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仁寿一中南校区2021级高二(上)期末考试
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共享汽车是指许多人合用一辆车,多使用纯电动汽车,市民可通过手机APP快速实现开汽车的梦想。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通过APP,查询到共享汽车即时位置和取用路线的技术是
A. RS、GIS B. RS、GPS
C. GPS、GIS D. GIS、数字地球
2. 推出共享汽车的主要目的是
A. 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 B. 实行”绿色”出行,减轻城市污染
C. 替代城市公共交通 D.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查询共享汽车即时位置需要用到定位功能,即需用GPS,选取路线需要分析,需借助GIS;RS用于实时获取地物信息,数字地球是地球数字化的数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共享汽车提供居民出行方便,在一定意义上降低私家车的使用量,不会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A错误;但由于共享汽车的推行减少私家车使用,可以实现“绿色”出行,减轻城市污染,B正确;该方式只在部分城市、部分路段推行,并不能替代城市公共交通,C错误;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但不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D错误。故选B。
复种指数为全年播种作物的总面积与耕地总面积之比。下图示意我国三个省级行政区1998年和2012年耕地复种指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M省最可能是
A. 湖北 B. 吉林 C. 山东 D. 江苏
4. 浙江省耕地复种指数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 非农产业发达 B. 耕地面积减少
C. 作物单产减少 D. 山地面积广阔
5. 提高河南省耕地复种指数的有效措施有
①加大惠农力度 ②扩大垦荒规模 ③实施休耕轮作 ④增加科技投入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3. B 4. A 5. C
【解析】
【分析】考查影响复种指数的因素及提高复种指数的措施。
【3题详解】
读图可知,M复种指数比河南低,说明其热量条件较河南差,纬度较河南高,选项中吉林符合条件,B正确。故选B。
【4题详解】
浙江省1998年复种指数较高,2012年耕地复种指数降低的主要原因是非农产业发达,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较低,A正确;耕地面积减少,使得人们精耕细作,只会增加复种指数,B错误;复种指数降低会使作物单产减少,因果关系颠倒,C错误;此时段地形没发生变化,浙江省1998年复种指数较高,说明复种指数降低的原因与山地面积广阔没关系,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提高耕地复种指数有效措施:加大惠农力度,①正确;扩大垦荒规模不利于环境保护,②错误;实施休耕轮作会降低耕地复种指数,③错误;增加科技投入,改良不利自然条件、培育良种等利于提高耕地复种指数,④正确。故选C。
且末县地处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沙漠面积达5.38万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的38.4%,绿洲四面环沙,犹如“沙漠孤岛”,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是新疆乃至全国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且末年均降水仅有18.6mm,蒸发量则高达2507mm,年均干热风40多次,8级以上大风天气16天,沙尘天气193天。下图为且末县及周边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下列叙述最能准确表达且末城古今位置变化特点的是( )
A 向南偏西移动 B. 沿河流向上游移动
C. 向海拔高处移动 D. 向绿洲更深处移动
7. 若在车尔臣河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一定会导致( )
A. 该河流域降水量增加 B. 沙尘、干热风天气减少 C. 整个流域蒸发量减小 D. 该河尾闾湖面积减小
8. 推测该地少数民族居民衣着特点为( )
A. 裤体宽大而裤管口紧扎 B. 服装上多漂亮吊饰(如银饰等)
C. 帽沿宽大的遮阳帽 D. 男子夏季多着短衣短裤
【答案】6. B 7. D 8. A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绿洲四面环沙,犹如“沙漠孤岛”,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且末县主要分布在沙漠的绿洲之中,主要沿河流分布,水源丰富。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开垦规模扩大,水资源短缺加剧,绿洲荒漠化日趋严重,古城被沙漠吞噬;今且末城位于河流上游,且距离河岸较近,水源较为充足,适宜建城。B正确。向上游移动应该是南偏东方向,A错误。向海拔高处且应靠近水源移动,C错误。水源减少,原绿洲后退,不能叫向绿洲更深处移动,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车尔臣河位于新疆,气候干旱,大量种植耐旱植物,需要引水灌溉,使入湖水源减少,湖泊的面积缩小,湖泊面积缩小,湖水总量减少,尾闾湖面积减少,D正确。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对流域降水和蒸发量影响较小,A、C错误。大量种植耐旱植物,不会减少沙尘、干热风天气,B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且末县地处新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植被稀疏,沙源广,风力强劲,大风日数多。因此衣服宽大,比较凉爽,裤管口扎紧防止风沙,A正确。服饰上多漂亮吊饰为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风俗习惯,B错误。帽檐宽大的遮阳帽应该是海边沙滩的着装,C错误。男子夏季多着短衣短裤不是该地区的服装特点,D错误。故选A。
【点睛】服装受地理环境影响:善于打猎采集类型的鄂温克、鄂伦春和赫哲族,主要生活在人烟稀少、气候寒冷的大小兴安岭林区。他们的服饰多以野生的鱼皮和鹿皮为原材料,经过简单的缝制,加工成保暖性强、防水隔潮的袍服为主的衣、鞋、帽、靴子及手套等。属于草原畜牧类型的蒙古、哈萨克、裕固、柯尔克孜、达斡尔等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一带。他们均以畜牧为生计,因此食肉、喝奶、穿皮毛制品便构成了他们鲜明的生活、文化特征。属于农耕经济类型的有西北地区的维吾尔、东乡、保安、撤拉等民族和东北地区的朝鲜族、满族等,其服饰原料不再局限于动物的皮毛,而更多采用了自织自染的棉麻作为主要原料,加以各种精美的纹样和图案,并以短小、灵活的衣裙、衣裤为主,式样繁多。苗族妇女多以染麻或假发与头发互参揉在一起,盘髻于头顶。服饰多以麻、棉织成,或以丝绸裁定。青藏高原地区,主要人口为藏族,他们生活的地方,海拔高,气温低,冬季漫长,夏季短暂,因而他们一年四季都穿着长袍,冬季皮袍,夏季棉袍,袖长宽松,白天当衣,晚上当被。为了生活方便不论男女都将右膊裸露在外,袖子别在腰间。每逢节会,欢歌四起,长空舞袖。新疆少数民族服饰受气候干旱、多风沙、光照强等特点影响,裤体宽大而裤管口紧扎。
植被覆盖度反映植被的茂密程度。华北地区生态区可划分为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图a示意华北地区的三类生态区分布,图b示意植被生长期内华北地区三类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9. 图a中代表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的分别是( )
A. 甲、乙、丙 B. 乙、甲、丙
C. 乙、丙、甲 D. 丙、乙、甲
10. 与其他生态区相比,图b中Ⅰ曲线代表的生态区突出的气候特征有( )
A. 年太阳辐射量多 B. 年降水量多
C. 年平均风力小 D. 积温高
11. 与Ⅰ、Ⅲ曲线相比,Ⅱ曲线变化趋势明显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 )
A. 草场过度放牧 B. 作物成熟收割
C. 副高逐渐北移 D. 夏季降水增加
【答案】9. C 10. A 11. B
【解析】
【9题详解】
图a中甲类生态区位于华北地区的平原地区,开发利用率高,以耕地为主,甲应为农业生态区;图a中乙类生态区位于华北地区西部,北部和山东半岛,这些地区多山地丘陵,森林分布广,应代表森林生态区;图a中丙类生态区分布在华北地区西北角,临近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少,由森林生态区过渡到草原生态区,丙为对应丙草原生态区。由此判断,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10题详解】
读图b可知,曲线Ⅱ在6月份形成次低值区,按照植被生长的规律,夏季应该是植被茂盛时期,因此曲线Ⅱ不应表示森林生态区和草原生态区,6月份是华北地区农作物(小麦)收获季节,此时农田中植被覆盖度较低,因此曲线Ⅱ是农业生态区;在冬春季节中,草类植被凋枯,草原生态区植被覆盖度低,而森林植被落叶后还有树枝存在,其植被覆盖度相对较大,图中显示,曲线Ⅰ代表的生态区的植被覆盖度在冬春季节低于曲线Ⅲ代表的生态区,所以曲线Ⅰ代表草原生态区、曲线Ⅲ代表森林生态区。而草原生态区因为地处半干旱区,降水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年太阳辐射量多,A符合题意、排除B;图中显示,草原生态区处于华北地区西北部,距冬季风的源头近,年平均风力较大,排除C;与华北地区农业生态区和大部分森林生态区相比,草原生态区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即≥10℃的积温低,排除D。故选A。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与图中Ⅰ、Ⅲ曲线相比,Ⅱ曲线变化趋势明显不同是6月份植被覆盖度明显下降,形成低值区。上题判断可知,曲线Ⅱ代表农业生态区,6月份是华北地区农作物(小麦)收获季节,此时农田中植被覆盖度较低,因此作物成熟收割是导致Ⅱ曲线变化趋势与Ⅰ、Ⅲ曲线明显不同原因,B符合题意;曲线Ⅱ代表农业生态区,草场过度放牧不会影响Ⅱ曲线变化趋势,排除A;6月份,副高逐渐北移,雨季仍在南方地区,没有明显改变华北地区降水量,不会造成农业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出现低值区,排除C;如果夏季降水增加,当地水分条件改善,农业生态区、草原生态和森林生态区的植被或作物生长都会更加茂盛,不会导致变化趋势不同,排除D。故选B。
【点睛】植被覆盖度指某一地域植物(包括叶、茎、枝等)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域面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植被覆盖度反映植被的茂密程度,它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也随着环境的变迁而变化。植被覆盖度常用于研究植被变化 、生态环境变化、气候变化等领域。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1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但土地多存在着旱涝、盐碱、风沙等限制性因素,所以中低产田占比大。下图中阴影部分为华北平原高产田分布区。
(1)分析图中①地分布着大面积高产田的原因
(2)下图为改造其中某低产田而采用的鱼塘—台田农业生产模式图,说出该模式改造的哪一类中低产田,并简析该模式在防治该区域气象灾害方面的积极作用。
(3)我国为实施“藏粮于地”战略而建设高标准农田,即农田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通畅、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标准。说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各标准在实现农业生产优质高产高效中的作用。
【答案】(1)太行山东麓(山麓),土壤肥沃深厚,透气性强;来自太行山及黄土高原的河流带来充足的水源;有一-定的坡度,排水条件好,地下水埋藏深,不易形成涝渍、盐碱地。
(2)涝洼地(或低洼易涝地、易涝地);雨季时鱼塘蓄水可减轻对台田农作物的涝渍灾害;旱季时可提供灌溉水源减轻旱灾;水域面积大,增加空气湿度;台田果树、农作物的种植,可减轻风沙。
(3)保持土壤肥力,减轻流水侵蚀;减轻旱涝灾害影响(旱涝保收);利于农业机械和车辆通行;改善农田小气候,防强风、干热风、霜冻等;利用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降低资源消耗。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分布和治理措施,是我国区域国土整治的重点内容,首先要明确黄淮海平原干旱缺水地、低洼易涝地、盐碱地所占的比重较大,对这些土地的整治,是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的关键所在。结合题目所给图文信息和黄淮海平原的环境特征进行分析作答。体现了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的应用。
【详解】(1)黄淮海平原地形自西向东分别是缓斜平原、冲积低平原、滨海平原,由于地势西高东低,沉积物颗粒自西向东减小。图中①地区位于斜缓平原地区,该区域坡度平缓,排水良好,不受盐渍化、沼泽化威胁;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气;地下水丰富,埋藏浅,又有黄河、太行山河流的充足水源,利于灌溉,是黄淮海平原粮棉稳产、高产的地区。
(2)黄淮海平原低湿地区,地势低平,渍涝严重。当地“因洼制宜”,挖鱼塘,在水中养鱼养鸭,栽种水生经济作物;筑台田,在田地里种植粮、果、棉和饲料作物,饲养禽畜。摸索出了低湿地的治理模式,即“台田—鱼塘”模式。结合所学可知,黄淮海平原主要的气象灾害是旱涝、风沙。鱼塘-台田模式在涝季可利于鱼塘蓄积雨水,减轻洪涝灾害;旱季可利用池塘里的水进行农业灌溉,减轻旱灾;从而使该区域作物、水域面积均增加,蒸发、蒸腾作用增加了当地的空气湿度,再加上植被覆盖率的增加,可有效减轻春季的风沙灾害。
(3)从材料可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为“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通畅、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田地平整肥沃,便于耕作管理,提高机械化水平;水利设施配套,确保旱涝保收;田间道路通畅,便于生产资料运输和农产品的输出;林网建设适宜,可以调节小气候,保护农田;科技先进适用,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农产品的品质,降低资源消耗。各项标准的综合实施,确保我国农业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
【点睛】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下图中甲省区为我国重要中药材基地之一,目前已发展成为当地重要产业。
(1)分析图示西北地区形成山河并列、相间分布的主要原因。
(2)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该省区中药材种类繁多的原因。
(3)简述A地发展中药材加工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答案】(1)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位于亚热带季风区,降水多,河水侵蚀、下切,形成山高谷深地形地貌。
(2)纬度位置较低;地跨热带、亚热带,热量丰富(年均温较高);地处我国西南部;夏季风影响大,降水丰沛,干湿季分明,雨热同期;东部高原地形;光照充足,气温年较差小;西部地势高低悬殊;气候垂直分异明显,气候类型多样,适合多种药材生长。
(3)原材料丰富;土地、劳动力成本低;民族传统配方药(药方、偏方)丰富(制药历史悠久,医药经验丰富);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大;优惠的政策等。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小问1详解】
图示西北地区位于横断山脉。地貌的成因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内力作用分析,该地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抬升,形成高山和谷地;从外力作用分析,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富,因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河谷变深而,所以形成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甲省为我国云南省,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穿过,纬度位置较低,地跨热带、亚热带,该省热量丰富。从海陆位置上看,地处西南地区,属于季风区,降水较多,分布有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从地形上看,该省西部为横断山区,东部为云贵高原,其西部地区由于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四季如春,温差较小。由于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形类型多样,中药材种类较多
【小问3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对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主要从国家政策、劳动力、土地资源、市场、历史传统等方面解释。这里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原料丰富;土地种植面积广,土地和劳动力的成本较低;种植历史悠久,这里还是民族传统方药基地;位于我国的西南边陲,靠近过节市场;国家政策的支持,建立基地。
1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丰富,长期的煤炭开采产生众多采煤沉陷区。近年来该省区在采煤沉陷区、沙漠等区域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煤城包头是国家级光伏项目基地,建有大型光伏发电站,并吸引大批光伏企业聚集。下左图表示内蒙古年太阳辐射分布,下右图为内蒙古地面光伏发电站景观。
(1)与煤电相比,指出太阳能发电的优势。
(2)简述包头建设大型光伏发电站的优势。
(3)分析图中光伏板下更利于植被生长的原因。
【答案】(1)清洁无污染;可再生能源。
(2)太阳能资源丰富;煤矿沉陷地区多,荒地多;土地成本低;工业协作条件好;可利用现成火电输电网等基础设施,节约建设成本;包头市场用电需求大;国家政策支持。
(3)光伏板遮阴,减少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减少地表蒸发量,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光伏板削弱近地面风速,减少土壤侵蚀,减少地表水分蒸发。
【解析】
【分析】本题以内蒙古为载体,考查太阳能的优点、太阳能丰富的原因、建设光伏电站的优势条件及影响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用煤炭发电,会产生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且煤炭为非可再生能源,而太阳能为清洁能源,清洁无污染,且太阳能为可再生能源。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包头年太阳总辐射量大,太阳能资源丰富;包头原为煤城,煤矿沉陷地区多,荒地多,建设光伏发电站的土地成本低;包头工业基础较好,工业协作条件好;包头输电网等基础设施较完善,可利用现有的火电输电网,节约建设成本;包头经济较发达,耗电企业多,用电需求量大;包头是国家级光伏项目基地,说明有国家政策支持。
【小问3详解】
由右图可知,光伏板遮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减少了地表蒸发量,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光伏板增加了地表粗糙度,能削弱近地面风速,减轻风力对土壤的侵蚀,同时也减少地表水分蒸发,利于植被生长。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专辑参考答案pdf、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十四章综合质量评测卷一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甲、乙两陆地分别属于,M地的风向是,当丙地日出时,世界标准时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 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