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26物质构成的微粒(填空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26物质构成的微粒(填空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26物质构成的微粒(填空题)
一、填空题
1.(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氮原子 。
(2)金属银 。
(3)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
(4)氯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
2.(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体现化学学科特征的思维方法。
(1)写出下列化学符号的名称或化学式:
化学符号
P2O3
名称
碳酸钠
3 个硫原子
(2)将燃着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继续燃烧,其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上述微观示意图中,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 (填化学式);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编号)。
A.燃烧并不一定需要氧气
B.该反应生成了 3 种生成物
C.镁带引起的失火,不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D.该反应中所有元素均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③反应物的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 (约到最简比)。
3.(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洋溢着绿色与科技元素的2022北京冬奥会以中国式的传奇与浪漫惊艳了世界。
(1)衣:运动服中高科技材料石墨烯的使用,解决了超低温户外环境下运动员的取暖难题。石墨烯是由 元素组成的单质。
(2)住:奥运村实现了5G网络的全覆盖。制造5G芯片的氮化镓(GaN)材料可由氯化镓(GaCl3)制取,氮化镓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3)行:冬奥会会务用车均使用氢能源汽车,基本实现了碳的零排放。相比于化石燃料,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只写一点)。
(4)防:日常消杀也是必需的防疫措施。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常用消毒剂,其制取的一种原理是:Cl2+2NaClO2═2ClO2+2X,则X的化学式为 。
4.(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表是元素周期表(部分)的简化版。请结合表中信息按要求填空。
3 Li
7
4 Be
9
5 B
11
6 C
12
7 N
14
8 O
16
9 F
19
10 Ne
20
11 Na
23
12 Mg
24
13 Al
27
14 Si
28
15 P
31
16 S
32
17 Cl
35.5
18 Ar
40
(1)在元素周期表中,S 和 处于同一族。
(2)原子序数为 12 的元素名称是 ,中子数为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形成的粒子符号是 。该元素与氮元素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3)上表中出现的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单质是 (填写名称)。
(4)铝片在常温下表面被氧气氧化生成氧化物,其中铝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为 。
5.(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1)上述反应过程中,属于氧化物的物质的化学式 。
(2)从微观的角度描述变化I的变化过程 。
(3)变化I过程中,参加反应的单质与化合物的最简质量比是 。
(4)变化II表示的宏观事实是 。
6.(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与材料密切相关。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解码智慧冬奥:
①2022 年北京冬奥会,碲化镉发电玻璃成为绿色和科技办奥交汇的创新点。 如图是碲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填编号)
A.碲是非金属元素 B.碲的中子数为 52
C.相对原子质量为 128 D.碲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
②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出发,冬奥会“飞扬”火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依据是 ;
③国家游冰中心使用“水冰转换”技术,使水立方变冰立方,适合冰壶运动。“水冰转换”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冰壶的成分有二氧化硅(SiO2),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2)新型陶瓷材料 Si3N4 的熔点高、硬度大、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发动机的制造。Si3N4中硅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工业上常采用氢气作保护气,在高温条件下使 SiCl4 与 NH3反应生成,同时得到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点薄膜电池”,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实现利用体表散热为蓝牙耳机、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该过程是 能转化为电能。
7.(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体现化学学科特征的思维方法。
(1)写出下列化学符号的名称或化学式:
化学符号
P2O3
名称
碳酸钠
3 个硫原子
(2)将燃着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继续燃烧,其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上述微观示意图中,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 (填化学式);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编号)。
A.燃烧并不一定需要氧气
B.该反应生成了3种生成物
C.镁带引起的失火,不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D.该反应中所有元素均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8.(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宏观-微观-符号”三维表征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特征之一。
(1)用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填空:
①由8个硫原子构成的硫分子 。
②2个碳酸根离子 。
③磷酸钠的化学式为Na3PO4,则磷酸钙的化学式为 。
(2)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铜 B.氯化钠 C.足球烯(C60) D.一氧化碳
(3)下图是汽车尾气处理装置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结合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表示的物质属于 (填字母序号)。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 D.混合物
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9.(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发展息息相关。
(1)硅酸钠(Na2SiO3)可用作黏合剂和防火材料,其中Si元素的化合价为 。
(2)汽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为了降低污染可以使用电动车,请完成铅酸电池充电反应的方程式:2PbSO4 + 2H2OPb + 2H2SO4 + 。
(3)2020年12月3日,我国“嫦娥五号”成功发射,显示我国科技实力的飞速发展。我国空间站“天宫”内的“空气”与地球上的空气组成基本一致,已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空气”中O2与N2的分子个数比约为 。
(4)Cu能与空气中的 、 (写出其中两种物质的化学式)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铜锈”[主要成分为Cu2(OH)2CO3]。
(5)一定条件下,CO2和H2反应生成CH4和H2O,见下图。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从微观角度分析,A图中的物质属于混合物的原因是 。
③请在B图中将该反应的微观粒子补充完整 。
10.(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认识物质的组成,并从微观角度来了解物质的构成和化学反应,都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1)从宏观角度看,甲烷由 组成;从微观角度看,甲烷由 (填微粒名称)构成。
(2)从分子角度看,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别是 。
(3)小明同学在课外活动中进行了如下实验:先在纸花上滴加酚酞溶液,再用一个玻璃杯将该纸花和装有浓氨水的敞口玻璃瓶罩住,观察。
①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从微观角度看,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②实验中,倒置的玻璃杯上方主要存在什么种类的微观粒子呢?请在图中补充完整 (粒子数目不作要求)。
(4)下图表示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CO的微观过程。
①请在A、B中画出相应的微观粒子图 。
②保持CO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11.(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用语是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氧气分子: ;
(2)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一1价: ;
(3)如图为实验室某试剂的残缺标签,该试剂中含有的阴离子可能是 。
12.(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芯片”是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氮化镓是制造芯片的材料之一。下图是镓元素(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是___。
A.屠呦呦 B.张青莲 C.拉瓦锡 D.门捷列夫
(2)图中m= ,镓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应该在 处(填X、Y、Z)。
(3)镓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与 (填名称)相似,易形成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镓在干燥空气中较稳定并生成氧化物薄膜阻止继续氧化,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
(4)镓与沸水反应剧烈,生成氢氧化镓沉淀放出氢气,写出化学方程式 。
13.(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甲烷燃烧时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将图B的微观粒子示意图补充完整 。
(3)甲烷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碳元素与氢元素的本质区别为 。
(4)甲烷的实验室制取原理为,其中X的化学式为 。
(5)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液化天然气是天然气经压缩、冷却至1615℃后变成的液体。从微观角度解释此过程发生变化的是 。
14.(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
①表示的是 ,
②表示的是 。
(2)Na+和O2-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3)图2为某反应的微型实验装置,请回答:
①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③图3为B处反应过程微观示意图,请在图中的虚线框内补充相应图形使之完善 。
15.(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载“书灯勿用铜盏,想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可省油之半”“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夹瓷盏被称为省油灯,用棉绳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其结构示意图如图。
(1)图中属于可燃物的是 和 ,这是燃烧的 个条件之一。
(2)省油灯的原理是:油燃烧 ,上层内盏油温 ,下层盏内水吸热,减少油的 ,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3)“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说明下层盏中的水不断减少。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多选,填字母序号)。
a.水分子受热分解 b.水分子不断运动
c.水分子间隔变大 d.水分子数目减少
参考答案:
1.(1)2N
(2)Ag
(3)CaCO3
(4)
【详解】(1)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氮原子表示为2N。
(2)根据金属都是由原子构成的,用它的元素符号表示这种物质,故金属银表示为Ag。
(3)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化学式为CaCO3。
(4)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氯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2.(1) Na2CO3 3S 三氧化二磷
(2) C AC/CA 12:11
【详解】(1)碳酸钠中钠元素显示+1价,碳酸根显示-2价,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简,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故碳酸钠表示为Na2CO3;
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硫原子表示为3S;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从右到左读作某化某,有时要读出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故P2O3名称为三氧化二磷;
(2)①上述微观示意图中,涉及到的物质有Mg、CO2、MgO、C,其中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C;
②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镁与二氧化碳点燃生成氧化镁和碳单质,该反应方程式为;
A、由题意可知,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可知燃烧并不一定需要氧气,故正确;
B、由题意可知,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即该反应生成了2种生成物,故错误;
C、由于二氧化碳能够支持镁燃烧,所以镁带引起的失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故正确;
D、由反应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镁元素由0价变为+2价,碳元素由+4价变为0价,氧元素反应前后均为-2价,故错误;
故选AC;
③由反应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物的单质为镁,二氧化碳为化合物,故反应物的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即为镁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即为(2×24):(12+16×2)=12:11。
3.(1)碳/C
(2)-3
(3)以水为原料制取氢气,原料来源广/燃烧的热值高/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
(4)NaCl
【详解】(1)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填:碳或C;
(2)GaCl3中Cl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之和为0可知,Ga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GaN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3)氢气作为燃料与广泛采用的化石燃料相比的优点:以水为原料制取氢气,原料来源广;燃烧的热值高;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
(4)在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4个Cl、2个Na、4个O,反应后有2个Cl、4个O,所以2X中含有2个Cl、2个Na,1个X中含有1个Cl、1个Na,故X的化学式为NaCl。
4.(1)O/氧
(2) 镁 12 失去
(3)钠
(4)9:8
【详解】(1)由元素周期表(部分)可知,氧与硫位于同一族,故填:O或氧。
(2)由元素周期表(部分)可知,原子序数为 12 的元素是镁,镁的质子数是12,相对原子质量是24。
由于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24-12=12。
由镁的质子数=12可知镁的核外电子数=12,在镁的核外电子排布中,最外层2个电子,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符号。
镁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因此化合价是+2价,由元素周期表(部分)可知,氮的质子数是7,即氮的核外电子数=7,所以最外层电子数是5,中学反应在容易得到3个电子,因此化合价是-3价。所以镁元素与氮元素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3)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钾、钙、钠、镁、铝,所以上表中出现的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单质是钠。
(4)铝片在常温下表面被氧气氧化生成氧化物是氧化铝,氧化铝化学式。其中铝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27×2):(16×3)=9:8。
5.(1)CO、CO2/CO2、CO
(2)反应过程中,一氧化碳分子和氧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了新的二氧化碳分子
(3)4:7
(4)物理变化
【详解】(1)上述反应过程中,变化Ⅰ是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变化Ⅱ和变化Ⅲ是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改变,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即上述反应过程中,涉及了一氧化碳、氧气和二氧化碳这三种物质,其中氧气是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氧化物。化学式为CO、CO2。
(2)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分子拆分成原子,原子重新构成新分子。所以变化Ⅰ的微观描述为反应过程中,一氧化碳分子和氧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了新的二氧化碳分子。
(3)变化I过程中,即是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所以,变化I过程中,参加反应的单质与化合物的最简质量比是4:7。
(4)变化Ⅱ只是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改变了,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
6.(1) C 氢气具有可燃性 物理 +4
(2) 3:2
(3)化学
【详解】(1)①A、碲为“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该选项信息不正确;
B、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最下方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序数=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中子数=128-52=76,该选项信息不正确;
C、碲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28,该选项信息正确;
D、碲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电子,该选项信息不正确。
故选C。
②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
③“水冰转换”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二氧化硅(Si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x+(-2)×2=0,解得x=+4。
(2)Si3N4中硅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28×3):(14×4)=3:2;
在高温条件下,SiCl4与 NH3反应生成Si3N4和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根据元素守恒,则该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为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由资料可知,该电池是利用体表散热为电子设备供电,该过程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7.(1) Na2CO3 3S
三氧化二磷
(2) C AC/CA
【详解】(1)碳酸钠中钠元素显示+1价,碳酸根显示-2价,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故碳酸钠表示为Na2CO3;
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硫原子表示为3S;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从右到左读作某化某,有时要读出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故P2O3名称为三氧化二磷;
(2)①上述微观示意图中,涉及到的物质有Mg、CO2、MgO、C,其中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C;
②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镁与二氧化碳点燃生成氧化镁和碳单质,该反应方程式为;
③A、由题意可知,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可知燃烧并不一定需要氧气,故正确;
B、由题意可知,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即该反应生成了2种生成物,故错误;
C、由于二氧化碳能够支持镁燃烧,所以镁带引起的失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故正确;
D、由反应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镁元素由0价变为+2价,碳元素由+4价变为0价,氧元素反应前后均为-2价,故错误;
故选AC。
8.(1) S8 2 Ca3(PO4)2
(2)CD
(3) BC
【详解】(1)①由8个硫原子构成的硫分子就是在硫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加上数字8,则表示为S8。
②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碳酸根离子表示为2。
③磷酸钠的化学式为Na3PO4,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设磷酸根离子的化合价为x,,,磷酸根离子的化合价为-3价,钙元素显+2价,则磷酸钙的化学式为Ca3(PO4)2。
(2)A、铜由铜原子构成,故A不正确;
B、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故B不正确;
C、足球烯(C60)由C60分子构成,故C正确;
D、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故D正确。故选CD。
(3)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为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氮气。
①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是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也属于化合物,故选BC。
②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9.(1)+4
(2)PbO2
(3)1︰4
(4) H2O O2、CO2(三个中的任意两个)
(5) A中含有CO2和H2两种分子
【详解】(1)设硅元素化合价是,则:(+1)×2++(-2)×3=0解得=+4;
(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中铅、硫、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2、10、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铅、硫、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1、2、8、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横线上物质的1个分子中含有1个铅原子、2个氧原子,则物质的化学式为PbO2;
(3)已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即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空气”中O2与N2的体积比约为1:4,故“空气”中O2与N2的分子个数比约为1:4;
(4)根据“铜锈”[主要成分为Cu2(OH)2CO3]和质量守恒定律,Cu能和空气中的CO2、H2O和O2发生反应;
(5)一定条件下,CO2和H2反应生成CH4和H2O,反应的方程式为:;
从微观角度分析,A图中的物质属于混合物的原因是:A中含有CO2和H2两种分子;
根据化学方程式及质量守恒定律,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和四个氢分子反应生成一个甲烷分子和两个水分子,故反应后剩余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和两个氢分子,图示如下:
10.(1) 碳元素与氢元素 甲烷分子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多种分子构成混合物,一种分子构成纯净物或者所含分子的种类不同
(3) 纸花变红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4) 与 一氧化碳分子
【详解】(1)从宏观上看,甲烷由碳元素与氢元素组成,故填碳元素与氢元素;
从微观上看,甲烷由甲烷分子构成,故填甲烷分子。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多种分子构成混合物,一种分子构成纯净物,即从分子角度分析,混合物与纯净物中所含分子的种类不同,故填所含分子的种类不同。
(3)①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纸花变红,故填纸花变红;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氨分子从浓氨水中运动出来,在玻璃杯中扩散,部分氨分子与纸花中的水接触形成碱性的氨水使酚酞变红,故填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②实验中,倒置的玻璃杯上方是空气,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氮气与氧气,氮气由氮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故填 。
(4)①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CO的反应是碳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即A为碳,B为二氧化碳,故填与。
②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所以保持CO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一氧化碳分子,故填一氧化碳分子。
11.(1)O2
(2)
(3)或
【详解】(1)氧气分子是双原子分子,用元素符号在右下角加数字2表示。即O2。
(2)过氧化氢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一1价。化合价写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即
(3)据图可知该试剂中含有的阴离子是-2价碳酸根或硫酸根。即或
【点睛】过氧化氢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一1价。
12.(1)D
(2) 3 Z
(3) 铝 Ga3+ Ga2O3
(4)
【详解】(1)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是门捷列夫,故选D;
(2)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所以m=31-2-8-18=3,镓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应该在Z处;
(3)同族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镓与铝同族,所以镓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与铝相似;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镓离子,符号为Ga3+;镓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Ga2O3;
(4)镓与沸水反应剧烈生成氢氧化镓沉淀放出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13.(1)
(2)
(3)质子数不同
(4)NaOH
(5)甲烷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详解】(1)观察甲烷燃烧时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参与反应的物质是甲烷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其化学方程式是:;
(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根据微观示意图分析,图B中应当存在5个氧气分子,故画作:;
(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所以碳元素与氢元素的本质区别为:质子数不同;
(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的分子中含有2个Na原子,2个C原子,3个O原子,4个H原子,反应物中还缺1个Na原子,1个O原子和1个H原子,故填:NaOH;
(5)分子间存在间隔,天然气经压缩、冷却至1615℃后变成的液体,实际是甲烷分子见得间隔因压强增大、温度降低而减小,故填:甲烷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14.(1) 原子 分子
(2)Na2O
(3)
黑色固体逐渐变红
【详解】(1)汞由汞原子构成,原子可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故①表示的是原子;
水由水分子构成,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可构成分子,故②表示的是分子;
(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Na+和O2-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2O;
(3)①A处发生反应为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故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黑色固体逐渐变红;
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u、H、O的个数分别是1、4、1,生成物中含Cu、H、O的个数分别是1、0、0,故生成物中还应含4个H、1个O,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还应补充1个氢分子、1个水分子,故填: 。
15. 炷 油 三 放热 升高 蒸发 bcd
【详解】(1)燃烧三要素: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图中属于可燃物的是炷和油,这是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故填:炷;油;三。
(2)油燃烧放热,上层内盏油温升高,下层盏内水吸热,可以减少油的蒸发,以达到省油目的,故填:放热;升高;蒸发。
(3)下层盏中的水不断减少,是因为水受热,水分子间隔变大,水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加快,跑到了外界,故下层盏中的水不断减少,故选:bc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25填空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23水(填空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知识点汇编-06物质的微粒性,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