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天津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地理学科期末
随堂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好奇”号火星探测器确认火星上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分析检测显示,取出的岩石粉末含有黏土、硫酸盐和其他对生命非常关键的矿物成分。火星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下图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高分辨率照相机抓拍到的“公牛眼”状陨石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相对于地球来说,火星更易遭陨石袭击,其原因( )
A. 火星公转速度快 B. 火星大气密度小
C. 火星更靠近小行星带 D. 火星的宇宙环境不安全
2. 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行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火星和地球一样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且有氧气
②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一样
③火星、地球自转周期比较适中
④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地球表面有厚厚的大气层,当外来天体坠落地球时经过厚厚的大层摩擦燃烧后变小甚至消失,对地球影响小;火星相比地球,火星表面的大气密度小,空气稀薄,外来天体的闯入时火星大气对火星的保护作用小。选B正确;火星公转速度与地球相似,A选项错误;陨石是未燃尽的流星体,穿过大气落到行星表面的物质。火星虽然更靠近小行星带,但地球同样也会收到小行星的袭击,只是因为受到大气的保护,所以更靠近小行星带不是更易受陨石袭击的原因,C错。火星的宇宙环境和地球一样安全, D错。故选B。
【2题详解】
火星表面的大气比地球稀薄,且没有氧气,①错;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但公转周期不同,且四季的长度不一样,②错;火星、地球自转周期接近比较适中,昼夜温度变化不致于太大,③正确;火星位于地球转道的外侧,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二者的地理环境接近,④正确。故选C,其他选项错误。
【点睛】大气对生命存在和发展的作用:(1)厚厚的大气层可以减少小天体对地表的撞击。(2)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使地表昼夜温差不大。(3)氧气可供生物呼吸,臭氧等可以使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3. 太阳( )
A. 为地球生物的活动提供了动力
B. 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其内部不断发生核裂变反应
C. 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释放能量,即太阳活动
D. 为地球提供了石油、煤炭、核能等资源
【答案】A
【解析】
【详解】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提供能量,A正确;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其内部不断发生核聚变反应,不是核裂变反应,B错误;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释放的能量是太阳辐射,不是太阳活动,C错误;石油、煤炭是地质历史时期由生物积累的太阳能,核能不属于太阳能,D错误。故选A。
4. 中新网2021年1月13日电据应急管理部会同其他相关部门统计,2020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38亿人次受灾,591人死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3701.5亿元.自然灾害的发生对我国经济社会造成严重危害.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也会发生自然灾害
B. 人类完全可以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
C. 影响我国冬半年的自然灾害有台风、寒潮等
D. 洪涝、干旱属于气象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因为自然灾害要有两个条件,即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和承受灾害的客体(受灾体),而荒无人烟的地方没有受灾的承受体(比如人),所以只能算是自然异变,不能是自然灾害,A错误;人类无法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B错误;台风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C错误;洪涝、干旱属于气象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D正确,故选D。
【点睛】
读某同学手绘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为( )
A. 地幔 B. 地核 C. 岩石圈 D. 软流层
6. 关于图中各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
A. 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B. 大气圈主要由固体杂质组成
C. 地壳是厚度最大的地球圈层 D. 地核可能是岩浆主要发源地
【答案】5. C 6. A
【解析】
【5题详解】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地球的内部被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水圈由地表和近地表各种形态的水体组成,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A正确;大气圈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其中水汽和固体杂质含量很少,B错误;地壳是地表以下至莫霍界面(平均深度17km)处,海洋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5~10km,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9~41km;地幔是莫霍界面(地下平均深度17km处)到古登堡界面(地下平均深度2900km处),厚度约为2900km,地核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深度为2900~6370km,厚度约为3400km,可知地壳在内部圈层中并不是厚度最大的地球圈层,C错误;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D错误。故选A。
【点睛】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洋壳较薄,海洋地壳的平均厚度为5~10km,陆壳较厚,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9~41km。
7. 联系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能促进各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是( )
A. 太阳辐射 B. 海陆变迁 C. 热力环流 D. 水循环
【答案】D
【解析】
【详解】水循环发生在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联系四大圈层,能促进各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故D正确,太阳辐射、海陆变迁、热力环流都不能能促进各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故A、B、C错。故选D。
【点睛】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厚约60~120公里。
图中左图为巢湖龙化石,发现于安徽巢湖马家山,巢湖龙属于爬行动物,生活于距今约2.3亿年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巢湖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是( )
A. 古生代 B. 新生代 C. 中生代 D. 元古代
9. 关于巢湖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描述正确的是( )
A. 该地质年代是主要的铁矿成矿期 B. 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
C. 是裸子植物繁盛的时代 D. 发生了喜马拉雅运动
【答案】8. C 9. C
【解析】
【8题详解】
材料中巢湖龙生活在距今2.3亿年前,属于中生代(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与恐龙属于同一时代,恐龙在中生代盛行,C正确。故选C。
【9题详解】
巢湖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中生代裸子植物盛行,C正确。地球的铁矿等金属矿成矿时期是前寒武纪,A错误;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B错误,新生代发生了喜马拉雅运动。D错误。故选C。
【点睛】恐龙是中生代的优势陆栖脊椎动物,尤其是在侏罗纪与白垩纪。中生代生物界最大特点就是继续向适应陆生生活演化,裸子植物演化出花粉管,能进行体内受精,完全摆脱对水的依赖,更能适应陆生生活,形成茂密的森林;动物界中爬行动物也迅速发展,种类繁多,占领了海、陆、空三大生态领域。
《齐民要术》中有文字记载:“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常预于园中,往往贮恶草生粪。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做煴(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如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 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②→④→③
11.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是( )
A. 多雨的夜晚,云层反射地面辐射,气温降幅大
B. 晴朗的夜晚,大气透明度高,大气逆辐射较弱
C. 北方的冷空气,加速地面蒸发,增强地面辐射
D. 雨后的夜晚,空气湿度大,吸收大气辐射较少
12.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对图示箭头的影响,正确的是( )
A. ①减弱 B. ②增强 C. ③增强 D. ④不变
【答案】10. B 11. B 12. C
【解析】
【10题详解】
图中①表示太阳辐射到达大气上界。图中②表示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图中④表示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大气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的能力较强,使大气增温。故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①→②→④ ,B正确,ACD错。故选B。
【11题详解】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的意思是雨过天晴的夜晚温度低容易造成霜冻,A错误;晴朗的夜晚云层较薄,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故保温作用弱,温度较低,易形成霜冻,B正确;北方的冷空气,加速地面热量散失,会使地面降温,从而减弱地面辐射,C错误;雨后的夜晚,空气湿度大,大气中的水汽能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图中①表示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与大气没有关系,A错误;图中②表示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削弱作用到达地面,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大气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B错误;图中③表示大气逆辐射,由于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会增强,C正确;图中④为地面辐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大气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会导致地面辐射减弱,D错误。故选C。
【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可以概括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其中包含三种辐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两个作用(削弱作用、保温作用)。
《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此处山小而峭,或孤峙,或两或三,连珠骈笋,皆石骨嶙峋,草木摇飏,升降宛转,如在乱云叠浪中”。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3. 这段游记中关于地貌景观特点的描述角度有( )
①地貌形态②植被状况③地貌颜色④地貌成因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4. 图中四幅景观照片中最能反映徐霞客游记所记载的地貌类型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5. 图中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且由风力作用而成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13. A 14. B 15. C
【解析】
【13题详解】
“山小而峭,或孤峙,或两或三”体现了地貌形态,故①正确;“草木摇飑,升降宛转”体现了地貌景观中的植被状况,故②正确;地貌颜色和成因在材料中均无体现,③、④均错误。所以选A。
【14题详解】
游记中“山小而峭,或孤峙,或两或三,连珠骈笋,皆石骨嶙峋”说明了该地是喀斯特地貌中的孤峰、峰丛和峰林。①图体现了风蚀柱,为风力侵蚀形成的雅丹地貌,A项错误;②图中的山峰为孤峰、峰丛和峰林,属于喀斯特地貌,B项正确;③图中体现了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C项错误;④图中体现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景观,属于流水侵蚀地貌,D项错误。所以选B。
【15题详解】
①图体现了风蚀柱,为风力侵蚀形成的雅丹地貌,①正确;②图中的山峰为孤峰、峰丛和峰林,属于喀斯特地貌,②错误;③图中体现了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③正确;④图中体现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景观,属于流水侵蚀地貌,④错误。所以选C。
【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亦称之为岩溶地貌,为中国五大造型地貌之一 。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有溶洞与地下河,暗湖。
下图为某生物学家拍摄到的植物景观照片和骆驼刺根系结构示意图,骆驼刺为亚洲某地区的典型植物。据此完成下列题。
16. 造成图片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热量 B. 水分 C. 地形 D. 土壤
17. 下列不是骆驼刺主要分布地区的植被特征是( )
A. 植被稠密 B. 根系发达
C. 群落结构简单 D. 叶面细小
【答案】16. B 17. A
【解析】
【分析】
【16题详解】
从图示三种植物特征来看它们分别对应热带草原、温带荒漠、热带雨林,降水量差异大,所以其形态差异是水分差异造成的。B正确。
【17题详解】
注意材料设问“下列不是骆驼刺主要分布地区的植被特征是”,骆驼刺是温带荒漠地区特殊植物,据图可以看出和其它两个区域相比,骆驼刺所在地区的植被特征是根系发达、群落结构简单、叶面细小。植被稠密不属于温带荒漠地区植被特征,故选A。
【点睛】本题以植物景观照片和骆驼刺根系结构图为材料,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学科素养方面注重考查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读图能力,需要结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相关知识即可作答。
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①、②、③分别表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 )
A. 温度、密度、盐度 B. 盐度、温度、密度 C. 密度、温度、盐度 D. 密度、盐度、温度
19. 曲线③在A处达到最高值的主要原因是( )
A. 受海陆分布影响 B. 受气候影响 C. 受地表径流影响 D. 受洋流影响
【答案】18. C 19. B
【解析】
【18题详解】
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②表示温度分布规律。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是从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低纬度海区和高纬度海区递减,呈马鞍状分布,③表示盐度分布规律。海水密度从低纬海区向两极附近海区递增,①是海水密度分布曲线。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9题详解】
③曲线代表盐度,海水的盐度主要取决于蒸发和降水。A处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温高,多晴朗天气,降水少,蒸发旺盛;排除A、C、D,故选B。
【点睛】大洋中的海水盐度高低主要受降水和蒸发的影响,近岸地区受径流影响大。
臭氧层是大气层中臭氧浓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距离地面约20—30千米的高空,它能有效吸收紫外线,保护人类健康。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20. 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热层
21.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 )
A. 位于地球大气的最外层 B. 极光现象出现在该层
C. 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降低 D. 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22. 影响大气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 B. 地面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C. 高山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 D. 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答案】20. B 21. C 22. D
【解析】
【20题详解】
根据大气层的垂直分层,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平流层,B正确;热层中的大气非常稀薄,对流层含有的臭氧含量非常少,中间层又称中层,是指自平流层顶到85千米之间的大气层,A、C、D错误,故选B。
【21题详解】
对流层是大气最下面一层,故A错;极光出现在高层大气,故B错;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递减,故C对;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故D错。故选C。
【2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太阳辐射大部分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太阳暖大地),地面增温的同时产生地面辐射把热量传递给大气,使大气增温(大地暖大气)。所以海拔越低,吸收的地面辐射就越多,这就使得对流层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故选D,其他选项错误。
【点睛】1、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2、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3、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
下图所示海域由南向北水温值逐渐减小,盐度值逐渐增大。读图回答下列题。
23. 图中所示海域是( )
A. 北半球低纬度海域 B. 南半球低纬度海域
C.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 D. 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
24. 图中所示海域( )
A. 乙处的水温高于甲处 B. 丙处的盐度高于甲处
C. 甲处有寒流经过 D. 甲处有暖流经过
【答案】23. A 24. D
【解析】
【分析】
【23题详解】
由题干信息可知,图中所示海域由南向北水温值逐渐减小,则此海域在北半球,且甲处等温线向北凸出,说明甲处水温比同纬水温高,应有暖流经过。由南向北盐度值增大,根据全球海水盐度分布规律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可知,此处应为低纬度海区,故该海区是北半球低纬度海区,故A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图中所示海域由南向北水温值逐渐减小,则此海域在北半球,故B项错;在北半球,由南向北盐度值逐渐增大,根据全球海洋表面盐度分布规律可知,此处应在中低纬度,故C错;由题干信息可知,图中所示海域由南向北水温值逐渐减小,则此海域在北半球,故D项错。所以本题选A项。
【24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乙在同一条等温线上,水温相等,A错;从图中可以看出,丙处的盐度明显低于甲处,B错;甲处等温线向北凸出,说明甲处水温高于同纬的两侧水温,说明甲处有暖流流过,故C错,D对。故选D。
【点睛】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向一致;暖流增温、增湿、增盐度;,寒流降温、减湿、减盐度。
下图示意江淮地区的一个池塘,一垂钓者发现,在大气稳定无风的情况下,一天之中池塘边仍然清风阵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5. 该地夏季晴天的中午吹东北风的地点是 ( )
A. 1 B. 2 C. 3 D. 4
26. 在大气稳定无风的情况下,该池塘边一天中风向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 海陆间气压差异 B. 纬度位置影响
C. 高低纬间的热力差异 D. 池塘与周围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
27. 夏天的夜里,①地附近近地面的等压面(图中的曲线)和风向(图中的箭头)为下列四图中的 ( )
A. B.
C. D.
【答案】25. D 26. D 27. B
【解析】
【分析】考查热力环流原理,等压面判读。
【25题详解】
夏季晴天的中午,池塘较周围陆地温度低,近地面形成高压,风由池塘吹向周围陆地,结合地转偏向力可知,图中④吹东北风。故选D。
【26题详解】
由于池塘中的水与周围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地面冷热不均,形成局地热力环流。所以池塘边一天中风向发生变化,其根本原因是池塘与周围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故选D。
【27题详解】
池塘与周围陆地形成局地热力环流,白天近地面风从池塘吹向陆地,近地面池塘气压高;夜晚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池塘,近地面陆地气压高。故夏天的夜里的风向图可排除A、C。再 根据等压面“高凸低凹”分布规律,可确定近地面的等压面陆地处高压上凸,池塘处低压下凹,故选B。
28. 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是( )
A. 气候 B. 成土母质 C. 生物 D. 地形
【答案】C
【解析】
【详解】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没有生物的作用,就不能形成土壤,C正确。气候、地形、成士母质等影响土壤的形成,但不是最活跃的因素,ABD错误。故答案选C。
2019年11月18日,京东的管道胶囊快递配送视频曝出。快递被装进连接5G的智能胶囊中,通过预先铺设好的地下管道,以磁动力完成动能转化,从仓库转送到中转站,经过中转站的智能分拣,重新分配到正确的管道路线上,直达你家楼下的快递投放点,最后由AI机器人送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地下物流优点是( )
①更快捷方便②缓解交通拥堵
③改善环境质量④增加就业机会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30. 实施这项快递运输可能用到( )
①RS ②GPS ③5G ④GIS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29. C 30. D
【解析】
【分析】
【29题详解】
结合材料分析,地下管道运输连续性好,更快捷方便,①正确;可减少地面配送车辆,缓解交通拥堵,②正确;尾气排放少,改善大气环境质量,③正确;就业机会将会减少,快递员面临失业,属于地下物流的缺点,④错误。故选C。
【30题详解】
实施胶囊快递配送,需5G网络驱动支撑,GPS定位,GIS分析管理,由智能机器人送达快递。不需要利用RS技术,故选D。
【点睛】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3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森林关键在于营造近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位于天津武清区的津北森林公园,占地面积1.2万亩,造林8000亩,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森林园。园内森林资源丰富,木本、草本、水生植物,还有一些浆果类、蜜源类植物种植,茂密的森林为鸟类提供了上好的栖居地。其中乡土树种(原产于本地区或通过长期引种、栽培和繁殖,被证明已经完全适应本地区的气候和环境,生长良好的一类植物)占80%以上。
(1)植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所有植物的集合,是适应其共同生活环境的结果。请你依据上述材料概括该森林公园植物群落的特点:____、____。
(2)上图中四种树木中适合在天津市种植的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
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有严格的指标,例如乡土树种数量占城市绿化树种使用数量的8%以上等。
(3)请你说出提出“城市森林在树种的选择上乡土树种应占80%”这一要求的原因。(至少答出两点)
公园以落叶为肥,禁喷农药,并用碎石子铺路,使得雨水全部回灌利用,既滋养了土地,又给鸟兽提供了水源。下图为“有机质分解与合成示意图”。
(4)关于该城市森林公园的修建和管理,对当地土壤形成和发育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____。(多项选择)
A. 禁扫落叶,利于营养元素富集在土壤表层
B. 禁喷农药,利于微生物生存,形成腐殖质
C. 碎石子铺路,可增加成土母质
D. 雨水回灌,可增强土壤肥力
市内某学校的土壤研究小组,想在学校花园里开挖一个完整的土壤剖面。
(5)你认为可行吗?请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答案】(1) ①. 植物种类丰富,数量多 ②. 乡土树种为主
(2) ①. 元宝枫
②. 西府海棠
③. 天津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元宝枫的生长习性是喜光稍耐阴、耐寒和耐旱;西府海棠的生长习性是喜光,耐寒性。
(3)成活率高;维护费用低;利于改善生态系统 (4)AB
(5)不可行,土层较薄,结构不完整
【解析】
【分析】本题以城市森林为试题背景,涉及了生物群落特点、生存条件及其对土壤形成和发育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1并结合材料信息“园内森林资源丰富,木本、草本、水生植物,还有一些浆果类、蜜源类植物种植”可知,城市森林公园植物群落中植物种类丰富、数量多;由“其中乡土树种(原产于本地区或通过长期引种、栽培和繁殖,被证明已经完全适应本地区的气候和环境,生长良好的一类植物)占80%以上”可知,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
【小问2详解】
读图结合生长条件可知,图中四种树木属于天津市种植乡土树种的是元宝枫和西府海棠。天津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读图文材料可知,元宝枫的生长习性是喜光稍耐阴、适温凉、湿润气候、较耐寒和耐旱,符合天津市的气气候特点;西府海棠的生长习性是喜光,耐寒,符合天津市的自然环境特点。而榕树的生长习性是不耐寒,不耐旱,喜酸性土壤,不符合天津市的自然环境特点:而樟树属于常绿性灌木,耐寒性不强,不符合天津市的自然环境特点。
【小问3详解】
本题可以从成活率、维护费用、生态系统等方面进行分析。由材料信息“城市森林在树种的选择上乡土树种应占80%”,从成活率来看,乡土树种更能适应本地的气候环境,成活率高;从维护费用看,乡树种完全适应本地的气候、环境,生长良好,维护费用相对较低;从生态系统来看,乡土树种能完全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并且能和当地的其他植物、微生物等和谐共生,更容易为乡土动物提供有利的生存环境,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所以要求城市森林在树种的选择上乡土树种要占80%。
【小问4详解】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公园内禁扫落叶,以落叶为肥料可知,丰富的残根落叶,为土壤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A正确。据材料“禁喷农药“可知,禁喷农药利于构建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促进微生物将有机质转化成腐殖质,提高土壤肥力,和谐的生态环境有利于营养元素富集在土壤表层,有利于植物吸收营养,故B正确。碎石子铺路,不能增加成土母质,成士母质来自当地原生土层,故C错误。雨水回灌,与土壤肥力无关,主要是为了提高地下水位,故D错误。故选AB。
【小问5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学校花园里开挖一个完整的土壤剖面的做法不可行。原因是花园的土层大多为外边培育土壤,不是自然形成,因此土层较薄,且结构不完整。
32.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图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1)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单项选择题)
A. B. C. D.
(2)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 )(单项选择题)
A. 热力环流 B. 温室效应 C. 热岛效应 D. 大气受热过程
(3)上图中“穿堂风”气流运动方向是____。
(4)上图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 )(单项选择题)
A. 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 B. 减少下渗,增加湿度
C. 增加房屋前后温差 D. 降低夜晚庭院温度,便于纳凉
(5)假如华北地区仿照图示民居建设房屋,你认为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答案】(1)D (2)A
(3)由北向南(北风)流入 (4)C
(5)观点:合理:延庆夏季气温高,利于通风降温。不合理:延庆冬季寒冷,不利于保温。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穿堂风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大气环流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小问1详解】
石质地面比热容小,升温快,降温也快。山林比石质地面温度变化小,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昼夜温差最大的是昼夜均晴,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小问2详解】
白天石质地面比有植被地区升温快,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区,风从有植被的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形成穿堂风。夜晚石质地面比有植被地区降温快,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区。风吹向植被区,形成穿堂风。A正确,BCD错误。温室效应是指气温条件的改变,大气受热过程是地面辐射使大气升温,与穿堂风关系不大。热岛效应是城市和郊区的温度差异形成的热力环流,但气流方向不会变化。故选A。
【小问3详解】
读图,结合指向标,图中“穿堂风”的气流运动方向是由北向南(北风)。
【小问4详解】
图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房屋前后温差,石质地面升温快、降温也快。增加地面的平整度、减少下渗与穿堂风关系不大,纳凉不是对穿堂风的影响。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小问5详解】
该题为开放试题,两种观点都是合理的,关键须说明理由,延庆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和冬季温差较大,可从夏季和冬季的角度进行判断。假如延庆地区仿照图示民居建设房屋,我认为合理,理由是延庆夏季气温高,家中穿堂风大,利于通风降温。我认为不合理,理由是延庆冬季寒冷,如果按照如此设计,家中风力过大,不利于保温。
33. 读“肥皂泡自孟加拉湾向中国西北地区调水路线的剖面示意图(根据科幻小说圆圆的肥皂泡》描述绘制)”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想像这样一幅图景:在遥远的海洋上空,形成了无数个大肥皂泡,它们在平流层强风的吹送下,飞越了漫长的路程,来到大西北上空,全部破裂了,把它们在海洋上空包裹起来的潮湿的空气,都播散在我们这片干旱的天空中……是的,肥皂泡能为大西北从海洋上运来潮湿空气,也就是运来雨水!
大群大群的巨型气泡浩浩荡荡地飘向大陆深处,包裹着海洋的湿气,飘过了喜马拉雅山,飘过了大西南,飘到大西北上空,在南海、孟加拉湾和大西北之间的天空中,形成了两条长达数千公里的气泡长河。(节选自: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圆圆的肥皂泡》)
(1)日前,人类跨流域调水改变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____。“肥皂泡调水工程”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有____、____、____。
(2)“肥皂泡”包裹的潮湿空气来源地是____、____。
(3)图中“肥皂泡”的移动方向是____,其调水经过的主要地区与图中序号对应正确的是____(单项选择题)。
A.①——青藏高原B.②——喜马拉雅山C.③——塔里木盆地D.④——准噶尔盆地
(4)假设“肥皂泡调水工程”能够顺利实施,简述其给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5)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在于( )(单项选择)。
A. 使地表的水体呈现三态变化 B. 使地球表面水资源均匀分布
C. 调节地球表面.热力环流和气候 D. 不断更新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答案】(1) ①. 地表径流 ②. 蒸发 ③. 水汽输送 ④. 降水
(2) ①. 南海 ②. 孟加拉湾
(3) ①. 自南向北 ②. C
(4)降水增多,地表、地下径流增多,植被覆盖率增加等。 (5)D
【解析】
【分析】本题以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圆圆的肥皂泡》中的有关水循环的资料为材料背景,考查水循环的环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难度较低,重在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人类跨流域调水改变的环节是地表径流;分析图文信息可知,“肥皂泡调水工程”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和降水等。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在南海、孟加拉湾和大西北之间的天空中,形成了两条长达数千公里的气泡长河。”可知,“肥皂泡”包裹的潮湿空气来源地是南海和孟加拉湾。
【小问3详解】
根据剖面图信息可知,图中“肥皂泡”是由南海和孟加拉湾移动到我国的大西北,移动方向是自南向北。剖面图中①是喜马拉雅山,②是青藏高原,③是塔里木盆地,④是天山,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小问4详解】
我国西北地区因为远离海洋,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植被稀疏,沙漠、戈壁广布。如果肥皂泡调水工程顺利实施,会改变西北地区干旱的特征,增加降水,调节气温,河流、湖泊增加,极大改善生态环境,植被覆盖率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加等。
【小问5详解】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水循环使各种水体不断更新,从而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地表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地表的水体呈现三态变化是水循环的内在动力,不是水循环的意义,A错;水循环可以保持全球的水平衡,但是不会使水资源均匀分布,B错;水循环使地表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能量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C错;水循环通过海洋和陆地水循环使陆地淡水资源得到更新,D正确。所以选D。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可以推测,银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