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高二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安徽省黄山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数学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黄山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数学试题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安徽省黄山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数学试题 一、单选题1.已知集合,,则中元素的个数为( )A. B. C. D.【答案】C【分析】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求集合A,再由交运算求交集元素个数.【详解】由,而,所以,共有4个元素.故选:C2.在复平面内,复数对应的点的坐标是,则( )A. B. C. D.【答案】C【分析】由点坐标写出复数,应用复数的乘方、乘法运化简即可.【详解】由题意,则.故选:C3.已知平面向量,的夹角为,且,,则( )A. B. C. D.【答案】B【分析】由坐标求的模,应用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求目标式向量的模长即可.【详解】由题意,,,所以.故选:B4.年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在苏州举行. 现将名志愿者分配到赛事宣传、外事联络和酒店接待个部门进行培训,每名志愿者只分配到个部门,每个部门至少分配名志愿者,则不同的分配方案共有( )A.种 B.种 C.种 D.种【答案】D【分析】利用分组分配的部分平均法,结合组合、排列数求分配方案数.【详解】由题意,志愿者按人数,可分组为、的形式,对于分组,分配方案有种;对于分组,分配方案有种;所以,共有种.故选:D5.数列中,,对任意正整数都满足,数列,若,则( )A. B. C. D.【答案】C【分析】由题设,即得,结合已知等量关系及等比数列前n项和列方程求参数.【详解】由题意,又,则,,…,,累加得,所以,则,可得.故选:C6.已知函数是定义在上的偶函数,且,则( )A. B. C. D.【答案】B【分析】根据题设易得,并判断的周期,利用周期性、偶函数性质求目标函数值.【详解】由题意关于对称,即,且,所以,即,又,所以,即,所以,故的周期为4,则.故选:B7.已知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其中,则在上的极值点有( )A.个 B.个 C.个 D.个【答案】C【分析】由三角恒等变换得,根据图象对称性得到,最后由极值点的定义求区间极值点个数即可.【详解】由题设,且,所以,又,则,所以,在上,对于在上,有或或或,所以在上的极值点有4个极值点.故选:C8.在三棱锥中,⊥底面,,,,则三棱锥外接球的体积为( )A. B. C. D.【答案】A【分析】中应用正弦定理求外接圆半径,由线面垂直模型(棱垂直底面)求棱锥外接球半径,进而求外接球体积.【详解】由题意,外接圆半径为,又⊥底面,则棱锥外接球半径,所以外接球的体积为.故选:A 二、多选题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中位数相比,平均数反映出样本数据中的更多信息,对样本中的极端值更加敏感B.数据的第百分位数为C.已知,则D.当样本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时,成对样本数据的线性相关程度越强【答案】ACD【分析】根据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定义可判断A,根据百分位数的定义可判断B,根据条件概率公式可判断C,根据相关系数的定义可判断D.【详解】A选项,与中位数相比,平均数反映出样本数据中的更多信息,对样本中的极端值更加敏感,A正确;B选项,数据数据共个数,,则第百分位数为第五位数,B错误;C选项,已知,则,C正确;D选项,样本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时,成对样本数据的线性相关程度越强,D正确.故选:ACD.10.已知点在圆上,点,,则( )A.直线与圆相离B.点到直线的距离可能大于C.当最大时,D.满足的点有且仅有个【答案】AC【分析】对A: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相比即可判断;对B:求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加上半径是否大于5即可判断;对C:过点做圆靠下方的切线,求出此时的即可判断;对D:以为直径作圆,看该圆与圆有几个交点即可判断.【详解】 对A:直线的方程为,则点到直线的距离,所以A正确;对B: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大值为,所以B错误;对C:过点做圆靠下方的切线,此时,所以C正确; 对D:以为直径作圆,易知圆与圆有2个交点,故D错误. 故选:AC11.如图,已知棱长为的正方体,点为的中点,点为的中点,点为的中点,则( ) A.//平面B.直线与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为C.点与点到平面的距离之比为D.以为球心,为半径的球面与侧面的交线长为【答案】BCD【分析】连接,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证面,结合的位置关系判断A;为中点,连接,利用异面直线所成角定义确定其平面角,进而求余弦值判断B;由对称性知:到面距离相等,在棱台中应用等比例性质判断C;根据已知球体半径判断交线轨迹为四分之一圆弧,判断D.【详解】A:连接,由均为中点,则,面,面,所以面,而共面,且,故与面不平行,错;B:为中点,连接,则,则直线与直线所成角为或其补角,由面,则面,面,故,所以,则,故,对;C:由为的中点,则到面距离相等,而在棱台的一条侧棱上,结合棱台上下底面的等比例关系,点到平面的距离之比为,故点到平面的距离之比为,对; D:以为球心,为半径的球面与侧面交线上的任意点为,则,即,故上述交线是以为圆心,1为半径的四分之一圆弧, 所以交线长为,对.故选:BCD12.已知抛物线,过焦点的直线交抛物线于两点,分别过作准线 的垂线,垂足为,为坐标原点,,则( )A.B.若,则的面积为C.若为抛物线上的动点,则的取值范围为D.若,则直线的倾斜角的正弦值为【答案】ACD【分析】对于A,由抛物线的性质可知,,可得,即可判定;对于B,由,及,即可判定;对于C,当直线与抛物线相切时,最大,此时最小,设直线的方程为,代入抛物线的方程可得,由,即可求解;对于D,连接,可得,则,设出直线AB方程,联立抛物线方程,即可求解.【详解】对于A,由抛物线的性质可知,所以,,又因为轴,所以,,所以,,则有,得证,所以A正确;对于B,设,由,可得,所以,代入抛物线的方程可得,可得,所以,所以B不正确; 对于C,过作垂直于准线于, 由抛物线的性质可得,所以,则,当直线与抛物线相切时,最大,此时最小,设直线的方程为,代入抛物线的方程可得,即,由,可得,即直线的倾斜角为或,当点与原点重合时,此时,,则,所以.所以C正确;对于D,由焦点,设直线的方程为,代入抛物线的方程可得,即,设,,其中,,则,,,,连接,可得,则整理可得即,解得,则直线的斜率为,即,所以,故D正确.故选:ACD.【点睛】方法点睛: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有关直线与抛物线的弦长问题,要注意直线是否过抛物线的焦点.若过抛物线的焦点(设焦点在x轴的正半轴上),可直接使用公式,若不过焦点,则必须用一般弦长公式.求解与抛物线有关的最值问题的两大转换方法(1)将抛物线上的点到准线的距离转化为该点到焦点的距离,构造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使问题得解.(2)将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转化为到准线的距离,利用“与直线上所有点的连线中垂线段最短”原理解决. 三、填空题13.已知 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80,则实数 .【答案】【分析】写出展开式通项公式,根据常数项求参数即可.【详解】由题设,展开式通项为,当时,常数项为,则.故答案为:114.已知随机变量,若,则 .【答案】【分析】先由二项分布的均值,求出,再利用正态曲线的对称性、以及概率和为1求解.【详解】由题可得,,所以, 由正态分布曲线关于直线对称,所以,故答案为:.15.已知椭圆,过点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点位于轴上方),若,则直线的斜率的值为 .【答案】【分析】设(),直线l方程为,依题意可得,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消元、列出韦达定理,即可表示出、,从而得解.【详解】依题意,点位于轴上方且,则直线的斜率存在且不为,设(),则,,则可得,设直线l方程为,联立直线与椭圆可得,显然,,,,,解得,则直线的斜率为.故答案为:.16.已知对任意的恒成立,则的最小值为 .【答案】【分析】令,问题化为在上恒成立,构造研究单调性,讨论、结合不等式恒成立,求关于的表达式,由此讨论、,研究的最小值即可.【详解】令,则,即在上恒成立,设,则,若,则恒成立,所以在上递增,令,则,当,此时,即在上递减,且趋向正无穷,趋向负无穷,不满足恒成立;当,则,时,递减,时,递增,所以,即,当,恒成立;当,,则;若,则,故,令,则,若得,所以上,递减,上,递增,故,则,即的最小值为;若,则,故,令,则,若得,所以上,递减,上,递增,故,则,即的最小值为;综上,的最小值为.故答案为:【点睛】关键点点睛:换元法将问题化为在上恒成立,利用导数研究右侧的最小值关于的表达式是关键. 四、解答题17.已知是公差不为的等差数列的前项和,是与的等比中项,.(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已知,求数列的前项和.【答案】(1)(2) 【分析】(1)由等比中项及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列方程得,由等差数列前n项和可得,进而求基本量,写出通项公式即可;(2)应用错位相减法、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求.【详解】(1)设数列的公差为d,由是与的等比中项,则,所以,且,整理得①,又,整理得②,由①②解得,,所以.(2)由(1)知,,则,所以两式相减得,所以.18.记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 (1)求的值;(2)如图,点在边上,,求的面积.【答案】(1)(2) 【分析】(1)根据正弦定理与三角恒等变换求解即可;(2)根据结合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再根据余弦定理可得,进而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详解】(1)由正弦定理得:,所以,所以.即,因为,所以;(2)因为,即, 所以.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所以,则, 所以.19.如图1,在边长为的正方形中,点分别是边和的中点,将沿翻折到,连结,如图2. (1)证明:;(2)当平面平面时,求平面与平面夹角的余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 【分析】(1)连接交于点,易得,进而可得,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证结论;(2)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得平面,构建空间直角坐标系,求面与面的法向量,应用向量法求面面角的余弦值.【详解】(1)连接交于点,在正方形中,分别是边和的中点,易知,得,即,所以,根据翻折过程知:,,又,面,故平面,又平面,所以.(2)当面面,且交线为,又平面且,所以平面,结合(1)知:,由,,则,所以,,且,以为坐标原点,正方向为轴,可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则,,设面的法向量为,则,取,则.设面的法向量为,则,取,则,即面与面夹角的余弦值为.20.某高中学校在5月20日召开高三毕业典礼,为给高三学生创造轻松的氛围,典礼上有一个“开盲盒”游戏环节,主持人拿出10个盲盒,每个盲盒中装有一个学校标志建筑物的模型,其中有3个“校园”模型,4个“图书馆”模型,2个“名人馆”模型,1个“科技馆”模型.(1)一次取出2个盲盒,求2个盲盒为同一种模型的概率;(2)依次不放回地从中取出2个盲盒,求第2次取到的是“图书馆”模型的概率;(3)甲同学是个“科技狂热粉”,特别想取到“科技馆”模型,主持人为了满足甲同学的愿望,设计如下游戏规则: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大小完全相同的10个小球,其中9个白球,1个红球,有放回的每次摸球一个,摸到红球就可以取走“科技馆”模型,游戏结束.现在让甲同学参与游戏,规定甲同学可以按游戏规则最多摸球10次,若第10次还是摸到白球,主持人直接赠予甲同学“科技馆”模型.设他经过第X次(X=1,2,…,10)摸球并获得“科技馆”模型,求X的分布列.【答案】(1)(2)(3)答案见解析 【分析】(1)利用互斥事件的加法求2个盲盒为同一种模型的概率;(2)应用全概率公式求第2次取到的是“图书馆”模型的概率;(3)根据步骤写出X的分布列即可.【详解】(1)设事件 “2个盲盒都是“校园”模型”,事件 “2个盲盒都是“图书馆”模型”, 事件“2个盲盒都是“名人馆”模型”,则与与为互斥事件,∵,,,∴2个盲盒为同一种模型的概率.(2)设事件“第次取到的是“校园”模型”,,设事件“第次取到的是“图书馆”模型”,,设事件“第次取到的是“名人馆”模型”,,设事件“第次取到的是“科技馆”模型”,.,,,,,,,∴由全概率公式知:第2次取到的是“图书馆”模型的概率为:.(3)∵,,,,,,,,,,1234567891021.已知函数,.(1)求的极值;(2)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1)答案见解析(2) 【分析】(1)求出函数的导数,讨论的范围,求出函数的单调区间,从而判断函数的极值;(2)参变分离后问题转化为恒成立,构造函数,根据函数单调性求出的最大值,从而求出的范围.【详解】(1)已知,当时,恒成立,在上单调递增,无极值,当时,令,得;令,得,所以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当时,有极大值,,无极小值, 综上:当时,无极值;当时,极大值为,无极小值;(2)若,则在时恒成立,恒成立,令,令,则,在单调递减,又,由零点存在定理知,存在唯一零点,使得,即 令在上单调递增,, 即当时,,单调递增,时,,单调递减,,,即的取值范围为.【点睛】关键点睛:本题的第二问采用分离参数法得,再设,利用导数和隐零点法即可求出其最值,则得到的范围.22.已知点为抛物线的焦点,点,且点到抛物线准线的距离不大于,过点作斜率存在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在第一象限),过点作斜率为的直线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点.(1)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求证:直线BC过定点.【答案】(1)(2)证明见解析 【分析】(1)由利用距离公式构建方程即可求得值;(2)过点,则可设的方程为,并与抛物线联立可得,若,则可知,消得,由斜率为可得,代入消可得将他代入的方程为即可求得必过点.【详解】(1)焦点, 又∵,且点到抛物线准线的距离不大于,即∴∴抛物线E的标准方程为;(2)依题意直线斜率存在且过点,则可设的方程为, 由,化简得:,设,则由韦达定理可知,消去得: ①又,则 ②由①②得,∴③ 由于(ⅰ)若直线没有斜率,则,又,∴(舍去) (ⅱ)若直线有斜率,直线的方程为,即, 将③代入得,∴,故直线有斜率时过点.【点睛】方法点睛:我们在处理直线与抛物线相交问题时,通常使用联立方程设而不求韦达定理处理,最终利用横(纵)坐标的和与积的转换来处理;抛物线上两点斜率一般可用抛物线方程转化为坐标之和来表示,如上两点的斜率.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黄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数学(文)试卷,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黄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数学(理)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黄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数学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