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1碳和碳的氧化物⑥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1碳和碳的氧化物⑥,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1碳和碳的氧化物⑥ 一、单选题1.(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林同学参加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他抽到的考题是“CO2的制取、收集和验满”。下面四个示意图是他的实验操作过程,操作正确的是A.塞紧胶塞 B.检查装置气密性C.倾倒盐酸 D.验满二氧化碳2.(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木炭还原氧化铜,说明碳具有还原性B.含碳燃料充分燃烧时生成 CO2,燃烧不充分时生成 COC.CO2用来灭火,即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 CO 中毒3.(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宏观事实微观解释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水银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小C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D金刚石、石墨、C60 的化学性质相似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A.A B.B C.C D.D4.(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四种物质都很软,可作润滑剂 B.这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C.这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D.这四种物质都由原子直接构成5.(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1、图2实验中都是短的蜡烛先熄灭B.“釜底抽薪”灭火的原理和图2实验中蜡烛熄灭的原理相同C.图3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D.图3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紫色石蕊溶液变红6.(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对比空气和人呼出的气体成分空气样品的试管中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的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不含CO2,呼出气体中含有CO2B鉴定甲烷的组成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甲烷一定含有氢元素C氢气验纯听到尖锐的爆鸣声氢气较纯净D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A.A B.B C.C D.D7.(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检验二氧化碳 B.监控气体的流速C.收集氢气 D.取5.5毫升液体8.(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C(Cu):在空气中充分加热 B.CO(O2):点燃C.C(MnO2):加入足量双氧水 D.N2(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9.(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B.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在雨水中形成酸雨C.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则需将灶具进风口调小D.金刚石的构成粒子是原子10.(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焦炭能用于冶金工业,是因为其具有氧化性B.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C.碳具有可燃性,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可能生成一氧化碳D.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而中毒11.(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B.一氧化碳具有氧化性,可用于冶炼金属C.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裁玻璃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食品防腐的保护气12.(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在生产、生活和实验中经常用到水。如图甲为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如图乙是制取蒸馏水简易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活性炭的作用是杀菌消毒B.图甲中水流下进上出是为了提高水的净化效果C.图乙中烧杯内水的作用是密封D.图乙经过蒸馏后的水仍然是硬水13.(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CO2和CO的各项对比,不正确的是选项共性差异性A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不同B均由分子构成分子的种类不同C均能与水反应反应时现象不同D常温下均是无色气体收集方法不同 A.A B.B C.C D.D14.(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除去CO2中的少量CO点燃B鉴别硬水和软水观察溶液的颜色C检验H2中混有的CH4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D比较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O2的含量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两种气体中 A.A B.B C.C D.D15.(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 B.氧气可用作燃料C.石墨可用作干电池的电极 D.水可用于生命的孕育和维系16.(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图依次是C60、石墨、金刚石、碳纳米管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60的分子结构和足球相类似,分子很稳定 B.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C.这四种物质都能与氧气反应生成CO2 D.这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参考答案:1.B【详解】A、给试管塞紧胶塞时不能将试管抵在桌面上,A错误;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将导管插入到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B正确;C、倾倒盐酸时,瓶盖应倒放在桌面上,C错误;D、验满二氧化碳时,应将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处,D错误。故选B。2.D【详解】A、碳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将氧化铜还原为铜,正确;B、含碳燃料充分燃烧时生成 CO2,燃烧不充分时生成 CO,正确;C、CO2用来灭火,即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密度比空气大,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正确;D、 一氧化碳有毒,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错误。故选D。3.A【详解】A、闻到酒香是由于分子的运动,此选项正确;B、水银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是由于汞原子之间的间隙变大,此选项不正确;C、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由于氧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小,此选项不正确;D、金刚石、石墨、C60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三种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此选项不正确。故选A。4.C【详解】A、金刚石的硬度很大,错误;B、由四种物质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是不相同的,错误;C、这四种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正确;D、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错误。故选:C。5.D【详解】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图1中短的蜡烛先熄灭,但是二氧化碳受热密度变小,故图2中长的蜡烛先熄灭,不符合题意;B、“釜底抽薪”灭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图2中蜡烛熄灭的原理是隔绝空气,不符合题意;C、图3中,试管内液面上升,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但是不能证明生成了碳酸,不符合题意;D、图3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符合题意。故选D。6.B【详解】A、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太少,所以石灰水没有变浑浊,不是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故A错误;B、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证明有水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得出甲烷一定含有氢元素,故B正确;C、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故C错误;D、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证明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故D错误。故选B。7.B【详解】A、检验二氧化碳应用澄清石灰水,故A错误;B、可通过水中气泡产生的快慢,监控气体的流速,故B正确;C、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应从短管进,空气从长管出,故C错误;D、取5.5毫升液体,应用10mL量筒,故D错误。故选B。8.D【详解】A、在空气中充分加热,碳也会与氧气反应,故A错误;B、可能发生爆炸或者说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生成新物质,产生新杂质,故B错误;C、二氧化锰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变化,故C错误;D、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将氧气消耗完,只剩余氮气,故D正确。故选D。9.D【详解】A、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不符合题意;B、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在雨水中使雨水呈酸性,pH不会小于5.6,不是形成酸雨的原因,不符合题意;C、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说明燃烧不充分,则需将灶具进风口调大,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不符合题意;D、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符合题意;故选D。10.A【详解】A、焦炭能用于冶金工业,是因为其具还原性,该项错误;B、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能够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能够生成一氧化碳,该项正确;C、碳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不充分燃烧时能够生成一氧化碳,该项正确;D、一氧化碳有毒,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而中毒,该项正确;故选A。11.B【详解】A.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正确;B.因为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所以可用于冶炼金属,错误;C.金刚石的硬度大,所以可用于裁玻璃,正确;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以可用作食品防腐的保护气,正确;故选B。12.B【详解】A、活性炭只具有吸附性,不能杀菌消毒,故A错误;B、甲装置中水流下进上出,其目的是使污水中自带的一部分杂质能够自行沉淀、还可以使污水能够较长时间的与活性炭接触,提高吸附效果(提高净水效果),故B正确;C、乙装置中烧杯内的水是为了降低试管内水蒸气的温度,起到冷凝效果,故C错误;D、蒸馏后的水中去除了可溶性杂质、不可溶性杂质和微生物,属于软水,故D错误;故选B。13.C【详解】A、下列关于CO2和CO均有碳、氧元素组成,CO2化合物中碳、氧元素质量比=12:32=3:8,CO化合物中碳、氧元素质量比=12:16=3:4,元素的质量比不同,说法正确;B、CO2和CO分别由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分子构成,分子的种类不同,说法正确;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一氧化碳与水不反应,说法错误;D、CO2和CO常温下均是无色气体,二氧化碳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氧化碳常用排水法收集,收集方法不同,说法正确。故选C。14.D【详解】A、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且除去气体不能使用在氧气中燃烧的方法,容易引入杂质气体,错误;B、硬水是含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水;鉴别硬水和软水可以使用肥皂水,泡沫较少浮渣较多的是硬水,泡沫较多浮渣较少的是软水;错误;C、氢气、甲烷燃烧都生成水,点燃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无论是否混有甲烷都会有水雾出现,错误;D、氧气支持燃烧,比较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O2的含量,可以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两种气体中,吸入气体中木条正常燃烧,呼出气体中木条很快熄灭,正确。故选D。15.B【详解】A、二氧化碳可以用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故可以用做气体肥料,故A正确;B、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但氧气不能燃烧,不能用作燃料,故B错误;C、石墨具有导电性,所以可以用作电极材料,故C正确;D、生命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水,故水可用于生命的孕育和维系说法正确,故D正确;故选B。16.D【详解】A、由图可知,C60的分子结构与足球类似,分子很稳定,故A正确;B、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说法正确,故B正确;C、这四种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所以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故C正确;D、这四种物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造成它们在物理性质上较大差异,故D错误;故选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24碳和碳的氧化物(填空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1碳和碳的氧化物⑤,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11碳和碳的氧化物⑦,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