探究反应产物中单质铜含量的影响因素。
    【查阅资料】几种含铜物质的性质如下表:
    物质
    物理性质
    与稀硫酸的反应

    红色固体,不溶于水
    不反应
    氧化铜
    黑色固体,不溶于水

    氧化亚铜
    红色固体,不溶于水

    硫酸铜
    溶于水,溶液呈蓝色
    不反应
    (1)生成铜的反应为;配平生成Cu2O的化学方程式:
    【进行实验】
    利用如图装置,在下表所示的不同条件下,分别取等质量的CuO,向其中持续通入H2,反应一定时间,观察到固体大部分变为红色。冷却、测定所得固体中单质铜的含量,记录测定结果。
    序号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min
    H2纯度/%
    单质铜的含量1%

    320
    30
    100
    58

    400
    x
    100
    90

    450
    30
    100
    96

    320
    20
    100
    60

    320
    40
    100
    82

    320
    20
    50
    58

    320
    20
    25
    40
    【解释与结论】
    (2)实验①②③可探究反应温度对单质铜的含量的影响,②中x= 。
    (3)探究反应时间对单质铜的含量影响的实验是 (填序号)。
    (4)由实验④⑥⑦得出的结论是 。
    【反思与评价】
    (5)甲同学利用资料设计实施实验,证明反应后固体中含有Cu2O:取少量实验所得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足量 ,充分反应后观察到试管底部有红色固体,溶液呈蓝色。
    (6)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案不严谨,理由是 。
    5.(2022秋·北京房山·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大象牙膏”实验中,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气体使锥形瓶内的起泡剂迅速涌出,形成大量柱状泡沫。

    【提出问题】影响“大象牙膏”实验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进行实验】
    实验: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和洗洁精起泡剂,完成四组实验,记录如下:
    过氧化氢浓度
    洗洁精滴数
    实验时间
    现象
    5%
    5
    5min
    无明显变化
    10%
    5
    5min
    无明显变化
    15%
    5
    5min
    无明显变化
    30%
    5
    5min
    无明显变化
    实验序号
    催化剂种类
    催化剂浓度
    过氧化氢浓度
    温度/℃
    “牙膏”喷出瓶口所需时间/s

    碘化钾
    10%
    10%
    20
    48

    高锰酸钾
    10%
    10%
    20
    5

    酵母
    10%
    10%
    20
    10

    酵母
    5%
    10%
    20
    42

    酵母
    15%
    10%
    20
    8

    酵母
    10%
    5%
    20
    30

    酵母
    10%
    15%
    20
    5

    酵母
    10%
    10%
    5
    60

    酵母
    10%
    10%
    40
    3
    实验: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滴洗洁精、催化剂溶液,完成实验,记录如下:【解释与结论】(1)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由实验1可知,在常温、无催化剂的条件下,过氧化氢 (填“易”或“不易”)分解。
    (3)实验2中,设计①②③的目的是 。
    (4)实验2中,通过对比③④⑤,得出的结论是 。
    (5)实验2中,欲探究过氧化氢浓度对实验效果的影响,需对比的实验是⑥⑦和 (填实验序号)。
    (6)“大象牙膏”实验最好选择10%的酵母溶液、1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 ℃,才能产生速度适中、有视觉冲击力的观赏效果。
    【反思与评价】
    (7)由上述实验可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 (填序号)。
    A.温度    B.反应物浓度    C.生成物产量    D.催化剂种类和浓度
    6.(2022秋·北京海淀·九年级统考期末)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是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主要用于生产油漆、颜料等。兴趣 小组探究碱式碳酸铜制备的最佳实验条件。
    【查阅资料】
    碱式碳酸铜是翠绿色、难溶于水的固体,酸性条件下不稳定。
    【进行实验】
    按下表中的数据进行图示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序号
    CuSO4溶液体积/mL
    Na2CO3溶液体积/mL
    水浴温度/℃
    固体颜色
    i
    50
    60
    60
    蓝绿
    ii
    50
    60
    70
    翠绿
    iii
    50
    60
    80
    暗绿
    iv
    50
    70
    70
    蓝绿
    v
    50
    50
    x
    蓝绿
    【解释与结论】
    (1)为了使生成的碱式碳酸铜稳定,实验过程中需保持反应体系的 pH 7(填“<” 或“>”)。
    (2)ii、iv、v的目的是探究制备碱式碳酸铜时CuSO4溶液与Na2CO3溶液最佳配比,x= 。
    (3)设计 i~iii 的目的为 。
    (4)由表中数据知,制备碱式碳酸铜的最佳实验条件是 。
    【反思与评价】
    (5)iii 中所得固体颜色偏暗。查阅资料知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会生成 CuO,猜想颜色变暗的 原因与该反应有关。
    ①请将碱式碳酸铜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 )( ) 。
    ②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证明上述猜想。请在图中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水浴温度 ;加入 和与iii所得固体……;加入试剂 )并说明:若出现 的现象,则该猜想成立。

    7.(2022秋·北京通州·九年级统考期末)扎染是用蜡棉线捆绑、打结等手段,在织物局部阻止染料上染,形成自然花纹的一种染色技术。实验小组对影响扎染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研究。
    【查阅资料】扎染效果常用染色后织物色深值及轮廓清晰度等指标进行表征,
    Ⅰ、色深值代表染料的染色效果,薮值越大,染色效果越好;
    Ⅱ、轮廓清晰度代表扎染图案边缘的清晰程度,该数值越小,染色效果越好。
    【进行实验】每次实验,经过相同扎结→浸泡染色→水洗→晾干后测量。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一:选用大小相同的同种织物进行实验,探究染料浓度、染色时间与扎染效果的关系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实验序号









    染料浓度/%
    6
    6
    6
    9
    x
    9
    12
    12
    12
    染色时间/min
    5
    10
    15
    5
    10
    15
    5
    10
    15
    色深值
    1.02
    1.13
    1.29
    1.33
    1.65
    1.68
    1.42
    1.70
    1.72
    (1)为探究织物大小和种类、染色时间等条件相同时,在研究的染料浓度范围内,染料浓度与扎染效果的关系,可选做的实验是 。(填实验序号)
    (2)⑤中x应为 。
    (3)由第3组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
    实验二:选用大小相同的织物经过相同扎结后浸没于9%的品蓝染料中10min,比较织物种类对扎染效果的影响

    实验序号
    织物种类
    轮廓清晰度
    1
    乔其
    6.10
    2
    双乔
    4.35
    3
    素绉缎
    9.35
    4
    双绉
    8.05
    (4)实验二中,扎染效果最好的织物是 。
    【反思与评价】
    (5)小组同学认为染色前织物的干、湿状态也会影响扎染效果,设计实验进一步探究:选取大小相同的两块乔其, ,取出用清水洗涤,拆线后晾干,测定轮廓清晰度。
    (6)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扎染效果 。
    8.(2022秋·北京丰台·九年级统考期末)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会有大量气泡逸出。小组同学进行实验,探究影响二氧化碳溶解性的因素。
    Ⅰ、探究温度和压强对二氧化碳溶解性的影响。
    实验1 :标准大气压下,向试管中分别加入100mL某种无色碳酸饮料,大烧杯中加入不同温度的水,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
    实验装置
    实验序号
    大烧杯中水的温度
    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
    澄清石灰水的现象

    实验①
    0℃
    缓慢
    不浑浊
    实验②
    20℃
    适中
    不浑浊
    实验③
    90℃
    很快
    变浑浊
    实验2:室温下,向试管中分别加入100mL某种无色碳酸饮料。
    实验装置
    实验序号
    注射器活塞的位置
    试管中的产生气泡的速率

    实验④
    不拉动活塞
    适中
    实验⑤
    向上拉活塞到25mL
    变快
    实验⑥
    向上拉活塞到50mL
    变得更快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欲得出温度对二氧化碳溶解性的影响,依据的现象是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和 。
    (2)实验2的目的是 。
    (3)由实验1、2得到的结论是 。
    Ⅱ、比较二氧化碳在不同物质中的溶解性。
    实验3:烧瓶中收集250mL的气体,分别加入50mL不同液体,通过压强传感器测定瓶中压强变化。(实验前烧瓶内压强为104.20kPa,实验过程中保持温度恒定)
    实验操作
    实验序号
    烧瓶中气体
    注射器中物质
    实验后瓶内压强

    实验⑦
    空气

    130.25 kPa
    实验⑧
    CO2

    104.98 kPa
    实验⑨
    CO2
    盐酸
    106.67 kPa
    实验⑩
    CO2
    小苏打的水溶液
    103.40 kPa
    【解释与结论】
    (4)实验后瓶内的压强,实验⑧小于实验⑦的原因是 。
    (5)实验3的结论是 。
    【反思与讨论】
    (6)请你利用二氧化碳溶解性知识,解释“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会有大量气泡逸出”的原因 。
    9.(2022秋·北京昌平·九年级统考期末)为优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条件,用氧化铜和木炭粉的干燥混合物(质量比为11.5:1)进行了探究,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实验记录如下。

    【查阅资料】
    ①化学试剂有分析纯、化学纯、工业纯等级别,纯度依次降低。
    ②通常状况下,Cu为紫红色,为砖红色。
    【进行实验】
    实验1:取不同纯度的氧化铜和同种木炭粉的混合物,研磨相同的时间,进行实验。
    序号
    1-1
    1-2
    1-3
    氧化铜试剂等级
    分析纯
    化学纯
    工业纯
    反应前后物质的颜色
    黑色变为紫红色
    黑色变为暗红色
    黑色变为砖红色
    实验2:取同纯度氧化铜和同种木炭粉的混合物5g,研磨不同的时间,进行实验。
    序号
    2-1
    2-2
    2-3
    研磨混合物时间/min
    5
    10
    15
    反应时间/s
    76
    74
    70
    反应前后物质的颜色
    黑色变为紫红色
    黑色变为紫红色
    黑色变为紫红色
    【解释与结论】
    (1) 配平下列方程式: 。
    (2)实验1的目的是 。
    (3)实验2的结论是 。
    【反思与评价】
    (4)还可以从 方面优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条件。
    (5)一般实验中加热固体药品都是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这个实验中是竖直加热试管底部,分析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
    10.(2022秋·北京门头沟·九年级统考期末)柿饼是深受人们喜欢的大众食品,出霜效果是柿饼质量的重要标准。小组同学实验探究柿饼出霜的影响因素。
    【查阅资料】
    1 柿饼出霜期间易生霉菌导致变质,熏硫处理是控制霉变的方法之一。国家出口标准要求柿饼含硫量应小于0.5mg/100g。
    2 评分越高、“霜量级别”值越小,柿饼出霜效果越好。评分标准如下:
    柿霜分布量占柿饼表面积的百分数/%
    0~40
    41~60
    61~80
    81~100
    评分标准/分
    0~4.0
    4.1~7.0
    7.1~8.9
    9.0~10
    霜量级别/级
    4
    3
    2
    1
    【进行实验】
    实验1:探究温度对柿饼出霜效果的影响
    温度/℃
    4
    13
    20
    得分
    9.3
    3.1
    0.7
    实验2:探究熏硫时间对柿饼出霜过程中霉变的影响
    在4℃下,按试样与柿皮(含水量2.6%)质量比为4:1进行实验,50天后,记录如下:
    熏硫时间/h
    0
    2
    4
    6
    8
    柿饼含硫量/mg/100g)
    0
    0.27
    0.43
    0.67
    0.98
    霉变情况
    发生霉变
    没有霉变
    实验3:探究柿皮对柿饼出霜效果的影响
    试样经熏硫2h处理,在4℃下进行实验,50天后,记录如下:
    序号








    柿皮含水量/%
    2.6
    2.6
    2.6
    2.6
    2.6
    4.3
    8.8
    16.1
    试样与柿皮质量比
    2:1
    4:1
    8:1
    16:1
    1:0
    4:1
    4:1
    4:1
    得分
    9.2
    9.0
    2.3
    0.5
    0.3
    8.6
    1.6
    0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中, ℃时,柿饼出霜效果最好。
    (2)实验2中,熏硫的作用是 。
    (3)实验3中,得出“柿皮含水量低能促进柿饼出霜”的结论,需要对比 (填序号)。
    (4)进行实验①~⑤的目的是 。
    【反思与评价】
    (5)实验1中,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是:试样与柿皮(含水量2.6%)质量比为4:1、熏硫时间2h和 。
    (6)某同学认为“在制作柿饼时,熏硫时间越长,控制霉变效果越好”,你是否同意此观点,并说明理由 。

    参考答案:
    1.(1)
    (2)氧气/O2
    (3)10
    (4)其他条件相同时,向蒸馏水中添加NaOH,能加快电解水的反应
    (5)其他条件相同时,探究不同浓度的硫酸对电解水反应快慢的影响
    (6)通电电压、水中是否添加能解离为离子的物质、水中添加能解离为离子的物质的质量多少        
    (7)A

    【详解】(1)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电解水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所以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3)设计对比实验要遵守单一变量原则。Ⅲ组中⑦⑨电压相同,该组液体中蒸馏水量相同、氢氧化钠的量不同,所以⑧电压和⑦⑨相同,x=10。
    (4)对比实验②⑦,电压相同,液体种类不同,⑦中除蒸馏水外加入氢氧化钠,⑦用时较短,收集氢气和氧气较多,所以可得出结论是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可以加速水的电解。
    (5)Ⅱ组实验电压相同,液体中加入的浓硫酸滴数不同,所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的硫酸对电解水反应快慢的影响。
    (6)通过Ⅰ组实验,液体种类相同,电压不同,相同时间内收集到的氢气、氧气体积不同可知电压影响电解水反应快慢。Ⅲ组实验,电压相同,加入氢氧化钠的质量不同,及Ⅱ组电压相同,加入的硫酸滴数不同,可知道加入在水中解离为离子的物质的质量影响电解水反应快慢。②⑦对比可得出是否加入在水中解离为离子的物质影响电解水反应快慢。
    (7)A、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因为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氢气,水中溶解的氧气多,所以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正确;
    B、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氢气,错误;
    C、氧气与水不发生化学反应,错误;
    D、氢气与水不发生化学反应,错误;
    故选A。
    2. ① 探究不同添加量的全蛋粉对馒头品质的影响 0.8 ②⑤⑧(或③⑥⑨或④⑦⑩) 干酵母粉中的酵母菌,在适宜的条件下,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气体受热膨胀,形成小孔 实验⑧⑨(或⑨⑩)中蛋黄粉的添加量越多,馒头品质越差
    【详解】[解释与结论]
    (1)本文针对不同蛋粉种类及添加量对馒头品质的影响,能做对比实验需要不添加任何蛋粉,只有实验①符合题意;
    (2)②~④实验是关于不同添加量的全蛋粉对馒头比容和硬度(馒头的品质)的影响;
    (3)实验②③④中全蛋粉的添加量依次是0.1%,0.4%和0.8%,实验⑧⑨⑩中蛋黄粉的依次添加量与实验②③④相同,根据不同种类的蛋粉对馒头品质的影响,需要添加相同量的蛋粉可知,实验⑦中a的值应为0.8;
    (4)蛋粉的种类包括全蛋粉、蛋清粉、蛋黄粉三种,得到“蛋粉种类能影响馒头品质”的结论,需要这三种不同的蛋粉在添加量相同时的不同实验数据进行对比;
    故答案为:①;探究不同添加量的全蛋粉对馒头品质的影响;0.8;②⑤⑧(或③⑥⑨或④⑦⑩);
    [反思与评价]
    (5)用酵母能使制作的面食疏松多孔的原因是干酵母粉中含有酵母菌,能在适宜的条件下,通过呼吸作用产生CO2气体,其受热膨胀形成小孔;
    (6)依据实验数据,不能得出“蛋黄粉添加量越大,馒头品质越好”的结论,理由是实验⑧⑨中蛋黄粉的添加量越多,虽然比容变大但硬度也变大,即馒头品质变差;实验⑨⑩中蛋黄粉的添加量越多,虽然硬度变小,但比容却变小,即馒头品质变差;
    故答案为:干酵母粉中的酵母菌,在适宜的条件下,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气体受热膨胀,形成小孔;实验⑧⑨(或⑨⑩)中蛋黄粉的添加量越多,馒头品质越差。
    3.(1)不能
    (2)
    (3)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有水生成,水中含有氢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证明石蜡的组成中含有氢元素

    【详解】(1)该实验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有水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虽然生成物中都含有氧元素,但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氧元素可能来自反应物中的氧气,所以不能证明石蜡的组成中含有氧元素;
    故答案为:不能;
    (2)C中发生的反应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因为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有水生成,水中含有氢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证明石蜡的组成中含有氢元素;
    故答案为: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有水生成,水中含有氢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证明石蜡的组成中含有氢元素。
    4.(1)2CuO+H2Cu2O+H2O
    (2)30
    (3)①④⑤
    (4)其他条件不变,H2纯度越高,单质铜的含量越高
    (5)稀硫酸
    (6)固体中可能含有铜,干扰氧化亚铜的检验

    【详解】(1)通过观察法配平,CuO、H2、Cu2O、H2O的化学计量数依次为2、1、1、1,化学方程式为2CuO+H2Cu2O+H2O。
    (2)实验①②③可探究反应温度对单质铜的含量的影响,故其他条件不变,故②中x=30。
    (3)探究反应时间对单质铜的含量影响的实验,实验应反应时间改变,其他条件不变,故是①④⑤。
    (4)由实验④⑥⑦得出的结论是其他条件不变,H2纯度越高,单质铜的含量越高。
    (5)由题目信息知,Cu2O和稀硫酸反应生成铜、硫酸铜和水,观察到试管底部有红色固体,溶液呈蓝色,则证明反应后固体中含有Cu2O。
    (6)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案不严谨,理由是H2与CuO反应可生成单质铜或氧化亚铜,固体中可能含有铜,干扰氧化亚铜的检验。
    5. 过氧化氢水+氧气 不易 比较催化剂种类对“大象牙膏”实验效果的影响 相同条件下,催化剂浓度越大,“牙膏”喷出瓶口所需时间越短 ③ 20 ABD
    【详解】(1)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水、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
    (2)由实验1的现象可知,在常温、无催化剂的条件下,过氧化氢不易分解。
    (3)实验2中,设计①②③的目的是比较催化剂种类对“大象牙膏”实验效果的影响。
    (4)实验2中,③④⑤这三组实验催化剂浓度不同,但其余条件均相同,由表中数据可知,催化剂浓度越大,“牙膏”喷出瓶口所需时间越短,所以通过对比③④⑤,得出的结论是:相同条件下,催化剂浓度越大,“牙膏”喷出瓶口所需时间越短。
    (5)欲探究过氧化氢浓度对实验效果的影响,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则只能改变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其余条件均相同,实验2中,③⑥⑦这三组实验只有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所以需对比的实验是⑥⑦和③。
    (6)通过对比这几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大象牙膏”实验最好选择10%的酵母溶液、1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20℃,才能产生速度适中、有视觉冲击力的观赏效果。
    (7)由上述实验可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反应物浓度、催化剂种类和浓度,故选ABD。
    6. > 70 探究制备碱式碳酸铜时温度的影响 CuSO4溶液体积50mL,Na2CO3溶液体积60mL,温度70℃ 1 1 CO2↑ 80℃ ii 澄清石灰水 固体变为暗绿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详解】(1)由题可知,碱式碳酸铜是翠绿色、难溶于水的固体,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则在碱性环境中温度,实验过程中需保持反应体系的 pH>7,故填:>。
    (2)ii、iv、v的目的是探究制备碱式碳酸铜时CuSO4溶液与Na2CO3溶液最佳配比,故温度需要相同,故填:70。
    (3)i~iii 温度不同,设计 i~iii 的目的为探究制备碱式碳酸铜时温度的影响,故填:探究制备碱式碳酸铜时温度的影响。
    (4)由图中数据可知,CuSO4溶液体积50mL,Na2CO3溶液体积60mL,温度70℃得到翠绿色碱式碳酸铜,故填:CuSO4溶液体积50mL,Na2CO3溶液体积60mL,温度70℃。
    (5)①根据质量守恒,碱式碳酸铜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故填:1;1;CO2↑。
    ②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会生成 CuO,猜想颜色变暗的原因与该反应有关,故取ii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是翠绿色,序号ii得到固体颜色为翠绿色),控制水浴温度温度80℃(根据表格可知,此温度下固体颜色为暗绿色),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固体变为暗绿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猜想成立,故填:80℃;ii;澄清石灰水;固体变为暗绿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7. ①④⑦或③⑥⑨ 9 在织物大小和种类、染料浓度等条件相同时,在研究的时间范围内,染色时间越长扎染效果越好 双乔 一块干燥一块润湿后,经过相同扎结后浸没于9%的品蓝染料中10min 温度、扎结的紧实程度、织物的厚度等(合理给分)
    【详解】(1)研究染料浓度与扎染效果的关系,那么控制的变量为染料浓度,其它因素要完全相同,故可选做的实验是①④⑦或③⑥⑨,因为①④⑦、③⑥⑨的变量为染料浓度。
    (2)比较第2组数据可知,研究的变量为染色时间,其它变量相同,故⑤中x应为9。
    (3)分析第3组实验可知,研究的变量为染色时间,通过色深值可知:在织物大小和种类、染料浓度等条件相同时,在研究的时间范围内,染色时间越长扎染效果越好。
    (4)已知,轮廓清晰度代表扎染图案边缘的清晰程度,该数值越小,染色效果越好。实验二中,比较实验表格数据可知,扎染效果最好的织物是双乔。
    (5)研究染色前织物的干、湿状态对扎染效果的影响,那么控制变量为干湿程度;故设计实验为:选取大小相同的两块乔其,一块干燥一块润湿后,经过相同扎结后浸没于9%的品蓝染料中10min,取出用清水洗涤,拆线后晾干,测定轮廓清晰度。
    (6)可能影响扎染效果的因素还有温度、扎结的紧实程度、织物的厚度等(合理给分)。
    8. 澄清石灰水的现象 探究压强对二氧化碳溶解性的影响 标准大气压下,温度升高,二氧化碳溶解性减弱;室温下,压强增大,二氧化碳溶解性增强 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实验⑧中烧瓶剩余气体的量小于实验⑦ 温度一定时,二氧化碳在小苏打的水溶液、水、盐酸中溶解性依次减小 打开瓶盖,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溶解性减弱,气体逸出
    【详解】(1)实验1 :标准大气压下,向试管中分别加入100mL某种无色碳酸饮料,大烧杯中加入不同温度的水,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实验现象是产生气泡和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欲得出温度对二氧化碳溶解性的影响,依据的现象是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和澄清石灰水的现象;
    (2)实验2:室温下,向试管中分别加入100mL某种无色碳酸饮料,拉动活塞,试管中的压强变小,通过观察试管中的产生气泡的速率,探究压强对二氧化碳溶解度的影响,实验2的目的是探究压强对二氧化碳溶解性的影响;
    (3)由实验1、2得到的结论是标准大气压下,温度升高,二氧化碳溶解性减弱;室温下,压强增大,二氧化碳溶解性增强;
    (4)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氮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实验后瓶内的压强,实验⑧小于实验⑦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实验⑧中烧瓶剩余气体的量小于实验⑦;
    (5)压强越大,说明烧瓶中气体越多,该气体溶解度越小,实验3的结论是:温度一定时,二氧化碳在小苏打的水溶液、水、盐酸中溶解性依次减小;
    (6)由上述实验可知:其他条件一定时,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压强越小,气体溶解度越小,“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会有大量气泡逸出”的原因打开瓶盖,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溶解性减弱,气体逸出。
    9. 4 1 2 1 探究氧化铜纯度对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影响 混合物研磨时间越长,反应所需时间越短 反应温度 防止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固体粉末带出,堵塞导管
    【详解】(1)根据观察法将化学方程式配平,应为,故填:4、1、2、1;
    (2)根据实验1中三组实验可知,每组实验中使用的氧化铜试剂等级不同,故实验1的目的是探究氧化铜纯度对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影响;
    (3)实验2中三组实验中混合物的研磨时间不同,导致反应时间不同,因此实验2的结论为混合物研磨时间越长,反应所需时间越短;
    (4)除了上述探究的实验条件,还可以从反应温度、木炭粉用量方面优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
    (5)实验过程中对固体混合物进行了研磨,实验过程中需要加热,另外反应中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随着气体流固体粉末可能进入导管,竖直加热试管的原因可能是防止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固体粉末带出,堵塞导管。
    10. 4 杀死霉菌 ②⑥⑦⑧ 研究试样与柿皮质量比对柿饼出霜效果的影响 实验时间50天 不同意;当熏硫时间为2h时,已经可以达到控制霉变效果,时间过长反而会导致含硫量超标
    【详解】(1)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实验1中,4℃时,柿饼出霜效果最好。
    (2)柿饼出霜期间易生霉菌导致变质,熏硫处理是控制霉变的方法之一。故实验2中,熏硫的作用是杀死霉菌。
    (3)实验3中,得出“柿皮含水量低能促进柿饼出霜”的结论,那么需要控制的变量是含水量,故需要对比②⑥⑦⑧。
    (4)实验①~⑤的变量是试样与柿皮质量比,故进行实验①~⑤的目的是研究试样与柿皮质量比对柿饼出霜效果的影响。
    (5)实验1中探究温度对柿饼出霜效果的影响,那么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是:试样与柿皮(含水量2.6%)质量比为4:1、熏硫时间2h和实验时间50天。
    (6)由实验2 可知,当熏硫时间为2h时,已经可以达到控制霉变效果,时间过长反而会导致含硫量超标,所以“在制作柿饼时,熏硫时间越长,控制霉变效果越好”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23科学探究题: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23科学探究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北京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27科学探究题①: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27科学探究题①,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北京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20流程题⑤: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20流程题⑤,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