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陕西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陕西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第1页
    陕西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第2页
    陕西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陕西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共20页。
    文言文阅读
    陕西省榆林市五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开学联考高三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信侯出走,与司空马之赵,赵以为守相。秦下甲而攻赵。司空马曰:“大王裂赵之半以赂秦,秦不接刃而得赵之半,秦必悦。内恶赵之守, 外恐诸侯之救秦必受之秦受地而却兵赵守半国以自存,秦衔赂以自强,山东必恐,亡赵自危,诸侯必惧,惧而相救,则从事可成。臣请大王约从。 从事成,则是大王名亡赵之半,实得山东以敌秦,秦不足亡。”赵王曰:“前日秦下甲攻赵,赵赂以河间十二县,地削兵弱,卒不免秦患。今又割赵之半以强秦,力不能自存,因以亡矣。愿卿之更计。”司空马曰:“臣少为秦刀笔,以官长而守小官,未尝为兵首,请为大王悉赵兵以遇。”赵王不能将。司空马曰:“臣效愚计,大王不用,是臣无以事大王,愿自请。”司空马去赵,渡平原。平原津令郭遗劳而问:“秦兵下赵,上客从赵来,赵事何如?”司空马言其为赵王计而弗用,赵必亡。平原令曰:“以上客料之,赵何时亡?”司空马曰:“赵将武安君,期年而亡;若杀武安君,不过半年。赵王之臣有韩仓者,以曲合于赵王。其为人疾贤妒功臣。今国危亡,王必用其言,武安君必死。”韩仓果恶之,王使人代。武安君至,使韩仓数之曰:“将军战胜,王觞将军。将军为寿于前而捍匕首,当死。”武安君曰:“繓病病钩,身大臂短,不能及地,起居不敬,恐惧死罪于前,故使工人为木材以接手。上若不信,缀请以出示。”出之袖中,以示韩仓,状如振相,缠之以布。“愿公入明之。”韩仓曰:“受命于王,赐将军死,不赦。臣不敢言。”武安君北面再拜赐死,缩剑将自诛。衔剑征之于柱以自刺。武安君死,五月赵亡。平原令见诸公,必为言之曰:“嗟嗌乎,司空马!” 又以为司空马逐于秦,非不知也;去赵,非不肖也。赵去司空马而国亡。国亡者,非无贤人,不能用也。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外恐诸侯之A救B秦C必受D之E秦受地F而却兵G赵H守半国I以自存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刀笔,指刀笔吏,即主办文案的官吏。古代记事于案策,谬误用刀削除,故称“刀笔”。
    B.“赵王不能将”的“将”和“赵将武安君,期年而亡”的“将”含义相同,指以……为将军。
    C.“王觞将军”中的“觞”,与“引壶觞以自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觞”含义相同。
    D.为寿,祝颂之辞。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文中指武安君向赵王回敬酒。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赵国代理丞相司空马,向赵王献上割让半数国土换秦国撤兵的计策,被赵王以以前贿赂秦国却始终逃不脱秦兵的逼迫为由而断然拒绝。
    B.司空马曾经请求获得赵国的兵权,带领赵国全军抗击秦军,但没有获得赵王的允许,司空马感觉自己无用武之地,就向赵王请求离开赵国。
    C.司空马向郭遗预言,赵国会因武安君被杀而撑不过半年就灭亡。果然赵王听信谗言,赐死武安君,然后赵国在武安君死后五个月灭亡。
    D.武安君面对韩仓的逼迫,先是用患了曲挛之疾,无法行跪拜之礼为自己辩解,接着恳求韩仓能够理解自己,最后以嘴含剑,自刺而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从事成,则是大王名亡赵之半,实得山东以敌秦,秦不足亡。
    ②又以为司空马逐于秦,非不知也;去赵,非不肖也。
    陕西省多地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吴之前君太伯者,后稷之苗裔也。后稷为儿时,好种树禾、黍、桑、麻、五谷。相五土之宜,稷、泰、禾、蘖、麦、豆、稻,各得其理。尧遭洪水,人民泛滥,遂高而居。尧聘后稷使教民山居,随地造区,研营种之术。三年余,行人无饥乏之色。乃拜后稷为农师,封之台,姓姬氏。后稷就国为诸侯。其孙公刘。公刘慈仁,行不履生草,运车以避葭苇。公刘避夏桀于戎、狄,变易风俗,民化其政。公刘卒,子庆节立
    其后八世而得古公亶甫,修公刘、后稷之业,积德行义。薰鬻、戎姤而伐之,古公事之以犬马牛羊,其伐不止;事以皮币、金玉重宝,而亦伐之不止。古公问何所欲?曰:"欲其土地。"古公"君子不以养害。害所养,国所以亡也。而为身害,吾所不居也。"古公乃杖策去邠,逾梁山而处岐周,邠人父子兄弟相帅负老携幼揭釜甑而归古公居三月,成城郭,一年成邑,二年成都,而民五倍其初。

    古公三子,长曰太伯,次曰仲雍,少曰季历。季历生子昌,昌有圣瑞。古公知昌圣,欲传国以及昌,曰:“兴王业者,其在昌乎?"因更名曰季历。太伯、仲雍望风知指,曰:“历者,适也。”知古公欲以国及昌。古公病,二人托名采药于衡山,遂之荆蛮。断发文身,为夷狄之服,示不可用。古公病,将卒,令季历让国于太伯,而三让不受。于是季历莅政,修先王之业,守仁义之道。季历卒,子昌立,号曰西伯。遵公刘、古公之术,业于养老,天下归之。西伯卒,太子发立,任周、召而伐殷,天下已安,乃称王。追谥古公为太王,追封太伯于吴。
    (选自《吴越春秋·吴太伯传》,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邠人父子兄弟A]相师B负|C|老携|D|幼|E|揭釜甑|F而归|G古公H|居三月
    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五土之宜"与“枉用相存”(《短歌行》)两句中的“相”意思不同。
    B.履在文中是动词,与《孔雀东南飞并序》中“足下蹑丝履”的“履”意思不同。
    C.“修公刘、后稷之业”与“修守战之具”(《过秦论》)两句中的“修”意思相同。
    D.太伯、仲雍、季历三人名字中的“伯”“仲”"季",可用于表示兄弟次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刘怜爱生命,不愿伤及草木;为避夏桀的祸乱而迁居戎、狄之邦,当地百姓得到他的教化。
    B.薰鬻、戎姤来犯,古公亶甫先以物资贿赂求和,见未能起效,他为人民着想,便迁离了邠地。
    C.古公亶甫把少子改名为季历,暗示他的意图;太伯与仲雍便剪短头发,身刺花纹,以表不满。
    D.季历与姬昌遵先王之道,推行仁政,百姓归附,为后来的姬发讨伐商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古公知昌圣,欲传国以及昌,曰:“兴王业者,其在昌乎?”(5分)
    (2)古公病,二人托名采药于衡山,遂之荆蛮。(5分)

    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4题。
    晋楚之君相与为好,会于宛丘之上。宋使人往之,晋、楚大夫曰:“趣以见天子礼见于吾君,我为见子焉。”使者曰:“冠虽弊,宜加其上;履虽新,宜居其下;周室虽微,诸侯未之能易也。师升宋城,犹不更臣之服也。”揖而去之,诸大夫瞿然,遂以诸侯之礼见之。
    齐攻鲁。子贡见哀公,请求救于吴。公曰:“奚先君宝之用?”子贡曰:“使吴责宝而与我师,是不可恃也。”于是以杨干麻筋之弓六往。子贡谓吴王曰:“齐为无道,欲使周公之后不血食,且鲁、邾⑥之赋归齐,不识以此益齐,吴之利与?非与?”吴王惧,乃兴师救鲁。诸侯曰:“齐伐周公之后,而吴救之。”遂朝于吴。
    楚庄王欲伐晋,使豚尹观焉。反曰:“不可伐也。其忧在上,其乐在下。且贤臣在焉,曰沈驹。"明年,又使豚尹观,反曰:“可矣。初之贤人死矣,谄谀多在君之庐者,其君好乐而无礼;其下危处以怨上。上下离心,兴师伐之,其民必反。”庄王从之,果如其言矣。
    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黯往视之,期以一月,六月而后反。简子曰:“何其久也?”黯曰:“谋利而得害,由不察也。今蘧伯玉为相,史蝤佐焉,孔子为客子贡使今于君前甚听其佐多贤矣。"简子按兵而不动。
    秦、楚毂兵,秦王使人使楚,楚王使人戏之曰:“子来亦卜之乎?”对曰:“然!""卜之谓何?”对曰:“吉。”楚人曰:“噫!甚矣!子之国无良龟也。王方杀子以衅钟,其吉如何?”使者曰:“秦、楚毂兵,吾王使我先窥。我死而不还,则吾王知警戒,整齐兵以备楚,是吾所谓吉也。且使死者而无知也,又何衅于钟,死者而有知也,吾岂错秦相楚哉?我将使楚之钟鼓无声,钟鼓无声则将无以整齐其士卒而理君军。夫杀人之使,绝人之谋,非古之通议也。子大夫试熟计之。”使者以报楚王。楚王赦之。
    (节选自《说苑·奉使》)
    【注】①邾:古国名,在今山东。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孔子为A客B子贡C使令D于君E前F甚听G其佐H多贤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国派使者参加晋楚的会盟,两国大夫要求宋国使者以拜见天子的礼节拜见两国君主,宋国使者据理力争,态度坚决,表明绝不会那样做。
    B.豚尹第二次去晋国打探情况时发现,晋国国内的形势与上一年相比变化很大,上下离心离德。此时讨伐它,其百姓一定会造反。楚庄王听从了他的建议。
    C.子贡前去游说吴王,他指出齐国进攻鲁国是无道行为,如果齐国成功会更强大,对吴国没有好处,如果吴国能帮助鲁国,一定能够得到其他诸侯国的敬重。
    D.秦使面对楚王发出的死亡威胁,从容指出如死后没有知觉,衅钟没有意义;如死后有知觉,一定会让楚国的钟鼓无声,于楚有损。楚王最终赦免了秦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黯往视之,期以一月,六月而后反。
    (2)我死而不还,则吾王知警戒,整齐兵以备楚,是吾所谓吉也。
    14.宋使拒绝了晋、楚大夫的要求,他的理由是什么?(2分)

    陕西省渭南市重点中学 2024 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 ~ 13 题。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 进士及第,历秘书省著作郎。 政和间,天下争言瑞应,廷臣辄笺表 贺,徽宗观所作,称为奇才。 他日,特出制诏三题使具草,立就,上即草后批:“可中书舍人。”未几, 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 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 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时上方乡神仙之事,蔡京引方士王仔昔以 妖术见,朝臣戚里寅缘关通。 安中疏请自今招延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任;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 上悚然纳之。 已而再疏京罪,上曰:“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宁节,俟过此,当为卿罢 京。”京伺知之,大惧,其子攸日夕侍禁中,泣拜恳祈。 上为迁安中翰林学士,又迁承旨。 宣和元年, 拜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 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 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 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 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靖康初,言者论其缔合王黼、童贯及不几察郭药师叛命,罢为观文殿大学士、 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责授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随州居住;又贬单州团练副使,象州安置。 高宗即位,内徙道州,寻放自便。 绍兴初,复左中大夫。 子辟章知泉州,迎安中往,未几卒,年五十九。 安中为文丰润敏拔,尤工四六之制。 徽宗尝宴睿谟殿,命安中赋诗百韵以纪其事。 诗成,赏叹不已,令大书于殿屏,凡侍臣皆以副本赐之。其见重如此。
    (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开封逻卒夜迹盗/ 盗脱去/ 民有惊出与卒遇/ 缚以为盗/ 民讼诸府/ 不胜考掠之惨/ 遂诬服/ 安中廉知之/ 按得冤状/ 即出民/ 抵吏罪/
    B. 开封逻卒夜迹盗/ 盗脱去/ 民有惊出与卒遇/ 缚以为盗/ 民讼诸府不胜/ 考掠之惨/ 遂诬服/ 安中廉知之/ 按得冤状/ 即出民/ 抵吏罪/
    C. 开封逻卒夜迹盗/ 盗脱去/ 民有惊出与卒遇/ 缚以为盗/ 民讼诸府/ 不胜考掠之惨/ 遂诬服/ 安中廉知之/ 按得冤状/ 即出民抵吏罪/
    D. 开封逻卒夜迹盗/ 盗脱去/ 民有惊出与卒遇/ 缚以为盗/ 民讼诸府不胜/ 考掠之惨/ 遂诬服/ 安中廉知之/ 按得冤状/ 即出民抵吏罪/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方士,又称方术士,指中国古代好讲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活动的人。
    B. 保任,意思是担保或担保者,文中特指因向朝廷推荐人才而负担保责任。
    C. 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
    D. 四六之制,即骈文,因在发展中逐渐成为相对整齐的四六句式而由此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王安中进士出身,具有敏捷才思。 他随众向朝廷表贺瑞应,徽宗称他为奇才,又出题专门考查,随即任命他为中书舍人,不久又擢升为御史中丞。
    B. 王安中弹劾蔡京,得到皇上采纳。 蔡京投皇上所好,引荐道术之士,扰乱朝廷,他陈奏蔡京之罪,要求惩治,蔡京恐惧,其子蔡攸也哭请皇上宽恕。
    C. 王安中外放任职,仕途屡遭坎坷。 金人前来归顺,他自请燕山府任职,与辽降将郭药师共事;靖康初,因此前的行事备受指责,仕途随之沉浮不定。
    D. 王安中诗文兼擅,受到皇上器重。 他极有文采,为文厚实脱俗,曾受命赋诗百韵以纪盛宴,徽宗高度赞扬,下令书于大殿屏风,将副本赐给侍臣。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 上悚然纳之。 (5 分)
    (2)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5 分)

    陕西省宝鸡市姜谭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古者学士之于六艺,射能弧矢之事矣,又当善其揖让之节;御能车马之事矣,又当善其驱驰之节;书非能肆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而皆通其意;数非能布策而已,又当知其用而各尽其法。而五礼之威仪,至于三千,六乐之节文,可谓微且多矣。噫!何其烦且劳如是!然古之学者必能此,亦可谓难矣。
    然习其射御于礼,习其干戈于乐,则少于学,长于朝,其于武备固修矣。其于家有塾,于党有庠,于乡有序,于国有学,于教有师,于视听言动有其容,于衣冠饮食有其度,几杖有铭,盘杆有戒。在舆有和鸾之声,行步有佩玉之音,燕处有《雅》、《颂》之乐。而非其故,琴瑟未尝去于前也。盖其出入进退,俯仰左右,接于耳目,达于其心者,所以养之至如此其详且密也。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盖乐者,所以感人之心,而使之化,故曰“成于《乐》”。昔舜命夔典乐,教胄子,曰:“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则乐者非独去邪,又所以救其性之偏而纳之中也。故和鸾、佩玉、《雅》《颂》、琴瑟之音,非其故不去于前,岂虚也哉?
    (选自曾巩《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有删改)
    材料二: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选自欧阳修《送杨寘序》,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既而学琴A于友人B受宫声C数引D久而E乐之F不知其疾G之H在体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布策,即布列算筹。策,是我国古代的计算工具,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策扶老以流憩”的“策”意思不同。
    B.五礼,古代的五种礼制,文中指古代汉族礼仪总称,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C.度,在本文指“标准、限度”;与《谏太宗十思疏》中“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的“度”意思不同。
    D.俯仰,在文中指“一举一动”;与《兰亭集序》中“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中的 “俯仰”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开端论述古学者在学六艺时并非只关注其一,而是注重多方交融,如在学习礼乐中学习射御等。
    B.材料一中先贤们的几案、手杖上刻有铭文,器皿上铸有戒条,乘车、行走、宴请宾客都有琴瑟之音的伴随。
    C.材料一作者化实为虚,着眼于义理之阐述,语言质朴自然,可谓别开生面之作。
    D.材料二中,欧阳修开头描述自己以琴养心疗疾的经历,又运用比喻和联想,把抽象的琴声描绘得可亲可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书非能肆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而皆通其意。
    (2)何其烦且劳如是!然古之学者必能此,亦可谓难矣。
    14.曾巩和欧阳修都谈到了音乐的作用,两人的观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3分)
    文言文阅读
    陕西省榆林市五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开学联考高三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信侯出走,与司空马之赵,赵以为守相。秦下甲而攻赵。司空马曰:“大王裂赵之半以赂秦,秦不接刃而得赵之半,秦必悦。内恶赵之守, 外恐诸侯之救秦必受之秦受地而却兵赵守半国以自存,秦衔赂以自强,山东必恐,亡赵自危,诸侯必惧,惧而相救,则从事可成。臣请大王约从。 从事成,则是大王名亡赵之半,实得山东以敌秦,秦不足亡。”赵王曰:“前日秦下甲攻赵,赵赂以河间十二县,地削兵弱,卒不免秦患。今又割赵之半以强秦,力不能自存,因以亡矣。愿卿之更计。”司空马曰:“臣少为秦刀笔,以官长而守小官,未尝为兵首,请为大王悉赵兵以遇。”赵王不能将。司空马曰:“臣效愚计,大王不用,是臣无以事大王,愿自请。”司空马去赵,渡平原。平原津令郭遗劳而问:“秦兵下赵,上客从赵来,赵事何如?”司空马言其为赵王计而弗用,赵必亡。平原令曰:“以上客料之,赵何时亡?”司空马曰:“赵将武安君,期年而亡;若杀武安君,不过半年。赵王之臣有韩仓者,以曲合于赵王。其为人疾贤妒功臣。今国危亡,王必用其言,武安君必死。”韩仓果恶之,王使人代。武安君至,使韩仓数之曰:“将军战胜,王觞将军。将军为寿于前而捍匕首,当死。”武安君曰:“繓病病钩,身大臂短,不能及地,起居不敬,恐惧死罪于前,故使工人为木材以接手。上若不信,缀请以出示。”出之袖中,以示韩仓,状如振相,缠之以布。“愿公入明之。”韩仓曰:“受命于王,赐将军死,不赦。臣不敢言。”武安君北面再拜赐死,缩剑将自诛。衔剑征之于柱以自刺。武安君死,五月赵亡。平原令见诸公,必为言之曰:“嗟嗌乎,司空马!” 又以为司空马逐于秦,非不知也;去赵,非不肖也。赵去司空马而国亡。国亡者,非无贤人,不能用也。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外恐诸侯之A救B秦C必受D之E秦受地F而却兵G赵H守半国I以自存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刀笔,指刀笔吏,即主办文案的官吏。古代记事于案策,谬误用刀削除,故称“刀笔”。
    B.“赵王不能将”的“将”和“赵将武安君,期年而亡”的“将”含义相同,指以……为将军。
    C.“王觞将军”中的“觞”,与“引壶觞以自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觞”含义相同。
    D.为寿,祝颂之辞。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文中指武安君向赵王回敬酒。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赵国代理丞相司空马,向赵王献上割让半数国土换秦国撤兵的计策,被赵王以以前贿赂秦国却始终逃不脱秦兵的逼迫为由而断然拒绝。
    B.司空马曾经请求获得赵国的兵权,带领赵国全军抗击秦军,但没有获得赵王的允许,司空马感觉自己无用武之地,就向赵王请求离开赵国。
    C.司空马向郭遗预言,赵国会因武安君被杀而撑不过半年就灭亡。果然赵王听信谗言,赐死武安君,然后赵国在武安君死后五个月灭亡。
    D.武安君面对韩仓的逼迫,先是用患了曲挛之疾,无法行跪拜之礼为自己辩解,接着恳求韩仓能够理解自己,最后以嘴含剑,自刺而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从事成,则是大王名亡赵之半,实得山东以敌秦,秦不足亡。
    ②又以为司空马逐于秦,非不知也;去赵,非不肖也。
    10~13.【答案】C、D、、
    【解析】(1)“诸侯之救”是“外恐”的宾语,在“救”后断开,即B处;“秦必受之”中,“秦”是主语,“必受”是谓语,“之”是宾语,句子结构完整,宾语“之”后断开,即E处。“秦受地而却兵”与“赵守半国以自存”结构一致,单独成句,在“却兵”后断开,即G处。综上应在BEG三处断开。译文:(担心)外有诸侯救援,必然会立刻接受割地。秦国接受了赵国的割地就会撤军,赵国守住了一半的国土仍然可以生存。
    (2)C.“含义相同”错误。动词,敬酒;名词,酒杯。句意:大王给你敬酒/举起酒杯自斟自酌。
    故选:C。
    (3)D.“接着恳求韩仓能够理解自己”错误,原文是“愿公入明之”,意为希望韩仓能入宫向赵王说明一切。
    故选:D。
    (4)①“从”,同“纵”,合纵;“名”,名义上;“敌”,抵挡。译文:(如果)合纵联盟成功,(那么)大王名义上失去了半个赵国,实际上却得到了蛹山以东各诸侯国的援助来抵挡秦国,秦国也就不能灭亡(赵国)了。
    ②“逐于秦”,被动句,被秦放逐;“不知”,不聪明;“不肖”,无能,不才。译文:他又认为,司空马被秦放逐,并非由于不聪明;离开赵国,并非由于无能。

    答案:
    (1)BEG
    (2)C
    (3)D
    (4)①(如果)合纵联盟成功,(那么)大王名义上失去了半个赵国,实际上却得到了蛹山以东各诸侯国的援助来抵挡秦国,秦国也就不能灭亡(赵国)了。
    ②他又认为,司空马被秦放逐,并非由于不聪明;离开赵国,并非由于无能。

    参考译文:
          文信侯吕不韦被罢免相国回到封地,他的党羽司空马逃往赵国,赵王让他代理相国。秦国乃出兵进攻赵国。司空马说:“大王可分出赵国一半的土地送给秦国,秦国不动一刀一枪而得到半个赵国,它一定非常高兴。秦国担心赵国内有守备,外有诸侯救援,必然会立刻接受割地。秦国接受了赵国的割地就会撤军,赵国守住了一半的国土仍然可以生存。秦国得到半个赵国,更为强盛,崤山以东各国诸侯必然担心害怕;失去了赵国诸侯各自感到处境危险,他们一定会很恐惧,恐惧就会来援救赵国,这样,合纵阵线就会成功。我请求为大王去联络合纵联盟。(如果)合纵联盟成功,(那么)大王名义上失去了半个赵国,实际上却得到了崤山以东各诸侯国的援助来抵挡秦国,秦国也就不能灭亡(赵国)了。”赵王说:“前些时候,秦国出兵进攻赵国,我们割让了河间十二县,虽然土地减少了,兵力削弱了,可终究还是免不了遭到秦国的战祸。现在又要割让半个赵国去增强秦国,我实在无力自保,眼看就要灭亡了。希望您重新考虑。”司空马说:“我年轻的时候,在秦国做过办理文书的小吏,年长以后任过小官,可从来也没有率兵打过仗,我请求带领赵国的全军去抗击秦国。”赵王不以司空马为将。司空马说:“我奉献计谋,大王却不采纳,这样,我也就没有什么可以为大王效劳的了,请求大王允许我离开赵国。”于是司空马离开赵国后,经过平原津,平原津守令郭遗来慰劳他,问他:“秦国出兵进攻赵国,贵客从赵国来,赵国的情况怎么样呢?”司空马说到他给赵王献计,赵王却不采纳,赵国必然灭亡的看法。平原守令问:“根据贵客的预料,赵国何时会灭亡呢?”司空马说:“如果赵国以武安君李牧为将,一年就会灭亡;如果杀了武安君,不过半年就会灭亡。赵国大臣中有一个叫韩仓的,他善于阿谀奉承,迎合赵王,赵王和他关系很亲密。这个人嫉恨贤能,妒忌功臣。现在赵国正处于危急之时,赵王必然会听从韩仓的话,武安君必死无疑。”韩仓果真诽谤武安君,赵王也另派人代替武安君。武安君被调回后,赵王让韩仓去责备武安君,韩仓说:“将军打了胜仗,大王给你敬酒。将军给大王祝酒时,却暗藏匕首,依法当判死罪。”武安君说:“我患有佝偻病,因手臂缩短了,不能触到地,在大王面前起居不敬,恐获死罪,所以让工人做了个木杖接手,大王如果不相信,我拿出来请您亲眼过目。”于是他伸出胳膊给韩仓看,样子颇像门限、木杖,用布缠着。“请您在大王面前说明这些情况。”韩仓说:“我接受大王的命令,要赐将军以死,不能赦免。我不敢为您说话。”武安君便向北拜了两拜,感激“赐死”之恩,抽出宝剑,准备自杀。于是以嘴含剑,将剑柄抵在柱子上自刺而死。武安君死后才五个月,赵国就灭亡了。平原守令郭遗会见他的诸位朋友时,对他们叹息,说:“唉!司空马!”他又认为,司空马被秦放逐,并非由于不聪明;离开赵国,并非由于无能。赵国不任用司空马而国亡。其所以亡国,并不是没有贤能的人,而是因为不能使用贤材啊。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掌握古代文化常识与一词多义的能力,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陕西省多地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吴之前君太伯者,后稷之苗裔也。后稷为儿时,好种树禾、黍、桑、麻、五谷。相五土之宜,稷、泰、禾、蘖、麦、豆、稻,各得其理。尧遭洪水,人民泛滥,遂高而居。尧聘后稷使教民山居,随地造区,研营种之术。三年余,行人无饥乏之色。乃拜后稷为农师,封之台,姓姬氏。后稷就国为诸侯。其孙公刘。公刘慈仁,行不履生草,运车以避葭苇。公刘避夏桀于戎、狄,变易风俗,民化其政。公刘卒,子庆节立
    其后八世而得古公亶甫,修公刘、后稷之业,积德行义。薰鬻、戎姤而伐之,古公事之以犬马牛羊,其伐不止;事以皮币、金玉重宝,而亦伐之不止。古公问何所欲?曰:"欲其土地。"古公"君子不以养害。害所养,国所以亡也。而为身害,吾所不居也。"古公乃杖策去邠,逾梁山而处岐周,邠人父子兄弟相帅负老携幼揭釜甑而归古公居三月,成城郭,一年成邑,二年成都,而民五倍其初。

    古公三子,长曰太伯,次曰仲雍,少曰季历。季历生子昌,昌有圣瑞。古公知昌圣,欲传国以及昌,曰:“兴王业者,其在昌乎?"因更名曰季历。太伯、仲雍望风知指,曰:“历者,适也。”知古公欲以国及昌。古公病,二人托名采药于衡山,遂之荆蛮。断发文身,为夷狄之服,示不可用。古公病,将卒,令季历让国于太伯,而三让不受。于是季历莅政,修先王之业,守仁义之道。季历卒,子昌立,号曰西伯。遵公刘、古公之术,业于养老,天下归之。西伯卒,太子发立,任周、召而伐殷,天下已安,乃称王。追谥古公为太王,追封太伯于吴。
    (选自《吴越春秋·吴太伯传》,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邠人父子兄弟A]相师B负|C|老携|D|幼|E|揭釜甑|F而归|G古公H|居三月
    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五土之宜"与“枉用相存”(《短歌行》)两句中的“相”意思不同。
    B.履在文中是动词,与《孔雀东南飞并序》中“足下蹑丝履”的“履”意思不同。
    C.“修公刘、后稷之业”与“修守战之具”(《过秦论》)两句中的“修”意思相同。
    D.太伯、仲雍、季历三人名字中的“伯”“仲”"季",可用于表示兄弟次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刘怜爱生命,不愿伤及草木;为避夏桀的祸乱而迁居戎、狄之邦,当地百姓得到他的教化。
    B.薰鬻、戎姤来犯,古公亶甫先以物资贿赂求和,见未能起效,他为人民着想,便迁离了邠地。
    C.古公亶甫把少子改名为季历,暗示他的意图;太伯与仲雍便剪短头发,身刺花纹,以表不满。
    D.季历与姬昌遵先王之道,推行仁政,百姓归附,为后来的姬发讨伐商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古公知昌圣,欲传国以及昌,曰:“兴王业者,其在昌乎?”(5分)
    (2)古公病,二人托名采药于衡山,遂之荆蛮。(5分)
    10.BEH[(原文标点)邠人父子兄弟相帅,负老携幼,揭釜甑而归古公。居三月]
    11.C(“修公刘、后稷之业”的“修”意思是遵循、继承;“修守战之具”的“修”意思是修造。二者意思不同)
    12.C(“以表不满”错误,从文中“为夷狄之服,示不可用”可知,二人是尊重父亲的安排,主动离去,表示无意于王位,这是他们贤明的表现,没有不满的心态)
    13.(1)古公知道姬昌有圣德,想把国家传到姬昌手中,就说:“能振兴称王天下功业的,大概是姬昌吧!”(“圣”“兴”"其……乎”各1分,句意2分)
    (2)古公病了,太伯、仲雍二人就借口到衡山采药,于是到了楚地。(“托名”“采药于衡山”“之”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吴国的先君太伯,是后稷的后代。后稷还是小孩的时候,就喜欢种植禾、黍、桑、麻以及其他各种谷物。他仔细考察了五种土地的适宜性,因而稷、黍子、粟谷、芋头、麦、豆、糯稻等,都各自种在了适宜它们生活的地方。尧的时候遭遇洪水,民众饱受洪水之苦,就迁到高地上去居住。尧就聘请后稷,让他教给百姓
    在山上生存的方法,依据地形建造农田,研究管理耕种的技术。三年多过去,走在路上的人就没有饥饿困乏面色的了。于是尧任命后稷当农师,把他分封在台,姓姬氏。后稷前往封国当了诸侯。后稷的孙子就是公刘。公刘慈善仁爱,走路时不踩活着的青草,驾车时避开芦苇。公刘因为躲避夏桀而住在戎、狄之邦,他移风易俗,民众都被他的政治措施感化。公刘去世,儿子庆节继位。

    庆节之后八代便是古公亶甫,他继承并发展了公刘、后稷的事业,积聚恩德实行道义。薰鬻、戎姤攻打他,古公用狗马牛羊等贿赂他们,他们仍然攻打不止;古公用毛皮、丝织品、黄金、玉器等贵重的珍宝贿赂他们,他们还是不停地攻打他。古公问他们想要的是什么,他们说:“想要你的土地。”古公说:“有道德的人不因为养人的土地而戕害了被养的人民。因为养人的土地而戕害了被养的人民,这是国家灭亡的根源啊。而为了我自己去伤害人民,这是我所不能安居的。”古公于是执鞭驱马离开了邠地,越过梁山而定居在岐山之南的周原,邠地的民众父子兄弟互相结伴,背着老人携带着小孩,挑着炊具而归附古公。古公在周原住了三个月,周原就形成了一个城镇,住了一年,周原成了一个小城市,住了两年,周原成了一个大都市,而人口发展到原来的五倍。
    古公有三个儿子,长子叫太伯,次子叫仲雍,少子叫季历。季历生了儿子姬昌,姬昌出生时有异常吉祥的征兆。古公知道姬昌有圣德,想把国家传到姬昌手中,就说:“能振兴称王天下功业的,大概是姬昌吧!"于是把姬昌的父亲改名叫季历。太伯、仲雍看这风头就知道了古公的意图,说:“历,就是嫡啊。”他们知道古公要把国家的大权传给姬昌。古公病了,太伯、仲雍二人就借口到衡山采药,于是到了楚地,二人按照当地的习俗剪短了头发,在身上刺了花纹,穿着少数民族的服装,表示自己已不能再被任用继位了。古公病得很厉害,临终时,叫季历把君位让给太伯,但太伯屡次推让而不接受。于是季历执政,继续从事前代君王的

    事业,坚持实行仁义的原则。季历逝世了,儿子姬昌被立为国君,号称西伯。他遵循了公刘、古公的统治方法,致力于扶养老人,于是天下的人都归附他。西伯死了,太子姬发被立为国君,任用周公旦、召公炎去讨伐商王朝,天下已经平定后,就改称王。姬发给古公追加温号为太王,把太伯补封在吴国。

    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4题。
    晋楚之君相与为好,会于宛丘之上。宋使人往之,晋、楚大夫曰:“趣以见天子礼见于吾君,我为见子焉。”使者曰:“冠虽弊,宜加其上;履虽新,宜居其下;周室虽微,诸侯未之能易也。师升宋城,犹不更臣之服也。”揖而去之,诸大夫瞿然,遂以诸侯之礼见之。
    齐攻鲁。子贡见哀公,请求救于吴。公曰:“奚先君宝之用?”子贡曰:“使吴责宝而与我师,是不可恃也。”于是以杨干麻筋之弓六往。子贡谓吴王曰:“齐为无道,欲使周公之后不血食,且鲁、邾⑥之赋归齐,不识以此益齐,吴之利与?非与?”吴王惧,乃兴师救鲁。诸侯曰:“齐伐周公之后,而吴救之。”遂朝于吴。
    楚庄王欲伐晋,使豚尹观焉。反曰:“不可伐也。其忧在上,其乐在下。且贤臣在焉,曰沈驹。"明年,又使豚尹观,反曰:“可矣。初之贤人死矣,谄谀多在君之庐者,其君好乐而无礼;其下危处以怨上。上下离心,兴师伐之,其民必反。”庄王从之,果如其言矣。
    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黯往视之,期以一月,六月而后反。简子曰:“何其久也?”黯曰:“谋利而得害,由不察也。今蘧伯玉为相,史蝤佐焉,孔子为客子贡使今于君前甚听其佐多贤矣。"简子按兵而不动。
    秦、楚毂兵,秦王使人使楚,楚王使人戏之曰:“子来亦卜之乎?”对曰:“然!""卜之谓何?”对曰:“吉。”楚人曰:“噫!甚矣!子之国无良龟也。王方杀子以衅钟,其吉如何?”使者曰:“秦、楚毂兵,吾王使我先窥。我死而不还,则吾王知警戒,整齐兵以备楚,是吾所谓吉也。且使死者而无知也,又何衅于钟,死者而有知也,吾岂错秦相楚哉?我将使楚之钟鼓无声,钟鼓无声则将无以整齐其士卒而理君军。夫杀人之使,绝人之谋,非古之通议也。子大夫试熟计之。”使者以报楚王。楚王赦之。
    (节选自《说苑·奉使》)
    【注】①邾:古国名,在今山东。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孔子为A客B子贡C使令D于君E前F甚听G其佐H多贤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国派使者参加晋楚的会盟,两国大夫要求宋国使者以拜见天子的礼节拜见两国君主,宋国使者据理力争,态度坚决,表明绝不会那样做。
    B.豚尹第二次去晋国打探情况时发现,晋国国内的形势与上一年相比变化很大,上下离心离德。此时讨伐它,其百姓一定会造反。楚庄王听从了他的建议。
    C.子贡前去游说吴王,他指出齐国进攻鲁国是无道行为,如果齐国成功会更强大,对吴国没有好处,如果吴国能帮助鲁国,一定能够得到其他诸侯国的敬重。
    D.秦使面对楚王发出的死亡威胁,从容指出如死后没有知觉,衅钟没有意义;如死后有知觉,一定会让楚国的钟鼓无声,于楚有损。楚王最终赦免了秦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黯往视之,期以一月,六月而后反。
    (2)我死而不还,则吾王知警戒,整齐兵以备楚,是吾所谓吉也。
    14.宋使拒绝了晋、楚大夫的要求,他的理由是什么?(2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BFG【解析】句意:孔子在卫国做宾客,子贡在卫君跟前效力,卫君很听他的。辅佐卫国国君的人又多又有贤能。
    “为客”是动宾结构,“子贡”是下一个句子主语,断在“客”后;“于君前”是介宾结构,做“子贡使令”的状语部分,而且“甚听”之前省略了主语“卫君”,所以应断在“前”的后边:“其佐”是“多贤”的主语,所以“甚听”后应断开。
    11.B【解析】“遂朝于吴”的“朝”,朝拜、朝见;句意:于是到吴国朝拜。
    “序八州而朝同列”的“朝”,使动用法,使……朝见;句意: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
    12.C【解析】“如果吴国能帮助鲁国,一定能够得到其他诸侯国的敬重”错,这不是子贡游说的内容。故选C。
    13.(1)赵简子将要攻打卫国,派史黯前往探察,约定时间为一个月,(史黯)六个月后才回来。(袭、视、期、反,各一分)
    (2)如果我被杀不能回去,那么我们大王就会知道警惕防备,整顿兵马来防备楚军,这就是我认为的吉利。(则、整齐、备、是,各一分)
    14.①帽子虽然破旧,也应戴在头上;鞋子虽然是新的,但也应穿在下面;周王室虽然衰败了,诸侯们也不能改变它的地位。
    ②他以冠履为喻说明上下有别,尊卑有序,拜见诸侯国君应该用拜见诸侯国君的礼节。(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参考译文】
    晋国和楚国的国君一起在宛丘举行会盟。宋国派使者来参加,晋国和楚国的大夫说:“要用拜见天子的礼节去拜见我们的国君,我们就引见你去。”使者说:“帽子虽然破旧,也应戴在头上;鞋子虽然是新的,但也应穿在下面;周王室虽然表败了,诸侯们也不能改变它的地位。即使军队登上宋国的城头,臣下也不会更换臣下的服装。”说罢作揖行礼离去,晋楚两国的大夫们非常惊奇,于是用诸侯的礼节接待了他。
    齐国攻打鲁国。子贡拜见鲁哀公,请求向吴国求教。鲁哀公说:“先代君主留下的宝物我们先用哪一个?”子贡说:“如果吴国索要我们的宝物而给我们军队,这是不可以依仗的。”于是带着六把杨干麻筋制成的弓箭前往吴国。子贡对吴王说:“齐国做不合道义的事,想要让周公的后代不能够祭祀先人,而且鲁国、邾国的赋税都给了齐国,不知道用这些增加齐国的实力,是对吴国有好处呢?还是没好处呢?”吴王感到恐惧,于是派兵教助鲁国。诸侯们说:“齐国讨伐周公的后代,而吴国救助鲁国。”于是到吴国朝拜。
    楚庄王想要讨伐晋国,派豚尹打探普国的情况。豚尹回来说:“晋国不可以讨伐。它的上层官员都有忧患意识,老百姓对生活很满足。况且还有个贤臣叫沈驹。”第二年,庄王又派豚尹去打探,豚尹回来说:“可以攻打晋国了。当初的贤人已死,现在君主身边多是些阿谀奉承之人,晋君贪图享乐而不知礼节;老百姓因生活艰难而埋恕上层官员。上下不团结,
    出兵讨伐晋国,晋国的百姓一定会造反。”庄王听从了他的建议,果然象豚尹所说的。
    赵简子将要攻打卫国,派史黯前往探察,约定时间为一个月,(史黯)六个月后才回来。
    赵简子说:“为什么去了这么久?”史黯说:“想要谋取利益却反而遭受损失,是由于观察不仔细。现在卫国蘧伯玉任宰相,史蜡辅佐,孔子在卫国做宾客,子贡在卫君跟前效力,卫君很听他的。辅佐卫国国君的人又多又有贤能。”赵简子听后按兵不动。

    陕西省渭南市重点中学 2024 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 ~ 13 题。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 进士及第,历秘书省著作郎。 政和间,天下争言瑞应,廷臣辄笺表 贺,徽宗观所作,称为奇才。 他日,特出制诏三题使具草,立就,上即草后批:“可中书舍人。”未几, 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 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 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时上方乡神仙之事,蔡京引方士王仔昔以 妖术见,朝臣戚里寅缘关通。 安中疏请自今招延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任;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 上悚然纳之。 已而再疏京罪,上曰:“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宁节,俟过此,当为卿罢 京。”京伺知之,大惧,其子攸日夕侍禁中,泣拜恳祈。 上为迁安中翰林学士,又迁承旨。 宣和元年, 拜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 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 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 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 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靖康初,言者论其缔合王黼、童贯及不几察郭药师叛命,罢为观文殿大学士、 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责授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随州居住;又贬单州团练副使,象州安置。 高宗即位,内徙道州,寻放自便。 绍兴初,复左中大夫。 子辟章知泉州,迎安中往,未几卒,年五十九。 安中为文丰润敏拔,尤工四六之制。 徽宗尝宴睿谟殿,命安中赋诗百韵以纪其事。 诗成,赏叹不已,令大书于殿屏,凡侍臣皆以副本赐之。其见重如此。
    (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开封逻卒夜迹盗/ 盗脱去/ 民有惊出与卒遇/ 缚以为盗/ 民讼诸府/ 不胜考掠之惨/ 遂诬服/ 安中廉知之/ 按得冤状/ 即出民/ 抵吏罪/
    B. 开封逻卒夜迹盗/ 盗脱去/ 民有惊出与卒遇/ 缚以为盗/ 民讼诸府不胜/ 考掠之惨/ 遂诬服/ 安中廉知之/ 按得冤状/ 即出民/ 抵吏罪/
    C. 开封逻卒夜迹盗/ 盗脱去/ 民有惊出与卒遇/ 缚以为盗/ 民讼诸府/ 不胜考掠之惨/ 遂诬服/ 安中廉知之/ 按得冤状/ 即出民抵吏罪/
    D. 开封逻卒夜迹盗/ 盗脱去/ 民有惊出与卒遇/ 缚以为盗/ 民讼诸府不胜/ 考掠之惨/ 遂诬服/ 安中廉知之/ 按得冤状/ 即出民抵吏罪/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方士,又称方术士,指中国古代好讲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活动的人。
    B. 保任,意思是担保或担保者,文中特指因向朝廷推荐人才而负担保责任。
    C. 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
    D. 四六之制,即骈文,因在发展中逐渐成为相对整齐的四六句式而由此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王安中进士出身,具有敏捷才思。 他随众向朝廷表贺瑞应,徽宗称他为奇才,又出题专门考查,随即任命他为中书舍人,不久又擢升为御史中丞。
    B. 王安中弹劾蔡京,得到皇上采纳。 蔡京投皇上所好,引荐道术之士,扰乱朝廷,他陈奏蔡京之罪,要求惩治,蔡京恐惧,其子蔡攸也哭请皇上宽恕。
    C. 王安中外放任职,仕途屡遭坎坷。 金人前来归顺,他自请燕山府任职,与辽降将郭药师共事;靖康初,因此前的行事备受指责,仕途随之沉浮不定。
    D. 王安中诗文兼擅,受到皇上器重。 他极有文采,为文厚实脱俗,曾受命赋诗百韵以纪盛宴,徽宗高度赞扬,下令书于大殿屏风,将副本赐给侍臣。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 上悚然纳之。 (5 分)
    (2)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3分)A
    11.(3分)C(“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错误,应是“封建帝王所居宫苑”。)
    12.(3分)C(“他自请燕山府任职”错误,原文是“安中请行。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可见只是自请前行,并非“自请燕山府任职”。)
    13.(10分)(1)(5分)同时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祸国殃民等事。皇上惊恐,采纳了进言。(僭上:越分冒用尊者的仪制或宫室、器物等。蠹:蛀蚀,危害。悚然:害怕的样子。每处1分,句意2分)
    (2)(5分)药师蛮横暴戾,对府中事务独断独行,王安中无力控制,只是违心顺从他,所以药师更加骄横。(跋扈:专横暴戾。第,只管。曲意:委曲己意而奉承别人。每处1分,句意2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考中进士,历任秘书省著作郎。政和年间,天下人争相议论祥瑞,朝廷大臣动辄上表称贺,徽宗看了王安中的上表,称他为奇才。后来有一天,徽宗特地拿出三封诏令让他草拟,安中马上写成,皇上就在他的草稿后批道:“可任中书舍人。”不久,从秘书少监授任中书舍人,提升为御史中丞。开封巡逻的士卒晚上捉拿盗贼,盗贼逃走,有个百姓受惊出门与士卒相遇,士卒把他当作盗贼绑起来;百姓到开封府申诉,受不住惨酷的拷打,于是屈服认罪。安中审察后得知实情,审理冤屈,立即放走这个百姓,让官吏抵罪。当时皇上正向往神仙之事,蔡京向皇上引见方士王仔昔,朝廷大臣及外戚们都结交关照他。安中上疏请求从今召用山野道士,应当责令引见人担保,并且陈述蔡京欺君僭上、祸国害民的几件事。皇上惊觉地采纳了他的意见。不久再次上疏指责蔡京的罪行,皇上说:“本来打算马上实行你的上奏请求,因为接
    近天宁节,等过了此节,一定为你罢免蔡京。”蔡京探察得知,非常害怕,他的儿子蔡攸日夜在宫中侍从,向皇上哭诉恳求。皇上因此升迁安中为翰林学士,又升他为学士承旨。宣和元年,授任尚书右丞;宣和三年,任左丞。金人来朝归还燕山旧地,朝廷谋求帅臣,安中请求前往。王黼向皇上赞誉他,皇上授任他为庆远军节度使、河北山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国降将郭药师任同知府事。药师骄横,府中政事都专断独行,安中无法制止,于是曲意逢迎他,因此药师越发骄横。靖康初年,谏官弹劾他勾结王黼、童贯以及不纠察郭药师违反朝命,安中被罢贬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被贬任为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在随州居住;又被贬为单州团练副使,在象州安置。高宗即位,把他迁到内地道州,不久让他自便。绍兴初年,复任左中大夫。其子王辟章任泉州知州,迎接安中前往,不久去世,终年五十九岁。安中作文章丰润敏拔,尤其擅长四六文体。徽宗曾经在睿谟殿举行宴会,命令安中赋百韵诗以记其事。诗写成后,徽宗欣赏赞叹不已,命令大字书写在殿屏上,凡是侍臣都用副本赏赐之。他被看重就像这样。

    陕西省宝鸡市姜谭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古者学士之于六艺,射能弧矢之事矣,又当善其揖让之节;御能车马之事矣,又当善其驱驰之节;书非能肆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而皆通其意;数非能布策而已,又当知其用而各尽其法。而五礼之威仪,至于三千,六乐之节文,可谓微且多矣。噫!何其烦且劳如是!然古之学者必能此,亦可谓难矣。
    然习其射御于礼,习其干戈于乐,则少于学,长于朝,其于武备固修矣。其于家有塾,于党有庠,于乡有序,于国有学,于教有师,于视听言动有其容,于衣冠饮食有其度,几杖有铭,盘杆有戒。在舆有和鸾之声,行步有佩玉之音,燕处有《雅》、《颂》之乐。而非其故,琴瑟未尝去于前也。盖其出入进退,俯仰左右,接于耳目,达于其心者,所以养之至如此其详且密也。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盖乐者,所以感人之心,而使之化,故曰“成于《乐》”。昔舜命夔典乐,教胄子,曰:“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则乐者非独去邪,又所以救其性之偏而纳之中也。故和鸾、佩玉、《雅》《颂》、琴瑟之音,非其故不去于前,岂虚也哉?
    (选自曾巩《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有删改)
    材料二: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选自欧阳修《送杨寘序》,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既而学琴A于友人B受宫声C数引D久而E乐之F不知其疾G之H在体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布策,即布列算筹。策,是我国古代的计算工具,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策扶老以流憩”的“策”意思不同。
    B.五礼,古代的五种礼制,文中指古代汉族礼仪总称,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C.度,在本文指“标准、限度”;与《谏太宗十思疏》中“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的“度”意思不同。
    D.俯仰,在文中指“一举一动”;与《兰亭集序》中“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中的 “俯仰”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开端论述古学者在学六艺时并非只关注其一,而是注重多方交融,如在学习礼乐中学习射御等。
    B.材料一中先贤们的几案、手杖上刻有铭文,器皿上铸有戒条,乘车、行走、宴请宾客都有琴瑟之音的伴随。
    C.材料一作者化实为虚,着眼于义理之阐述,语言质朴自然,可谓别开生面之作。
    D.材料二中,欧阳修开头描述自己以琴养心疗疾的经历,又运用比喻和联想,把抽象的琴声描绘得可亲可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书非能肆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而皆通其意。
    (2)何其烦且劳如是!然古之学者必能此,亦可谓难矣。
    14.曾巩和欧阳修都谈到了音乐的作用,两人的观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3分)
    10.BDF【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意:(我曾经得了内心过度忧伤的病症,退下来闲居,没有医治好。)后来在朋友那里学习弹琴,学习了五声和几支乐曲,久而久之便爱上了它,也就不觉得自己疾病在身了。
    “既而学琴于友人”中“于友人”是句子的后置状语,正常语序是“既而于友人学琴”,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所以应该从“友人”后断开,选B;
    “受宫声数引”是指学习内容,“久而乐之”是学琴时间长了内心的感受,这是两个内容,所以两句中间应该断开,选D;
    而“不知其疾之在体也”是说明学琴使自己忘了疾病,同时照应前一句“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是一个独立的句子,所以应该与前句断开,选F。
    11.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及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说法正确。“策扶老以流憩”中的“策”:拄着。 句意:拄着拐杖出去,到处走走,随时随地休息。B.说法正确。C.两个“度”都是指“标准、限度” 。句意:在衣冠饮食上懂得限度。/喜爱狩猎,就想到用三面不杀,留一面给它们逃生,以此为限度。D.说法正确。“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中的“俯仰”比喻时间短暂。句意:人与人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故选C。
    12.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乘车、行走、宴请宾客都有琴瑟之音的伴随”错误,原文为“在舆有和鸾之声,行步有佩玉之音,燕处有《雅》、《颂》之乐”,“燕处”指“闲居”时。故选B。
    13.(1)书法不是能纵笔就可以了,还应当能辨别它的体式并都能做到通达其中的意蕴。
    (2)多么烦杂且令人操心操劳到如此地步!然而先贤学者必须能够一一做到,也可以说是很难的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书”,书道,书法;“肆笔”,纵笔,随意放笔写字;“体”,体式;“意”,意蕴。(2)“何”,多么;“如是”,到如此地步;“然”,表转折,然而;“必”,必须。
    14.曾巩所谈音乐其实是礼乐,强化其在儒家教化思想上的功能;他认为礼乐可以修养内心,形成礼仪规范,养成高尚品德。欧阳修认为音乐可以养神祛病,寄托情怀,排遣忧愁。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比较信息的能力。
    第一则材料作者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说明音乐的作用,根据“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则乐者非独去邪,又所以救其性之偏而纳之中也”可知,曾巩所谈音乐其实是礼乐,强化其在儒家教化思想上的功能;他认为礼乐可以修养内心,形成礼仪规范,养成高尚品德。
    第二则材料作者通过自身经历得出音乐的作用,根据“既而学琴于友人,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可知,欧阳修认为音乐可以养神祛病,寄托情怀,排遣忧愁。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古代求学之人对于六艺,射要能做好射箭之事,还应当擅长那些作揖谦让的礼节;御要能做好驾驭车马之事,又要擅长那些策马快跑的礼节;书法不是能纵笔就可以了,还应当能辨别它的体式并都能做到通达其中的意蕴;数术不是能布列算筹就好了,还应当知道它的用处并完全掌握其中的方法。五礼之类的重要礼仪,绵延三千年,六乐之类的礼节规定,可说是极其细致繁多了。唉!多么烦杂且令人操心操劳到如此地步!然而先贤学者必须能够一一做到,也可以说是很难的了。
    但他们在“礼乐”的基础上学习那些射御、干戈等军事作战事宜,那么他们年少时学习知识,年长后入任工作,他们对于军事作战等知识的领悟本来就已经(慢慢)修习好了。先贤学者们受过家塾、(庠序等)乡校、国学等良好教育,受过老师的教导,在言行举止上懂得仪容,在衣冠饮食上懂得限度,他们的书桌和随身手杖上刻有自励的铭文,他们的日常饮食器具上刻有自省的戒文。他们乘车时有和谐的鸾铃之声,他们行走时有悦耳的佩玉之音,他们闲居时亦喜爱《雅》、《颂》正音。不是特殊原因,琴瑟不会离身。他们出入进退、一举一动、所见所闻,其礼仪规范皆发自内心,这就是他们礼仪修养达到如此细致入微的原因。
    孔子说:“(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经》,确立于学《礼》,最终圆满于学《乐》。”乐,是用来摇动内心从而内化于心的,所以说“成于《乐》”。先前舜任命夔掌管音乐事务,负责教导年轻人,说:“(让年轻人)为人正直而温和,宽容而谨慎,性情刚正不阿而不暴烈,态度磊落而不傲慢。”那么乐不仅仅能够祛除不良习气,还可以用来矫正一个人偏狭的性情然后使他们进入中正的状态。所以行车时和鸾相应,行走时佩玉叮咚,《雅》《颂》、琴瑟之音,没有特殊原因不会离身,难道是不真实的吗?
    材料二:
    我曾经得了内心过度忧伤的病症,退下来闲居,没有医治好。后来在朋友那里学习弹琴,学习了五声和几支乐曲,久而久之便爱上了它,也就不觉得自己疾病在身了。
    弹琴不过是小技艺,等这技艺到了极点,大的是最低的声音,小的是最高的声音,按着琴弦迅急弹奏,声调便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节拍急切的显得凄清而急促,节拍缓慢的显得平和而舒畅,有时好像山崩石裂,泉水从高山上喷涌出来,(又好像)夜晚发生了大风大雨,有时像怨夫寡妇的哀怨叹息,雌雄鸟儿的互相唱和啼鸣。它的深沉的忧思,就是大舜、周文王、孔子的遗音;那份悲惨、愁闷、感慨、愤激,就是孤儿伯奇、忠臣屈原所发出的叹息。那喜、怒、哀、乐的情绪,一定深深地打动人心。如果能用耳朵听出来,用手弹出来,选取与自己心境相协调的以排解忧郁,宣泄幽思,那么它感动人的时候,也能使人悟得人生的真谛。


    相关试卷

    北京市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

    这是一份北京市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三十五年间,潜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8月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

    这是一份河北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8月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共25页。

    陕西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这是一份陕西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