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展开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1分)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在仔细比较了人和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后,提出了人类和现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 )
A.森林古猿 B.猕猴 C.大猩猩 D.长臂猿
2.(1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中推荐“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摄入量相当于每天300mL以上液态奶”。奶制品中主要含有的营养物质是( )
A.糖类 B.蛋白质 C.维生素 D.无机盐
3.(1分)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相关结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有消化脂肪的酶
B.②是胃,是蛋白质起始消化的部位
C.③是胰腺,能分泌多种消化酶
D.④是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4.(1分)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 )
A.输卵管 B.子宫 C.卵巢 D.胎盘
5.(1分)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这有利于( )
A.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B.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6.(1分)下列做法中,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是( )
A.严格实施垃圾分类 B.大量地使用一次性纸杯
C.捕杀贩卖野生动物 D.直接排放生活污水入河
7.(1分)下列各项叙述中,不属于排泄的是( )
A.通过皮肤排出汗液
B.通过肛门排出粪便
C.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尿液
D.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
8.(1分)当前“小胖墩”越来越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下列生活方式中,最可能导致“小胖墩”数量增加的是( )
A.三餐定时,能量合理 B.食物多样,搭配合理
C.多油多肉,零食不断 D.作息规律,适度锻炼
9.(1分)下列有关内分泌腺和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垂体、甲状腺、汗腺等都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其分泌物叫激素
B.如果幼年时缺乏碘,易患侏儒症
C.人体生长的速度与其生长激素的分泌量密切相关,如果幼年时期分泌过多会得呆小症
D.与青春期第二性征发育直接相关的腺体是睾丸和卵巢
10.(1分)眼与耳都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器分别位于( )
A.视网膜、鼓膜 B.晶状体、耳蜗
C.视网膜、耳蜗 D.视觉神经和听觉神经
11.(1分)如图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①→③→⑤→④→②
B.缩手反射为简单反射,望梅止渴是复杂反射
C.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D.人体的生命活动只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12.(1分)下列关于青春期健康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身高会突增,营养要跟上
B.体重怕飙升,早餐全取消
C.月经不是病,卫生要注意
D.精满则自溢,遗精别担心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空0.5分,共18分)
13.(2.5分)如图是某同学检查时的血涂片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血液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血液中①中的 呈红色。
(2)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功能的是 (填序号)。
(3)这位同学患急性扁桃体炎,在验血时② 增多。
(4)当人体某处受伤出血时,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是③ 。
(5)小王参加了无偿献血活动,若小王的血型是AB型血,原则上小王的血液可以输给 型血的人。
14.(3.5分)一位同学非常善于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整理,如图是他学习完“人的生殖”后所绘出的人的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细胞A的名称是 。
(2)图中结构B的名称是 ,它除了具有图示功能外,还具有分泌 的功能。
(3)图中表示新生命起点的是C 。图中D表示 过程。
(4)有人说“试管婴儿就是在试管中诞生婴儿”,这种说法其实是不科学的。因为试管婴儿是指利用人工的方法,让精子和卵细胞在受精并进行初期发育,形成早期胚胎后移植进母体的 中,直至发育为成熟的胎儿并分娩。
15.(3分)如图是神经系统与其所调节的部分器官重组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低级中枢的是 (填图中字母标号)。
(2)中学生若用眼不当会造成近视,其原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① 的曲度过大,这样远处的物体形成的物像不能准确落在③ 上。
(3)肾脏形成的尿液暂时贮存在膀胱内。婴儿膀胱里尿液多了就会立刻排尿,该反射的基本途径是:⑤→ →⑥(用图中数字和字母加箭头表示)。
(4)某人由于脊柱某个部位意外受伤而导致大小便失禁现象(有尿意,但大脑无法控制何时排尿),则该患者的受伤部位可能是图中的 (填数字标号)。
(5)“红灯停、绿灯行”,参与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在 (填图中字母标号)。
16.(3分)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既有分工又协调配合。如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系统,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④⑤表示生理结构。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完成过程 (填序号)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2)B系统中,食物中的淀粉最终被分解为 ,消化后的营养成分经过过程③ 进入C系统,经下腔静脉,首先到达心脏的 。
(3)尿液是人健康的“晴雨表”。丁大爷体检时发现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是 (填序号)所示的生理过程异常所致,也可能是胰岛分泌的 的不足有关。
17.(3分)请根据下列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就是我们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而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这就是碳中和。
(1)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与会消耗大气中的 ,并释放出 ,加剧温室效应。
(2)植物通过 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起了重要的作用。
(3)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可以增加降水量,可以改善温室效应,可以美化环境等,这说明 (填“生物影响环境”或“环境影响生物”)。
(4)为了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提出了“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发展目标。下列人类活动中,与此目标不符合的是 。
A.各级机关倡导无纸化办公
B.选择坐公交车、骑自行车和步行等出行方式
C.大力发展火电厂,增加发电量,满足用电需求
D.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18.(3分)某学校生物课外活动小组进行了“锌对动物的生长发育的影响”的探究活动,请你帮助小组成员完成下列实验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1)提出问题: ?
(2)作出假设:锌对动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
(3)实验方案:
①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崽平均分成A、B两组,每组各10只,且雌雄各半。
②A组喂食普通饲料,B组喂食等量的缺锌饲料,其余生长条件 (填“相同”或“不同”)。
③每天早晨称量小鼠的体重,测量身长。
(4)实验数据:
组别
体重增加平均值(克
身长平均值(厘米)
A组
260.55
23.34
B组
140.52
16.53
(5)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A组小鼠体重增加平均值和身长平均值均 (填“大于”或“小于”)B组小鼠,由此可得出结论: 。
(6)实验中A、B两组,作为对照组的是 组;每组选取10只小鼠崽的目的是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1分)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在仔细比较了人和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后,提出了人类和现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 )
A.森林古猿 B.猕猴 C.大猩猩 D.长臂猿
【分析】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建立者是达尔文,他提出了人类与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解答】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故选:A。
【点评】熟记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就可轻松答题。
2.(1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中推荐“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摄入量相当于每天300mL以上液态奶”。奶制品中主要含有的营养物质是( )
A.糖类 B.蛋白质 C.维生素 D.无机盐
【分析】食物中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解答】解:食物中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奶制品中主要含有的营养物质蛋白质。
故选:B。
【点评】掌握人体内的营养物质是解题的关键。
3.(1分)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相关结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有消化脂肪的酶
B.②是胃,是蛋白质起始消化的部位
C.③是胰腺,能分泌多种消化酶
D.④是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分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如图所示:
图中①是肝脏,②是胃,③是胰腺,④是小肠,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①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具有乳化作用,A错误。
B、②胃有贮存食物和磨碎食物的功能,并能初步将蛋白质消化为多肽,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B正确。
C、③是胰腺,可以分泌胰液,内含多种消化酶,可以消化多种食物,C正确。
D、④是小肠,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内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加大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面积;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D正确。
故选:A。
【点评】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4.(1分)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 )
A.输卵管 B.子宫 C.卵巢 D.胎盘
【分析】胎盘是哺乳动物妊娠期间由胚胎的胚膜和母体子宫内膜联合长成的母子间交换物质的过渡性器官.
【解答】解: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里融合为受精卵,在由受精卵分裂发育成胚泡的过程中,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的卵黄;胚泡进入子宫植入子宫内膜后,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因此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胎盘。
故选:D。
【点评】胚胎发育最初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着床后来自母体.此时胎盘只是交换的场所.
5.(1分)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这有利于( )
A.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B.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分析】人体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等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解答】解:构成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气体交换。空气中的氧气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肺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
6.(1分)下列做法中,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是( )
A.严格实施垃圾分类 B.大量地使用一次性纸杯
C.捕杀贩卖野生动物 D.直接排放生活污水入河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两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解答】解:A、严格实施垃圾分类,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符合题意;
B、大量地使用一次性纸杯,浪费了资源,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不符合题意;
C、捕杀贩卖野生动物,破坏了生态平衡,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不符合题意;
D、直接排放生活污水入河,污染了水源,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其中绝大部分是不利的。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原因以及危害,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7.(1分)下列各项叙述中,不属于排泄的是( )
A.通过皮肤排出汗液
B.通过肛门排出粪便
C.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尿液
D.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
【分析】排泄有三条途径: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人体通过肛门排出粪便的过程,不属于排泄,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掌握排泄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8.(1分)当前“小胖墩”越来越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下列生活方式中,最可能导致“小胖墩”数量增加的是( )
A.三餐定时,能量合理 B.食物多样,搭配合理
C.多油多肉,零食不断 D.作息规律,适度锻炼
【分析】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
【解答】解:A、合理营养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不符合题意。
B、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粮搭配,不符合题意。
C、每日的食谱要健康合理,尽量低油低盐,否则会引起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等症状,会导致“小胖墩”数量增加,符合题意。
D、作息规律,适度锻炼利于身体健康,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合理营养的含义要求。
9.(1分)下列有关内分泌腺和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垂体、甲状腺、汗腺等都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其分泌物叫激素
B.如果幼年时缺乏碘,易患侏儒症
C.人体生长的速度与其生长激素的分泌量密切相关,如果幼年时期分泌过多会得呆小症
D.与青春期第二性征发育直接相关的腺体是睾丸和卵巢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
【解答】解:A、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都是没有导管的腺体,称内分泌腺,其分泌物叫激素,汗腺属于外分泌腺,A错误;
B、饮水和食物中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幼年时缺乏易患呆小症,B错误;
C、人体生长的速度与生长激素的含量密切相关,如果幼年时期分泌过多会得巨人症,C错误;
D、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D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激素及激素调节的基础知识是关键。
10.(1分)眼与耳都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器分别位于( )
A.视网膜、鼓膜 B.晶状体、耳蜗
C.视网膜、耳蜗 D.视觉神经和听觉神经
【分析】(1)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2)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解答】解:眼球分为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分为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包括角膜和巩膜,角膜无色透明,便于光线通过,巩膜是白色坚韧,具有保护内部结构的作用;中膜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虹膜内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做瞳孔,睫状体内有平滑肌,通过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眼睛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内膜即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属于视觉感受器。所以人的视觉感受器位于视网膜。
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耳郭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声波经外耳道传到鼓膜;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鼓膜能将声波转变为机械振动,听小骨能将振动传到内耳;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所以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
故选:C。
【点评】掌握眼和耳的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11.(1分)如图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①→③→⑤→④→②
B.缩手反射为简单反射,望梅止渴是复杂反射
C.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D.人体的生命活动只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分析】(1)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⑤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②效应器。
(2)反射分为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等。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如望梅止渴。
(3)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4)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
【解答】解:A、神经冲动(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顺序是:①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⑤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②效应器。A正确;
B、缩手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属于简单反射;望梅止渴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复杂反射,B正确;
C、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C正确;
D、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D错误;
故选:D。
【点评】掌握神经调节的基础知识是关键。
12.(1分)下列关于青春期健康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身高会突增,营养要跟上
B.体重怕飙升,早餐全取消
C.月经不是病,卫生要注意
D.精满则自溢,遗精别担心
【分析】人进入青春期之后,身体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并出现一系列正常的生理现象、心理现象的变化,据此作答。
【解答】解:A、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营养要跟上,正确。
B、青春期正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不能怕体重飙升,早餐全取消,要合理营养,错误。
C、月经不是病,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卫生要注意,正确。
D、精满则自溢,遗精别担心,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正确。
故选:B。
【点评】掌握青春期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空0.5分,共18分)
13.(2.5分)如图是某同学检查时的血涂片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血液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血液中①中的 血红蛋白 呈红色。
(2)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功能的是 ④ (填序号)。
(3)这位同学患急性扁桃体炎,在验血时② 白细胞 增多。
(4)当人体某处受伤出血时,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是③ 血小板 。
(5)小王参加了无偿献血活动,若小王的血型是AB型血,原则上小王的血液可以输给 AB 型血的人。
【分析】观图可知: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④血浆。
【解答】解:(1)①是红细胞,血液是红色的是因为血液中存在红细胞,而血液中的血小板和白细胞不会表现为红色,是因为红细胞中存在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红色的,血红蛋白是因为有血红素,而血红素含铁,所以会导致红细胞是红色,所以出现血液是红色的现象。
(2)④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3)②是白细胞,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如果身体的某个部位发炎,白细胞的数目就会大大增加去吞噬发炎部位的病菌,因此这位同学患急性扁桃体炎,在验血时②白细胞增多。
(4)血小板具有加速凝血和止血的功能,因此当人体某处受伤出血时,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是③血小板。
(5)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若小王的血型是AB型血,原则上小王的血液可以输给AB型血的人。
故答案为:
(1)血红蛋白。
(2)④。
(3)白细胞。
(4)血小板。
(5)AB。
【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14.(3.5分)一位同学非常善于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整理,如图是他学习完“人的生殖”后所绘出的人的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细胞A的名称是 精子 。
(2)图中结构B的名称是 卵巢 ,它除了具有图示功能外,还具有分泌 雌性激素 的功能。
(3)图中表示新生命起点的是C 受精卵 。图中D表示 受精 过程。
(4)有人说“试管婴儿就是在试管中诞生婴儿”,这种说法其实是不科学的。因为试管婴儿是指利用人工的方法,让精子和卵细胞在受精并进行初期发育,形成早期胚胎后移植进母体的 子宫 中,直至发育为成熟的胎儿并分娩。
【分析】图中A精子、B卵巢、C受精卵、D 受精。
【解答】解:(1)图中代码A睾丸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2)产生卵细胞的生殖器官是B卵巢,同时卵巢还能分泌雌性激素。
(3)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C受精卵,表示新生命起点。图中代码D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受精;该过程通常是在母体的输卵管完成的。
(4)试管婴儿是在体外(或试管中)进行受精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早期胚胎后移植到母体的子宫中进一步生长、发育直至分娩。
故答案为:(1)精子。
(2)卵巢;雌性激素。
(3)受精卵;受精。
(4)子宫。
【点评】掌握人的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是关键。
15.(3分)如图是神经系统与其所调节的部分器官重组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低级中枢的是 B (填图中字母标号)。
(2)中学生若用眼不当会造成近视,其原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① 晶状体 的曲度过大,这样远处的物体形成的物像不能准确落在③ 视网膜 上。
(3)肾脏形成的尿液暂时贮存在膀胱内。婴儿膀胱里尿液多了就会立刻排尿,该反射的基本途径是:⑤→ ⑦→B→⑧ →⑥(用图中数字和字母加箭头表示)。
(4)某人由于脊柱某个部位意外受伤而导致大小便失禁现象(有尿意,但大脑无法控制何时排尿),则该患者的受伤部位可能是图中的 ⑩ (填数字标号)。
(5)“红灯停、绿灯行”,参与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在 A (填图中字母标号)。
【分析】图中结构名称为:①晶状体、②角膜、③视网膜、④输尿管、⑤膀胱、⑥尿道、⑦传入神经、⑧传出神经、⑨上行神经纤维、⑩下行神经纤维、A大脑皮层、B脊髓的灰质(神经中枢)。
【解答】解:(1)图中属于低级中枢的是B脊髓,A大脑属于高级中枢。
(2)中学生若用眼不当会造成近视,其成因是①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导致物像落在③视网膜的前方,使看到的物像模糊不清,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3)肾脏产生的尿液通过④输尿管流入⑤膀胱,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图中婴儿排尿反射的基本途径:⑤→⑦→B→⑧→⑥。
(4)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某人由于脊髓受伤,导致小便失禁,并且无尿意,则该患者的受伤的部位可能是图中的⑩下行神经纤维。
(5)“红灯停、绿灯行”,是汽车司机对“红绿灯”这种信号的刺激做出的一种反应,因此属于条件(复杂)反射。此反射过程中,参与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在A大脑皮层。
故答案为:
(1)B
(2)晶状体;视网膜
(3)⑦→B→⑧
(4)⑩
(5)A
【点评】明确视觉的形成过程、反射弧的结构及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6.(3分)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既有分工又协调配合。如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系统,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④⑤表示生理结构。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完成过程 ② (填序号)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2)B系统中,食物中的淀粉最终被分解为 葡萄糖 ,消化后的营养成分经过过程③ 吸收 进入C系统,经下腔静脉,首先到达心脏的 右心房 。
(3)尿液是人健康的“晴雨表”。丁大爷体检时发现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是 ④ (填序号)所示的生理过程异常所致,也可能是胰岛分泌的 胰岛素 的不足有关。
【分析】图中①吸气、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③吸收、④肾小管、⑤肾小球、A呼吸系统、B消化系统、C循环系统、D泌尿系统。
【解答】解:(1)血液循环途径如图:
由图可知:人体完成过程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2)B消化系统中,淀粉在口腔内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在小肠中被肠液、胰液分解为葡萄糖,消化后的营养成分经过过程③吸收进入C系统,经下腔静脉,首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3)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丁大爷体检时发现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是所示的④肾小管生理过程异常所致,也可能是胰岛分泌的胰岛素的不足有关。
故答案为:(1)②;
(2)葡萄糖;吸收;右心房;
(3)④;胰岛素。
【点评】此题属于综合题,灵活运用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7.(3分)请根据下列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就是我们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而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这就是碳中和。
(1)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与会消耗大气中的 氧气 ,并释放出 二氧化碳 ,加剧温室效应。
(2)植物通过 光合 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的 碳—氧 平衡起了重要的作用。
(3)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可以增加降水量,可以改善温室效应,可以美化环境等,这说明 生物影响环境 (填“生物影响环境”或“环境影响生物”)。
(4)为了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提出了“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发展目标。下列人类活动中,与此目标不符合的是 C 。
A.各级机关倡导无纸化办公
B.选择坐公交车、骑自行车和步行等出行方式
C.大力发展火电厂,增加发电量,满足用电需求
D.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分析】(1)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2)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解答】解:(1)燃烧是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和人的呼吸一样,会消耗大气中的氧气,并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2)在光照的条件下,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生成有机物和氧气,减少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3)作为一个中学生,日常生活中应当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响应“低碳”的生活,主要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二氧化碳两方面入手,具体方法有: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多骑自行车,少坐汽车;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使用节能灯泡,提倡节约用电;植树造林,保护森林,退耕还林等。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生物在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的同时,能不断地影响环境并改变环境。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可以增加降水量,可以改善温室效应,可以美化环境等,这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4)A、纸张大多数是用木材或植物加工制造的。各级机关倡导无纸化办公,可以节约纸张,从而减少木材的消耗,而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无纸化办公可以降低碳排放。
B、选择坐公交车、骑自行车和步行等出行方式,可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节省燃油,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C、大力发展火电厂,火电厂消耗大量的煤炭,发电效率较低,又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不符合“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因此要大力发展新型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D、制造一次性的筷子需要砍伐森林,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可以保护森林,因此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1)氧气;二氧化碳
(2)光合;碳—氧
(3)生物影响环境
(4)C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碳循环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碳循环的具体过程及相关的环境问题,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8.(3分)某学校生物课外活动小组进行了“锌对动物的生长发育的影响”的探究活动,请你帮助小组成员完成下列实验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1)提出问题: 锌对动物的生长发育的影响吗 ?
(2)作出假设:锌对动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
(3)实验方案:
①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崽平均分成A、B两组,每组各10只,且雌雄各半。
②A组喂食普通饲料,B组喂食等量的缺锌饲料,其余生长条件 相同 (填“相同”或“不同”)。
③每天早晨称量小鼠的体重,测量身长。
(4)实验数据:
组别
体重增加平均值(克
身长平均值(厘米)
A组
260.55
23.34
B组
140.52
16.53
(5)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A组小鼠体重增加平均值和身长平均值均 大于 (填“大于”或“小于”)B组小鼠,由此可得出结论: 锌对动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 。
(6)实验中A、B两组,作为对照组的是 A 组;每组选取10只小鼠崽的目的是 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某学校生物课外活动小组进行了“锌对动物的生长发育的影响”的探究活动,故提出问题的为:锌对动物的生长发育的影响吗?
(3)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A组喂食普通饲料,B组喂食等量的缺锌饲料,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其余生长条件应该相同。
(5)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A组小鼠体重增加平均值和身长平均值均大于B组小鼠,由此可得出结论:锌对动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
(6)A组喂食普通饲料,其作用是作对照。本实验用10只鼠崽做实验,可以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故答案为:
(1)锌对动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吗?
(3)相同
(5)大于;锌对动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
(6)A;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对照试验中变量的唯一性。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卷(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