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汕尾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广东省汕尾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0.0分)
1. 孟德尔被尊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在奠定遗传学基础的豌豆实验中,孟德尔以耐心而全面的数据收集方法给后世科学家树立了榜样。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认为遗传因子就像一个个独立的颗粒,冲破了“融合遗传”的束缚
B.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比例为1:1
C. 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D. 受精时,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人把这一遗传规律称为自由组合定律
2. 2023年4月26日,大熊猫“丫丫”结束多年的旅美生活启程回国。大熊猫的体细胞中有42条染色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只雄性大熊猫在不同时期产生的精子,染色体数一般都是21条
B. 一只雌性大熊猫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可以形成21个四分体
C. 一只雌性大熊猫在不同时期产生的卵细胞,其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
D.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3. 血友病为一种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凝血功能出现障碍,凝血时间延长,终身具有轻微创伤后出血倾向,重症患者没有明显外伤也可发生“自发性”出血。下列四个遗传系谱图中,最不可能是血友病系谱图的是( )
A. B.
C. D.
4. 棉花纤维长度由三对等位基因A/a、B/b和C/c控制,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对长度的控制作用相等。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棉花纤维长度为6cm,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纤维长度1cm。现有基因型为AaBbCc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两种棉花杂交,子代棉花纤维长度的范围是( )
A. 6~12cm B. 6~11cm C. 8~9cm D. 7~10cm
5. 生物研究中常用到一些科学研究方法。下列相关说法存在错误的是( )
A. 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采用“减法原理”控制自变量
C. 沃森和克里克对DNA分子结构的研究运用了模型构建法
D. 梅塞尔森在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中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
6. 如图为真核细胞的核DNA分子复制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酶A的作用是使氢键断裂,酶B的作用是形成新的氢键
B. 由图可知,DNA分子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由梅塞尔森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证明
C. 由图可知,DNA新合成的子链延伸的方向都是5ˊ到3ˊ,故有一条子链为不连续复制
D. 该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完成
7. 下列有关表观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表观遗传中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携带的遗传信息发生了改变
B. 甲基化修饰只有发生在基因的碱基上,才可能引起基因的表达和表型的改变
C. 表观遗传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D. 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
8.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结肠癌发生过程中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 癌症的发生涉及多个基因的突变
B. 正常人体中也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但原癌基因处于没有活性的状态
C. 癌细胞容易转移与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有关
D. 致癌因子是导致癌症的重要因素,生活中要远离致癌因子,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9.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下列哪种遗传病不适合用来调查( )
A. 红绿色盲 B. 白化病
C. 高度近视(600度以上) D. 青少年型糖尿病
10. 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某生物发生变异后的染色体形态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缺失了一条染色体,猫叫综合征属于这种类型的变异
B. 乙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导致缺失染色体上的基因数量发生了改变
C. 丙的形成是在减数分裂I前期时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所致
D. 丁可能是秋水仙素处理使细胞分裂后期着丝粒未分裂所致
11.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重症感染的一类药物,如表为2005-2008年,该类抗生素在某医院住院患者中的人均使用量及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的变化。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人均使用量/g
0.074
0.12
0.14
0.19
耐药率/%
2.6
6.11
10.9
25.5
A. 2005-2008年,该类抗生素人均使用量逐渐增加,由此判断重症感染的病人逐年增加
B.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使细菌产生了耐药性的变异
C. 该种菌耐药率增加的根本原因是耐药基因的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D. 没有耐药性的该种细菌与有耐药性的该种细菌之间发生了协同进化
12. 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瑞典科学家斯万特•帕博,以表彰他在已灭绝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方面的发现。他的研究通过揭示所有现存人类与已灭绝原始人类之间的基因差异,为探索“是什么使我们成为独一无二的人类”提供了基础。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尼安德特人与现存人类基因组的分析比较为人类的进化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这也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B. 现代人类出现的实质是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C. 生物的进化也在生物体上留下许多印迹,比如蝙蝠的翼、鲸的鳍与人的上肢,虽然功能迥异,外形差别也很大,但内部结构模式非常一致,为这些生物有共同的祖先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D. 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虽被学术界广为接受,但仍然存在争议和疑点,生物进化理论还在继续发展
13. 已知雄果蝇的基因是完全连锁的(同源染色体片段无交换现象),如图是某果蝇细胞减数分裂的示意图,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Ⅰ代表精原细胞,Ⅱ代表初级精母细胞
B. 若a细胞的基因型是EXF,则b细胞的基因型也是EXF
C. 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过程②中
D. 不考虑基因交换,一个Ⅰ形成的Ⅲ有四种类型
14. 大肠杆菌的拟核区有一个环状双链DNA分子,该DNA分子中共有m个碱基,其中有n个胸腺嘧啶。将一个含有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大肠杆菌置于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共得到x个DNA分子。下列有关该实验结果的预测与分析,错误的是( )
A. 大肠杆菌的该DNA分子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
B. 该DN八分子复制2次后,两条链均含放射性标记的DNA分子只有2个
C. 该DNA分子复制3次共需要胞嘧啶脱氧核苷酸7(m2-n)个
D. 大肠杆菌DNA分子的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DNA聚合酶等
15. 新冠病毒为单链RNA病毒,如图为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合成子代病毒的示意图。下列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
A. 图中②代表RNA的复制,需要过程③合成的RNA复制酶
B. 图中体现了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是RNA→RNA,RNA→蛋白质
C. 图中+RNA与-RNA的碱基序列是互补的关系
D. RNA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均可以用此图表示
16. 某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翅有纹和无纹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深纹和浅纹受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纯合无纹雌昆虫与纯合深纹雄昆虫杂交,F1均无纹,F1雌、雄昆虫相互交配,F2表型统计如表所示(不考虑Z、W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和基因突变,无致死个体)。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表型
无纹
深纹
浅纹
雌昆虫
92
15
16
雄昆虫
91
31
0
A. 据表推测,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Z染色体上
B. 据表推测,无纹对有纹是显性,深纹对浅纹是显性
C. 据表推测,F1的基冈型为AaZBZb、AaZBW
D. F2中无纹雌、雄昆虫相互交配,子代无纹:有纹=3:1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0分)
17. 图1中甲、乙、丙表示某生物体内细胞正常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图2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l中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______ 图1中的甲对应图2中的 ______ 段。
(2)图l乙中配对的染色体称为 ______ 联会形成 ______ ,该时期可能因为 ______ 基因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 ______ 染色体上的 ______ 基因发生基因重组。
(3)图1的丙中有 ______ 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比值为 ______ 。
(4)图2中AB段细胞核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______ ,CD段因为 ______ 导致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减半,对应细胞分裂的时期是 ______ 。
18. 如图表示DNA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简化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不能表示 ______ 。
A.真核生物核DNA指导蛋白质合成
B.真核生物线粒体DNA指导蛋白质合成
C.真核生物叶绿体DNA指导蛋白质合成
D.原核生物DNA指导蛋白质合成
(2)图1形成mRNA的过程叫 ______ ,需要 ______ 酶参与,还需要游离的 ______ 作为原料。
(3)若图2中的a、b、c、d彻底水解,所得的终产物种类最多的是 ______ 。图2中的“色”代表色氨酸,据图判断色氨酸的密码子是 ______ 。绝大多数氨基酸都有几个密码子,这一现象称作密码子的 ______ 。
(4)据图2判断,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的方向是 ______ ,d的左边是mRNA的 ______ 端。
19. 女娄菜(2n=46)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雌雄异株,花的颜色有白色、金黄色和绿色,花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女娄菜的一个染色体组有 ______ 条染色体,由女娄菜的花色决定方式可以看出,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是 ______ 。
(2)白花女娄菜的基因型为 ______ 。
(3)现有纯合白花女娄菜与纯合金黄花女娄菜杂交,F1均开绿花,请推测亲本的基因型为 ______ 。请根据本小题所给的材料设计实验,判断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选择 ______ ,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花色及比例,若子代白花:金黄花:绿花= ______ ,则说明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0. 如图为甲病(由基因A/a控制)和乙病(由基因B/b控制)的遗传系谱图,已知其中一种病为白化病,另一种病为红绿色盲。请据图同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判断甲病为 ______ (填“白化病”或“红绿色盲”),乙病的遗传方式为 ______ 。
(2)11号个体的基因型为 ______ ,若11号个体与一表型正常的男子结婚,想知道其后代患以上两种遗传病的风险,可以通过 ______ 和产前诊断等手段进行检测和预防,需选择的产前诊断措施为 ______ 。
(3)6号个体不携带这两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______ 。
21. 野兔的短毛对长毛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且长毛的保暖效果更佳,更适合在低温环境下生存。某草原上生活着一群这种野兔,全为短毛,某年,由人带来了一群同种的长毛野兔,不久后种群基因型频率变为70%AA、20%Aa、10%aa。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野兔种群的基因库是指 ______ 。我们判断这两群野兔为同一个物种,因为两群野兔之间没有 ______ 。
(2)长毛兔迁入不久后,该种群a的基因频率为 ______ 。
(3)长毛兔迁入不久后,连续几年低温,请判断a的基因频率将 ______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若三年之后长毛兔增加了10%,短毛兔减少了10%,则a的基因频率变为 ______ (保留到整数)%。由此可知,自然选择的实质是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融合遗传的观点曾在19世纪下半叶十分盛行,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这些因子就像一个个独立的颗粒,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冲破了“融合遗传”的束缚,A正确;
B、F1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并不相等,雄配子数远多于雌配子数,B错误;
C、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纯合子,如Dd自交的后代有DD和dd,C错误;
D、自由组合定律指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错误。
故选:A。
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受精作用指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本题考查了分离定律的实质和运用,意在考查考生对基因分离定律的理解和应用,难度适中。
2.【答案】D
【解析】解:ABC、大熊猫为二倍体动物,其体细胞中有42条染色体,即21对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每对同源染色体形成1个四分体,共形成21个四分体,经减数分裂后,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而可形成多种配子,且配子中的染色体数减半,ABC正确;
D、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D错误。
故选:D。
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此形成的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只有体细胞的一半。
本题将细胞分裂、分化、衰老等特点混在一起出题,注意区分它们之间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3.【答案】D
【解析】解:A、男性患者与表现正常的女性结婚可生出正常的男孩和女孩,因此符合血友病的遗传规律,A错误;
B、女性患者的父亲一定为患者,符合血友病的遗传规律,B错误;
C、女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男性患者的双亲可以表现正常,符合符合血友病的遗传规律,C错误;
D、女患者的父亲一定患病,图示的遗传规律不符合符合血友病的遗传规律,D正确。
故选:D。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假肥大型),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交叉遗传),女患者的父亲和二者均患病。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伴性遗传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其特点准确判断各选项。
4.【答案】B
【解析】解:基因型为AaBbCc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两种棉花杂交,子代中存在不含显性基因的个体,其基因型为aabbcc,棉花纤维长度为6cm;含显性基因最多的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CC,共有5个显性基因,棉花纤维长度为6+5=11cm。因此子代棉花纤维长度的范围是6~11 cm。
故选:B。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涉及基因的累加效应的现象,解题的关键是根据体细胞中含有显性基因的个数判断棉花纤维长度。
5.【答案】D
【解析】解:A、摩尔根等人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控制果蝇红、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即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正确;
B、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加入不同酶的目的逐渐排除各种物质的作用,是利用减法原理来控制自变量,B正确;
C、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C正确;
D、14N和15N不具有放射性,梅塞尔森在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D错误。
故选:D。
1958年,生物学家梅塞尔森和斯塔尔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和密度梯度离心法成功证实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复制、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了解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复制过程,变量的控制等,掌握不同科学家的实验方法、过程及结论,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6.【答案】A
【解析】解:A、由图判断,酶A为解旋酶,使氢键断裂,从而将DNA双螺旋的两条链解开;酶B为DNA聚合酶,其作用是在已有核苷酸片段的3'端加上单个的脱氧核苷酸,并形成磷酸二酯键,A错误;
B、由图可知,新合成的DNA分子一条链是母链,一条是新合成的子链,故DNA分子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梅塞尔森和斯塔尔利用了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DNA半保留复制,B正确;
C、由图可知,DNA新合成的子链延伸的方向都是5ˊ到3ˊ,故有一条子链为不连续复制,C正确;
D、细胞核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完成,D正确。
故选:A。
DNA分子复制:
(1)场所:主要在细胞核,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
(2)条件:原料(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模板(DNA的两条链)、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能量;
(3)方式:半保留复制;
(4)产物:DNA分子。
本题结合DNA分子片段复制图,考查DNA复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DNA复制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
7.【答案】D
【解析】解:A、基因的碱基序列代表遗传信息,表观遗传是指基因中的碱基序列不发生变化,即遗传信息不变,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的现象,A错误;
B、表观遗传中甲基化修饰可以发生在基因的碱基上、也可发生在染色体的组蛋白上,B错误;
C、表观遗传可以遗传给下一代,C错误;
D、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D正确。
故选:D。
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甲基化等。
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干中获取表观遗传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DNA甲基化的知识做出正确判断,属于理解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
8.【答案】B
【解析】解:A、由图可知,癌症的发生是细胞中多个基因发生突变累积的结果,A正确;
B、原癌基因是细胞内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正常人体中也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处于活性的状态,B错误;
C、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故癌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C正确;
D、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日常生活中应远离致癌因子,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D正确。
故选:B。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2、细胞癌变的原因:
(1)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本题主要考查癌细胞的概念及主要特征、细胞癌变的原因及防治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9.【答案】D
【解析】解:A、红绿色盲是由X染色体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可以用于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不符合题意,A错误;
B、白化病是由常染色体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可以用于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不符合题意,B错误;
C、高度近视(600度以上)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群体发病率较高,因此可以用于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不符合题意,C错误;
D、青少年型糖尿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多基因遗传病,易受环境影响,不能用于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符合题意,D正确。
故选:D。
调查人类遗传病的发病率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白化病、红绿色盲等,并且应在广大人群随机取样,调查的样本量应该足够大。
本题考查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该实验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及调查范围,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0.【答案】B
【解析】解:A、猫叫综合征是5号染色体缺失了一小段,而不是缺失了一整条染色体,A错误;
B、乙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缺失片段上的基因丢失,从而使基因数量发生改变,B正确;
C、丙的形成是非同源染色体片段交换所致,C错误;
D、秋水仙素影响纺锤体的形成,不影响着丝粒分裂,D错误。
故选:B。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染色体变异的判断,难度适中。
11.【答案】C
【解析】解:A、2005—2008年,该类抗生素的人均使用量逐渐增加,因无使用总量,故无法判断重症感染病人的人数,A错误;
B、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只是对细菌的变异进行了选择,耐药性变异在使用之前就已经产生,B错误;
C、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作为选择因素使该种细菌的耐药基因频率增加,C正确;
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是协同进化,同一个物种不属于协同进化,D错误。
故选:C。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②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③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③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本题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2.【答案】A
【解析】解:A、尼安德特人与现存人类基因组的分析比较为人类的进化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而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是化石,A错误;
B、现代人类的出现是生物进化的过程,而进化过程的实质是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B正确;
C、生物的进化也在生物体上留下许多印迹,比如蝙蝠的翼、鲸的鳍与人的上肢,虽然功能迥异,外形差别也很大,但内部结构模式非常一致,这是研究生物进化提供的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为这些生物有共同的祖先提供了有利的支持,C正确;
D、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虽被学术界广为接受,但仍然存在争议和疑点,说明生物进化理论还有其局限性,还在继续发展,D正确。
故选:A。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
(2)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
(3)胚胎学证据:①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②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
(4)细胞水平的证据:①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②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5)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B
【解析】解:A、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Ⅱ代表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
B、因为雄果蝇的基因完全连锁,若a细胞的基因型是EXF,不考虑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b细胞的基因型也是EXF,B正确;
C、②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而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错误;
D、一个精原细胞若无基因交换和基因突变,形成的Ⅲ只有两种类型,D错误。
故选:B。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4.【答案】B
【解析】解:A、大肠杆菌拟核区的环状双链DNA分子为环状,故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A正确;
B、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无论复制多少代,都不存在两条链均含放射性标记的DNA分子,B错误;
C、DNA分子复制3次共产生23=8个DNA分子,其中来自亲本的2条链不需要原料,其余均需要,根据任意两个不互补的碱基之和等于碱基总数的一半,可得每个DNA分子含胞嘧啶m2-n个,故可得该DNA分子复制3次共需要胞嘧啶脱氧核苷酸7(m2-n)个,C正确;
D、DNA的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DNA聚合酶等,D正确。
故选:B。
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复制的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本题考查DNA复制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5.【答案】D
【解析】解:A、分析题图可知,图中②代表RNA的复制,需要过程③合成的RNA复制酶,A正确;
B、新冠病毒为单链RNA病毒,遗传物质为RNA,结合题图可知,图中体现了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是RNA→RNA(复制),RNA→蛋白质(翻译),B正确;
C、图中+RNA是以-RNA为模板复制合成的,故图中+RNA与-RNA的碱基序列是互补的关系,C正确;
D、有些RNA病毒是逆转录病毒,不存在RNA的复制,故RNA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不一定都可以用此图表示,D错误。
故选:D。
分析题图可知①②是RNA复制的过程;③④是翻译过程。
本题考查新冠病毒侵染人体黏膜细胞的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6.【答案】D
【解析】解:A、F2中无纹和有纹的比例为3:1,且与性别无关,因而可推测,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而深纹和浅纹相关性状在F2中表现为与性别有关,即雌昆虫有深纹和浅纹,而雄性个体均表现为深纹,可见另一对等位基因B/b位于Z染色体上,A正确;
B、纯合无纹雌昆虫与纯合深纹雄昆虫杂交,F1均无纹,F1雌、雄昆虫相互交配,F2中雌、雄昆虫无纹:有纹均约为3:1,而雌昆虫深纹:浅纹≈1:1,雄昆虫均为深纹,由此推测无纹对有纹为显性,且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深纹对浅纹为显性,且基因B/b位于Z染色体上,B正确;
C、由B项可知,亲本基因型为AAZbW(无纹雌昆虫)、aaZBZB(深纹雄昆虫),F1的基因型为AaZBZb、AaZBW,均表现为无纹,C正确;
D、由于F2中无纹昆虫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AA、2/3Aa,无纹雌、雄昆虫相互交配,子代有纹个体(基因型为aa)所占比例为2/3×2/3×1/4=1/9,故子代无纹:有纹=8:1,D错误。
故选:D。
1、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种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又称性连锁遗传。
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遗传方式的判断及相关概率的计算,难度一般。
17.【答案】乙、丙 BC 同源染色体 四分体 等位 同源 非等位 12 1:2 DNA分子的复制 着丝粒分裂 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析】解:(1)图l中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乙和丙,分别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有丝分裂中期;图1中的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染色单体,因而对应图2中的BC段。
(2)图l乙细胞中配对的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该时期可能因为等位基因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基因重组,这是配子具有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3)图1的丙中有6条染色体,含有12条染色单体,即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染色单体,因此该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比值为1:2。
(4)图2中AB段处于间期,此时细胞核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D段因为着丝粒分裂导致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减半,该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故答案为:
(1)乙、丙 BC
(2)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位同源非等位
(3)12 1:2
(4)DNA分子的复制着丝粒分裂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题图分析:图1中甲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两两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丙细胞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排在细胞中央赤道板的部位,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图2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其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
18.【答案】A 转录 RNA聚合 核糖核苷酸 b UGG 简并性 从左到右 5'
【解析】解:(1)图1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即没有核膜阻隔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因此图1不能表示真核生物核DNA指导蛋白质合成,因为真核生物的转录在细胞核,翻译在细胞质,不会同时进行。
(2)图1形成mRNA的过程叫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还需要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
(3)图2是翻译,a是正在合成的肽链,b是核糖体,c是tRNA,d是mRNA,彻底水解后分别是氨基酸、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因此所得的终产物种类最多的是b,与tRNA反密码子互补配对的mRNA上的三个相邻的碱基为密码子,即UGG,大多数氨基酸都有几个密码子,这一现象称作密码子的简并。
(4)据图2判断,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的方向是从多肽链的长端开始的,因此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的方向是从左到右,d的左边是mRNA的5',翻译是从mRNA的5'开始的。
故答案为:
(1)A
(2)转录 RNA聚合核糖核苷酸
(3)b UGG 简并性
(4)从左到右 5'
图1表示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图2是翻译,a是正在合成的肽链,b是核糖体,c是tRNA,d是mRNA。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能对两者进行比较,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9.【答案】23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aaBB、aaBb、aabb aaBB和AAbb F1雌株和雄株进行杂交 4:3:9
【解析】解:(1)女娄菜(2n=46)是二倍体生物,其一个染色体组有23条染色体;分析题图可知,由女娄菜的花色决定方式可以看出,基因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分析题图可知,不含有基因A的植株都表现为白花,故白花女娄菜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
(3)分析题图可知,白花女娄菜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金黄色女娄菜的基因型为AAbb、Aabb;绿色女娄菜的基因型为A-B-。现有纯合白花女娄菜(aaBB或aabb)与纯合金黄花女娄菜(AAbb)杂交,F1均开绿花(A-B-),故推测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判断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选择F1雌株和雄株进行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花色及比例,若子代白花:金黄花:绿花=4:3:9,则说明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故答案为:
(1)23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aaBB、aaBb、aabb
(3)aaBB和AAbb F1雌株和雄株进行杂交 4:3:9
基因对于性状的控制方式:
直接控制: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间接控制: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题图信息写出四种花色的基因型、掌握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20.【答案】白化病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AaXBXb 遗传咨询 基因检测 16
【解析】解:(1)甲病为白化病,乙病为红绿色盲,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11号个体为正常女性,她的父亲患两种病(aaXbY),母亲正常,则11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包括: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其中产前诊断包括B超检查、羊水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基因诊断等手段。11号个体(AaXBXb)与表型正常的男子(AAXBY或AaXBY)婚配,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来检测其后代患两种遗传病的风险。
(3)1、2号个体正常,5号个体为甲病女性,6号个体为正常女性,7号个体同时患两种病(aaXbY),则1号个体基因型为AaXBXb,2号个体为AaXBY,6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_XBX_,6号个体不携带这两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3×12=16。
故答案为:
(1)白化病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AaXBXb 遗传咨询 基因检测
(3)16
甲病由基因A/a控制,乙病由基因B/b控制,已知其中一种病为白化病,另一种病为红绿色盲。由1、2、5个体可知,甲病为常染色隐性遗传病,即为白化病,则乙病为红绿色盲。
本题考查了伴性遗传和分离定律应用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意在考查考生分析系谱图的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
21.【答案】该野兔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生殖隔离 20% 变大 22 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解析】解:(1)种群的基因库是指该种群中所有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故该野兔种群的基因库是指该野兔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不同的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我们判断这两群野兔为同一个物种,因为两群野兔之间没有生殖隔离。
(2)根据题意“由人带来了一群同种的长毛野兔,不久后种群基因型频率变为70%AA、20%Aa、10%aa”可知,该种群a的基因频率=aa基因型频率+12Aa基因型频率=10%+12×20%=20%。
(3)由于长毛(隐性基因a控制)的保暖效果更佳,更适合在低温环境下生存,故长毛兔迁入不久后,连续几年的低温环境,长毛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a的基因频率将变大;若三年之后长毛兔增加了10%,短毛兔减少了10%,设该种群共有100个个体,则三年后,AA=70-70×10%=63,Aa=20-20×10%=18,aa=10+10×10%=11,故a的基因频率变=(18+11×2)÷[(63+18+11)×2]×100%≈22%。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故答案为:
(1)该野兔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生殖隔离
(2)20%
(3)变大 22 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种群的基因库是指该种群中所有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不同的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
本题旨在考查现在生物进化理论,考查考生对种群进化实质的理解,基因频率的计算等,难度适中。
广东省汕尾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广东省汕尾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8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三校联考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三校联考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